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经胃管及鼻肠管喂养对外科重症患者的临床影响及常见并发症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收治的62例外科重症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普通胃管间断提供营养物质,观察组则采用经胃管及鼻肠管来喂养营养。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胃管及鼻肠管喂养对外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对患者常见并发症实施有效的护理,能够提升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病人应用鼻肠管联合胃管营养支持对误吸的影响。方法选我院100例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机械通气患者。随机数字表分组,鼻胃管营养支持治疗组实施鼻胃管营养支持治疗,鼻肠管联合胃管营养支持治疗组则实施鼻肠管联合胃管营养支持治疗。比较鼻胃管营养支持治疗组、鼻肠管联合胃管营养支持治疗组疗效;住院的天数;治疗前后患者营养免疫状况;治疗前后患者外周细胞免疫功能指标;误吸发生率。结果鼻肠管联合胃管营养支持治疗组疗效、住院的天数、营养免疫状况相比较鼻胃管营养支持治疗组更好,P0.05。鼻肠管联合胃管营养支持治疗组误吸发生率和鼻胃管营养支持治疗组有显著差异,鼻肠管联合胃管营养支持治疗组较少,P0.05。结论鼻肠管联合胃管营养支持治疗对于机械通气患者的效果确切,可改善患者的免疫和营养情况,减少误吸,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3.
陈小莉 《黑龙江医学》2022,46(17):2157-2159
目的:以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的营养支持方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6月广西贵港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便利抽样法分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鼻胃管联合鼻肠管,观察组采用鼻胃管减压联合鼻肠管。两组患者应用效果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置管当日的ALB、H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41、0.198,P>0.05);置管7 d、置管14 d观察组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24、2.997、4.022、4.329,P<0.05)。两组患者置管当日术后初次进食时间、肠内营养液量、输液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225、0.341、0.129,P>0.05);置管7 d、置管14 d观察组肠内营养液量高于对照组,输液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226、14.524、14.687、0.624,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29,P<0.05)。结论:针对神经外科...  相似文献   

4.
目的:鼻肠管和鼻胃管进行肠内营养在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早期临床应用效果对比.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监护室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入院的急性脑卒中伴吞咽困难的患者77例.随机分为鼻胃管组(35例)和鼻肠管组(42例),两组均以营养液泵持续给予营养.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住院天数和死亡率,营养状况指标采用测定置管前、置管7d、置管14 d血清总蛋白,前白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含量.早期以血清前白蛋白下降为判断营养不良的标准;同时观察两组患者返流、呕吐、腹泻、应激性溃疡及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经鼻胃管或鼻肠管给予营养支持后,营养状况指标有所改善,但两组营养状况改善的时间和程度不同,置管7d时鼻肠管组营养状况指标显著改善(P<0.05),而鼻胃管组营养状况指标改善不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到置管14 d时,虽鼻胃管组营养状况指标较置管前也显著改善(P<0.05),但前白蛋白这一指标与鼻肠管组比较仍明显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鼻胃管组ICU住院天数和住院总天数明显比鼻肠管组长,差异有显著性(P<0.05).从死亡率来看,鼻胃管组(7例)明显高于鼻肠管组(2例),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鼻肠管组患者返流、呕吐、应激性溃疡及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鼻胃管组发生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腹泻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鼻空肠管组比鼻胃管组获得更高的营养支持,鼻空肠组可以更早地改善患者的低蛋白血症.鼻肠管组可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死亡率,减轻家庭、社会的经济负担.鼻空肠营养支持在减少重症脑卒中患者并发症方面优于鼻胃管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鼻肠管肠内营养和经鼻胃管肠内营养对脑出血患者营养状况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急性脑出血患者78例随机分成两组进行肠内营养,一组为经鼻肠管肠内营养治疗组(n=39),另一组为经鼻胃管肠内营养组(n=39)。入院后24~48 h内分别给予肠内营养支持。两组患者均于入院第2天和第15天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同时观察两组患者营养指标的变化以及临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入院后第15天,鼻肠管组患者NIHSS评分、呕吐、胃潴留、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鼻胃管组(P0.05),但两组营养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肠管肠内营养支持与经鼻胃管营养支持相比,可改善急性重症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降低肠内营养引起的胃肠道及肺部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盲插鼻肠管在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为需要肠内营养治疗的重症患者提供参考。方法选取需要营养支持的80例重症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对照组40例采用鼻留置胃管,观察组40例采用床旁盲插鼻肠管。比较两组患者反流误吸、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发生率,以及置管前1 d与置管第7天的营养指标,包括血清转铁蛋白(TF)、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血红蛋白(Hb)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反流误吸发生率、院内获得性肺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置管前1 d两组患者的TF、PA、Alb、Hb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置管前1 d相比,置管第7天两组患者的TF、PA、Alb、Hb水平均明显降低,但观察组营养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盲插鼻肠管相比于鼻胃管能减少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反流、误吸以及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发生率,可有效缓解患者营养状况的恶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早期鼻肠管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2016年6月至2018年3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采用鼻肠管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营养支持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血红蛋白和总蛋白的水平,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置管前,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总蛋白和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置管3 d和7 d观察组患者的血红蛋白和总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3 d和7 d,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2.50%明显低于对照组5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早期鼻肠管营养支持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有着较高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钟红娟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2):195-196,199
目的:观察早期鼻肠管肠内营养辅以肠外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将7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8例,实验组留置鼻肠管,对照组留置鼻胃管,均给予早期肠内营养辅以场外营养的营养支持方式,观察两组生活指标、胃肠道耐受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营养支持后7d血清蛋白呈上升趋势,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糖均较营养支持前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病患者早期鼻肠管肠内营养辅以场外营养支持方式,可以明显改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鼻胃管营养支持在重症肌无力患者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探讨规范的营养及管道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重症肌无力患者160例,其中鼻胃管营养支持患者65例(观察组),经口进食者95例(对照组),治疗后测定患者的生化及营养指标,比较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探讨规范的营养及管道护理。结果鼻胃管营养支持患者营养状况显著优于经口者,且误吸、肺部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经口进食者(P0.05)。结论鼻胃管营养支持应用于重症肌无力患者安全可行,有利于胃肠功能恢复,能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及预后,规范的营养及管道护理保障患者快速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床旁盲插鼻肠管在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应用中的效果。方法:选取重症患者40例,其中床旁盲插鼻肠管组20例,鼻胃管组20例。观察2组腹胀、腹泻、呕吐、误吸、呃逆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鼻肠管组腹胀、腹泻、呕吐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鼻胃管组(P < 0.05),误吸、呃逆发生率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床旁盲插鼻肠管较传统的鼻胃管可以有效减少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比鼻胃管与鼻肠管对脑卒中伴Ⅲ期压疮老年患者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脑卒中伴Ⅲ期压疮老年患者根据营养支持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鼻胃管给予营养,观察组采用鼻肠管给予营养,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营养指标、Ⅲ期压疮的治疗有效率、常见并发症等.结果 观察组的营养指标改善程度和压疮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减少发生误吸、反流、肺部感染的肠内营养并发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鼻肠管肠内营养方式较鼻胃管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低,可显著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的营养指标,提高Ⅲ期压疮的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李雪蓉  徐仲璇  李玉洁  张欣 《吉林医学》2011,(10):2022-2023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经鼻肠管行肠内营养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将50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5例患者经鼻肠管行肠内营养,对照组25例患者经鼻胃管行肠内营养,观察两组营养指标的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等,并将结果进行比较,评价经鼻肠管行肠内营养的临床疗效。结果:经鼻肠管行肠内营养的机械通气患者营养指标优于经鼻胃管途径患者,而呕吐、返流及误吸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经鼻胃管途径者,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患者经鼻肠管途径行肠内营养比经鼻胃管途径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使用不同营养途径即鼻胃管与鼻肠管对患者的治疗作用,进一步总结归纳临床中适合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营养途径。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重型颅脑外伤的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均于颅脑外伤24 h循环稳定后给予鼻饲处理,对照组采用鼻胃管,研究组采用鼻肠管肠内营养。比较两组置管并发症误吸、返流、腹胀、腹泻、消化道出血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比较两组平均住院时间与平均住院花费。结果:研究组误吸、返流、肺部感染及总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平均住院花费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采用鼻肠管肠内营养效果优于鼻胃管,能有效减少置管引起的并发症发生率,有效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及住院时间,且安全可靠容易实施,是一条实用、高效的临床营养通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行鼻肠管肠内营养支持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40例重型颅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采用早期鼻肠管内营养支持、胃管抽取胃液监测性状、测定其pH值,对照组采用早期肠外营养支持,比较2组患者血清蛋白水平和并发症等。结果:经过2周治疗,观察组患者血清蛋白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期行鼻肠管肠内营养支持安全、易行、经济实用,符合生理特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显著改善机体免疫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综合疗效,利于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5.
肖萍 《基层医学论坛》2016,(23):3305-3306
目的:分析鼻肠管在急性重症胰腺炎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收集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42例,均行经鼻肠管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综合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分析2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腹胀缓解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鼻肠管在急性重症胰腺炎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且联合综合护理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使用鼻肠管与普通胃管进行肠内营养引起并发症的优缺点.方法:将89例重症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为观察组(44例),另一组为对照组(45例),观察组患者使用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对照组患者使用普通胃管进行肠内营养.待治疗结束后,将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进行比较.结果:使用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引起食物返流、误吸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几率明显低于使用普通胃管进行肠内营养所引起并发症的几率,且两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能有效降低患者发生食物返流、误吸以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几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与研究颅脑手术患者同时应用鼻胃管和鼻空肠管对降低术后误吸发生的临床效果和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26例接受颅脑手术治疗的患者纳入研究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应用鼻胃管进行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同时应用鼻胃管和鼻空肠管营养支持;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反流误吸和电解质紊乱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反流误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呛咳、体温升高、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别均具有统计意义(P0.05);两组电解质紊乱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同时应用鼻胃管和鼻空肠管为颅脑手术患者提供营养支持,可显著降低患者术后反流误吸发生情况,患者电解质紊乱发生率降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NICU患者两种不同的肠内营养方法中胃内容物反流的发生率。方法将92例需行肠内营养的NICU患者随机分成鼻胃管组和鼻肠管组,每组各46例。2组均以鼻饲泵持续泵入肠内营养液进行营养,比较2组不同喂养天数后反流的发生率。结果鼻胃管组反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鼻肠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外科患者应用鼻肠管鼻饲能有效减少因胃内容物反流误吸引发的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鼻肠管在使用机械通气的高龄病人行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2例使用机械通气的高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采用鼻胃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采用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置管后1个月内分别观察并记录两组病人行肠内营养支持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龄机械通气病人应用鼻肠管行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优于常规应用鼻胃管。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经鼻胃管与经鼻肠管肠内营养在急性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104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52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改善脑代谢、脱水降颅压、保护胃黏膜和保护脑细胞等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经鼻胃管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经鼻肠管肠内营养支持。对比两组患者营养状况、免疫功能、神经功能和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总淋巴计数(TLC)和身体质量指数(BMI)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鼻肠管肠内营养与经鼻胃管相比,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和神经功能,增强患者免疫功能,且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