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基于循环质控(PDCA)理论的规范化护理对深静脉置管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深静脉置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PDCA理论的规范化护理。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导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00%(P0.05)。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相比,基于PDCA理论的规范化护理能减少深静脉置管患者并发症相关性事件的发生,延长导管留置时间、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流程化沟通护理模式对头颅CTA成像检查时应激反应及检查效果的影响。方法:将84例行头颅CTA检查患者按照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n=44)与观察组(n=4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流程化沟通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生理状态变化情况、CTA图像效果及检查知晓程度。结果:观察组生理状态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图像满足诊断率(77.27%)明显低于观察组(9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TA检查知晓度总分为(8.33±1.36)分高于对照组(6.37±2.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沟通执行评分(5.16±0.68)分低于观察组(8.53±1.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头颅CTA检查过程中,流程化沟通护理模式不仅提高头颅CTA图像质量,提高检查诊断率,更好地稳定心率和血压,还可改善护患沟通执行情况,使头颅CTA检查过程更规范,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PDCA循环护理在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20例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护理,比较两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护理应用于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患者可缩短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提高护理满意度,优于常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对肾多发结石经皮肾镜超声碎石术后肾造瘘管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3年1月收治的15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比较2组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PDCA循环护理组并发症的发生率(8%)低于对照组(20%);PDCA循环护理组的满意度(96%)高于对照组(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减少肾造瘘管相关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冠状动脉心脏CT(CTA)扫描成功率及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江门市新会人民医院2017年3—11月间收治的106例因临床诊断需求而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住院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后送CT室检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后再送CT室检查,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CTA扫描的成功率及对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护理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患者在心率控制、屏气方法掌握、心理调节及知识掌控4个方面均有改善,其中观察组干预后较干预前相比,影响因素的改善更加明显,图像质量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的成功率为94.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的护理干预对提高住院患者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成功率有显著的效果,且增强了扫描图像的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甲状腺疾病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我院接受甲状腺手术的患者7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行PDCA循环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生命指征和心理状态评分变化、生活质量及手术体位摆放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血压及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手术体位摆放满意度为88.57%明显高于对照组6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有助于改善甲状腺疾病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因手术给患者造成的不良心理情绪。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PDCA循环管理法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工作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根据医院具体情况对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修订与完善,将PDCA循环管理法应用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工作中,比较PDCA循环管理法应用前后医院护理质量的改变情况。选取2014年5月-2015年6月在本院呼吸科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抽取8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PDCA循环实施情况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实施PDCA循环,对照组患者未实施PDCA循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PDCA循环管理法开展后,基础护理质量、分级护理质量、技术操作质量、护理文书质量、查房质量与健康教育质量均明显提高,各项分值均较PDCA循环管理法开展前有所提高,开展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PDCA循环管理法应用于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工作中,使得护理管理更具人性化,不但可提高医院的护理质量,同时还可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符合优质护理要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对ICU护理质量和患者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护理,对比两组护理质量、护理舒适度及患者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干预后风险控制、专业护理、感染控制、技术操作、应急能力等护理质量各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 213、6. 241、5. 290、4. 292、4. 918,P <0. 05);观察组患者总体舒适度、对ICU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95. 00%vs 83. 33%、93. 33%vs71. 67%,P <0. 05)。结论:对ICU患者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以及患者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PDCA循环在门诊肠镜检查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6月本院80例门诊肠镜检查患者,对患者实施常规健康教育,作为对照组;选取2015年7-12月本院80例门诊肠镜检查患者,对患者实施PDCA循环健康教育,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肠道准备合格率、焦虑情绪以及护士护理质量评分。结果:对照组肠道准备合格率为72.5%(58/80),观察组为95.0%(76/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对照组SAS评分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DCA循环健康教育实施前相比,实施后护士的解决问题能力、个人素质修养、自信心、责任心、积极性、团队合作能力以及沟通协作能力评分均显著偏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在门诊肠镜检查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肠道准备合格率,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及提高护理人员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刘梦灵 《继续医学教育》2021,35(10):119-121
目的 探讨消化内镜护理风险控制中PDCA循环模式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在医院进行消化内镜检查的180例患者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模式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消化内镜护理风险控制中采用PDCA循环模式能够有效的消除和降低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提高患者治疗期间的康复效果,消除各类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DCA循环护理在先天性食管裂孔疝患儿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择76例先天性食管裂孔疝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PDCA循环护理。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术后静脉营养时间、住院时间、体质量增加量)、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静脉营养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体质量增加量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5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护理能有效促进先天性食管裂孔疝患儿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医学》2017,(8):808-809
目的研究观察戴明环(PDCA)循环管理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将97例急危重症的患者分为两组进行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组给予PDCA循环管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护理组患者满意度明显升高,达93.88%(P<0.05),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且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得到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的实行能够有效减少护理中的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Force CT大螺距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TA)检查在心脏不同时期的成像质量。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在我院行Force CT大螺距CTA检查的72例疑似冠心病患者,根据检查过程中采集时相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在心脏收缩期即R-R间期30%处进行图像采集,观察组在心脏舒张期即R-R间期60%处进行图像采集,比较两组剂量参数、客观图像质量、主观图像质量。结果观察组中OM~2段图像质量最好,RCA中段图像质量最差;对照组中LAD远段图像质量最好,RCA中段图像质量最差。观察组LCX近段、OM~1、OM~2、LCX中段图像质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RCA、LM、LAD、LCX、AO的CT值、SNR值、CNR值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扫描长度、CTDlvol、DLP、ED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Force CT大螺距CTA检查在心脏舒张期采集冠状动脉LCX节段的图像质量优于收缩期,且有效辐射剂量低于1mSv。建议临床Force CT大螺距CTA检查于心脏舒张期采集图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分析在小儿过敏性紫癜患儿饮食护理中应用PDCA模式的价值。方法在2016年3月至2018年1月期间从我院选取8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对照中采用常规饮食护理,在观察组中则在PDCA模式的基础上采用饮食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饮食护理效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较短,对照组患者的关节肿痛消失时间为(4±1)天,观察组的消失时间为(3±1)天,(P0.05);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为77.5%,观察组为97.5%(P0.05)。结论在小儿过敏性紫癜患儿饮食护理中应用PDCA模式可有效缩短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并且可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显著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降低高渗性药物输液致静脉炎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本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进行高渗性药物输液患者100例,依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纳入50例患者,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予以PDCA管理,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输液后4例发生静脉炎,发生率8.0%,相比对照组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且静脉炎严重程度相对更低;研究组患者干预后护理满意评分相比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在降低高渗性药物输液致静脉炎中具有明显效果,且PDCA循环管理更令患者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PDCA循环护理在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PDCA循环护理,比较两组护理依从性、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分以及胃肠道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依从性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为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护理应用于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可提高其护理依从性和SF-36评分,以及降低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优于常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114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7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PDCA循环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不良事件主动上报率以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和不良事件主动上报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模式不仅能有效减少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不良事件主动上报率,还能增加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李淑娟  赵洁 《西部医学》2014,(2):242-244
目的 分析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 13年3月收治的经机械通气治疗的呼吸衰竭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而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经机械通气治疗后的疗效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2%,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对照组患者为32%,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 对机械通气的呼吸衰竭患者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进行护理,不仅提高了患者治愈率,而且显著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实施PDCA循环管理的优质护理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中的作用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PDCA循环管理的优质护理服务,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显著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的优质护理效果十分明显,有利于患者的治疗与康复,提高护理质量,对构建良好护患关系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重症脑出血患者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预防患者并发症的实际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重症脑出血患者共9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将两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出现率进行对比。结果在手术后并发症出现率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症脑出血患者使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具有显著的效果,明显降低手术后并发症出现率,更具安全性,在临床护理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