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颈部血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西门子G60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所有患者进行检测。结果:160例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显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可达到86.88%(139/160),139例斑块形成患者中,斑块多分布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和颈内动脉,具体比例为颈总动脉主干13.67%、颈总动脉分叉处41.01%、颈内动脉33.09%、颈外动脉12.23%。结论:对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定期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对评估动脉硬化程度,预测高血压伴糖尿病高危人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并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颈部血管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130例,将其作为高血糖组.对患者双侧颈部血管内-中膜和患者血管内部硬化斑块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同期,将1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组,对比2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布情况.结果高血糖组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多见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占43.08%,颈内动脉起始段占7.69%,椎动脉占1.54%,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大小与病情进展速度可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进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和MRI技术在颈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05月至2013年08月经检查确诊为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62例,分别进行颈部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和MRA检查,评价两种检查技术联合诊断的临床价值。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共检出102处粥样硬化斑块,其中软斑、硬斑、扁平斑的个数分别为45、33、24;45个斑块位于颈总动脉分叉,30个斑块位于颈内动脉分叉处,7个斑块位于颈外动脉起始处,19个斑块位于颈总动脉干;此外,29例患者管腔为轻度狭窄,12例患者单纯内膜增厚,6例患者血栓形成。MRI共检出93处粥样硬化斑块,38个斑块位于颈总动脉分叉,29个斑块位于颈内动脉起始段,7个斑块位于颈外动脉起始段,19个斑块位于颈总动脉干。多普勒超声在颈总动脉分叉和颈内动脉颅外段斑块显示明显优于MRA(p〈0.05),其余部位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和MRI技术对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均能提供有效的分析方法和诊断价值,两种技术互为有益的补充,联合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长期吸烟者的颈动脉。方法:应用彩色超声仪对45例长期吸烟者和20例健康无吸烟者正常组颈部动脉进行常规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测,观察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及颈外动脉。结果:长期吸烟者引起颈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形成明显高于无吸烟者。结论:长期吸烟者血管内功能受损,造成动脉粥样硬化伴斑块形成。  相似文献   

5.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部血管检查中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梁莉  苏金花  寇海燕  陶丹丹 《医学综述》2013,19(10):1887-1889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部血管检查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市武警总医院于2010年3月至2012年9月诊治的170例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组)的临床资料,对其双侧颈部血管内-中膜以及血管内部的硬化斑块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同时检测斑块导致的管腔狭窄以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同期选择12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超声检查结果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布情况。结果高血糖组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多见于颈总动脉分叉处者86例(50.6%),其次为颈内动脉的起始段者16例(9.4%),见于椎动脉者2例(1.2%);对照组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多见于颈总动脉分叉处者12例(9.8%),其次为颈内动脉起始段者2例(1.6%),椎动脉处未见斑块,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18,12.64,14.91,P<0.05)。对高血糖组中出现粥样硬化斑块的104例患者进行血流速度与管腔狭窄程度的分析得出,斑块不大时血流速度无明显改变,斑块较大时会导致管腔狭窄,血流加快。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大小的进展速度可以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进行判断,可以尽早发现颈部血管病变的存在,为临床医师提供有力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诊断颈动脉斑块的临床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来我院检查并确诊为动脉斑块的2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高频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进行检查,观察颈动脉斑块好发部位、大小、数量及所致的血管狭窄程度。结果通过高频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检查出有颈动脉斑块的患者均经其他影像学检查证实有颈动脉硬化伴斑块形成;经观察颈动脉斑块大多为多发性的,且大小不一,而且好发于颈总动脉主干及膨大分叉处、颈内动脉起始部,其中以颈总动脉膨大分叉处最为多见,易引起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狭窄。结论高频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对诊断颈动脉斑块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且可以提高确诊率,值得在临床上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在血管疾病患者诊断中价值。方法:76例血管疾病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颈动脉管壁欠光滑,颈总动脉分叉处斑块形成较多,其次是颈内动脉。结论:彩色多普勒在血管疾病患者在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王凌  刘强  段劲峰  崔蓉  叶文春  李宇晖 《中外医疗》2010,29(16):176-176
目的探讨双功能经颅彩超对糖尿病患者脑血管病变的临床检测价值。方法采用菲利浦SD-800型彩超检测仪对73例糖尿病患者颅内动脉血管血流动力学及血管走形、血流方向、有无局部充盈缺损、色彩混叠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变化及有脑动脉硬化及狭窄的糖尿病患者用高频探头对颈部动脉(颈总动脉、颈内动脉)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TCCD检测73例患者血管异常60例,占80.10%,对脑动脉硬化和脑动脉狭窄的49例(其中29例为Ⅱ型的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病人进行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17例病人颈总动脉内中膜增厚,颈部斑块16例。结论 TCCD作为一种无创伤性的检测技术,对于糖尿病病变的诊断、预后的判断和指导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动脉窦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导致患者进食中晕厥的发病机制。方法:通过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测患者的双侧颈总动脉(CCA)、颈总动脉分叉处(BCA)、颈内动脉(ICA)、颈外动脉(ECA)的内中膜厚度、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部位及大小。结果:4个病例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均有不同程度增厚(1.1~1.3mm),颈总动脉分叉处及颈内动脉起始处后壁,均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长4~16mm,厚2.4~5.0mm)。结论:颈部动脉粥样硬化伴硬化斑块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部动脉斑块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来我院诊治的老年脑梗死患者(观察组)及健康查体的老年人(对照组),各50例,分别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部动脉,对比分析两组的颈部动脉斑块检出情况。结果颈部动脉斑块检出率观察组为96%(48/50),对照组为16%(8/50),斑块均多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起始部及颈总动脉主干;观察组的颈动脉斑块多为易损斑块(不稳定斑块),对照组的颈动脉斑块多为稳定斑块;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观察组大于对照组。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老年脑梗死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够明确颈部动脉有无斑块,及其形态、数目、位置、斑块类型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对于指导制定早期预防老年脑梗死发生的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89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患者进行分析,观察颈动脉的二维表现和多普勒血流显像特征。结果:颈动脉分叉处粥样硬化斑块33例,占37.1%;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29例,占32.6%;颈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14例,占15.7%;颈总动脉主干粥样硬化斑块13例,占14.6%;45例内中膜(ITM)增厚。结论:CDFI能早期发现并准确识别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评估血管狭窄的程度,为临床脑血管疾病的早期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超声诊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效果。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总动脉远端、中段、近端、分叉处以及分叉以上的颈内动脉及颈外动脉、椎动脉依序作横断扫查。结果在77例脑梗塞患者中,不同程度的发现了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伤性检查,具有简单易行、直观无痛苦、诊断可靠,可重复等优点,对临床诊断及治疗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在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中的诊断价值及声像图表现特点。方法对临床确诊的41例高血压病、33例糖尿病和17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斑块分布、狭窄程度及狭窄处血流动力学改变等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其颈动脉的超声声像图改变。结果91例患者IMT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其中71例有斑块形成,且多发生于分叉部,13例存在颈内动脉狭窄,6例狭窄处颈内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明显增高,2例颈内动脉闭塞。结论CDU诊断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敏感性高,其可较准确评价颈总动脉的IMT、斑块特点、狭窄程度及狭窄处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为临床诊治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颈部动脉彩超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红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1):68-69,97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动脉及椎动脉的改变,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12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及100例健康对照组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的内中膜厚度、有无硬化斑块、狭窄率、血管走行及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所探查到的大部分观测项目在两组问有明显差异。两组间椎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存在明显差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椎动脉出现盗血现象7例。结论颈部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在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结构及血流动力学指标检测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组,另外选取同期于我院参加体检的55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两组受检者颈动脉结构及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检测分析。比较两组颈总、颈内动脉内径、IMT及斑块检出率、PSV、VRI及MSRBL水平。结果:(1)研究组颈总动脉内径、颈内动脉内径、颈总动脉IMT、颈内动脉IMT、斑块检出率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2)研究组颈总动脉PSV、颈内动脉PSV、颈总动脉MSRBL、颈内动脉MSRBL水平均分别显著小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颈总动脉VRI、颈内动脉VRI水平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在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结构及血流动力学指标检测中具有较高地应用价值,可为老年高血压患者早期诊疗、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探讨颈动脉超声对冠心病患者临床诊断的应用及意义。 方法 收集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患者60例作为冠心病组,并选择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2组颈总动脉分叉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及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斑块性质(扁平斑块、软斑块、硬斑块、溃疡斑块)、斑块总积分(Crouse积分法)、斑块总面积高于对照组。 结果 冠心病组患者颈总动脉分叉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的IMT、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斑块总积分、斑块总面积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的软斑块和溃疡斑块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而扁平斑块和硬斑块又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冠心病患者颈动脉IMT会增加,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斑块总积分、斑块总面积也会随之增大;属于不稳定性斑块的软斑块和溃疡斑块也明显增多。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存在与冠心病的发生具有重要关系。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颈动脉粥脉粥样硬化情况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彩超检查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改变和意义。方法对92例临床确诊的脑梗塞患者和83例临床确诊无脑梗塞患者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脑梗塞组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发生率(78.26%)明显高于对照组(19.28%),P<0.01。不同部位及年龄段斑块发生情况:左侧多于右侧;颈总动脉分叉处>颈总动脉主干>颈内动脉起始段>颈外动脉起始段;且随着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结论颈动脉病变与脑梗塞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对预测和治疗脑梗塞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分布特点及超声特征,为临床预测脑梗死提供早期诊断依据。方法对65例脑梗死及30例对照组受检者行颈部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探查分析斑块发生的解剖部位、内部回声和表面特征,并根据斑块内部回声特征进行分型,测定颈总动脉(CCA)、颈动脉分叉处(BIF)、颈内动脉(ICA)内-中膜厚度(IMT),将病变组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脑梗死组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斑块好发于颈动脉分叉处且以等回声、低回声斑块为主,脑梗死组IMT明显高于对照组,溃疡斑块均出现在脑梗死组。结论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确定斑块的部位和性质,可为临床预测脑梗死提供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9.
田青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35):1144-114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动脉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应用价值。方法对68例脑动脉疾病患者行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椎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及临床验证。结果 68例中有46例患者检出颈总动脉内硬化斑块,12例患者椎动脉狭窄,10例患者椎动脉闭塞。结论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可早期发现颈部动脉病变,大大减少脑梗死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20.
老年脑梗塞患者颈动脉颅外段动脉粥样硬化10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老年脑梗塞患者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定100例老年脑梗塞患者的双侧颈动脉的脂质斑块形成情况.结果 全部病历均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硬化,其中粥样斑块形成占73%,常见部位依次为颈动脉分叉处、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且高年龄者及伴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硬化程度重.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老年人脑梗塞的重要危险因素,老年人颈动脉检查应成为临床常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