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1摘要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六项 EB 病毒指标联合检测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该实验室收集了366份已确诊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患者资料,其同时做了 EB 病毒六项指标检测,其分别为 EB 病毒衣壳抗原 IgG 抗体、EB 病毒衣壳抗原 IgM抗体、EB病毒早期抗原 IgG 抗体、EB 病毒早期抗原 IgM抗体、EB 病毒核抗原 IgG 抗体、EB 病毒衣壳抗原 IgG 抗体亲合力检测,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进行检测,综合分析以确定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意义。结果:366份标本中 EB 病毒衣壳抗原 IgG 抗体阳性率为89.6%,EB 病毒衣壳抗原 IgM抗体阳性率为45.2%,EB 病毒早期抗原 IgG 抗体阳性率为48.5%,EB 病毒早期抗原 IgM抗体阳性率为32.2%,EB 病毒核抗原 IgG 抗体阳性率为56.2%,EB 病毒衣壳抗原 IgG 抗体高亲合力阳性率为39.2%,EB 病毒衣壳抗原 IgG 抗体低亲合力阳性率为58.2%。结论:六项 EB 病毒指标联合检测,并动态监测指标的变化,在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及监测疗效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EB病毒(EBV)相关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诊断中EB病毒抗体应用价值。方法:将2018年2月-2019年2月接收的55例EBV相关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纳入研究组,将同期55例非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纳入对照组,两组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衣壳抗体IgM(VCA-IgM)、衣壳抗体IgG(VCA-IgG)和衣壳抗体IgA(VCA-IgA),对比两组检测结果。结果:在VCA-IgM、VCA-IgG和VCA-IgA抗体阳性率方面,对照组分别是3.64%、7.27%和3.64%,研究组分别是85.45%、90.91%和14.55%,研究组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B病毒抗体检测在EBV相关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诊断中应用效果明显,其可以将患儿患病程度及发展状况清楚地反映出来,以便更好地诊治疾病,根据诊断结果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治疗方法,以此促进治疗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患儿血标本进行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核酸及EBV血清学检测,评估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及在疾病诊断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05/2020-09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确诊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85例患儿病例资料,同时选择40例同年龄段择期手术患儿作为对照.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法检测外周血中EBV核酸载量,并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外周血清中EBV抗体.观察两组患儿EBV核酸载量、衣壳抗原IgM(VCA IgM)、衣壳抗原IgG(VCA IgG)、早期抗原IgM(EA IgM)和核心抗原IgG(NA IgG)、衣壳抗原IgA(VCA IgA)和核心抗原IgA(NA IgA)的表达情况.结果 EBV DNA在两组间的阳性率分别为75.6%(62/85)及7.5%(3/40).VCA IgM在两组间的阳性率分别为92.9%(79/85)及5%(2/40),VCA IgG在两组间的阳性率分别为37.6%(32/85)及15%(6/40),EA IgM在两组间的阳性率分别为21.2%(18/85)及2.5%(1/40),NA IgG在两组间的阳性率分别为27.1%(23/85)及20%(8/40),VCA IgA在两组间的阳性率分别为15.3%(13/85)及0%(0/40),NA IgA在两组间的阳性率分别为4.7%(4/85)及0%(0/40).结论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感染患儿外周血中可检出EBV DNA和特异性抗体,以VCA IgM和EA IgM多见.此外,同一患儿EBV核酸和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不吻合时,临床应该联合检测抗原抗体避免疾病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免疫酶染色法检测217例,疑似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血清EB 病毒特异性VCA—IgM 抗体。126例阳性、阳性率58.1%。并与正常儿血清作了比较,检测39例,2例阳性,阳性率±5.12%。提示在诊断IM 时,免疫酶染色法测定体血清EB 病毒特异性VCA—IgM 抗体、方法敏感、特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特征、治疗及转归等总结疾病特点,进一步指导临床诊疗。方法对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4年2月—2017年2月诊治住院的36例患者详尽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6例患者以青年为主,平均年龄在31岁,主要症状包括发热36例(100.0%)、乏力25例(69.4%)、咽痛19例(52.8%);主要体征为浅表淋巴结肿大32例(88.9%)、脾大24例(66.7%)、皮疹16例(44.4%)、扁桃体肿大14例(38.9%)、肝肿大12例(33.3%)。实验室检查结果为外周血白细胞10×10~9/L 33例(91.7%),淋巴细胞比例高于正常34例(94.4%),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10%36例(100.0%);肝功能异常者28例(77.8%);EB病毒检测抗核衣壳抗原IgM阳性32例(88.9%)、抗核衣壳抗原IgG阳性34例(94.4%)、EBV-DNA阳性30例(83.3%)。治疗以抗病毒、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及对症支持为主。结论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多见于青年人群,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发热持续时间长,疾病早期容易误诊,在发病早期检测抗核衣壳抗原IgM阳性、抗核衣壳抗原IgG阳性、EBV-DNA及淋巴细胞、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对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EB病毒抗体检测在鼻咽癌(NPC)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ELISA及 CLIA法对535例住院及门诊患者进行EB病毒5项抗体单项和联合检测,结合临床病理诊断结果对EB病毒5项抗体联合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五项抗体检测结果在 NPC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中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NPC EB病毒抗体谱阳性模式以EBV-IgA、EBNA-IgG、EBVCA-IgG、EA-IgG阳性数最多,占总阳性率的 84. 48%;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以EBVCA-IgG、EBVCA-IgM,EA-IgG阳性数相对较多,占总阳性率的54. 16%.EBNA-IgG和EBVCA-IgG诊断NPC的灵敏度均为100. 0% ,特异度分别为11. 3%和8. 5%.EBVCA-IgM对NPC的特异度高达95. 8% ,灵敏度低仅为1. 7%.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中的EBVCA-IgM单项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和阴性预测值均达到90. 0%以上,EA-IgG特异度和准确度达到 94. 5%和93. 1%,灵敏度为70.8%.阳性率比较可看出 NPC组中EBV-IgA、EA-IgG明显高于成人其他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组中EB-VCA-IgM、EA-IgG明显高于儿童其他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BNA-IgG、EBVCA-IgG在成人疾病中诊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儿童,EBVCA-IgM阳性率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中有明显优势,高于成人疾病的诊断以及儿童其他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儿童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相关性嗜血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EBV-associated hemophagocyticlymphohistiocytosis,EBV-HLH)的血清学EB病毒抗体和病毒复制水平等病毒学特征。方法对26例嗜血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和23例原发性EBV感染所致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EBV-associated,infectious mononucleosis,EBV-IM),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患者血清中EBV-DNA拷贝数,同时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4项EBV抗体,包括:抗EBV衣壳抗原(capsid antigen,CA)IgG(EBV-CA-IgG)抗体、抗EBV衣壳抗原IgM(EBV-CA-IgM)抗体、抗EBV早期抗原(early antigen,EA)IgG(EBV-EA-IgG)抗体、抗EBV核抗原(nuclear antigen,NA)IgG(EBV-NA-IgG)抗体。结果7例HLH患者血清中EBV-DNA检测阳性,被诊断为EBV-HLH。EBV-HLH患者血清中EBV-DNA拷贝数均值为(4.586±0.107)×107/mL。从4项EBV抗体结果分析,原发感染3例(抗EBV-NA-IgG抗体阴性),既往感染或再激活4例(抗EBV-NA-IgG抗体阳性)。7例EBV-HLH患者中有3例EBV-CA-IgM阳性。23例EBV-IM患者血清中EBV-DNA检测均阳性,拷贝数均值为(6.865±0.305)×103/mL。EBV-HLH患者血清中EBV-DNA拷贝数显著高于EBV-IM患者血清中EBV-DNA拷贝数,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EBV-HLH可以发生在EBV感染的不同时期,EBV-HLH患者血清中EBV-DNA拷贝数显著高于IM患者,外周血中EBV-DNA荧光定量PCR检测在EBV-HLH的病因诊断中比血清学抗体检测更具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ELISA和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EB病毒在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和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182例疑似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EBV-IgM抗体与EBV-DNA。结果:182例疑似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治疗前EBV-DNA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EBV-IgM抗体检测阳性率(P<0.01)。对84例EBVIgM抗体与EBV-DNA阳性患儿应用更昔洛韦进行治疗,治疗后7d及治疗后10d患儿EBVDNA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EBV-IgM检测阳性率(P<0.05),而治疗后14d患儿EBV-DNA检测阳性率与EBV-IgM检测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BV-IgM和EBV-DNA检测对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尤其是EBV-DNA检测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9.
EBV抗体检测对EB病毒感染患儿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余勤  伊藤斡生 《浙江医学》1997,19(4):203-204
对181例怀疑EB病毒(EBV)感染患儿进行抗体检测。33例确诊为EBV现症感染,其中VCA IgM阳性率为48.48%,EA-DRIgC阳性率为36.36%,VCA IgG阳性宰为100%。临床表现为典型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仅9例,其余为发热待查、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肝炎、急性肾炎、脑炎、肠炎及Bell麻痹。讨论了IM的不典型表现及EBV抗体检测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EB病毒抗衣壳抗体(VCA)IgM、IgA、IgG在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ELISA方法同时检测50例IM患儿血清标本及同期50例健康儿童血清标本中的VCA-IgM、VCA-IgA、VCA-IgG抗体含量,并将各组间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差异。结果:VCA-IgM检测:IM敏感度(92%)、特异度(96%)、阳性预测值(96%)、阴性预测值(92%)。患儿92%的阳性率明显高于体检对照组4%(P<0.05)。VCA-IgA检测:IM患儿阳性率为6%,体检对照组为2%,两组区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VCA-IgG检测:IM患儿敏感度为58%、特异度为74%、阳性预测值为72%、阴性预测值为65%。其患儿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比较EBV-VCA-IgM、IgA、IgG三种抗体在IM疾病中的诊断,其中以IgM其敏感度、特异度、预测值最理想;I-gA在患儿及对照组中均检出率低;IgG虽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均满意,但65%的阴性预测易造成假阳性。  相似文献   

11.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EBV-IgM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碧红 《海南医学》2008,19(4):46-47
目的探讨血清EB病毒抗体IgM(EBV—IgM)在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IM组56例,对照组44例EBV-VCA-IgM抗体。结果IM组EBV-VCA-IgM阳性率(91.0%),明显高于对照组(13.6%)(x2=12.98,P<0.01);试验敏感度,特异度和诊断价值分别为91.0%,86.3%和89.0%。结论血清EBV-VCA-IgM是IM急性期的重要诊断指标,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强,检测方法简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指标等,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此病的认识。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9年5月—2020年4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住院的114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并分析其临床特点。   结果  114例患儿中男66例、女48例,男女之比为1.375∶ 1;年龄≤3岁39例、3~6岁60例、>6岁15例;季节分布为春季34例、夏季27例、秋季36例、冬季17例;症状表现为发热107例、咽峡炎107例、颈部淋巴结肿大93例、肝脏肿大41例、脾脏肿大65例、眼睑浮肿56例、皮疹23例;实验室检查特点:白细胞总数在(10~20)×109/L居多;淋巴细胞比例在50%~70%居多;异型淋巴细胞阳性率为68.42%;肝功能损害59例;衣壳抗原IgM抗体阳性率最高;全血EB病毒核酸(EBV-DNA)检测阳性率为92.86%。   结论  儿童IM多发于男性且以3~6岁常见,春秋季节发病率高,临床症状表现多样,衣壳抗原IgM抗体检测联合全血EBV-DNA检测可提高检测阳性率,减少临床漏诊及误诊。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EBV-CA IgM、EBV DNA及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用于诊断婴幼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的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7年10月—2019年3月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共32例(观察组),及同期入院非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33例(对照组)。分别采用ELISA、定量PCR和外周血抗凝样本涂片镜检检测2组患儿的EBV-CA IgM、血清EBV DNA以及异型淋巴细胞占全血有核细胞百分比,并比较2组之间的差异。各项指标和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用ROC曲线进行评价。 结果 观察组EBV-CA IgM、EBV DNA、异型淋巴细胞检测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项指标并联联合检测敏感度(97.43%)明显高于3项指标单项检测。EBV-CA IgM、EBV DNA、异型淋巴细胞联合检测用于诊断IM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75,高于EBV-CA IgM(0.723)、EBV DNA(0.928)和异型淋巴细胞(0.961)单项检测。 结论 EBV-CA IgM、EBV DNA、异型淋巴细胞检测可作为诊断儿童IM的重要指标,联合检测能显著提高敏感度;有助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早期诊断,并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检测生殖器疱疹患者的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2)抗原及抗体,探讨HSV-2抗原抗体对生殖器疱疹(GH)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对性病门诊的280例现症GH患者采用ELISA方法进行HSV-2抗原及抗体检测。结果:有水疱现症GH患者HSV-2抗原检测阳性率为89.7%,而HSV-2IgG阳性率为66.4%,HSV-2IgM阳性率为14.5%。对初发患者:HSV-2抗原检测阳性率为89.3%(140/156);HSV-2IgG阳性率为39.7%(62/156);HSV-2IgM阳性率为25.6%(40/156)。对复发患者:HSV-2抗原检测阳性率为88.7%(110/124);HSV-2IgG阳性率为100%(124/124);HSV-2IgM阳性检出率为零。结论:有水疱的现症GH患者HSV-2抗原检测阳性检出率较高。HSV-2IgM作为GH患者的诊断指标仍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IgM抗体检测及IgG抗体亲合力分析对于巨细胞病毒(CMV)原发性感染诊断的意义。方法 80例标本经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CMV IgG抗体,免疫捕获法检测CMV-IgM抗体,ELISA法进行CMV IgG抗体亲合力分析,计算亲合力指数(AI)。结果 40例标本的抗CMV IgG抗体阳性、IgM抗体阴性,AI在56%~97%之间,平均为79%。40例标本的抗CMV IgG、IgM抗体均阳性,AI为5%~99.3%,平均61.72%,其中9例(22.5%)标本的AI值低于30%,为低亲合力抗体;4例(10%)AI值介于30%~60%之间,为中等亲合力抗体;其他27例(67.5%)标本的AI值均高于60%,为高亲合力抗体。两组数据的AI均值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大部分CMV IgM抗体阳性的患者不是近期原发感染,单纯一项血清学检测不能进行诊断,结合IgM抗体检测及IgG抗体亲合力分析可以大大提高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衣壳抗原IgM抗体(VCA-IgM)、衣壳抗原IgG抗体(VCA-IgG)亲和力指数(AI)及细胞免疫功能在EB病毒(EBV)感染患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9年10月本院诊治的85例EBV感染患儿作为研究组,分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组(47例)和嗜血细胞综合征(HPS)组(38例),另选取同期健康儿童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的VCA-IgM、AI水平以及细胞免疫功能指标,并利用ROC曲线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IM组和HPS组的VCA-IgM、CD3~+、CD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IM组均明显高于HPS组(P0.05);IM组和HPS组的AI、CD4~+以及CD19~+均低于对照组,IM组的AI、CD4~+均明显低于HPS组,CD19~+高于HPS组(P0.05)。联合诊断的AUC为0.942,明显高于各指标单项检测的AUC,敏感度为95.5%,特异度为93.8%。结论:VCA-IgM、AI以及细胞免疫功能指标均可为EBV感染的诊断提供判断依据,联合检测上述指标对于EBV感染具体类型的鉴别诊断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EB病毒相关抗体和抗原联合检测在鼻咽癌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集2014年9月至2015年10月某医学检验机构存档的126例鼻咽癌患者的EB病毒检测报告,将此126例患者作为研究组,随机选取126例同期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集静脉血进行VCA/IgA、EA/IgA抗体及EB病毒DNA(EBV-DNA)三项指标进行间接荧光免疫法检测,统计对比两组抗体抗原相关指标阳性率。结果研究组VCA/IgA、EA/IgA、EBV-DNA三项指标检测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单独检测时VCA/IgA敏感度最高,联合检测时阳性率为97.6%(123/126),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任一指标单独检测阳性率(P0.05)。结论 EB病毒抗体抗原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鼻咽癌诊断敏感性,对提高早期检出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对96例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96例患儿中3~6岁患儿65例,占67.7%;96例患儿均发热,其中高热患儿81例,占84.3%;伴淋巴结肿大72例,占75%;伴咽峡炎者86例,占89.6%,其中扁桃体表面附着白色渗出物75例,占78.1%;伴肝脏肿大46例,占47.9%;脾脏肿大42例,占43.8%;鼻塞59例,占61.5%;眼睑浮肿者41例,占42.7%;皮疹者28例,占29.2%;伴有其他症状者34例,占35.4%;所有病例异型淋巴细胞增高均大于10%,其中3例达到50%以上,占3.1%。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好发于3~6岁儿童,其临床特点为发热,咽峡炎,淋巴结及肝脾肿大,外周血淋巴细胞显著增多并出现异型淋巴细胞,异型淋巴细胞增高大于10%,感染后体内出现EB病毒IgM抗体阳性率100%。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是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总结,提高本病的诊断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44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病多见于学龄前男童,临床特点为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实验室检查发现外周血异形淋巴细胞增高,EB病毒外壳抗原IgA抗体阳性,应用阿昔洛韦治疗取得一定疗效,所有患儿痊愈或好转出院。结论 本病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需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单)的实验室诊断作了初步的探讨。结果显示各种特异性抗EB病毒抗体的阳性率高,特异性强;而嗜异性凝集试验作为传单的诊断假阳性率较高,它对传单的诊断价值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