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 毫秒
1.
目的探析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排药差错率中的应用效果,旨在不断提升其科室人员工作质量,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性。方法 2016年6月初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成立品管圈,纳入了科室所有工作人员,以降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排药差错率为主题,分析以往出错事件发生的原因,并制定出针对性对策意见,付诸实践,在实践中总结、完善,不断提升科室日常用药调配效率。结果品管圈活动开展后1个月内静脉药品排药差错率0.90%明显低于管理前的2.94%(P0.05)。结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开展品管圈活动,实施戴明环式质量管理可显著提升人员工作质量,进而降低排药差错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形成适合各中心医院管理流程的标准化成果,从而达到降低药房调配差错率,提高药学服务的质量,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方法经过计划、实施、确认、处置等品管活动步骤,对比活动前、后处方调配差错率,计算改善幅度。结果药房调配差错率从8.37‰下降到4.51‰。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明显降低了门诊药房调配差错率。  相似文献   

3.
正静脉用药调配中心~([1])(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PIVAS)是指符合GMP标准,依据药物特性设计的操作环境下,由受过培训的药、护人员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静脉用药集中调配的机构。我院是一所综合性三甲中西医结合医院,自2011年4月建立PIVAS以来,目前已开展26个病区的静脉用药调配,每天调配约3000袋输液。如何完善静脉药物调配质量体系控制,降低工作差错,是静脉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质量持续改进对减少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差错的成效,保障患者输液安全。方法 归纳分析本院静脉药物调配中心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发生的差错件数,质量持续改进前后的对比。 结果 通过质量持续改进措施,PIVAS药物调配过程中的差错率由2015年的0.028%改善至2016年的0.012%,差错降幅57.4%。 结论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通过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并加强管理等防范措施,有效降低差错发生,保障患者输液安全。  相似文献   

5.
杨培培  许元宝  余维  朱猛  夏玉环 《安徽医学》2015,36(10):1276-1278
目的: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排药差错,优化工作流程和制度,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保证用药安全。方法组建品管圈,分析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排药差错的原因,拟定和实施改善措施。结果排药差错由活动前平均每日1.47次降低到活动后的0.71次,达标率113%。结论品管圈活动有效降低了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排药差错,提高了排药效率及质量。  相似文献   

6.
7.
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降低本院门诊西药房发药差错率,保证用药安全。方法:按照品管圈活动的十大步骤进行计划、实施、确认和改进。分析造成发药差错的各种原因,探讨解决对策并实施,评价有形成果(发药差错率)和无形成果(圈能力)。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门诊西药房的发药差错率显著降低,由改善前的6‰下降到改善后的1.9‰,圈员在发掘问题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精神等方面都得到了较大提升。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对降低本院门诊西药房发药差错率是切实可行的,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正>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又称质量管理小组,由日本石川馨博士在质量管理大师戴明、裘兰等品管思想的基础上,于1962年首创。品管圈活动在日本各企业间广泛开展,我国台湾地区从20世纪90年代起将品管圈活动作为质量管理手段普遍应用于各医疗服务体系[1]。品管圈活动整个过程由10个步骤组成,分别是:主题选定、计划拟定、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目标、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与改进。2013年4月至2013年10月我院药学部在门诊药房开展了以"降低门诊处方调剂差错率"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护士摆药差错率方面的作用。方法:2014年5月-11月,我科制定了特色型品管圈活动,投入到临床应用中。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选取圈员,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取100名护士参与活动,对开展活动前后护士摆药情况进行统计,将未开展品管圈活动之前的统计结果称为对照组;将开展品管圈活动之后的统计结果称为观察组,记录活动前后护士的摆药情况,分析品管圈活动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意义。结果:观察组护士无形成果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有重要临床作用,可以有效地降低护士摆药内差错率,深受医生和患者好评和认可,建议将品管圈活动在药品管理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风险管理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于2017年1月起进行风险管理,建立风险管理机制,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在此前后一年工作人员未发生变化,对比前后半年差错率。结果:在风险管理措施实施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差错率为0.004%,远低于实施前的0.018%,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进行风险管理,能够有效降低药物配制差错率,因此值得在临床实践中采纳应用。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降低麻醉品管理差错率的工作方法。方法在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将品管圈培训模式纳入到医院麻醉药品管理过程中,在此基础上,按照品管圈活动的10个活动开展各个活动。结果实施品管圈管理活动后,处方书写开具错误由原有的256件下降到40件,使用数量不符合出错率由原来的14件下降到2件。实施前后,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麻醉药品管理过程中进行品管圈活动,有利于提升药剂科工作人员解决问题能力,降低麻醉药品发错概率,促使门诊药房服务质量提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门诊药房调配内差的应用效果。方法利用品管圈活动降低药品调配内差,分析导致调配内差原因,拟定对策并实施,活动后效果确认。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内差件数由活动前的52件/周降至22.5件/周,下降56.73%;圈员在解决问题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凝聚力等方面得到明显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门诊药房调配内差中效果显著,可以有效降低内差,提升门诊药学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4.
韩潇  赵艳龙 《新疆医学》2014,(6):131-133
品质管理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简称品管圈[1],指同一工作单位或工作性质相关联的人员自动自发组成的活动团队,按照一定活动流程,运用统计及管理工具来持续的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从20世纪90年代起将全面的品管圈活动广泛应用于医疗行业.  相似文献   

15.
徐霞艳 《基层医学论坛》2014,(30):4064-4065
目的:探讨品管圈工作模式在降低妇科用药错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分析2012年与2013年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012年与2013年妇科用药差错发生率,观察品管圈活动的效果。结果2013年用药差错发生率比2012年明显下降。结论品管圈工作模式能有效减少妇科护理工作中的用药差错。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药品损耗的原因及其应对措施。方法 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于2017年开始针对药品损耗采取应对措施,比较药品损耗措施采取前(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后(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药品差错事件的发生率和药品损耗金额情况,对药品损耗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实施有效措施后,差错事件的发生率和药品损耗金额均要明显优于实施前,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导致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药品损耗的因素诸多,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可以降低药品损耗率,提高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讨六西格玛管理模式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该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2018年3月至2020年2月的医务人员和2400例药方进行研究,对照组为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的30例医务人员和1200例药方,实施常规管理方式;观察组为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的30例医务人员(与对照组为相同医务人...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