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长云  谭丽  唐怡  秦伟 《四川医学》2019,40(9):895-899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对进展期IgA肾病的疗效。方法本研究纳入1208例肾活检诊断为IgA肾病的患者,估算肾小球滤过虑(eGFR)水平将201例患者分为支持治疗组,糖皮质激素治疗组,免疫抑制剂治疗组。研究终点为患者达到终末期肾病(eGFR<15mL/min或接受肾脏替代治疗)或eGFR较基线降低50%。分析患者肾脏存活情况和预后不良危险因素。结果三组间肾脏存活情况具有统计学差异。支持治疗组78%的患者在随访期间达到肾脏终点,糖皮质激素治疗组63%的患者达到终点,而糖皮质激素加免疫抑制剂治疗组仅49%的患者达到终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糖皮质激素治疗组和糖皮质激素加免疫抑制剂治疗之间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58)。三组间3年肾存活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支持治疗组(34%),糖皮质激素治疗组(50%)和糖皮质激素加免疫抑制剂组(52%)则更高。5年肾存活情况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24)。结论糖皮质激素或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能在短期内改善进展性Ig A肾病患者的肾脏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肾小球硬化[肾小球节段硬化(FSGS)和/或球性硬化]比例与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肾脏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肾活检确诊为IMN患者200例,比较不同肾小球硬化比例患者临床病理及其与预后的差异。以eGFR下降20%、终末期肾病(ESRD)或全因死亡作为随访终点事件。结果 200例IMN患者中,伴有FSGS和/或球性硬化者共84例,占42%;与肾小球硬化比例<6.45%组比较,肾小球硬化比例≥6.45%组患者的血尿素氮、血清肌酐、甘油三脂偏高,而eGFR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3);与肾小球硬化比例<6.45%组比较,肾小球硬化比例≥6.45%组患者的肾脏病理损害更重,其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比例、肾小管萎缩比例以及肾小动脉增厚比例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肾小球硬化比例<6.45%组比较,肾小球硬化比例≥6.45%组患者Ⅰ期及Ⅰ~Ⅱ期膜性肾病的比例较高,肾小球硬化比例高的患者多集中在Ⅰ期、Ⅰ~Ⅱ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小球硬化比例与e...  相似文献   

3.
肾小管间质病变在成人PNS患者中的病理与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者肾活检中不同程度肾小管间质病变与临床的关系,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96例成人PNS的临床与病理,按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发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组,比较三组的高血压、血红蛋白、血尿、血肌酐、肾小球病变程度及激素的疗效,并观察重度病变组的病理特点。结果 重度病变组其高血压、贫血、血肌酐升高的发生率较高,激素疗效差,与轻度病变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尿较常见,仅少数患者对激素联合CTX等免疫抑制剂有效;重度病变组均伴有明显的肾小于硬化,部分还有血管病变,病理类型以弥漫性重度系膜增生性肾炎、膜性肾病Ⅱ-Ⅲ期、IgA肾病Ⅳ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居多。结论 对有重度肾小管间质病变的PNS患者应规应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减少尿蛋白、积极控制血压,保护肾功能;而对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疗效差的,应以保护肾功能为主,不可过分强调激素有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可应用其他药物减少尿蛋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尿足细胞与IgA肾病临床病理及风湿内扰证的相关性,探求早期无创识别风湿证候的微观辨证指标。方法 72例Ig A肾病患者根据尿足细胞检测,可分为足细胞阳性组和足细胞阴性组;将这些患者按有无风湿内扰证分成两组,并对相关临床和病理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风湿内扰证组患者蛋白尿、大量血尿水平及肾病理活动性指数(AI)较非风湿内扰证组高(P0.05),eGFR较非风湿内扰证组下降(P0.05),但与血肌酐、肾病理慢性指数(CI)等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尿足细胞阴性组的患者比较,尿足细胞阳性的患者大量血尿、24 h蛋白尿、肌酐水平较高,eGFR水平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其在病理上活动性积分(AI)、细胞性新月体比例、肾小球硬化率较足细胞阴性组高(P0.05)。风湿内扰证组患者尿足细胞阳性水平较非风湿内扰证组高,且尿足细胞阳性组风湿证候积分较足细胞阴性组高。结论足细胞尿是IgAN患者活动性损伤的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示IgA肾病的活动性病变及疾病进展,尿足细胞排泄水平与肾病理活动性及风湿证候有相关性,可以作为风湿证候微观辨证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伴毛细血管内增生的儿童紫癜性肾炎(EP-HSPN)的临床、病理和疾病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经肾活检确诊为EP-HSPN患儿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选取同时段的非EP-HSPN患儿作为对照,将2组进行比较。进一步将EP-HSPN患儿毛细血管内增生的受累肾小球比例按≥50%、<50%分为DEP-HSPN组(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的HSPN)和非DEP-HSPN组,将2组进行比较。结果:①EP-HSPN组46例,非EP-HSPN组44例,与非EP-HSPN组患儿比较,EP-HSPN组患儿年龄小,起病较急,临床多见关节肿痛、胃肠道受累、肾病水平蛋白尿及低白蛋白血症,更多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型;病理上,EP-HSPN组患儿较多呈III级病理表现,新月体比例、毛细血管袢坏死比例高,肾小管间质病变损伤程度轻。②46例EP-HSPN患儿中,DEP-HSPN组13例,非DEP-HSPN组33例,与非DEP-HSPN组患儿相比,DEP-HSPN组患儿有较高的24 h尿蛋白量、血尿素氮,更多表现为肾病水平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和肾病综合征型,较少表现为血尿和蛋白尿型。③针对EP-HSPN患儿多采取激素联合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占50.0%),非EP-HSPN患儿则较多采用对症治疗(占47.7%)。随访结果中,2组患儿在随访时间和疾病转归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P-HSPN患儿临床表现和肾小球病理改变较重,早期积极予以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干预可获得良好的短期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特发性膜性肾病(IMN)各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以探讨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分析82例IMN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方案,分成对症治疗组、单用激素组和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组(联合治疗组),比较各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结果 (1)治疗前一般资料比较,仅对症治疗组24 h尿蛋白定量明显低于单用激素组和联合治疗组(P〈0.05)。(2)对症治疗组、单用激素组和联合治疗组总缓解率分别为57.9%、42.9%和73.8%,对症治疗组分别与其余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单用激素组比联合治疗组疗效差(P〈0.05)。(3)将单用激素组和联合治疗组患者分成低危、中危和高危患者,对于中危和高危患者,联合治疗组的缓解率明显高于单用激素组(P〈0.05)。(4)将所有患者分为缓解组和未缓解组,治疗前缓解组血肌酐明显低于未缓解组,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明显高于未缓解组(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较单用激素治疗可明显提高IMN患者的疗效,尤其是对于中危和高危因素的患者,治疗前患者的肾功能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结合治疗激素依赖型肾小球肾病1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近3年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激素依赖型肾小球肾病12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分组:我院收治23例激素依赖型肾小球肾病,均属肾小球肾病应用糖皮质激素减量到一定程度即复发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观察组)与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组(对照组)。观察组12例中男9例,女3例,年龄2~19岁,平均  相似文献   

8.
成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与IgA肾病临床病理和转归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成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enoch-Sch(o)nlein nephritis, HSPN)与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临床病理和转归.方法 :对肾活检证实的31例HSPN患者和62例IgAN患者临床、病理及转归进行同期对照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起病时高血压发生率、血肌酐及蛋白尿水平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8.7% vs 27.4%,(121±164 )vs( 106±43) μmol/L, (3.2±3.1) vs (2.8±2. 9) g/d,P>0.05].在肾病理改变上,HSPN患者40.6%(13/31)出现内皮增生,IgAN仅为19.4%(12/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用肾病理半定量评分,肾小管间质慢性病变IgAN较HSPN明显(2 vs 1,P=0.009),但在新月体形成(包括袢坏死)及肾小球硬化等病理表现二者并无明显差别(1 vs 0,1 vs 1,P>0.05).用免疫荧光检查,免疫球蛋白IgA除了在系膜区沉积外,71.0%(22/31)HSPN患者IgA还沉积在毛细血管袢,而IgAN患者为43.5%(27/6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平均随访47个月,以肌酐倍增为随访终点,HSPN与IgAN累计肾生存率分别为87.1%和91.9%,二者并无明显差别(P=0.481).结论:成人HSPN与 IgAN在肾病理改变上存在差异,但二者在肾临床表现及远期预后上并无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9.
背景 过敏性紫癜肾炎(HSPN)是慢性肾脏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贫血是其常见表现,且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目的 分析伴贫血HSPN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至2019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95例HSPN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肾外表现(关节/腹部)及高血压、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钙、血磷、血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总蛋白、白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24 h尿蛋白、尿红细胞(RBC)计数〕、病理资料(包括IgG沉积、IgM沉积、IgA沉积、C3沉积、肾间质纤维化、肾间质炎症、肾小管萎缩、小动脉病变、新月体率、肾小球硬化率、病理分级)。按照患者是否贫血分为贫血组和非贫血组,对患者随访至2019年12月,随访终点事件为复合终点事件,Kaplan-Meier法绘制肾脏预后不良的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肾脏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贫血组63例,非贫血组132例。贫血组年龄、肾外表现、血尿素氮、24 h尿蛋白、尿RBC计数水平高于非贫血组,血红蛋白、血钙、总蛋白、白蛋白、高密度脂蛋白、eGFR低于非贫血组(P<0.05)。贫血组患者小动脉病变比例及新月体率高于非贫血组(P<0.05)。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提示,年龄、24 h尿蛋白与肾小球硬化率是肾脏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贫血组肾脏累积生存率低于非贫血组(χ2=4.675,P=0.031)。结论 伴贫血HSPN患者临床病理表现相对较严重,肾脏累积生存率较低。年龄、24 h尿蛋白与肾小球硬化率是伴贫血HSPN患者肾脏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激素联合不同免疫抑制剂骨治疗原发性IgA肾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将2015年3月至2017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原发性IgA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采用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1,21例)、糖皮质激素连和氟米特治疗(观察组2,21例)、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观察组3,21例)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结果观察组1、2、3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1、2、3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激素俩拟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原发性Ig A肾病可达到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预后质量好,可在临床上予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在IgA肾病治疗中的价值及安全性分析。方法:运用Cochrane图书馆和PubMed等数据库检索糖皮质激素治疗IgA肾病的相关文献,对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激素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激素治疗组降低了血肌酐成倍增长或发展至终末期肾病的风险,同时不同蛋白尿程度、有无高血压、治疗前有无肾功能受损及不同的肾脏病理表现的患者激素治疗后尿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但激素治疗组相比于对照组增加了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结论:对伴有中到大量蛋白尿的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可降低蛋白尿、改善患者远期预后。同时糖皮质激素对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影响但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2.
特发性膜性肾病合理治疗方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比较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各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以探讨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76例IMN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治疗方案,随访临床疗效。根据采用的治疗方案将76例患者分成4组,包括对症治疗组、单用糖皮质激素组(激素治疗组)、单用免疫抑制剂组(免疫抑制组)和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组(联合治疗组),比较各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结果 (1) 对症治疗组患者的肾病综合征的发生率和24 h尿蛋白定量显著低于激素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患者。(2) 对症治疗组、激素治疗组、免疫抑制组和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总缓解率分别为56.3%、73.7%、66.7%和78.9%。对症治疗组、激素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总缓解率在总体上无统计学差异。IMN患者2年和5年肾脏存活率分别为89.2%和79.3%。(3) 将激素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患者分成低危、中危和高危进行分析,发现对于低危和中危患者,激素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的缓解率无统计学差异,而对于高危患者,联合治疗组的缓解率显著高于激素治疗组。(4) 将激素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患者分为缓解亚组和未缓解亚组,发现两亚组间仅有治疗前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有统计学差异,未缓解亚组显著低于缓解亚组。结论 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较单用激素治疗可明显地提高患者的蛋白尿缓解率。治疗前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城乡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开始血液透析时的流行病学特征差异,为研究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开始血液透析的ESRD患者流行病学资料进行横断面分析。结果 共928例患者,其中城市患者占69.61%,农村患者30.39%,农村患者平均年龄显著低于城市患者[(44.48±16.41) 岁 vs.(56.71±16.13) 岁,P=0.000],透析前病程显著短于城市患者(28.5个月vs.51.5个月,P=0.000)。ESRD病因中农村患者慢性肾小球肾炎所占比例显著多于城市患者(67.38% vs. 48.76%,P=0.000),糖尿病肾病(8.51% vs. 13.47%,P=0.032)和高血压肾病(7.09% vs. 12.07%,P=0.023)显著少于城市患者。农村患者血液透析前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显著低于城市患者[(4.98±3.72) mL·min-1·1.73 m-2 vs. (5.48±3.04) mL·min-1·1.73 m-2,P=0.032),血压显著高于城市患者(154.73/89.55 mm Hg vs. 149.43/85.96 mm Hg,P<0.05,1 mm Hg=0.133 kPa),血红蛋白显著低于城市患者[(69.92±24.91) g/L vs.(74.60±25.64) g/L,P=0.001]。结论 终末期肾病患者进入透析前,农村患者较城市患者年轻、病程短,透析前肾功能更差,高血压和贫血等并发症控制较差;病因中慢性肾小球肾炎更多见,而高血压肾病及糖尿病肾病则相对比例较少。应加强农村肾病患者的早期防治,有效控制并发症,及时接受透析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肾小球滤过率(eGFR)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连续入选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确诊ACS并行PCI的患者共2 805例。所有患者根据入院时e GFR分为eGFR轻、中、重度降低组,eGFR轻度下降组(eGFR 1组)为e GFR 60~89 mL/(min·1.73 m2)共12 224例,eGFR中度降低组(eGFR 2组)为eGFR 30~59 mL/(min·1.73 m2)共457例,eGFR重度降低组(eGFR 3组)为eGFR 15~29 mL/(min·1.73 m2)共124例。比较三组临床资料,随访1年,比较三组预后情况并分析e GFR和ACS行PCI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三组年龄、男性比例、吸烟人数、入院射血分数、入院诊断、入院肌酐、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甘油三酯(TG)、谷草转氨酶及血清白蛋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全因死亡率与心源性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e GFR1组全因死亡率与心源性死亡率最高。eGFR 15~29 mL/(min·1.73 m2)是ACS患者PCI术后1年心源性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eGFR中、重度降低的ACS患者PCI术后死亡发生风险显著增加,eGFR 15~29 mL/(min·1.73 m2)是ACS患者PCI术后1年心源性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临床上可应用eGFR来预测ACS患者行PCI后住院期间以及出院后发生死亡和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糖尿病肾病及慢性肾小球肾炎血液透析患者血钙、血磷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为治疗糖尿病肾病及慢性肾小球肾炎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糖尿病肾病及慢性肾小球肾炎透析患者各45例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透析过程中钙、磷、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结果糖尿病肾病组组患者透析过程中血磷、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低于肾小球肾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血钙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肾病组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在达标率高于慢性肾小球肾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相比,糖尿病肾病患者具有较低的血清甲状旁腺激素、血磷水平,有较高的血清甲状旁腺激素达标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IgA肾病患者尿液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水平的变化和药物干预对IgA肾病患者尿CTGF水平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IgA肾病病例38例,并应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治疗前后测定患者的尿CTGF水平、尿蛋白/24 h、血浆清蛋白、血肌酐等生化指标,并与尿中CTGF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选取在我院体检的非肾病者25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IgA肾病患者治疗前尿中CTGF水平升高,与尿蛋白/24 h、血肌酐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402、0.373,P<0.05),而与血浆清蛋白水平无明显相关性(r=0.297,P>0.05).药物治疗后显效、有效组分别在4周、8周尿CTGF出现下降,早于尿蛋白/24 h下降时间.结论 检测尿液中CTGF水平对于评价IgA肾病患者的病情及判断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清蛋白尿与肾小球滤过率(GFR)的关联及与清蛋白尿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474例住院T2DM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人口统计学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eGFR采用基于肌酐的肾脏病饮食改良方程(MDRD)计算,根据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和eGFR的不同将患者分别进行分组.结果 (1)474例T2DM患者中,正常清蛋白尿者占71.9%(341/474),其中eGFR<60 ml·min-1·1.73 m-2者占7.3%(25/341);肾功能异常者(eGFR<60 ml·min-1·1.73 m-2)占11.2%(53/474),其中47.2%(25/53)的患者是正常清蛋白尿.交叉分析显示,eGFR与UAER存在关联性(P=0.000).微量清蛋白尿组、大量清蛋白尿组患者肾功能异常发生率(分别为14.1%和36.6%)显著高于正常清蛋白尿组(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收缩压、体质指数、血肌酐是发生清蛋白尿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年龄、体质量、血肌酐是eGFR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2DM患者中肾功能异常的患病率高,正常清蛋白尿的T2DM患者也应筛查eGFR,临床应结合UAER和eGFR发现患者早期肾功能改变.肥胖(高体质指数或高体质量)、肌酐是发生清蛋白尿和eGFR下降的共同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天疱疮的合理治疗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天疱疮的合理治疗方案,分析其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48例天疱疮患者中寻常型(PV)35例、红斑型(PE)5例、落叶型(PF)3例、增殖型1例、疱疹样天疱疮(HP)4例。按患者意愿分为糖皮质激素组34例、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组14例,观察糖皮质激素用量、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糖皮质激素组的激素最大控制剂量、控制疾病所需激素总量高于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组(P<0.05)。重症患者的糖皮质激素初始量、糖皮质激素最大控制量及控制总量高于中症患者(P<0.05及P<0.01)。重症、60岁以上、皮肤和黏膜同时受累患者的病死率分别高于中症、60岁以下、仅有皮肤损害者(P<0.05)。结论:天疱疮病情轻重是确定糖皮质激素用量的重要因素。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疗效更佳,高龄、有黏膜损害的重症天疱疮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牛津病理分类方法与Lee分级方法对IgA肾病病理分级的相关性,分析牛津病理分类方法中各病理指标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该院IgA肾病患者282例,按牛津病理分类方法和Lee分级法分别对肾组织切片进行评分,比较两种病理分级方法间的相关性,及其与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24h尿蛋白定量(24-UPro)的相关性。针对牛津病理分类方法中的4个病理指标分别进行评分,并分为M0组与M1组,E0组与E1组,S0组与S1组,T0组与T1/T2组。分别比较各组间年龄、血压、24-UPro、血尿酸、血肌酐、eGFR等临床资料。结果牛津病理分类方法与Lee分级呈正相关性(P<0.001),两种方法与eGFR均有负相关关系(P<0.001),而与24-UPro均无相关性(P>0.05)。牛津病理分类方法中M0组与M1组,E0组与E1组,在年龄、血压、24-UPro、血尿酸、血肌酐、eGFR等临床指标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1组和T1/T2组的血尿酸、血肌酐水平高于S0组和T0组(P<0.05),而eGFR则低于S0组和T0组(P<0.001)。结论牛津病理分类方法与Lee分级方法有较好的相关性。肾组织学病变中,系膜细胞增生、内皮细胞增生为活动性病变,经治疗可逆转,而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肾间质纤维化则为慢性化指标,可提示IgA肾病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贫血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4月杭州市富阳区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就诊和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185例为观察组,并根据贫血情况分为贫血组(52例)和非贫血组(133例);另选取同期在我院门诊就诊和住院的2型糖尿病尿蛋白正常患者105例为对照组。分析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贫血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观察组贫血发生率(28.11%)明显高于对照组(3.81%,P<0.01);88.46%的贫血患者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23.08%的贫血患者肾小球滤过率(eGFR)>90 mL/(min·1.73 m2),34.62%的贫血患者血肌酐(Scr)在正常水平时已发生贫血。贫血组Scr水平、胱抑素-C(Cys-C)水平明显高于非贫血组(均P<0.01),而血红蛋白(Hb)浓度、eGFR水平、白蛋白(ALB)水平、前白蛋白(PLB)水平明显低于非贫血组(均P<0.05);Scr升高、Cys-C升高、eGFR降低、ALB降低、PLB降低为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发生贫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