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骨科创伤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在临床中的处理方法进行讨论分析。方法选择的研究对象是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接受治疗的26例骨科创伤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给予随机平均分组,分为观察组13例和对照组13例,给予对照组进行单纯抗凝药物的治疗,尿激酶8u静脉滴注,2次/d,根据患者的优球蛋白溶解时间,对给药的剂量进行调整,部分患者可给予8000u低分子肝素钠,经皮下注射,2次/d,治疗2周,后每日给予300mg华法令口服治疗,持续6个月。给予观察组患者在应用抗凝药物的基础上进行手术取栓治疗,行股静脉切开Fogarty导管取栓术治疗,血栓取出后,与患者大隐静脉股内侧属支到总静脉处置入溶栓导管,放置10d。将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显效9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为69.2%,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静脉的血栓利用手术的方法取出,通畅了血管。尿激酶激活了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并形成纤维蛋白酶,提升了溶解血栓的速度,低分子肝素钠延长了血小板的凝血时间,血栓形成减少,血栓的消融得到促进。手术与抗凝药物联合治疗,提升了骨科创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地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DVT所引发的肺栓塞是临床猝死的常见原因之一,因此早期预防、及早发现、及时正确处理是整个治疗过程的关键。良好的护理配合可以促进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3.
骨科大手术(如人工假体置换,脊柱多节段手术等)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临床并不少见,由于50%~80%的DVT临床表现不典型,特别是小腿DVT,由于临床表现隐匿,接诊医生经验不足,最易漏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并归纳骨科创伤手术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60例骨科创伤手术患者,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0例,采用抽签法进行分组。对照组围术期行常规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研究组采用综合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以及治疗效果。结果进行各自治疗以后,应用了综合治疗方案的研究组患者在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以及治疗效果两方面,分别为6.67%(2/30)和93.33%(28/30),均远优于对照组的30.00%(9/30)和33.33%(10/30),组间体现为P0.05的最终检验定论,探析价值突出显著。结论在骨科创伤手术围手术期,对患者进行综合治疗方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进行预防和及时的治疗,可以被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骨科大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1例骨科大手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患者进行严密的病情观察、抬高患肢、抗凝、溶栓、放置滤器等专科护理。结果:本组患者经积极治疗护理后临床症状好转,痊愈出院。结论:对骨科大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取得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骨科创伤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骨科创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3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并将同期接收的另外34例骨科创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设为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实施介入治疗,比较组间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后,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较为显著(P<0.05).结论:在骨科创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实施超声消融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取得良好疗效,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7.
王旭东 《基层医学论坛》2014,(14):1829-1830
目的探讨骨科大手术后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nterm ittentpneum atic com pression devices,IPC D)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 bosis,DVT)中的预防作用。方法将85例骨科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试验组术前开始应用IPC D联合基本预防和药物预防,对照组采用基本预防和药物预防。所有患者术后10 d进行DVT症状评估、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试验组出现下肢DVT 1例(2.2%),对照组出现下肢DVT 7例(17.5%),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患者术后出血倾向发生率分别为15.6%,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应用IPC D在骨科大手术后可获得持续、有效的抗凝效果,显著降低DVT的发生率,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措施对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方法:对骨科下肢大手术病人采用从入院到出院、以及出院后的基础护理和药物护理等方面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结果:137例病人中住院期间有6例发生DVT,经积极治疗护理干预后痊愈,1年内所有病人未发现DVT形成。结论:积极的护理干预能够对骨科大手术后预防DVT的形成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1日至2014年10月20日进行骨科创伤手术的64例患者治疗情况,探究骨科创伤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3年1月21日至2014年10月20日来我院进行骨科创伤手术的6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的资料分析,将其随机分为预防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比较二组患者手术后深静脉血栓患病人数及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经过资料取证以及统计学分析可知,预防组手术后出现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18.75%(6/32),对照组为65.63%(21/32),二组相比差别显而易见(X2=14.41,P0.01)。结论:骨科创伤术后实施预防措施可以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采取药物治疗与肢体锻炼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骨科创伤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以及变化。方法选取本院自2011年2月-2013年7月间收治的110例骨科创伤患者,对其进行资料回顾性分析,研究骨科创伤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本院的治疗,所选取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28例,发生率为25.45%,对其进行预防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治疗前发生下肢静脉溶栓患者大腿肢体周径差为(5.5±2.1)cm,溶栓治疗后大腿肢体周径差为(1.6±0.6)cm,则治疗前后,大腿肢体周径差之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骨科创伤手术患者,需加强临床观察,针对其下肢深静脉血栓要做好预防,多给予患者抗凝栓、溶栓、抗血小板凝聚治疗,可有效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骨科创伤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骨科创伤手术治疗后并发下肢DVT的45例患者进行分析;分析所有患者护理前后的生存质量评分以及下肢DVT的康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护理后的生存质量评分(生理功能、社会关系、心理状态、独立功能均优于护理前(P0.05);护理后的下肢深静脉康复率为100.00%,且均无一人有新血栓形成。结论对骨科创伤手术后并发下肢DVT患者相应的临床护理,不仅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康复率,而且生活质量亦大为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骨科创伤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即DVT)患者的临床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选取骨科创伤手术后80例患者临床资料,并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患者接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性处理;对照组患者采用药物抗凝预防。观察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出现率和导管溶栓以及手术取栓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出现率有明显差异(P<0.05);导管溶栓以及手术取栓的效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整体有效率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结论:骨科创伤手术后就采取对应的预防措施能有效避免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对已出现并发症的患者一定要依据其现实状况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法,手术和导管溶栓都是最佳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骨科创伤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方法、预防措施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自近年来于本院接受外科手术治疗骨科创伤患者,随机抽取40例并对其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对此类患者预防、诊断、治疗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方法。结果:经针对性预防措施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0.0%;采取药物促进治疗、介入治疗后,所有患者并发症均得到缓解改善。结论:骨科创伤手术治疗后需重点预防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对并发患者需采取准确诊断、及时治疗措施,可得到康复,保障手术预后效果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骨科大手术术后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骨科2012年7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DVT的预防和护理措施。结果:在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后,所有患者中,15例发生DVT,发生率为8.06%,无并发急性肺栓塞患者。结论:对骨科患者实施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可以明显减少DVT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探讨骨科创伤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处理方法。方法从本院中提取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100例骨科创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参考组两组各50例。给予参考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是一般处理和药物治疗,而给予观察组的临床疗效则为在常规处理药物基础上的超声消融等介入治疗。结果两组的治疗有效率、症状缓解时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骨科创伤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治疗处理方式,给予患者在基础治疗上再加上超声消融等介入治疗方法,对于缓解患者的症状和恢复患者的身体健康更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并分析骨科创伤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预防与处理方式。方法:选择40例骨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骨科创伤手术,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预防与处理方式。结果:本组研究的40例患者中,10例出现小腿静脉血栓,治疗6 d后,患者肿胀情况消失,疼痛感缓解,皮温下降;5例出现下肢髂股深静脉血栓,治疗10 d后,患者患肢肿胀感缓解;5例出现混合型深静脉血栓,其中1例经药物治疗13 d后症状缓解,4例经尿激酶泵入治疗后症状缓解。25 d后对20例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复查,提示所有患者DVT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结论:对于骨科创伤手术患者,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做好DVT的预防与治疗工作,并加强对患者的全程护理,这样才能够促进患者的康复,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骨科创伤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1年间收治的19例骨科创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深静脉血栓的防治方法。结果 9例小腿静脉血栓患者治疗5d后下肢疼痛明显缓解,肿胀消退,皮温下降;4例下肢髂股深静脉血栓患者治疗10d后患肢肿胀开始消退;6例混合型深静脉血栓患者中2例经药物治疗12d后症状缓解,4例患者最终行介入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25d后19例患者复查彩超提示下肢深静脉血栓溶解。结论积极采取措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改善骨科创伤患者预后促进患者康复的关键,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骨科创伤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特点及其干预措施。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3年9月期间收治的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骨科创伤术后患者60例,将其随机平均分配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基础上给予其超声消融介入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消失时间及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骨科创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超声消融等积极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具有十分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深静脉血栓(DVT)的形成是由于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属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好发部位为下肢,常见于骨科大手术后,下肢DVT的形成较多见。发生率在40%~70%,DVT继发的肺栓塞发生在4.6%~19.7%[1]。正确认识和及时有效的预防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是手术后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保证手术效果的重要环节。现将我科预防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96例,其中全髋关节置换35例,全膝关节置换16例,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15例,动力髋内固定股骨粗隆骨折30例。男57例,女39例;年龄28~86岁,平均57岁;随访6个月~3年。其中,有2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经过积极治疗及护理,4天后患肢肿胀消退,未出现肺栓塞等全身并发症。2原因分析2.1静脉血流滞缓术中患者制动、止血带的应用和麻醉可使周围静脉舒张。由于疼痛及为预防脱位的发生,使肢体处于被动体位,使下肢静脉血流缓慢,血流速度减慢后,可使血液中的细胞成分停滞于血管壁,最后形成血栓。另外,实施关节置换术(TAR)的患者多年龄偏大,活动量小,术后需要较长时间的功能恢复过程,也增加了血栓形成的危险。2.2静脉壁...  相似文献   

20.
王彩莉 《吉林医学》2012,(27):5975-5976
目的:探讨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措施及护理方法。方法:149例骨科大手术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110例,全身麻醉39例。手术前、术后给予心理护理、预防措施、饮食护理、卧位护理、理疗、机械护理和药物防治。结果:通过对149例骨科大手术患者进行护理,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5例,经过治疗和护理后全部治愈,大大减少了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结论:骨科大手术后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及护理,可以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提高了医疗质量,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