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程亚媛  黄彦 《求医问药》2011,(9):137-138
目的:通过分析一次捐献2袋机采血小板的影响因素,探讨捐献2袋机采血小板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对本站2010年60例献血者机采2袋血小板采集前、后血常规和成品血小板计数,观察采集双袋血小板的质量及其对献血者安全性的影响、护理要点。结果:①机采血小板终成品计数检测≥5.0×1011/袋达93.3%。②所有被检测的供者其采后血小板计数≥100×109/L。结论:对身体健康、采前Plt≥220×109/L、体重55kg的供者机采血小板2袋是安全的。有选择性单采血小板2袋既能保证血小板质量满足临床应用,也能达到缓解供者不足以及降低机采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分析一次捐献2袋机采血小板的影响因素,探讨捐献2袋机采血小板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对本站2010年60例献血者机采2袋血小板采前、采后血常规和成品血小板计数,观察采集双袋血小板的质量及其对献血者安全性的影响、护理要点.结果:①机采血小板终成品计数检测≥ 5.0× 1011/袋达 93.3%.②所有被检测的供者采后血小板计数≥ 100×109/L.结论:对身体健康、采前Plt≥ 220×109/L、体重 55kg的供者机采血小板 2袋是安全的.有选择性地单采血小板2袋,既能保证血小板的质量满足临床应用,也能达到缓解供者不足以及降低机采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正>目前,已有统一的国家标准来衡量机采血小板制品质量,但对机采血小板捐献者的筛选尚无统一标准,仅采用全血捐献筛选标准进行衡量以及采集前外周血血小板>150×109/L,依此标准所筛选捐献者所采集血小板所得制品的合格率也仅为80%左右。为确保机采血小板制品质量及提高机采血小板的成功率,采集前对捐献者进行初筛检测显得十分重要。对机采血小板初筛不合格原因进行了解分析,并给予有效的针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献血者细胞参数与机采血小板采集效率的关系.方法 选择130名体检合格的献血者,采用TrimaAccel型血细胞分离机单采血小板,用血细胞计数仪对机采血小板中的血小板进行计数.结果 献血者采前MPV 、Hct 、Plt 均对机采血小板的采集效率有一定影响.结论 为提高机采血小板的采集效率和血小板制品质量,应选择高质量的献血者.  相似文献   

5.
向阳平 《中外医疗》2013,32(6):61-62
目的探讨机采血小板和手工采集血小板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2年10月期间该院收治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共32例,按分层随机原则分为机采组(16例)和手工组(16例),分别采用机采血小板和手工采集血小板进行治疗,测量治疗前以及输注后1h和24h的外周血小板并计算CCI和PPR。结果机采组血小板输注后1h和24hCCI均高于手工组(P<0.05),机采组的1h和24hPPR均高于手工组(P<0.05)。手工组共5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25%,机采组共1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经检验,机采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手工组(P<0.05)。结论机采血小板的治疗效果优于手工采集的血小板。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单采血小板和手工血小板的含量进行检测,评价两种血小板的质量。方法:对197袋手工血小板、77个治疗量的单采血小板进行血小板、RBC和WBC含量检测,了解其达标情况;对76例输注患者根据临床症状进行疗效评估。结果:单采血小板的血小板平均含量为(2.23±0.54)×1011,合格率为74.03%;手工血小板平均含量为(0.62±0.13)×1011,合格率为84.26%;两种血小板的RBC平均含量超过质量标准,WBC平均含量低于质量标准。输注单采血小板和手工血小板的患者分别有87%和80%能够明显改善症状。结论:手工血小板计数含量高于单采血小板,临床疗效与之接近,在临床上可合理充分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浓缩血小板机采和手工制备方法的质量及临床应用效果 ,提高浓缩血小板质量。方法 :通过对手工制备的浓缩血小板和机采浓缩血小板的质量对比监测以及相应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比较 ,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机采血小板的数量、混入红细胞和白细胞三项指标都优于手工制备的血小板 ,临床输血反应少 ,输注疗效佳。结论 :机采血小板具有较好的疗效 ,该法制备浓缩血小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热依汗·茹孜 《吉林医学》2012,33(25):5420-5421
目的:探讨分析机采血小板与手工采血小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机采和手工血小板治疗效果。结果:机采组血小板计数增加指数及血小板恢复百分率较手工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采组输血不良反应较手工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采血小板输注疗效较手工分离血小板显著。  相似文献   

9.
影响采集机采血小板质量相关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文英  雷连英 《海南医学》2008,19(6):132-133
目的研究影响采集机采血小板质量的因素。方法分别随机抽取2004年及2007年中心7台血细胞分离机所采集的血小板进行质量检测分析。结果血小板成品质量2004年抽检184例:血小板总数≤2.5×10u/袋的18例(9.78%),红细胞混入量≥8.0×109/袋的有29例(15.76%),白细胞混入量≥5.0×108/袋的2例(1.09%),成品质量符合国家卫生部标准135例(73.37%);2007年抽检184例:血小板总数≤2.5×1011/袋的7例(3.81%),红细胞混入量≥8.0×109/袋的有14例(7.61%),白细胞混入量≥5.0×108/袋的1例(0.54%),成品质量符合国家卫生部标准162例(88.04%)。结论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血小板,除严格按国家规定的《献血者健康体检标准。筛选合格的献血者外,上机前必须检测献血者外周血血小板数及红细胞压积等相关计数,确保输入参数的准确性,尽可能排除影响机采血小板质量的因素,使成品纯度高,红细胞及白细胞混入量减少。  相似文献   

10.
浓缩血小板作为一种成分血,在临床上使用日益普遍,而机采血小板由于纯度高、疗效好等优』点开始被大量使用。在欧洲,机采血小板应用率占75%以上,亚洲的日本已全部使用机采血小板。我站自1996年10月开始,应用美国制造的CS-3000PIU。全自动血细胞分离机制备血小板,至今已有4000多单位血小板应用临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两种方法制备血小板的质量对比报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手工法血小板:用四联袋随机采集200ml新鲜全血,离心分离出富含血小板的血浆,然后再次离心,制得30ml左右的1单位血小板。2机采法血小板:用瞩3000H…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机采血小板于采集后6h和72h制备的冰冻血小板制品治疗急性大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急性大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输注采集后6h制备的冰冻机采血小板制品,另一组输注采集后72h制备的冰冻机采血小板制品,通过血小板CCI测定输注有效率及观察临床止血效果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以美国产Trima血细胞分离机配套全密闭7d保存袋采集的机采血小板,分别于采集后6h和72h制备的冰冻血小板制品,用于急性大出血患者。输注后血小板数量显著高于输注前,输注后患者的出血明显减轻或得到有效控制;采集后6h和72h制备的冰冻机采血小板的CCI有效率比较(χ2<0.01,P>0.05),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全密闭7d保存袋采集的机采血小板,分别于采集后6h和72h制备的冰冻机采血小板制品,都能有效地改善和控制急性大出血患者的出血倾向,用于抢救急性大出血患者疗效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分析西宁地区手工(离心)白膜法制备的血小板制品(以下简称浓缩血小板)与采用美国mcs+采集的血小板制品(以下简称机采血小板)的质量差异,选择理想的血小板制备方法,提高临床血小板输注质量。方法:采用抽检方式对中心制备的浓缩血小板及机采血小板进行质量检测,其中包括红细胞沾染量、白细胞沾染量、血小板含量,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从2010年1月—2013年12月笔者对中心血小板制品的抽检结果显示:机采血小板红细胞沾染量、白细胞沾染量明显低于浓缩血小板,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有效成份血小板含量,机采血小板明显高于浓缩血小板,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浓缩血小板质量低于机采血小板,其制备工艺有待改进和优化,以降低红细胞、白细胞残留量,提高血小板含量。  相似文献   

13.
机采血小板与手工血小板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石坚  邓克非  邓世权 《四川医学》2004,25(4):470-471
目的 比较恶性肿瘤病人化疗后 ,引起血小板减少 ,输注机采浓缩血小板与手工浓缩血小板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60例化疗后出现严重血小板减少及出血的恶性肿瘤病人 ,随机输注机采浓缩血小板 (下称机采组 )和手工浓缩血小板 (下称手工组 ) ,观察患者血小板计数变化及皮肤、粘膜、脏器出血改善情况。结果 ①机采组血小板计数升高 ,平均达 81× 10 9/L ,明显高于手工组 45× 10 9/L(P <0 0 5 )。②机采组改善出血有效率为 10 0 % ,手工组有效率为 5 3 % ,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机采浓缩血小板疗效优于手工浓缩血小板的输注 ,使血小板计数升高并能有效改善出血 ,是恶性肿瘤化疗后的重要支持手段  相似文献   

14.
杨序春  方国安 《浙江医学》1999,21(9):521-522
为观察机采血小板悬液(PC)在治疗初治恶性血液病伴重度血小板减少中的疗效,对55例该类患者分别输注手工采PC和机采PC,观察其预防严重出血的效果,输注后血小板活化情况、血小板数量变化。结果显示机采与手工采PC比较,输注后血小板上升幅度大、持续时间长(均P<0.01),输注有效率高和严重出血率低(均P<0.05),血小板活化率低(P<0.01)。提示机采PC对恶性血液病伴血小板严重减少者的救治较手工采PC更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机采血小板无偿献血者血液初筛淘汰原因并探讨相应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16年广州血液中心24 886例参与机采血小板捐献者的献血资料,统计分析其淘汰原因。结果 2014—2016年机采血小板淘汰率分别为5.82%、5.60%和4.97%。征询不合格、查体不合格、快速检测不合格、采血过程不合格及血液复检不合格淘汰占淘汰总数的构成比分别为12.11%、13.67%、39.60%、16.64%、17.98%,其中以快速检测不合格原因最多。初次献血者淘汰率高于再次献血者(12.58%比2.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速检测不合格是机采血小板无偿献血者血液初筛淘汰的主要原因,血站在招募和献血服务中对献血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宣教、解疑和干预,可能会提高血液初筛合格率,减少献血人员流失。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机采血小板的操作,观察采前血小板计数与采集后血小板质量的关系。方法 对采前、后血小板计数进行分组分析讨论。结果 采前血小板计数低的献血员,采集的循环数明显多于计数高的献血员,采集的血小板产品质量不如计数高的好,而且采集的时间较长。结论 献血员采前血小板计数与采集后血小板产品质量有密切的关系,为保证血小板的质量,机采前必须严格筛查献血员。  相似文献   

17.
两种血小板制剂在急性白血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手工离心法 (手采 )和分离机法 (机采 )提取血小板输注的临床疗效 ,并探讨多次输注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手采组和机采组分别测定不同时间段的血小板数量 ,然后计算血小板增高指数 (CCI)和血小板回收率 (PPR)值。结果 :机采组每次输注有效率均高于手采组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5 )。结论 :机采组疗效明显优于手采组 ,并随着输注次数的增加 ,其优势表现愈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影响机采双份血小板质量的因素,以提高机采血小板的制品质量。方法收集本站2014年3月—9月机采双份血小板献血者资料,观察分析其一般情况,血细胞分离机运行参数及采前血常规对血小板采集质量的影响。结果采集前血小板计数是影响机采双份血小板质量的重要因素,与血小板采集量成正相关(P<0.05)。而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大血小板比率则与血小板采集量成负相关(P<0.05)。结论需正确分析献血者采前血常规,作出最优选择,保证机采双份血小板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单采新鲜冰冻血浆(FFP)与手工FFP制备冷沉淀的质量,判断比较适合的方式制备冷沉淀。方法随机抽取该站32份单采FFP与32份手工FFP进行冷沉淀,在凝血法的基础上,检测两种血浆的凝血因子Ⅷ的含量以及合格率。结果单采FFP的平均凝血因子Ⅷ含量为(142.0±0.2)IU/ml,手工FFP的平均凝血因子Ⅷ含量为(96.0±0.8)IU/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采FFP中凝血因子Ⅷ合格有30份,不合格2份,合格率为93.75%;手工FFP中凝血因子Ⅷ合格有28份,不合格4份,合格率为87.50%,两组间的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采FFP更适合于制备冷沉淀,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郑州地区血小板临床应用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1997年—2002年郑州地区机采浓缩血小板和手工浓缩血小板在临床的应用情况。方法 调查机采和手工浓缩血小板每年临床用量,并对10家医院机采血小板在临床应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郑州地区1997年—2002年机采血小板用量逐年上升,手工血小板用量逐年下降,但机采血小板在不同医院用量很不平衡。结论 应加强机采血小板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