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助产士产前门诊针对产妇孕期健康表现出的指导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06月~2016年06月收治的产检初产妇81例作为本次对比实验观察对象;观察组42例以及对照组39例初产妇的对比分组依据为不同的产前干预方法;对照组:常规产前检查+孕期指导;观察组:助产士产前门诊干预;对两组初产妇实施围生期指导以及健康教育。通过对比分娩知识问卷得分以突出产前门诊干预对产妇孕期健康表现出的指导作用。结果:在分娩知识评分以及孕期健康评分方面,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初产妇表现为显著提高(P0.05)。结论:通过对初产妇给予助产士产前门诊干预,对于产妇的孕期健康表现出显著的指导价值,最终能够将初产妇对于分娩知识的认知度显著提高,改善其认知行为。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常规护理、人性化护理用于产科临床中对提高自然分娩率的有效性。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到我院产科接受分娩的产妇188例,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分娩结局与新生儿情况。结果:数据显示,观察组剖宫产率、胎吸助产率、自然分娩率、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等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产科临床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不仅能有效缩短产妇产程,减轻产妇分娩痛苦,还可提高自然分娩率,改善分娩结局,值得在产科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剖宫产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产科住院分娩产妇3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剖宫产率。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为17.3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96%,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宜的护理干预措施,可降低剖宫产率,增加自然分娩率,促进产科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4.
程丽华 《基层医学论坛》2016,(27):3864-3865
目的:探讨产前检查护理对产妇分娩方式及产程的影响。方法从2014年6月—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产前检查的产妇中抽取86例作研究对象,并采取随机抽样法分成2组,观察组(n=43)采取产前检查护理,对照组(n=43)接受常规产前检查,对比2组产妇分娩方式以及产程。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是83.72%,剖宫产率是16.28%,总产程是(9.91±2.24)h,S-AI焦虑评分为(51.04±2.45)分;对照组自然分娩率是58.14%,剖宫产率是41.86%,总产程是(14.62±2.55)h, S-AI焦虑评分为(59.45±3.18)分。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剖宫产率、总产程以及S-AI焦虑评分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检查护理有助于提升产妇自然分娩率,缩短其产程,并改善产妇产前心理状态,可作为产前首选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对促进自然分娩率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期间收治的产妇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模式分娩,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模式贯穿分娩全过程,对比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自然分娩率和剖宫产率的护理情况。结果接受人性化护理干预前两组产妇各方面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接受人性化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产妇的产程缩短,自然分娩率提高,剖宫产率和产后出血量都明显减少,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人性化的全程陪伴分娩的护理方式能够提高产妇自然生产率,同时可以降低产妇剖宫产率,保证了母婴安全生产率,充分体现了医护人员高尚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产前护理干预对分娩方式的影响,提高产妇自然分娩的比例。方法:将200例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按照传统护理模式服务,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产前护理干预,统计其分娩方式,比较两组剖宫产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孕产妇自然分娩率和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实施护理干预有利于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保障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产前护理对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48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干预组(n=24)和对照组(n=24)。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产妇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系统化产前护理,即心理护理、产科知识宣教及支持干预等。对比两组产妇自然分娩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和护理满意度均更高(P0.05)。结论:系统化产前护理对提高产妇自然分娩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与产前宣传教育对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124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强化心理护理和产前宣教,比较两组的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在自然分娩率、剖宫产率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方面,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心理护理与产期宣教的应用,有利于改善产妇分娩结局,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李云霞 《甘肃医药》2013,(11):868-869
目的:探讨对脐带绕颈产妇进行产前心理护理后,自然分娩率的提高效果.方法:对30例观察组脐带绕颈产妇进行产前心理护理,与3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实施产前心理护理后,观察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产前心理护理后,产妇自己顺产的信心增强,自然分娩率提高,剖宫产率下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干预对产妇分娩方式及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产科建档,进行产前检查的孕妇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产前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的产前护理基础上进一步采取健康教育干预,跟踪随访2组孕妇的分娩方式的选择及母乳喂养的情况,并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观察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母乳喂养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干预可以显著提高自然分娩率,有效降低产妇剖宫产率,提高产后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产前护理及门诊宣传教育干预对降低剖宫产率的作用.方法:从我院门诊2016年1月-2017年1月接收的孕妇中,随机抽取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模式将其分为A组与B组,每组50例.A组实施常规的产前护理,B组在产前护理的基础上积极配合门诊宣传教育,对比两组孕妇的剖宫产率.结果:A组剖宫产率是40.0%,B组剖宫产率是12.0%,B组低于A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妇实施产前护理和门诊宣传教育,有利于增加产妇对分娩知识的认知,进而降低剖宫产率,该护理方法具备显著的应用价值,建议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综合分析人文护理对自然分娩产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05月-2016年08月住院分娩的足月产妇120例进行研究,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产妇,给予对照组产妇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产妇人文护理措施,对两组产妇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自然分娩率和护理满意度的比较上,观察组均较对照组高(P0.05);在剖宫产率、产后2h出血量的比较上,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第二产程延长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人文护理能够有效改善产妇分娩过程中的精神状态,提高自然分娩率、产妇及家属对助产士的满意度;降低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产房助产士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产前护理对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48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干预组(n =24)和对照组(n =24)。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产妇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系统化产前护理,即心理护理、产科知识宣教及支持干预等。对比两组产妇自然分娩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和护理满意度均更高(P <0.05)。结论:系统化产前护理对提高产妇自然分娩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郑群英 《基层医学论坛》2015,(10):1403-1404
目的:探讨激励式护理干预措施对产妇分娩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8月—2014年4月收治的139例产妇资料,将其按照随机方法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70例产妇实施常规安全护理措施,乙组69例产妇实施激励式护理干预。观察2组产妇的产程时间,SAS和SDS评分,自然分娩率以及剖宫产率。结果2组产妇各产程时间以及总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产妇自然分娩率为60%,剖宫产率为40%;乙组产妇自然分娩率为82.6%,剖宫产率为17.4%,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分娩中开展激励式护理可有效缩短产程,缓解产妇紧张情绪,降低剖宫产率,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产前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方式及分娩后抑郁的影响。方法抽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于正阳县妇幼保健院生产的128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产前心理护理干预,统计两组自然分娩率、剖宫产率与产后出血率,并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两组入院时、产后3 d的抑郁、焦虑状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入院时HAMD、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3 d观察组HAMD、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初产妇产前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妇产后出血情况,缓解其分娩后抑郁、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应用于孕产妇围产期的效果。方法:选待产孕妇120例,依照随机分组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产妇围产期给予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围产期接受全程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产妇自然分娩率、总产程、产后出血量、产后并发症、住院时间,评价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产程、产后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较对照组高,并发症发生率显著较对照组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月孕产妇围产期实施的有效护理服务,可以显著提高自然分娩率、缩短产程、减少住院时间、降低产后出血量、减少产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17.
张琳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9):1117-111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产妇分娩方式选择的影响。方法:选取400例住院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在分娩方式选择、母乳喂养成功率、相关知识掌握及患者满意率等方面差异。结果: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相关知识知晓率、母乳喂养成功率及患者满意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提高产妇自然分娩率、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母乳喂养成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应用于头位难产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96例头位难产产妇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观察组产妇实施循证护理,对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护理,护理后对比两组产妇的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为31.25%,阴道助产分娩率为37.5%,剖宫产率为31.25%;对照组产妇自然分娩率为21.87%,阴道助产分娩率为34.38%,剖宫产率为43.75%,观察组的分娩结局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头位难产产妇采用循证护理取得显著性效果,可有效提高临床自然分娩率和降低剖宫产率,还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采纳。  相似文献   

19.
汪晓琴 《安徽医学》2013,34(6):831-832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降低社会因素(无指征)剖宫产率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7至l2月我院住院孕妇24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均为120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观察2组自然分娩率和社会因素剖宫产率。结果干预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社会因素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增加自然分娩率,促进产科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对产妇给予人文关怀性产房护理干预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06月~2016年06月收治的分娩产妇156例作为本次对比实验观察对象;观察组81例以及对照组75例分娩产妇分组依据为产房护理干预方法的不同;对照组:一般护理;观察组:一般护理+人文关怀护理;通过对比疼痛评分以及预后生活质量评分以突出人文关怀在产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在疼痛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方面,同对照组分娩产妇比较,观察组表现出显著优势(P0.05)。结论:对于分娩产妇,在实施产房护理的过程中有效应用人文关怀,可以将产妇分娩后疼痛症状显著缓解,最终将分娩产妇的预后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