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连续使用他汀类药物和改用其他降脂药物的情况下血脂控制与缺血性心脏病发作频率的关系。方法:筛选2009年9月-2010年1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门诊明确诊断为缺血性心脏病合并高脂血症既往服用他汀类药物血脂控制良好的患者122例,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他汀类药物正规疗程治疗和改用其他降脂药物治疗后观察血脂控制与缺血性心脏病发作频率。结果:他汀类药物正规疗程治疗血脂控制达标率和心绞痛发作频率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其他降脂药物。结论:他汀类药物正规疗程治疗较改用其他降脂药物治疗对于血脂控制与缺血性心脏病发作频率更具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对缺血性卒中患者血脂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将发病l周内入院的110例脑梗死伴高脂血症患者分为他汀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入院后给予他汀类药物,对照组除不给予他汀类药物,其余治疗同治疗组。观察两组血脂变化情况和脑梗死的再发率。结果他汀治疗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半年再发率和1年再发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不仅能调节血脂,而且能使缺血性卒中风险再发率显著降低,应在缺血性卒中治疗中使用常规剂量的他汀类药物。  相似文献   

3.
陆景红  周颖  任明山 《医学综述》2007,13(21):1666-1668
他汀类药物能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除降低血浆胆固醇外,可能尚涉及不依赖于胆固醇降低的非调脂抗动脉粥样硬化、稳定硬化斑块、抗炎症反应、抗血栓形成、改善内皮功能及上调脑组织内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和活化等作用。他汀类药物的脑缺血保护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研究他汀类药物调脂以外的脑缺血保护作用有助于全面了解该类药在预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是缺血性脑血管病中最常见的类型,动脉粥样硬化涉及血管内皮的损伤、炎症、脂质沉积、血管平滑肌的增生、硬化板块的形成、纤维化等复杂过程。近年的研究证实他汀类降脂药除降低血脂以外,具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以及逆转粥样硬化斑块,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复发,与抗血小板药物和降压药物共同构成预防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三大药物"的基础,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防治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6.
10月25日,惠氏公司和美国FDA通知医护人员关于Effexor XR和Effexor的说明书中药物过量项的修订事宜,更新后的说明书可在惠氏公司网站查阅www.wyeth.com/products。Effxor XR和Effxor的活性成分盐酸文托法辛是一种抗抑郁药,用于治疗严重的抑郁性障碍,前者剂型为缓释胶囊,后者为普通片剂。  相似文献   

7.
一项新研究发现,对近期经历过心脏病发作的患者,阿托伐他汀(立普妥,辉瑞公司)能较辛伐他汀(舒降之,默克公司)更有效地降低其再次心脏病发作的风险。这一最新结果是在分析了999例  相似文献   

8.
他汀类药物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珩  王玉水  梁静  陈秀菊 《医学综述》2008,14(13):2037-2038
他汀类药物具有竞争性抑制细胞内胆固醇合成早期过程中限速酶的活性,继而上调细胞表面LDL受体,加速血浆LDL的分解代谢,此外还可抑制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合成。因此,他汀类药物能显著降低TC、LDL-C和载脂蛋白B,也降低TG水平和轻度升高HDL-C。他汀类药物还可能具有抗炎、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等作用。临床试验显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10%,脑卒中的发病率降低15.6%。研究表明,无论是脑卒中的二级预防还是心脏事件的二级预防,他汀类药物的治疗都是必要的,强化他汀类药物治疗是这一高危或极高危人群预防事件再发的关键治疗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9.
一项包括约29000例受试者,平均随诊3.3年的16次试验研究证实:用他汀类(statins)降低胆固醇水平不仅可减少冠心病的危险性,而且还能减少卒中的危险性和总死亡率。研究人员报道,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发生卒中及死亡的可能性较接受安慰剂治疗的受试者分别少29%和22%。来自随机、双盲及安慰剂对照的试验结果表明:他汀类药物平均降低总胆固醇22%,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30%。  相似文献   

10.
李维 《白云医药》2005,(1):11-11
美国密歇根大学Ann Arbor药学院的Dr.Nancy A.Mason和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声称,他汀类药物(Statins,ST)明显降低血液透析病人的心性或非心性死亡的风险。这些观察性资料为ST在血液透析中的价值“提供了进一步支持”,并表明“更多地使用ST可能明显改善”血透病人的最终结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与分析他汀类药物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脂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3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并对其实施相应治疗措施且进行血脂情况观察与随访活动,另外,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治疗后患者血脂水平得以较好控制且随访情况良好(P<0.05).结论: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他汀类药物治疗能够明显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据在近期出版的《柳叶刀》杂志上发表的一项大规模的随机试验结果显示,他汀类(statins)药物可降低卒中的危险性。研究人员建议他汀类药物应常规用于所有的卒中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13.
英国一项研究表明,与未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患者相比,肺炎发生前已长期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肺炎后6个月内死亡风险显著降低,但目前尚不清楚肺炎发生后启动他汀类治疗是否具有上述保护效应。论文4月6日在线发表于《英国医学杂志》(BMJ)。  相似文献   

14.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作为心血管病最常见,最危险的疾病,诊治备受重视.近年,我部针对96名休干及家属,除了积极做好健康宣传教育及心血管一级和二级预防,还采用他汀类药物干预治疗,降低了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同时减缓冠心病的进展,稳定了病症,减少了合并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美《心血管医学杂志》第6卷第8期(1981年)第737页新闻栏报道:虽早己知道硝酸甘油软膏对于提高运动耐量有效,但在防护静止时冠状动脉痉挛所致之心绞痛具有长效的作用这一事实是最近才经证实的。  相似文献   

16.
周雷 《吉林医学》2014,(10):2090-2091
目的:探讨分析他汀类药物联合阿司匹林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治疗的6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平均33例。对照组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试验组的患者采用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结果:在治疗后一定的时间内进行随机抽查其复发率,试验组的患者的复发率(3.0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患者的复发率(3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试验组的患者在治疗后血脂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血脂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卒中采用他汀类药物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效果更显著,治疗后,患者的复发率比较低,在临床上可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他汀类药物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血栓形成风险的影响。方法 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共收集86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法分为2组,各43例,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后血栓前状态及心功能;随访1年,记录血栓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D二聚体(D-D)、Ⅰ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PAI-1)、血小板a颗粒膜蛋白(GMP-140)、纤维蛋白原(Fbg)显著低于对照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随访1年,观察组血栓事件发生率为2.33%显著低于对照组16.28%(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改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血栓前状态,降低血栓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挪威学者Soyseth等研究表明,使用他汀类药物与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生存率提高相关,联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CS)更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近日美国一项研究分析了2007—2008年间因严重流感而住院的美国10个州的3000多名患者的数据。剔除年龄、是否患心脏病、肺部或肾脏疾病、是否接受过抗病毒药物达菲治疗等因素后,住院期间仍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的病死率比未服用者低41%。  相似文献   

20.
一项基于大多数老年男性的大规模研究结果支持他汀类药物可降低骨折风险的理论;但此前主要在妇女中进行的他汀类药物与骨折风险之间关联的研究却得出混淆的结果。来自于美国波士顿哈佛医学院的Richard E.Scranton博士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