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预激综合征(preexcitation syndrome)发生率1.5‰~3.1‰。1930年Wolff、Parkinson、White首先报告于临床,由于患者阵发性心动过速反复发作,加上心电图极易误认为或掩盖心肌梗死、束支阻滞和心室肥大等病理性改变,在临床心电图中一直倍受重视。近年来,随着导管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  相似文献   

2.
许金芳 《农垦医学》2013,35(2):144-145
目的:分析预激综合征患者的心电图检查特征,为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心电图机检查及临床症状表现,共确诊患者50例,分析其心电图特点.结果:50例患者中37例无器质性心脏病,仅为预激综合征,无需治疗;13例合并有其他异常心电图,给予积极治疗其器质性心脏病.结论:心电图检查能够对预激综合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心电图疑似心肌梗死的预激综合征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波  张琴 《广西医学》2005,27(5):695-696
目的分析心电图(ECG)疑似心肌梗死的预激综合征,提高对ECG疑似心肌梗死的预激综合征的认识和诊断水平,以免误诊。方法对25例ECG疑似心肌梗死的预激综合征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行ECG分型。结果25例预激综合征患者ECG呈A型5例,B型20例,且均为窦性心律并呈心肌梗死的Q波(Q波时限>0.04S,振幅>14R波)及典型预激综合征特征:PR间期<0.12s;QRS时间>0.10s,QRS波群起始部有粗钝的心室预激波(δ波),PJ间期正常(≤0.26s)及相应的继发性STT改变。本组病例均为假性心肌梗死,即其ECG中的异常Q波实为非梗死性Q波。结论预激综合征的ECG可貌似心肌梗死图形。提示对ECG疑似心肌梗死的预激综合征患者,不能仅凭ECG中的异常Q波等改变而片面地做出心肌梗死的诊断,应紧密结合临床资料仔细进行全方位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预激综合征患者大多无器质性心脏损害,一般认为系先天性异常之一。但可伴随如风湿性心肌炎、心肌梗塞、甲亢心等后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也可合并预激综合征。多数患者因反复发作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而被发现,但亦有在常规心电图检查时偶被发现。本病偶可突然发生死亡,尤为合并房颤者。其死亡多由于室颤所致。预激综合征还  相似文献   

5.
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改变极易误认和掩盖心肌梗死、束支阻滞和心室肥大,特别是阵发性心动过速反复发作,多年来一直是临床心电图领域中备受关注的课题。自1930年Wolff、Parknson和White把心电图改变与临床心动过速高发生率联系在一起,作为完整的综合征报道以来,随研究的深入已明确预激综合征的解剖基础和心动过速的机制。近年随着导管射频消融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特征为临床鉴别与诊断提供有价值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预激综合征患者50例,均经心电图检查与症状判断证实,统计分析其心电图特点。结果 50例预激综合征患者中,36例为单纯预激综合征,无合并器质性心脏病,可不予治疗;14例预激综合征患者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给予对症治疗。结论在预激综合征的诊断中,心电图检查可为临床鉴别与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巩燕云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4):179-179
目的:熟练掌握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诊断及合并症的鉴别诊断。方法:使用全自动心电图记录仪,描记预激综合征及合并症患者图谱20例。结果:典型的预激综合征心电图容易鉴别,预激综合征及合并症的心电图诊断有一定难度,需仔细对照在心电图上的表现,发现区别与联系。结论:心电图检查预激综合征及合并症有重要的诊断性意义,提高了诊断、治疗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心电图描记是诊断心肌梗死的一种重要的检查方法。然而 ,利用心电图诊断心肌梗死时 ,在敏感性和特异性上均有一定的限度。为此 ,利用心电图诊断心肌梗死时 ,除对心电图进行全面分析外 ,须结合其他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以便得出正确的诊断。引起心肌梗死的原因很多 ,最主要的原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 ,冠状动脉的某一支突然完全闭塞 ,一部分心肌由于严重缺血而致心肌梗死。预激综合征是指凡部分或全部经异常旁路前传引起心室提前激动和经旁路逆传 ,引起心房期前激动的情况称为预激。其心电图表现是由于心室除极过程…  相似文献   

9.
余莉  刘仁光 《辽宁医学院学报》2012,33(1):76-77,100,101
预激综合征掩盖心肌梗死,预激综合征合并心肌梗死是心电图诊断的难点.本文分析1例预激综合征合并急性心肌梗死、预激波一度消失的心电图演变,讨论预激综合征并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和心肌梗死对预激综合征心电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预激综合征(WPW)并房颤(AF)的心电图特征。方法:选取WPW合并AF患者50例,观察其心电图的心室率、f波、QRS波形、R-R间距等变化特征。结果:本组患者心室率集中分布于170次/min以上,占96.0%;R-R间距呈不规则变化,变动范围为0.19~0.68s;所有患者P波消失,且f波仅存在于心室率<190次/min,R-R间距较长者中;QRS波以完全预激图形为主,占比48.0%,仅个别患者(6.0%)呈正常QRS图形表现;患者疾病发作时,心电轴多处于正常范围(62.0%),未见无人区心电轴者。结论:WPW并AF患者心电特征表现为心室率较快,R-R间距波动大,QRS波群分布形态多样复杂,f波多见与R-R间距长且心室率较慢患者,但心电轴多表现为正常。  相似文献   

11.
<正> 预激综合征于1930年由Wolff—Parkinsos—While三人首先报道,故称吾—巴—怀综合征,简称W—P—W综合征。后来发现其发生机制是由于房室旁路传导,一部分心肌预先激动所致,而改名为预激综合征。现将我院1976年4月~1982年12月门诊及住院病人中的60例典型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改变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心电图在预激综合征并发心房颤动时的特征及诊治.方法 选择我院预激综合征并发心房颤动的患者20例,对其心电图特点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20例患者,合并器质性心脏病患者7例,均给予针对性的综合治疗,其窦性心律分别在应用乙胺碘呋酮、普罗帕酮及电复治疗后转复.对13例无器质性病变的患者,分别应用乙胺碘呋酮或...  相似文献   

13.
预激综合征(pre-excitation syndrome)是一种常见房室传导异常的疾病,最常见的类型为Wolf-Parkinson-White综合征(WPW),发病率为0.1%~3.0%。其病理改变为心房与心室之问存在异常传导通路(旁路AP),从而引起部分心室肌提前激动,改变了心室肌激动的程序性、同步性及统一性。  相似文献   

14.
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纤颤(以下简称预激并房颤)是严重的心律失常之一,由于高频率的心房冲动经旁路或房室外结同时下传激动心室引发恶性心律失常,可导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有猝死的危险。而在临床上因其宽大、畸形的QRS波群与室性心动过速、房颤并束支传导阻滞等疾病的心电图表现相似,极易误诊,故正确、及时地作出诊断,对临床紧急处理及患者的预后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15.
预激综合征(简称WPW)患者约11~39%合并房颤,本文分析我院28例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简称PE-Af)心电图如下: 28例中男18例,女10例;年龄21~40岁,平均33.1岁,职业无特殊.心电图特征:(1)类型:按胸导联QRS主波方向划分:(A)型:V_(1-6)主波向上有21例,内有1例为用洋地黄治疗房颤时揭示潜在性预激综合征.(B)型:V_(1-3)主波向下有7例,内有成串快频率宽畸QRS波群间歇出现的间歇性PE-Af二例.(2)心室率:绝大多数心室率不规则,在130~214(180±3)次/min,其中16例A型室率≥180次/min(5.52%),内有9/21(42.8%)≥200次/min。7例B型室率均≥200次/min.(3)QRS波群:除1例洋地黄治疗房颤揭示WPW外,余27例中均见宽大畸形的QRS波  相似文献   

16.
PR间期不短的预激 (1)旁道前传缓慢 缓慢前传的旁道,如Mahaim型预激综合征,可无预激图形或预激程度小,PR间期不短。Mahaim纤维为一种特殊的房室旁道,占所有房室旁道比例〈3%,位于房室结或希氏束与心室间,分为结室纤维和束室纤维。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探讨心房纤颤合并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分析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3例心房纤颤合并预激综合征心电图的心室率f、波、RR间距的变化范围以及QRS波的表现。结果:13例心室率为160~230次/min,平均180次/min;当心室率>180次/min时,全导联见不到f波;RR间距的变化范围为0.18~0.76s;QRS绝大多数表现为完全性预激图形,少数为典型预激图形及正常QRS图形。结论:心房纤颤合并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特征是:极快的心室率,RR间距绝对不等,QRS波增宽呈δ波,QRS波表现为完全预激图形、典型预激图型及正常QRS的不同组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探讨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纤颤的心电图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1例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纤颤的心电图的心室率f、波、RR间距的变化范围以及QRS波的表现。结果:11例心室率为160~230次/min,平均180次/min;当心室率>180次/min,全部导联见不到f波;RR间距的变化范围为0.18~0.76S;QRS波绝大多数表现为完全预激图形,少数为典型预激图形及正常QRS图形。结论: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纤颤的心电图特征是:极快速的心室率,RR间距绝对不等,QRS波增宽呈delta波,QRS波表现为完全预激图形,典型预激图形及正常QRS的不同组合。  相似文献   

19.
<正> 例1,患者男,35岁。因左侧胸痛,四肢乏力四小时,门诊就诊。BP14/10kpa,心率78次/分,律整,无杂音。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律60次/分,P—R间期0.11s,QRS时限0.12s,各导联QRS超始部均有“σ”波,QRS在V_1导联呈qr型,q波时限0.02s,Q>1/4R,V_2—V_6均呈R型,ST段V_1导联呈单向曲线型抬高0.2mv,V_2导联水平型抬高0.2mv,T_(V1—V6)均直立,T_(VS)<1/10R_(V5),Q—T间期0.40s,为A型预激综合征合并急性前间壁心肌梗塞。血清酶,ck180.53u/L,LDH120.56u/L,GOT80.  相似文献   

20.
<正> 作者近年来从208例预激综合征(WPW)的心电图中,检出合并心房颤动(Af)者36例(17.3%),现将有关资料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24例,女12例;年龄15~66岁,平均40.5岁。其中17例(47.2%)未查出心脏有器质性疾病,11例(30.5%)伴有器质性心脏病,8例(22.2%)伴有心外疾病。发作时症状有心悸、气短者90%,胸闷60%,心前区不适36%,头晕30%,血压下降46%。从出现症状至就诊时间30分~3天不等,多数在3小时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