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心理评估在儿童保健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8月在我保健所进行儿童保健服务的100名儿童,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儿童保健服务,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心理评估和早期干预措施。对两组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本次研究根据Conners父母用量表对患儿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实验组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度明显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儿童保健的过程中采用心理评估和早期干预可以有效的促进儿童的身体健康发育,使患儿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究儿童成长发育中儿童保健护理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110名健康儿童,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名。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护理,观察组进行综合保健护理,观察并对比两组儿童的成长发育效果情况。结果观察组儿童精细运动(117.5±3.5)、大运动(108.4±6.4)、语言(106.7±5.7)、个人社交能力(104.7±5.7)显著强于对照组的(105.6±3.1)、(55.3±6.0)、(94.3±5.4)、(96.7±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876,44.889,11.712,7.106;均P=0)。观察组的佝偻病、缺铁性贫血发生率分别为14.55%、12.7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4%、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3.960,1.760;P=0.047,0.185)。结论在儿童成长发育中进行综合保健护理,能有效减少儿童营养性疾病的产生,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1岁儿童中采用儿童保健的效果.方法:抽取出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50例1岁儿童参加儿童保健活动,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的儿童进行不规律的儿童保健,观察组的儿童进行有规律的儿童保健,观察并对比两组儿童的发育情况、营养情况、智能发育情况.结果:进行规律保健的观察组儿童的营养情况、智能发育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儿童的发育情况没有显著差异,P >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岁儿童中采用规律性的儿童保健,有助于改善其发育情况、营养情况,提高其智能发育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儿童成长发育中儿童保健护理的作用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为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健康保健护理措施的健康儿童120例,随机进行分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儿童常规保健护理,给予观察组强化儿童保健护理措施。在精细运动、大运动、语言等儿童发育情况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通过观察各项发育指标评分,观察组儿童的精细运动、大运动、语言、社交等发育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且营养疾病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儿童成长发育中对其实施强化儿童保健护理措施可明显提升儿童发育情况,降低营养疾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儿童保健在儿童成长发育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予以保健护理的320例健康儿童资料,根据不同保健方案分为两组(各16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保健护理,研究组予以综合保健护理,对比两组发育情况、营养性疾病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儿童个人社交、语言、大运动及精神运动评分均比对照组高,且营养性疾病总发生率4.37%比对照组20.62%低(P0.05);研究组家长护理满意率98.75%比78.12%高(P0.05)。结论:儿童保健应用于儿童成长发育,可有效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并有效减少营养性疾病的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保健工作中常规引入心理行为评估和干预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存传统以体格检查为主的儿童保健模式基础上引入神经心理行为评估及早期干预,于36月龄做体格及发育商测评,并设对照组.结果:新型保健服务依从率大幅上升,家长对保健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儿童体格及发育商增加,常见病及行为问题减少.结论:新型儿童保健模式效益良好,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心理健康教育在儿童保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泰安市妇幼保健院接诊的114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儿童保健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健康教育。比较两组遵医行为、心理状况、心理问题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遵医行为评分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分裂性、交往不良、多动、违纪、抑郁、强迫、攻击、社交退缩评分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任性、攻击性行为、情绪不稳定、胆怯、自卑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健康教育在儿童保健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增加儿童的遵医行为,改善儿童心理状况,降低儿童心理问题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王金燕 《基层医学论坛》2016,(19):2704-2705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在门诊保健儿童及家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12月我院保健门诊收治的120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及护理,在此基础上,对试验组实施心理干预,对比2组儿童护理干预前后各项行为因子评分、患儿家长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经心理干预后,试验组患儿各项行为因子得分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试验组患儿家长SAS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在门诊保健中实施心理干预可降低儿童行为量表中各个行为因子分数,缓解家长焦虑情绪,在临床上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心理干预在门诊保健儿童及家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从来我院门诊实施保健的儿童中选取10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儿童保健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心理干预.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家长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长的儿童保健知识提高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3个月后随访,观察组儿童行为量表(CBCL)总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门诊保健儿童及家长中应用心理干预,可改善儿童家长的情绪,提高儿童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的了解率,从而提高儿童保健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探究儿童保健对儿童成长发育的影响及应用价值。方法本次所选取500例研究实验资料为本保健院于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接收的需实施保健的儿童,将其均分为参照保健组和实验保健组,每组各250例儿童。参照保健组儿童接受常规保健干预模式,实验保健组儿童则接受综合儿童保健干预模式。对比分析两种保健干预模式对儿童成长发育的影响。结果从观察指标对比分析可见,实验保健组儿童与个体成长相关的健康指标情况及营养不良、营养性贫血及佝偻病等疾病的发生情况与参照保健组儿童相比,均更加良好,两组观察指标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儿童保健在儿童成长发育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对于儿童成长发育正常,各种疾病发生率降低,具有重要的积极影响,具有临床应用以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杜晓燕  黄舒婷  李鹏胜 《当代医学》2021,27(13):106-108
目的探讨分析在儿童保健中应用社区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本社区服务中心的68名年龄为2~42个月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34名。常规组应用一般护理,研究组应用社区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应用价值。结果研究组生长发育、体质健康、危险因素识别、意外伤害预防、疾病控制、人与环境和谐等健康知识知晓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儿童保健知识覆盖率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家属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儿童应用社区健康教育,可提高健康知识知晓及保健知识覆盖率,对于儿童保健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儿童保健在婴幼儿早期发育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8月—2012年8月期间186例正常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婴幼儿实施儿童保健,对照组婴幼儿不采取任何保健措施。观察、比较2组婴幼儿的常见病发生情况以及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观察组婴幼儿在小儿肺炎、营养性贫血以及腹泻等常见病的发生率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婴幼儿在体质量、身长、智力发育指数(MDI)和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方面也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童保健在婴幼儿的早期发育中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能够显著提高婴幼儿的身体素质、智力水平等,同时促进婴幼儿的心理健康发育,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对太原市小店区儿童保健人员采用培训干预对其培训能力、培训内容的优化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式,抽取太原市小店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从事儿童保健工作人员共50例。通过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其培训模式状况。对所有研究对象展开为期3个月的培训模式干预,对比培训前后研究对象能力及培训内容差异性。结果:经过培训模式干预后,所有研究对象在儿童保健方面的有效性明显提升,家属满意度也明显优化。结论:对儿童保健的培训应注重实践操作,提升学员满意度,增强培训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社区儿童保健人员培训模式及效果评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北京市社区儿童保健人员的培训模式及效果。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北京市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57名从事儿童保健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作为调查对象。采用文献法和专家咨询法,制定"北京市社区儿童保健人员培训现状及需求调查问卷",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57名社区儿童保健人员的平均年龄为35岁,以女性居多;学历以大专为主,占52.63%;所学专业以预防医学为主,占45.61%;兼职比例为56.14%。过去三年中,参加的培训项目缺乏培训需求调查,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培训以理论讲授为主,实践较少;社区儿童保健人员对所接受培训的总体满意度不高。结论目前北京市针对社区儿童保健人员进行了大量培训,但培训模式传统,学员满意度不高;在今后应做好培训需求评估,改革培训模式,进一步增强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在社区免疫中应用儿童预防保健工作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社区接受计划免疫的0-6岁儿童434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n=2100,2018年7月至2018年12月)以及对照组(n=2242,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对照组自行接受免疫。观察组接受儿童预防保健工作,分析结果。结果观察组受试者在接受社区计划免疫之后未发生任何疾病。对照组自行接受免疫之后疾病发生率为1.12%,两组受试者,疾病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社区计划相关免疫可以全面提升接种者的免疫水平,进而实现消灭传染病,控制可预防疾病发生率的目的。对于适龄儿童开展社区计划相关免疫措施,可以积极提升儿童相关疾病预防保健效果,因此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社区中1岁小儿参与儿童保健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社区参与儿童保健的1岁小儿90名,时间2014年2月至2016年9月,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有规律儿童保健的方式,对照组采用无规律儿童保健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儿童血红蛋白与大运动、语言能力、精细动作、实应性数据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儿童对比体重、身高与社交行为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小儿积极参与儿童保健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张梅花  王倩 《青海医学院学报》1997,18(4):290-290,299
护理心理学研究人们在整个就医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规律,并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对策,以求在实施心身全方位的治疗护理中得到最佳效果。儿童保健学是儿科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它临床学科相比,它有自己的独立性与特殊性。本文分析了入托前儿童的心理状态,并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对策实施心理护理。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取.1996年8月至1996年9月来我院进行入托体检的282名儿童。其中,男148名,女134名。年龄3~7岁。将他们随机分为心理护理组和对照组。1.2方法让儿童适应环境,令在体检室自由走动,观看其它J[童的体检过程。医护人员…  相似文献   

19.
李公正 《中国医刊》2000,35(10):12-13
随着社会进步 ,医学模式在改变。健康观念中心理内涵逐渐被认识 ,反映心理发展的行为发展及相关问题日益受重视。十多年来 ,我国儿童心理保健工作迅速发展 ,它为儿童医疗保健开辟了一个新领域 ,儿童医疗保健工作者面临“新发病”和有关诊疗知识与技能的挑战。1 行为概说行为是指人在主、客观因素影响下所产生的外部活动。它既受制于心理活动 ,也反映心理活动所包括的认知、情感和意志。在正常情况下 ,人的行为大多都是有意识的。在儿童 ,尤其是幼小儿 ,其心理活动大量地表现在日常活动之中 ,这包括你和我都可以观察的生活与学习、作业或工…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重症监护室儿童采用心理护理的方式,分析心理护理的实际临床效果。方法将患者无差别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在采取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增加心理护理的方式,对照组的患者仅采用常规护理,严密监测和记录两组患者在临床上的表现,比较两种护理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实验结果数据进行比较可以看出,观察组的患者在采用心理护理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患者。结论在对重症监护室儿童的护理过程中,辅助以心理护理是十分有效的,可以明显提高患儿和患儿家长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