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合并癫痫的脑性瘫痪患儿进行综合性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0例小儿脑性瘫痪合并癫痫患儿,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儿使用常规的物理疗法和抗癫痫药物进行治疗,物理疗法以Bobath法为主;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综合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运动能力、语言能力、社交能力等发育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小儿脑性瘫痪合并癫痫,综合康复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平顶山地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疗效。方法:我院2003年6月—2008年6月儿科脑瘫门诊和脑瘫病区病例890例分为观察组450例和对照组440例。所有中西医综合康复治疗病例中都采用西方医学Vojta疗法,Bobath技术和神经发育疗法(NDT),上田法作为基础康复疗法,治疗组加用捏脊、针灸、理疗、穴位封闭等。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疗效的情况。结果: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在综合康复基础上应用上田法治疗脑性瘫痪的效果。方法 将脑性瘫痪患儿 8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综合康复与上田法治疗 (n =5 1) ,对照组应用综合康复疗法 (n =3 1) ,疗效以马若飞标准评估。结果 观察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 (χ2 =5 .0 9,P <0 .0 5 )。结论 上田法治疗脑性瘫痪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上田法治疗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基础上应用上田法治疗脑性瘫痪的疗效。方法 将脑性瘫痪患儿 82例 ,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 5 1例 ,采用综合康复与上田法治疗 ;对照组 31例 ,应用综合康复疗法。疗效以马若飞标准评估。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χ2 =5 .0 9,P <0 .0 5 )。结论 综合康复治疗加用上田法治疗脑性瘫痪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神经节苷脂联合东莨菪碱治疗儿童脑瘫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联合东莨菪碱静滴配合针灸、康复治疗儿童脑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7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均给予针灸、康复训练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静滴神经节苷脂和东莨菪碱,采用小儿脑性瘫痪的综合评定方法测评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的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4.1%,明显优于对照组(80.6%);其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社会适应能力、社交能力及DQ值(99~112分)均高于对照组(72~80分)。结论:神经节苷脂联合东莨菪碱可提高儿童脑性瘫痪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提高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康复疗效的方法。方法:将64例CP儿童分为两组,观察组由医师、治疗师及家长共同进行治疗训练,对照组仅由医师和治疗师进行治疗训练。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5.79;P<0.05)。结论:家长参与下的综合康复疗法是治疗小儿CP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家庭康复护理在小儿脑性瘫痪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收治的小儿脑性瘫痪患儿中抽选104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52例,采用常规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52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家庭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评分(GMFM)明显高于对照组,GMFCS分级Ⅰ级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家庭康复护理在小儿脑性瘫痪患儿中的应用能够改善患儿的运动功能,提高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脑性瘫痪流涎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小儿脑性瘫痪流涎症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46例小儿脑性瘫痪流涎症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口操、针灸、经络导平及东莨菪碱治疗;对照组采用东莨菪碱治疗,治疗后用TDS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56.92%,对照组17.39%。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x~2=7.558,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脑性瘫痪流涎症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康复护理在脑性瘫痪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性瘫痪患儿114例,采取分层随机法分成两组,对照组(n=57)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n=57)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康复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98%,高于对照组的7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均为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49%,高于对照组的85.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性瘫痪患儿的康复护理较常规护理更有优势,可提高治疗效果和患儿家属满意度,临床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痉挛肌治疗仪对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70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0例,对照组30例。在综合康复基础上,观察组加用痉挛肌治疗仪治疗。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价量表(GMFM)及改良Ashworth量表(MAS)进行评定。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患儿的运动功能和肌痉挛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而治疗后两组比较,观察组更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痉挛肌治疗仪治疗小儿脑性瘫痪能更加明显改善痉挛状态,提高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颅超声治疗联合常规康复对脑性瘫痪患儿躯体感觉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脑性瘫痪患儿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给予经颅超声治疗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两侧N20及P37波幅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20波幅、P37波幅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48.39%VS 12.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9.182,P=0.002),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77%VS 80.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026,P=0.045)。结论经颅超声治疗联合常规康复可有效改善脑性瘫痪患儿的躯体感觉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脑苷肌肽、维生素B1、维生素B12穴位注射治疗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的效果。方法:选取柘城县人民医院小儿康复科2009年9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52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穴位注射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综合康复治疗,每日1次,20次为1个疗程;穴位注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脑苷肌肽、维生素B1、维生素B12进行穴位注射,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两个疗程间隔10 d。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对患儿治疗前后运动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评定。结果:穴位注射组总有效率为92.3%(24/26),对照组为73.1%(19/26),穴位注射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综合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脑苷肌肽、维生素B1、维生素B12穴位注射治疗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能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3.
陈彩片 《河北医学》2015,(3):503-504
目的:观察高压氧综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并发迟缓性瘫痪的临床疗效,分析该病的护理措施。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8月来本院门诊及住院的60例手足口病并发急性迟缓性瘫痪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然后将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并进行康复护理;治疗组患者再辅以高压氧治疗和舒适护理,高压氧治疗每日1~2次,治疗十次为一疗程,治疗两个疗程以后患者再卧床休息7d,共治疗大约四疗程以后再开始评估其疗效。然后判定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治疗组为93.3%,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舒适护理的基础上采用高压氧治疗小儿手足口并发迟缓性瘫痪,可以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小儿脑性瘫痪足外翻中应用规范化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共64例脑性瘫痪足外翻患儿并将其分成等比例的两组:观察组采用规范化康复治疗、对照组只应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半年后,通过三线法评估两组患儿的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n=32)中,轻度扁平足6例、中度23例、重度3例;对照组(n=32)中,轻度、中度、重度扁平足的例数分别有1例、9例、22例(P 0.05)。结论在脑性瘫痪足外翻患儿中采用规范化康复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具备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结合上田法在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痉挛状态的疗效。方法:61例小儿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对照组26例。在理学疗法基础上,前者采用上田法和A型肉毒毒素治疗,后者采用Bobath法治疗。结果:经3个月治疗后,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进行评定,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相比,肌痉挛均明显降低,但两组治疗后相比,观察组疗效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A型肉毒毒素配合上田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能明显改善痉挛状态。  相似文献   

16.
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患者分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组(治疗组)及康复训练组(对照组)进行治疗,疗程满6个月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小儿脑性瘫痪能收到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疗法与神经节苷脂联合治疗小儿脑性瘫痪(脑瘫)的疗效。方法选择4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综合康复疗法,包括心理治疗、语言疗法、运动疗法、康复训练及物理疗法。给予观察组患儿综合康复治疗联合神经节苷脂疗法。将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和治疗后肌张力的改变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肌张力评分为(2.17±0.13)分,对照组为(3.21±0.15)分,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75.0%),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脑瘫一般是由于宫内发育异常,或者是孕妇在孕期出现疾病等因素引发的婴幼儿脑损伤,表现为智力异常、运动功能障碍与姿势异常等情况,导致儿童发生肢体残疾,并直接影响着儿童的身心健康。应尽早发现,及时接受治疗,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患儿进行治疗,实施康复训练。综合康复疗法与神经节苷脂联合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疗效显著,使患儿得到康复,改善肌张力,降低残疾程度,提高治疗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18.
Bobath法和Vojta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琴  张智香  王瑛  于会霞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6):2221-2222
目的:探讨Bobath法和Vojta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效果。方法:60例脑瘫患儿为研究组,结合使用Bobath法和Vojta法治疗。60例脑瘫患儿为对照组,采用Bobath法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康复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53例(88%),对照组总有效42例(70%)。结论:两种方法结合使用治疗小儿脑性瘫痪取得满意的康复效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19.
张煜华 《河北医学》2012,18(5):624-626
目的:探讨脑性瘫痪患儿家庭康复训练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对42例脑性瘫痪患儿(观察组)在医院康复治疗外进行家庭康复训练,并与同期40 例仅给予医院康复的患儿(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观察组康复治疗总有效率80.95%,而对照组仅50.00%,观察组康复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 =8.73,P<0.01).治疗后观察组ADL 平均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庭康复训练对脑性瘫痪患儿康复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营养神经细胞治疗基础上进行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及家庭干预等综合康复措施治疗脑性瘫痪高危儿的效果。方法:197例脑性瘫痪高危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94例给予静脉神经细胞激活剂治疗,干预组103例在给予静脉神经细胞激活剂基础上进行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及家庭干预等综合康复措施治疗。结果:早期综合于预组总显效率为89.32%,对照组总显效率为74.4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1岁时Gesell量表评定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大运动能区、精细运动能区、社会适应能区、语言能区、个人社交能区DQ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结论:脑性瘫痪高危儿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可有效促进其智力发育和运动发育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