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效果差异,为探讨合理的雾化治疗小儿急性哮喘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许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2例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采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方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5%,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2例,对照组15例,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方式均能有效缓解小儿急性期哮喘,雾化效果相当,氧驱动雾化吸入更利于提高患儿血氧饱和度,但需要氧气源,而空气压缩泵适合家庭使用,二者各有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雾化吸入方式治疗小儿哮喘患者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至12月142例小儿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利用空气压缩泵式雾化吸入方式治疗,对照组利用传统超声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5.77%,对照组总有效率84.51%,差异明显(P0.05),两组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哮喘属于儿童高发疾病,利用雾化吸入疗法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本文利用不同类型的雾化吸入方法治疗,观察到空气压缩泵的雾化吸入方法治疗效果更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析不同雾化吸入方式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本院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共12个月的62例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n=31)和实验组(n=31),常规组采用超声雾化吸入方式对患儿进行治疗,实验组则采用空气压缩泵式吸入对患儿进行治疗,比较常规组和实验组的治疗效率差异、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综合有效率为93.5%,而常规组的综合有效率为74.2%,常规组和实验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156,P0.05);实验组患儿家属的综合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254,P0.05)。结论在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试验中,利用空气压缩泵式吸入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儿家属满意度高,可以快速改善患儿肺部症状,安全性更高,效果更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60例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给予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反复喘息、胸闷咳嗽及呼吸困难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血氧饱和度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相比,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不同雾化吸入方式治疗重症儿童哮喘的效果.方法 50例重症儿童哮喘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氧气雾化吸入仪、对照组采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器.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第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蜂流速(PEF),PaO2、PacO2均有所改善,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应用应根据患儿病症的状况和不同需求选择雾化吸入方式,以达到经济和疗效的尽可能统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不同雾化吸入方式治疗重症儿童哮喘的效果.方法 50例重症儿童哮喘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氧气雾化吸入仪、对照组采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器.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第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蜂流速(PEF),PaO2、PacO2均有所改善,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应用应根据患儿病症的状况和不同需求选择雾化吸入方式,以达到经济和疗效的尽可能统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效果,为患儿临床用药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2月-2014年8月收治的哮喘患儿60例为观察组,采用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同期选取60例哮喘患儿为对照组,采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两组患儿基础治疗和雾化吸入药物均相同,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及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氧饱和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氧饱和度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驱动雾化吸入相比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效果更佳,不仅可以有效缓解患儿咳嗽、胸闷等临床不良症状,还能够明显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其缺氧状态,可作为临床治疗小儿哮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雾化吸入方式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哮喘患儿进行对比治疗。对患儿均进行抗病毒、抗感染治疗。对照组患儿进行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实验组患儿进行空气压缩泵式雾化吸入治疗,2次/d,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显效患儿23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达到95.0%,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二者相比, P<0.05。结论:用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可以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缩短其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布地奈德、特布他林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将68例儿童哮喘患儿随机分2组,治疗组38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特布他林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对照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氨茶碱静滴,观察2组疗效及副作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75%,两组疗效比较,P<0.05,存在显著差异。临床症状、体征平均消失天数及给药天数比较,P<0.01,亦有显著差异。结论: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布地奈德、特布他林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满意,可以取代静脉给药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空气压缩泵驱动与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 120例婴幼儿哮喘患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一组采取空气压缩泵驱动雾化吸入治疗,一组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疗效判定将治疗效果分为三级: 显效、有效、无效.结果 治疗1组显效37例(61.7%),有效22例(36.7%),无效1例(1.6%):总有效率98.4%:治疗2组显效49例(81.7%),有效10例(16.7%),无效1例(1.6%):总有效率98.4%,2组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显效χ2=7.85 P<0.01,则两组显效组患儿差异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哮喘疗效优于空气压缩泵驱动,是临床治疗婴幼儿哮喘首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00例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选择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患儿选择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症状改善情况以及血氧指标。结果在治疗效果方面,对照组与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分别86%、97.3%;在症状改善方面,观察组患儿胸闷、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消失时间明显更短(P0.05);在血氧指标变化方面,观察组患儿血氧指标改善情况更好(P0.05)。结论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有着非常好的应用效果,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疗法应用效果好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疗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给予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不同的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4例呼吸系统疾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给予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疗法)、治疗组(给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疗法),对比两组患儿咳嗽消失时间、胸闷消失时间等指标和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统计数据得出,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的胸闷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等指标均要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疗法,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疗法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采用。  相似文献   

13.
刘淑静 《吉林医学》2012,33(33):7351
目的:探讨小儿应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过程中心理护理的作用。方法:选取采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的患儿3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6例。两组患儿在雾化吸入过程中均给予雾化吸入的基础护理,对照组患儿仅给予上述护理,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均给予个体化的心理护理。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给予应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的患儿个体化的心理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患儿的依从性,帮助患儿顺利完成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夏文芬 《现代实用医学》2013,(8):903-904,909
目的比较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在相同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儿采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布地萘德气雾剂0.5mg+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0.8ml+0.9%氯化钠注射液1ml治疗;观察组则采用氧驱动雾化吸入相同药物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相关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比较两者最大呼气流量以及血氧饱和度(SaO2)变化差异,评价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反复喘息、呼吸困难及胸闷咳嗽等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均<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最大呼气流量以及SaO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0.05)。观察组的总临床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44%(<0.05)。结论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比较,氧驱动雾化吸入在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上的效果更佳,而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深入探讨氧驱动雾化吸入和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小儿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分组的方法将60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行氧驱动雾化吸入,对照组行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结果两组患儿在疗效及症状消失时间上比较,观察组均占有明显的优势(P0.05)。结论在小儿哮喘的治疗中,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的整体效果优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在临床中可将其作为首选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不同雾化吸入方法在小儿哮喘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就诊于我院的80例哮喘患儿分为接受不同雾化吸入治疗的对照组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哮喘患儿接受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另外40例观察组哮喘患儿则接受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肺功能、症状消失情况及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Sa O2(97.59±2.25)%、PEF(43.94±5.50)L/s优于对照组的(92.51±2.74)%、(21.79±4.88)L/s,呼吸困难消失时间(2.02±1.45)d、喘息消失时间(2.86±1.21)d、胸闷消失时间(4.75±1.51)d及住院时间(6.47±1.56)d均少于对照组(3.87±1.56)d、(4.21±1.26)d、(6.68±1.43)d、(9.63±1.80)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哮喘的治疗中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与氧驱动雾化吸入均具有一定的疗效性、安全性,氧驱动雾化吸入优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能够缩短患儿住院时间,提高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抽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儿做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患儿在利痰、抗感染、止咳等药物治疗以及常规护理干预的前提下进行雾化,且均选择布地奈德悬液的混合物的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实施雾化,对照组实施氧气雾化;实验组使用空气压缩泵进行雾化。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成效。结果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成效,实验组患儿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结果,差异明显(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空气压缩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优于氧气雾化吸入并给予相应护理干预措施,是临床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首选的方法,值得临床工作中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氨溴索联合利巴韦林经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将98例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n=50)及对照组(n=48),治疗组给予氨溴索及利巴韦林经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对照组给予糜蛋白酶及利巴韦林经超声雾化吸入。结果治疗组患儿喘息、咳嗽、哮鸣音、湿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6.00%,对照组7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2,P<0.01)。结论氨溴索联合利巴韦林经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细支气管炎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析小儿哮喘的临床诊治效果。方法对本院儿科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62例哮喘患儿进行分组研究,根据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即参照组(n=31)、研究组(n=31)。参照组患儿予以普米克令舒联合博利康尼超声雾化吸入治疗,研究组患儿予以普米克令舒联合博利康尼空气压缩泵式雾化吸入治疗,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肺功能指标进行统计对比。结果研究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6.8%,明显高于参照组患儿的80.6%,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Pa O2)、用力肺活量(FVC)均明显优于参照组患儿,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儿哮喘治疗中,空气压缩泵式雾化吸入的效果更好,可显著改善患儿肺功能指标,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氧驱动雾化吸入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对儿童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收治的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200例,将入选患儿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100例,患儿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均采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及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进行治疗,A组通过氧驱动雾化,B组采用空气压缩泵雾化,比较两组患儿症状、体征变化。结果:A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00%,A组总有效率比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喘鸣音消失时间与气喘缓解时间均比B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SaO_2均提高,且A组患儿SaO_2比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能提高临床疗效,促进症状缓解、缩短病程、改善组织供氧,效果优于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