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析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慢性疼痛的临床体会。方法:选取我院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的178例慢性疼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阻滞次数共为987次。所有患者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治疗效果评价,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的178例慢性疼痛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57%(优53.37%,良38.20%);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病程未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产生影响,而阻滞次数超过5次的患者,其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阻滞次数为5次以下的患者(P <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慢性疼痛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且阻滞次数在5次以上时,临床治疗效果则越好,可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2.
<正> 偏头痛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疾病,以前只有靠药物治疗,其效果不佳。自1993年我院设疼痛门诊以来,我们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偏头痛35例,收到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偏头痛诊断依据为1998年2月国际头痛学会与头痛分类委员会制定的头痛分类标准。普通型偏头痛10例,典型偏头痛12例,其他偏头痛13例,共35例。男16例,女19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66岁。病史最长7~8年,最短的1~2个月。病情轻重不一,重者影响工作和睡眠,轻者精神  相似文献   

3.
我院疼痛治疗门诊自 1996年 10月~ 1998年10月行星状神经节阻滞 (SGB)治疗病人 6 8例 ,显效率达 92 .6 % ,无 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本组 6 8例病人 ,男 31例 ,女 37例 ,年龄 18~80岁。头痛 (血管性、神经性、偏头痛等 ) 44例 ;颈椎病 9例 ;头、颈  相似文献   

4.
5.
星状神经节(SG)又称颈胸交感神经节,由颈下交感神经节和第一胸交感节融合而成的哑铃状神经节,位于第七颈椎横突与第一肋骨颈部之间,常在第七颈椎的前外侧面,相当于喉头环节软骨的平面,其分支灰色交通支、心脏下神经支以及引向头部及上肢血管去的交感神经.而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技术[1] 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是将局部麻醉药注射在SG周围而阻滞支配头而颈部、上肢、肩胛、气管、肺、心脏、前胸与后背的神经的方法.是疼痛科常用的操作.SGB已成为一种适应症广泛、疗效确切的疼痛及非疼痛性疾病的治疗方法之一.现将我院开展SGB的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为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应用于疼痛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对疼痛门诊接受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的34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和随访。结果,疼痛或症状完全缓解20例,疼痛或症状部分缓解11例,疼痛或症状轻度缓解2例,无效l例,显效率91.2%。认为星状神经节阻滞不仅可治疗头、面、颈、上肢和上胸部的疾病,还可以治疗全身性的疾病,适应症广,经济实用,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星状神经节(SG)又称颈胸交感神经节,由颈下交感神经节和第一胸交感节融合而成的哑铃状神经节,位于第七颈椎横突与第一肋骨颈部之间,常在第七颈椎的前外侧面,相当于喉头环节软骨的平面,其分支灰色交通支、心脏下神经支以及引向头部及上肢血管去的交感神经。而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技术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是将局部麻醉药注射在SG周围而阻滞支配头而颈部、上肢、肩胛、气管、肺、  相似文献   

8.
9.
臂丛神经痛原因多种 ,常见病因有颈椎病、外伤、臂丛神经炎及前斜角肌综合征。有些病例诊断、治疗困难 ,我院自1990年以来 ,用臂丛神经阻滞加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臂丛神经痛患者 2 2例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男 6例 ,女 16例。年龄 18~ 6 0岁 ,病程 3天~ 4年。其中外伤 4例 ,颈椎病 10例 ,前斜角肌综合征 5例 ,其他 3例。根据临床症状与体征及X线片即可明确诊断。疗效标准 :治愈 :疼痛完全消失 ,可恢复正常工作 ;显效 :疼痛明显减轻 ,可坚持一般工作 ;无效 :疼痛减轻 ,每次治疗后有好转 ,但 8小时内症状如前。2 治疗方法及结果2 .…  相似文献   

10.
由于失眠患者大多需应用镇静药物辅助睡眠,长期使用可使患者产生对药物的依赖。笔者用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治疗严重失眠患者2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58例偏头痛患者,应用利多卡因行双侧星状神经节交替阻滞,隔天1次,10 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治疗期间停用其他治疗药物;观察治疗前、后发作频率、疼痛程度和不良反应进行对照.结果 本组显效41例,有效1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8%.结论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2.
星状神经节阻滞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本文详细介绍星状神经节的解剖、治疗机制、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及其临床应用,如治疗面神经炎、带状疱疹、雷诺综合征等。  相似文献   

13.
星状神经节阻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剖】颈部交感神经节有颈上神经节(SCG)、颈中神经节(MCG)、椎动脉神经节(VG)、颈下神经节(ICG)。ICG和第1胸交感神经节融合而成的神经节称作星状神经节(SG)。我们在实体解剖中查得的MCG、VG、SG的位置用模式图显示为图1。SG位于最头侧者(85·F·R,82·M·R),其上边在第7颈椎中部,其下边最尾侧者(69·M·L)达第2胸椎高度。大部分位于第1胸椎水平,第1肋骨颈部(图2)。福田等术中  相似文献   

14.
15.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失眠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治疗失眠症的疗效.方法:25例失眠症患者行双侧星状神经节交替阻滞(2%利多卡因5ml 维生素B120.5mg),每日1次,20次为1疗程,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法.结果:1个疗程后72%的患者能在20mim内入睡;72%的患者睡眠时间持续6h以上;68%的患者对自己睡眠改善评价满意.上述各项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失眠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耳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耳鸣使患者心烦意乱、头晕,严重时影响工作、学习、睡眠和休息。患者自觉耳内或颅内有蝉鸣样声响,但环境中并无相应的声源。尽管目前有药物、手术、掩蔽、心理、生物反馈等许多治疗方法,但效果均不满意。我们应用1%利多卡因和0.25%布比卡因加VitB_1 100mg加醋酸强的松龙5mg,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耳鸣,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 作者于1984~1987年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头痛72例,疗效满意。本组72例,男12,女60,年龄最小17岁,最大54岁;病程最短者7天,最长者30年;神经性头痛24例,血管痉挛性21例,肌挛缩性18例,鼻源性7例,眼源性2例;行单侧星状神经节阻滞者17例,双侧阻滞者  相似文献   

18.
<正> 近三年行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治疗痛经6例,均为门诊病人,经妇科临床检查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诊断为原发性痛经。  相似文献   

19.
星状神经节阻滞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星状神经节阻滞(SGB)能使机体的植物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及免疫系统等保持稳定的功能,星状神经节阻滞现已广泛用于疼痛性及非疼痛性疾病的治疗。在治疗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失眠、难治性眩晕、神经源性头痛、青少年枕项线综合征、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CRPS)、颈源性头痛、椎动脉型颈椎病、急性冠脉综合征等都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0.
梁红卫  汪兵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8):910-911
目的探讨采用1%利多卡因注射液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方法120例慢性咽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病例均采用超声波雾化吸入治疗。治疗组在超声波雾化吸入治疗基础上采用1%利多卡因注射液6ml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每天1次,7次为1个疗程,以临床表现及患者自我感觉变化综合评定治疗效果。结果经1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显效率为5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显效率为38.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除星状神经节阻滞常见并发症外,未见其他特殊不良反应。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对慢性咽炎有肯定的治疗效果,是一种新型、副作用小且简便易行的科学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