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手术致感染的因素,总结相关防控措施,为以后临床防治感染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该收治的120例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探讨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手术致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引起口腔颌面部损伤手术感染的相关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龄、伤口异物状况、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手术时间、手术切口的类型及糖尿病史等,与患者的性别无关。结论:影响口腔颌面部损伤手术患者发生术后感染的因素较多,医护人员在手术中一定要注意规避风险,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手术流程,减少患者的感染概率。  相似文献   

2.
吴晓红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6):1010-1012
目的探讨并分析口腔颌面部损伤手术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口腔颌面部损伤手术患者117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年龄≥50岁(12例,26.09%)、BMI≥25 kg·m~(-2)(10例,22.73%)、有伤口异物(13例,20.00%)、合并高血压(13例,17.57%)、合并糖尿病(14例,16.87%)、Ⅲ类手术切口(11例,26.19%)、手术时间≥2.5 h(12例,22.64%)以及未使用抗菌药物(12例,25.49%)与口腔颌面部损伤手术感染相关(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50岁(OR=2.042,95%CI:1.304~3.199)、Ⅲ类手术切口(OR=1.900,95%CI:1.176~3.072)、手术时间≥2.5 h(OR=2.340,95%CI:1.096~4.995)和未使用抗菌药物(OR=3.579,95%CI:1.615~7.931)是口腔颌面部损伤手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年龄≥50岁、Ⅲ类手术切口、手术时间≥2.5 h以及未使用抗菌药物是口腔颌面部损伤手术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应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降低手术感染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3.
王振亮 《基层医学论坛》2013,(19):2575-2576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骨折的临床诊治。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216例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7例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恢复状况良好,治愈率为95.83%。手术后患者中有5例张口受限,1例口角歪斜,1例下唇麻木,2例咬欠佳。结论开放复位坚强内固定,在颌面部骨折的治疗中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合理的手术方法能够有效降低手术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分析影响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在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选取在我院进行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并出现切口感染情况的28例患者作为分析组对象,并选取同期开展口腔颌面部肿瘤术未出现切口感染情况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象,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各项情况,探究影响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影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有术中出血量、年龄、伴糖尿病等。结论在开展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需要特别关注年龄较大、手术时间过长、术中出血量较大、伴糖尿病等具有切口感染相关因素的患者,采取措施预防切口感染,降低感染对患者病情恢复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术辅助治疗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作用。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3月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90例作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对照组施行常规负压封闭引流术辅助治疗,观察组施行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术辅助治疗。分析结果。结果:观察组效果、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炎症因子、拔管的时间、肉芽组织生长时间、伤口平均愈合时间、使用抗生素的天数、住院时间和费用、瘢痕挛缩、血管损伤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行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术辅助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口腔颌面手术患者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的原因。方法:收集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口腔颌面部手术的患者424例作为研究对象,详细记录其基本信息及相关病史,追踪术后并发下呼吸道感染者例数,分析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的可能原因。结果:424例患者有423例患者得到完整随访,发生下呼吸道感染者20例,发生率为4.73%;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术前无口腔护理、感染性疾病手术、急症手术、手术持续时间大于3h、吸烟史、既往慢性呼吸系统感染和年龄等因素为全麻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 P<0.05)。结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口腔颌面部手术的患者,如果高龄或系感染性疾病手术、急症手术、手术持续时间大于3h,既往慢性呼吸系统感染及吸烟史,那么气管插管全麻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危险会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7.
孙晓功 《吉林医学》2012,33(9):1945-1946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骨折的临床特点、诊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口腔颌面部骨折住院患者的骨折部位、类型、治疗方法及预后转归等情况。结果:交通事故伤、工伤是致口腔和面部骨折的主要因素;术后随访6个月~1.5年,80例患者合关系、张口度及咀嚼功能均恢复良好,经疗效考核,治愈率为96.25%(77/80)。结论:口腔颌面部骨折应根据患者骨折的实际情况选择手术方案予以尽早治疗,以恢复患者正常的颌面功能及形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并探讨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临床治疗方法,以有效提高预防、诊断水平及治愈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0月收治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65例临床治疗资料,综合分析患者病因,临床表现,易联合感染间隙、实验室检查结果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全部65例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经有效治疗后,均顺利康复出院,无边缘性骨髓炎以及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切开引流患者伤口痊愈良好;患者治疗时间为6-11d,平均治疗时间为8.7d.结论 针对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采取早期明确病因,对症治疗,有效处理感染部位,同时根据实验室细菌培养结果,积极给予敏感抗生素,并结合手术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杨伟  冯玉龙 《新疆医学》2021,(7):802-804,839
目的 分析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发生率现状及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2020年5月阿克苏农一师医院收治的1058例口腔颌面外科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1058例口腔颌面外科患者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率,统计口腔领面部间隙感染患者感染部位,统计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感染来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口...  相似文献   

10.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72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牛金城 《吉林医学》2010,31(19):3116-3117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治疗方法,以提高临床治愈率,提高对口腔颌面部感染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72例,给予抗感染、切开引流、冲洗换药、全身营养支持治疗,对其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结果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经积极治疗后,72例均痊愈。结论:明确病因,正确处理原发灶,提高机体抵抗力可以预防口腔颌面部感染。对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采取积极抗感染与手术切开引流相结合,全身与局部兼顾的综合治疗方法,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探讨分析针对不同类型的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进行相应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2月~2011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18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不同类型,对其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并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88例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中,有128例患者经X线检查显示其骨折线对位良好,治愈率为96.8%;有3例患者出现张口受限;有1例患者出现下唇麻木;有2例患者口腔的咬合关系恢复欠佳。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上睑下垂、下睑外翻等症状。结论:对不同类型的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能最大限度减少其损伤,提高手法复位的成功率,尽快恢复其颌面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口腔颌面部游离皮瓣坏死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由同一手术团队实施口腔颌面部游离皮瓣移植手术的33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患病情况、颈淋巴清扫手术史、吻合侧颈部手术史、术前放射治疗史/化学治疗史、受区静脉选择、皮瓣供区类型等有可能影响口腔颌面部游离皮瓣成活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纳入患者中,口腔颌面部游离皮瓣成活311例,游离皮瓣坏死21例。不同吻合侧颈部手术史、术前放射治疗史、术前化学治疗史的口腔颌面部游离皮瓣手术患者皮瓣成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吻合侧颈部手术史、术前放射治疗史是影响口腔颌面部游离皮瓣手术患者皮瓣成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吻合侧颈部手术史、术前放射治疗史会影响口腔颌面部游离皮瓣移植的成活率。在临床治疗或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对口腔颌面部游离皮瓣手术患者选择针对性的手术方案和术后护理,降低游离皮瓣移植的坏死率。  相似文献   

13.
120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 探讨口腔颌面部感染的临床治疗方法 及疗效.②方法 对120例口腔颌面部感染患者,给予不同程度的抗感染、切开引流及营养支持等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实验室检查结果 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③结果 口腔颌面部感染以牙源性最为常见,其次分别为腺源性、外伤性、医源性.感染部位以颌下间隙感染、眶下间隙感染最为多见.④结论 对重症多间隙口腔颌面部感染患者,应采取积极抗感染与手术切开引流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纵向干预实验,探讨牙周感染是否为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术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风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治疗并伴有慢性牙周炎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实验组24h内完成一次性牙周干预治疗;对照组给予2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含漱,两组患者在接受牙周治疗后进行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统计学分析牙周干预治疗6周后,两组的临床指标以及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在治疗6周后菌斑指数(PLI)、探诊出血指数(BOP)、牙周袋探诊深度(PPD)和临床附着丧失水平(CAL)低于对照组,牙龈退缩水平(GR)数值高于对照组,牙周炎症的控制和好转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PLI、BOP、PPD数值下降,GR和CAL数值与基线水平组间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为2.22%,低于对照组的发生率7.11%,P<0.01.实验组的咳嗽、咳痰以及症状发生率合计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牙周感染是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术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之一.牙周干预治疗能够有效控制和改善牙周状况,降低该类患者手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以及咳嗽和咳痰等临床症状的发生率,临床效果优于传统的复方氯己定含漱液含漱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和分析针对不同类型的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进行相应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20例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治愈率为90.0%,未发生下脸外翻、上脸下垂的情况。结论针对不同类型的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采取相应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能够提升手术成功率,减少因手术操作给患者造成的创伤,从而促进患者的健康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并探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本文通过对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接收的62例口腔颌面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感染部位、感染源、彩色多普勒超声等相关治疗方法进行评析,并探究其治疗效果。结果在62例患者中,感染部位以颌下间隙和眶下间隙最为普遍,分别占38.70%、19.35%;感染源以牙源性感染最多,占59.67%。结论口腔颌面间隙感染应采取多种辅助诊断方式进而精准做出诊断,且应用全身和局部治疗相结合的方法,积极给予有效抗菌药物、对症处理,使患者能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106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耐药性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6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采集感染部位分泌物进行病原菌培养、鉴定与药敏试验,分析其病原菌分布特点、耐药性情况。另选取106例非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设为对照组,分析其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06例感染患者中共分离出17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87株,革兰阴性菌82株,真菌5株;主要革兰阴性菌中对左氧氟沙星、氨苄西林耐药率较高,均高于60.0%,对亚胺培南耐药率较低,均低于25.0%;主要革兰阳性菌中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头孢噻肟耐药率较高,均高于75.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耐药率较高,均高于85.0%;两者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偏低,均低于25.0%;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合并低蛋白血症、糖尿病是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不同病原菌耐药率存在一定的差异,且年龄≥60岁、合并低蛋白血症、合并糖尿病是其发生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应用于口腔颌面部修复重建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共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将他们随机分为对照组(n=34)和研究组(n=34),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治疗,研究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移植...  相似文献   

19.
欧洪波  王启晋 《海南医学》2016,(8):1329-1330
目的 了解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后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并探讨造成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口腔科接受治疗的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482例,调查发生术后感染例数、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发生感染32例(6.6%),分离出病原菌54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31株(57.4%),革兰氏阳性菌15株(27.8%)以及真菌8株(14.8%),革兰氏阴性菌中以克雷伯菌属为主,占20.3%,革兰氏阳性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占14.8%.采用Logistic回归性分析显示,患者年龄、伤口异物、手术时间,以及抗菌药物的使用均为导致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导致口腔颌面部外科手术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手术时应尽可能避免危险因素,以免对患者术后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严重口腔颌面损伤的临床救治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对我院收治的严重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经过治疗,患者口腔功能基本恢复,其颌面恢复良好外形美观。结论:根据患者伤情变化确定相关救治方案,使患者能够及时得到专科治疗,是提高严重口腔颌面部损伤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