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探讨外周血幼稚细胞对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患者初诊时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641例AL患者首次接受骨髓穿刺时外周血幼稚细胞的检出情况,分析其在AL诊断中的意义。结果:641例AL患者外周血涂片非红系幼稚细胞检出率为93.76%,幼红细胞检出率为17.78%。6.24%未检出幼稚细胞的病例以白细胞减低者多见,易导致漏诊和误诊。结论:大多数急性白血病初诊时外周血中能检出幼稚细胞,白细胞计数与检出率也有一定的关系,当临床症状明显、白细胞计数减低或轻度异常、外周血涂片未检出幼稚细胞的患者,应予以重视,及时复片,防止漏诊。 相似文献
2.
1文献来源Hasserjian RP,Campigotto F,Klepeis V,et al.De novo acute myeloid leukemia with 20-29%blasts is less aggressive than acute myeloid leukemia with 30%blasts in older adults:A bone marrow pathology group study[J].Am J Hematol,2014,89(11):e193-e199. 相似文献
3.
白血病初诊患者血细胞分析仪的白细胞散点图及警示信息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BECKMAN-COULTER.GENS血液分析仪在检出白血病及判断白血病类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19例初发白血病的血标本,分析白细胞散点图、白细胞警示信息、血涂片分类等指标.结果:118例患者出现异常散点图,其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有一定特征性,而其他类型白血病散点图各种各样.初诊白血病患者散点图的白血病细胞系列与实际白血病细胞系列符合率为50%;而CML、M3(M3V除外)及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符合率为100%.警示有原始细胞者符合率为97.5%;警示有幼粒细胞者符合率为97%;警示有异型淋巴细胞者符合率为14.7%.结论:异常白细胞散点图和警示异常细胞信息是发现白血病的重要指标(散点图优于警示信息),并有助于判断白血病类型.警示原始细胞、幼粒细胞者,其结果可信度高,警示异型淋巴细胞者,可信度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细胞形态学在初诊急性白血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我院确诊的117例初诊急性白血病患者,行细胞形态学、免疫学分型、细胞遗传学分型、分子生物学分型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细胞形态学、免疫学分型、细胞遗传学分型、分子生物学分型单一诊断、联合诊断与最终诊断结果符合率分别为76.9... 相似文献
5.
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细胞参数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脑梗死(CI)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的全血细胞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6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62例健康检查者的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红蛋白含量(HGB)、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总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大血小板比率(P-LCR)、血小板比积(PCT)参数值,并进行比较.结果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的MCV、MCH、PLT检测值低于对照组(P<0.05),而RBC、HCT、HGB、WBC、PDW、MPV、P-LCR检测值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患者治疗2周后HCT、WBC、PLT、PDW、MPV、P-LCR检测值恢复到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 外周血细胞参数的变化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动态监测它们的变化时急性脑梗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0):79-82
目的分析血常规指标在急性白血病患者初诊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血液内科2013年4月~2018年5月确诊的8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急性白血病组)的血常规结果,并以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健康对照组),比较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和白细胞分类水平的变化。结果急性白血病组患者白细胞计数高于健康对照组,红细胞计数低于健康对照组,血小板计数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血细胞数目检查发现,白细胞(WBC)升高40例,降低27例,正常13例,异常率83.75%(67/80);红细胞(RBC)升高0例,降低76例,正常4例,异常率95%(76/80);血小板(PLT)升高0例,降低69例,正常11例,异常率86.25%(69/80);白细胞分类发现,中性粒细胞比率(NEUT%)升高0例,降低73例(91.25%),正常7例(8.75%);淋巴细胞比率(LYMPH%)升高45例(56.25%),降低21例(26.25%),正常14例(17.50%);单核细胞比率(MONO%)升高62例(77.50%),降低5例(6.25%),正常13例(16.25%)。急性白血病组患者中性粒细胞比率(NEUT%)低于健康对照组,淋巴细胞比率(LYMPH%)、单核细胞比率(MONO%)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血常规中血细胞数目及白细胞分类对急性白血病的初步诊断有一定价值,可作为急性白血病筛查的重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初诊急性白血病(AL)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外周血象变化的特点,进一步为AL诊治提供新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新确诊的AL患者(共309例)的临床症状、外周血象特点和诊断分型等资料。结果:大部分AL患者均出现一种或多种典型临床症状,其中以贫血(53.07%)和出血(42.39%)多见,单一或无典型临床症状的患者较多(分别占37.86%、13.27%);不同白细胞(WBC)水平患者血涂片镜检幼稚细胞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随着WBC数量的增加,幼稚细胞检出率明显增加;不同临床症状AL患者外周血WBC计数及血涂片镜检幼稚细胞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红蛋白(HGB)含量和血小板(PLT)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AL非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增加;临床症状不典型的AL患者,其血常规指标变化亦不明显;WBC正常或降低的患者要加强显微镜形态学检查。 相似文献
8.
379例初诊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幼稚细胞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初诊急性白血病 (AL)外周血幼稚细胞出现的情况。方法 :分析AL首次骨髓穿刺以及同一时间外周血幼稚细胞检查结果。骨髓及血片均经瑞氏染色后油镜观察细胞形态并分类计数。结果 :379例AL外周血非红系幼稚细胞检出率为 95 0 0 % ( 36 0 /379) ,其中AML2 77例中外周血检出非红系幼稚细胞 ( 0 0 5~ 0 96 )者 2 6 4例( 95 31% ) ,有幼红细胞者 2 5例 ( 9 0 2 % ) ;ALL10 2例中外周血检出非红系幼稚细胞 ( 0 0 2~ 0 98)者 96例 ( 94 12 % ) ,有幼红细胞者 5例 ( 4 0 9% )。 19例AL外周血未检出幼稚细胞者中 13例 ( 6 8 42 % )WBC <3.0× 10 9/L ,6例 ( 31 5 8% )WBC( 3 1~ 10 )× 10 9/L ,且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结论 :绝大多数急性白血病初诊时外周血中能查见幼稚细胞 ,坚持用显微镜观察血片细胞形态 ,能有效地防止白血病的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初诊时检测结果的特点.方法 收集70例APL患者初诊时检测结果,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70例患者中WBC<4.0×10<'9>/L 38例(54.3%),中位数1.45×10<'9>/L;Hb<99g/L 51例(72.9%),中位数69.0g/L;PLT... 相似文献
10.
453例急性白血病初诊时周围血象分析罗书久周京国唐中(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637007)周围血象的检查对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仍有少数急性白血病其周围血象的变化不明显。本文对我院确诊的453例急性白血病初诊时进行了周围血象的检查,对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效果及其不良反应。方法应用As2O3治疗初诊APL病人69例,如外周血白细胞〉30×10^9/L,给予羟基脲。如白细胞〉50×10^9/L,除给予羟基脲外给予高三尖杉酯碱,同时将As2O3剂量减半使用。并发DIC者应用小剂量肝素或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结果69例初诊APL病人6例(8.7%)死亡,余63例均获完全缓解(CR),CR率91.3%。As2O3平均应用31.6 d(21~58 d)。As2O3治疗过程中出现肝功能异常55例(79.7%),消化道症状32例(46.4%),水肿28例(40.6%),类维甲酸综合征13例(18.8%),过敏反应5例(7.2%),发热4例(5.8%),Q-T间期延长3例(4.3%)。其中类维甲酸综合征死亡4例(30.8%)。类维甲酸综合征发生时与入院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应用As2O3治疗初诊APL可获得较高的CR率。类维甲酸综合征是As2O3治疗过程中最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生与治疗后白细胞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69例初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给予As2O3静脉点滴。如患者外周血白细胞>30×109/L,给予羟基脲口服;白细胞>50×109/L,除羟基脲外给予高三尖杉酯碱静脉点滴,同时将As2O3剂量减半使用。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者应用小剂量肝素或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观察治疗后患者的疗效、血常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63例(91.3%)获得完全缓解(CR)。As2O3平均应用31.6d。6例死亡。死亡组与缓解组治疗前白细胞数分别为(34.7±4.8)×109/L和(9.7±3.2)×109/L(P<0.01),二者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乳酸脱氢酶分别为(712.8±144.6)U/L和(287.2±102.7)U/L,二者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As2O3治疗过程中出现肝功能异常55例(79.7%),消化道症状32例(46.4%),水肿28例(40.6%),类维甲酸综合征13例(18.8%),过敏5例(7.2%),发热4例(5.8%),Q-T间期延长3例(4.3%)。其中类维甲酸综合征死亡4例(30.8%)。类维甲酸综合征发生时与入院时外周血平均白细胞数分别为(64.8±10.2)×109/L和(21.9±6.8)×109/L,二者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应用As2O3治疗初诊APL可获得较高的完全缓解(CR)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运用logistic逐步回归与ROC曲线分析对白血病中不同项目缮合进行统计,建立急性白血病的初诊方程,以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和特异性。方法本院初诊的白血病患者同步测定WBC、PLT、LDH、HGB,并统计每患者造血三系的变化(有一系异常则为VI,两系异常则为VII,三系异常则为VIII),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筛选鉴别诊断急性血液病中的相关指标,对不同组合进行综合分析,通过ROC曲线分析临床性能,最后得相应的数学模型即回归方程。结果LDH、WBC、PLT、VIII得出的方程是:P=1/[1+e^-(-3.451x+0.005xl+0.108x2-0.08x3+2.016x4)],其灵敏度为84.6%,特异度为92.3%。结论运用ROC曲线和logistic回归综合分析不同项目组合简单有效,大大提高了诊断的科学性、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凝血及全血细胞9项参数的变化。方法对180例脑梗死患者和90例健康人进行凝血象及全血细胞参数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血红蛋白量、血小板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0.01)。患者组纤维蛋白原、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比容、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较高的凝血活性及血细胞参数异常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5.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细胞参数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全血细胞 2 5项参数的变化。方法 对12 7例脑梗死患者和 5 3例建康人的血液流变学及全血细胞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1)除红细胞分布宽度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外 ,观察组急性期其它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5~ 0 .0 1) ;(2 )观察组恢复期全血低切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全血高切相对指数、全血低切相对指数、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白细胞计数、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恢复到对照组水平 (P >0 .0 5 ) ;(3)观察组治疗前后红细胞计数和平均血小板体积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血液流变学及血细胞参数异常可能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6.
急性白血病初诊病人心理分析及心理干预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 了解急性白血病初诊病人心理卫生状况 ,观察心理干预的效果。②方法 将 5 5例急性白血病初诊病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对两组病人进行SCL 90问卷调查 ,分析评定结果。③结果 试验组病人SCL 90各因子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t=4 .1 7~ 1 0 .86 ,P <0 .0 1 )。急性白血病初诊病人最常见的症状为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症状。④结论 急性白血病初诊病人都有严重的心理障碍 ,及时进行心理干预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常规检测中血小板(PLT)计数及相关参数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血小板压积(PCT)在急性白血病中的疗效观察与预后判断,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意义.方法选取急性白血病(AL)53例,采用Sysmex XE-5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PLT、MPV、PDW、P-LCR、PCT,并与正常对照及治疗前后对比.结果初诊时AL的PLT、PCT和MPV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和<0.05),PDW、P-L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初诊与部分缓解组比较,PLT、PCT明显升高(P<0.05),MPV、PDW、P-L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完全缓解组比较,PLT、PCT明显升高(P<0.01),MPV、P-LCR明显降低(P<0.05),PD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的检测对急性白血病的疗效观察与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黄燕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2,24(1):59-60
细胞化学染色是以血细胞形态学为基础 ,应用生物化学技术及原理 ,对血细胞内各种物质及化学成分进行染色 ,以观察单个细胞内在的生化特征 ,有助于了解这些细胞的生理、病理及生化结构的改变 ,为形态学诊断提供更有力的依据 ,是血液病实验诊断的重要手段。在急性白血病中 ,常遇到的是分型问题 ,尤其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ANLL) ,有时在光镜下甚难区分 (ANLL的各亚型之间也常发生混淆 )。近年来 ,由于各种化学染色的广泛开展和联合应用及新的底物不断产生[1] ,使细胞化学染色在血液病 ,尤其在急性白… 相似文献
19.
高白细胞急性白血病 (HLAL)约占急性白血病的 5 %~2 0 % [1] ,病情进展快。目前 ,对此类白血病的治疗仍以化疗为主 ,但初治时化疗杀伤大量白血病细胞后易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颅内出血、高血钾等严重并发症 ,早期死亡率高。血细胞分离机的问世为HLAL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本文旨在探讨治疗HLAL时用血细胞分离机清除白血病细胞的应用价值。1 材料与方法1 1 对象 ①研究组 2 2例 ,均系我院 1998年 6月至 2 0 0 0年2月初次治疗的住院患者 ,其诊断符合白血病的诊断标准[2 ] ,外周血白细胞数均超过 10 0× 10 9·L-1(137 2× 10 9~ 6 1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