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涎腺黏液表皮样癌的超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涎腺黏液表皮样癌的声像图特点,进一步细化研究涎腺恶性肿瘤的超声表现。方法对25例涎腺黏液表皮样癌的声像图作综合观察,结合病理提示肿瘤的恶性程度总结分析。结果13例(52%)境界不清晰,16例(64%)形态不规则,19例(76%)回声不均匀,3例(12%)同侧颈深上淋巴结转移。根据涎腺黏液表皮样癌的恶性程度不同其超声表现可分为三型:(1)类良性型;(2)典型恶性型;(3)交界瘤型。低度恶性涎腺黏液表皮样癌的超声误诊率较高。结论涎腺黏液表皮样癌具有涎腺恶性肿瘤常见的声像图表现,但是仍存在本病较为独有的特点。超声可作出较为准确的诊断,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宫颈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ACC)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征。  方法  收集北京协和医院2003年1月至2013年12月病理数据库及会诊数据库中诊断为宫颈腺样囊性癌病例共4例; 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石蜡组织标本进行检测, 总结其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  结果  4例宫颈腺样囊性癌患者平均年龄61.5岁, 多为绝经后妇女(3/4), 就诊主要症状为阴道流血(3/4), 肿瘤类型多为外生性肿物(3/4)。病理学特征方面, 3例患者表现为宫颈腺样囊性癌合并侵袭性鳞癌, 1例为宫颈腺样囊性癌单一组分; 腺样囊性癌的主要生长方式为筛状; 免疫组织化学表达方式支持其导管腺上皮及肌上皮两种组成成分:CK7在导管腺上皮中阳性表达, P63、SMA在肌上皮中阳性表达; 腺样囊性癌特征性标志物C-MYB在所有病例中均强阳性表达。3例患者完全切除子宫, 1例患者行宫颈锥切, 临床分期均为Ⅰ期; 术后均行放射治疗, 2例患者同时行化学治疗; 4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21.25个月, 均为无病生存状态。  结论  宫颈腺样囊性癌是一种罕见的特殊类型腺癌, 常合并其他类型的宫颈肿瘤, 免疫组化表型与其他部位的腺样囊性癌相同, 但预后相对较差, 术后可辅以放疗及化疗, 早期发现并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卵巢囊腺肿瘤及其良恶性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超声诊断为卵巢囊腺肿瘤声像图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作对比。结果卵巢囊腺肿瘤的声像图特征明显,多见单侧性,呈圆球形,表面光滑,囊内以液体为主,超声诊断卵巢囊腺肿瘤的敏感性较高,为95.4%(42/48)。正确提示为良性囊腺肿瘤24例,正确提示卵巢恶性囊腺肿瘤14例。依据病理结果,超声判别卵巢囊腺肿瘤良恶性的敏感度为87.5%(36/41),特异度为85.7%((36/42))。卵巢囊腺肿瘤恶性改变时,瘤内回声有特征表现。结论超声提示诊断卵巢囊腺肿瘤及其良恶性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声像图特征的总结分析可以减少误诊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乳腺腺样囊性癌的超声图像特征,提高对该病的图像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组织活检或术后病理确诊的14例乳腺腺样囊性癌患者(14个病灶)的超声图像特征。结果 14例患者声像图表现为: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缘不光整,长轴与皮肤平行;10例呈低回声,4例呈囊实混合性回声;5例肿块后方回声增强,1例衰减,8例无变化;3例肿块内见点状钙化,9例伴周围结构异常;CDFI示肿块内未探及或仅见少许血流信号。结论乳腺腺样囊性癌声像图表现无特异性,术前超声诊断较困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涎腺少见局灶性病变的超声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经病理证实的20例涎腺少见局灶性病变的超声表现,包括病变部位、大小、形状、回声、边界、内部血流等情况。结果良性病变14例(包括良性淋巴上皮病变5例,基底细胞腺瘤4例,毛细血管瘤3例,肌上皮瘤1例,嗜酸细胞腺瘤1例),大多为圆形或椭圆形(11/14,78.6%)、低回声(10/14,74.1%)、边界清楚(11/14,78.6%)。14例CDFI分别为:1例无血流信号、4例血流稀少、9例血流丰富。恶性病变6例(包括黏液表皮样癌2例,腺样囊性癌1例,囊腺癌1例,腺癌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4例圆形或椭圆形(4/6,66.7%),2例形态不规则(2/6,33.3%)。大多为混合回声(5/6,83.8%)、边界不清(4/6,66.7%),其中3例(3/6,50.0%)病灶内见点状钙化。其中5例有CDFI资料,1例无血流信号、1例血流稀少、3例血流丰富。结论了解涎腺少见病变的超声表现有助于涎腺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但部分良恶性病变超声表现有重叠,可能误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气管上段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  方法  收集2000年1月至2014年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确诊的4例气管上段腺样囊性癌病例, 通过光镜、免疫组织化学及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织化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  结果  4例气管上段腺样囊性癌患者中, 男1例, 女3例, 平均年龄47岁(38~57岁); 既往均无腺样囊性癌病史, 1例患者既往有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史。镜下检查4例均为筛状/管状型腺样囊性癌, 3例累及甲状腺组织, 3例累及神经组织, 未见淋巴结受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4例P16、CD117、BCL-2、P63、SMA均阳性, Ki-67指数平均8%, TTF-1和P53均阴性; 4例中基底膜样物胶原Ⅳ阳性; 组织化学染色示AB/PAS阳性。术后均接受总剂量为48~56 Gy的放疗, 随访6~120个月, 平均72.5个月, 1例术后96个月复发, 3例随访期间无复发及转移。  结论  气管上段腺样囊性癌是罕见的原发于气管的低度恶性肿瘤, 肿瘤生长缓慢, 就诊时多数已侵及甲状腺组织, 需要与原发于甲状腺的恶性肿瘤相鉴别, 特别是在甲状腺穿刺及术中冰冻检查时。结合电子喉气管镜下表现、典型的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和组织化学染色有助于准确诊断。手术难以切除干净, 术后放疗对延缓疾病复发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7.
涎腺肿块的超声分析与病理对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54例涎腺肿块声像图的总结、分析及病理对照,进一步提高对涎腺肿块的认识和鉴别。方法 应用高频探头对54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涎腺肿块进行二维及彩色血流分析。结果 实性肿块37例,囊实性肿块10例,囊性肿块7例。病理诊断为:涎腺混合瘤41例;乳头状淋巴囊腺瘤3例;低度恶性粘液表皮样癌1例;腺样囊性癌1例;恶性混合瘤1例;囊肿7例。肿块的声像图表现与其病理组织结构密切相关。结论 不同病变类型,声像图表现各有特点,应加以认识和鉴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超声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0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对肿块在甲状腺内的分布、大小、回声及其有否囊性变、形态和边界、钙化及其大小、血流状况进行分析,计算超声诊断符合率。结果 30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共有337个病灶,右侧病灶181个,左侧病灶150个,峡部病灶6个。超声诊断病灶最大者54.0 mm×52.0 mm×33.0 mm,最小者2.1 mm×1.6 mm×1.8 mm。甲状腺乳头状癌声像图均表现为低回声,肿块不伴囊性变比例为98.22%(331/337)。肿块存在钙化灶占61.13%(206/337),其中沙砾样钙化占51.04%(172/337)。肿块高度可大于宽度,边界清晰或不清晰,边缘和形态一般不规则或呈微分叶状。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6.09%(260/302)。结论 超声声像图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超声对涎腺腺样囊性癌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灰阶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诊断腺样囊性癌的价值。方法:腺样囊性癌患者3例,裸鼠6只,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用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观察患者和裸鼠的肿瘤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裸鼠腺样囊性癌的形态以分叶型为主,境界则以过渡型为主,内部回声不均匀。有血流信号的只有2例,为散在型。患者肿瘤的形态均为类圆形,境界为过渡型,只有1例有散在的彩色血流信号。结论:腺样囊性癌的超声表现无特异性,彩色多普勒表现与良性肿瘤相似,其诊断需密切结合临床  相似文献   

10.
高频超声诊断腮腺肿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对腮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经病理确诊的72例腮腺肿瘤患者的高频超声检查结果,分析其声像图表现、诊断符合情况等。结果 腮腺混合瘤、淋巴瘤性乳头状囊腺瘤、腮腺癌共占本组腮腺肿瘤的90.28%(65/72),超声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8.00%(22/25)、56.25%(9/16)、45.83%(11/24)。淋巴瘤性乳头状囊腺瘤多发生于老年男性,血流信号较丰富。部分早期或低度恶性腮腺癌缺乏典型的恶性肿瘤声像特征,高频超声难以做出准确诊断。结论 腮腺肿瘤的定性诊断主要是混合瘤、淋巴瘤性乳头状囊腺瘤、腮腺癌三者的鉴别诊断,密切结合临床综合诊断可提高超声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附睾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附睾肿瘤(共28个肿瘤)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并与临床资料及术后病理类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7例中,良性肿瘤21例,恶性肿瘤6例。附睾良性肿瘤超声表现多呈局限性病变,形态规则,边界清,回声均质,无或仅有少量血流信号;而恶性肿瘤多为弥漫性病变,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回声紊乱,血流信号丰富,并可累及邻近组织器官或发生远处转移。超声对附睾肿瘤的检出率达96.43%(27/28)。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附睾肿瘤具有较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ACC) is a common malignant tumor of salivary gland. The lung and liver are frequent sites of distant metastasis. Liver metastasis as the initial clinical manifestation of sublingual gland ACC is very rare.CASE SUMMARYA 51-year-old Chinese woman presented with a painless mass in the right lobe of liver. The tumor was composed of ductal cells and myoepithelial cells with a morphology including tubiform and cribriform structures. Immunostaining results showed ductal cells positive for CK7, CK14, CK19, CD117, and 34βE12, and negative for MYB, vimentin, ER, PR, and CEA. The myoepithelial cells were positive for p63, calponin and CK5/6. Metastatic salivary ACC was considered, and a sublingual gland mass was revealed by computed tomography. Histological evaluation confirmed primary sublingual gland ACC.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 did not find an MYB-NFIB fusion gene in specimens from either the primary or metastatic ACC tumors. The sublingual gland ACC relapsed in 20 mo. The recurrent lesion disappeared following local radiation therapy and computed tomography-guided radioactive seed implantation. The patient remains in good condition until now.CONCLUSIONMetastatic sublingual gland ACC with initial clinical manifestation as a liver mass is very rare, and was pathologically confirmed in this patient by its histological appearance. Primary hepatic tumors and metastatic carcinomas should be included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Immunohistochemical detection of MYB protein and MYB-NFIB fusion gene detection by FISH can be helpful, but occasional negative results confuse the diagnosis.  相似文献   

13.
儿童肾上腺皮质癌21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路娣  何乐健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6,13(1):13-16,i0002
目的 探讨儿童肾上腺皮质癌(ACC)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21例儿童肾上腺皮质癌回顾病史,并进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标记。结果 21例儿童发病年龄1~12岁,平均4.9岁,男女之比为1:3.2,85.7%的患儿合并有皮质醇激素增高的体征。肿瘤体积普遍较大,52.4%的病例肾上腺肿瘤重量〉300g,〉80%的肿瘤镜下可见透明细胞稀少,病理性核分裂,静脉及被膜的浸润。免疫组化:21例vimentin、Syn和PCNA(+),7例CK(AE1/AE3)(+),11例Ki-67(+),CEA、EMA(-),其中PCNA阳性率为28.8%~98.2%,Ki-67为1.1%~23.1%。结论 儿童肾上腺皮质癌恶性度高,预后差,多见于女童,患者大多合并有皮质醇激素增高的体征。在儿童ACC的诊断中,肿瘤的重量多数〉300g,瘤组织透明细胞稀少、病理性核分裂、静脉和被膜的浸润是相对重要的指标。PCNA阳性率〉30%、Ki-67阳性率〉10%对儿童ACC的诊断有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117例经病理确诊的甲状腺肿瘤声像特征。结果表明,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有各自的形态特点。B超对甲状腺肿瘤性质的诊断,敏感性为90.2%,特异性为92.1%,准确性为91.5%。并提出了甲状腺恶性肿瘤的声像特征:(1)无包膜回声,边缘不规整;(2)内部回声为混合性或实质不均质性;(3)后壁不透声或后声衰减;(4)与颈前带状肌或结缔组织分界不清。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小儿肾上腺皮质癌(ACC)的超声表现特点并结合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作出正确的术前超声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16例小儿ACC的超声图像特点及临床表现。结果:超声示肿瘤边界清晰,13例呈低回声为主,其中伴有强回声光点或光团6例。2例高回声,1例中等回声。6例瘤内可见不同程度的囊变。15例肿瘤均未包饶血管,仅1例因瘤体巨大而与腹腔动脉(CA)及肠系膜上动脉(SMA)关系密切。1例肿瘤侵犯肾脏。1例肝转移。左肾静脉或下腔静脉(IVC)或右房形成瘤栓4例。无功能4例,无临床表现。有功能12例,表现有库兴综合征,性征异常,血压升高。结论:小儿功能性ACC多以低回声为主,少数伴有瘤栓,并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诊断并不困难。无功能ACC瘤体多较大,回声不均,无特征性,诊断较困难,需与小儿最多见的神经源性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心脏肿瘤的超声诊断价值及误漏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超声心动图对原发性心脏肿瘤的诊断价值,并结合文献探讨原发性良、恶性以及肿瘤的超声特点,以及其诊断诊断心脏肿瘤误漏诊的原因。方法 对35例经手术,尸解、电子计算机X线体层扫描(CT)、磁共振显像(MRI)及病理结果证实的原发性心脏肿瘤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超声首先发现和诊断心脏肿瘤者占91.43%(32/35)。患者首次通过超声检查诊断心脏肿瘤的准确率和误漏诊率分别为71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ICC)的CEUS与增强CT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0例ICC患者(36个病灶)的CEUS及增强CT表现,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评估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的准确率。结果 CEUS显示36个病灶均为动脉期增强,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回声减弱,呈"快进快出"型。增强CT动脉期图像示36个病灶均强化,28个门静脉期及延迟期持续强化,另8个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程度减退。CEUS显示19个病灶(19/36,52.78%)周边部环状增强,17个(17/36,47.22%)整体增强;21个(21/36,58.33%)表现为"树枝样"向内延伸。增强CT显示22个病灶(22/36,61.11%)周边环状强化,其中5个呈分隔样强化;14个(14/36,38.89%)为整体强化。达峰值时,CEUS示23个病灶不均匀增强,13个均匀增强;增强CT示20个病灶不均匀增强,16个均匀增强。以"快进快出"、环状增强和(或)"树枝样"增强作为CEUS诊断ICC的标准,CEUS的诊断准确率为70.00%(21/30);以动脉期"环状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持续强化"作为CT诊断ICC的标准,增强CT的诊断准确率为73.33%(22/30);Kappa一致性检验显示两种检查方法具有很好的一致性(Kappa值=0.824)。结论 周围型ICC的CEUS与增强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两种方法对于周围型ICC均有较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MDCT肠系膜混浊征(MM)对回盲部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经病理证实的回盲部病变的MDCT表现。结果 18例恶性肿瘤中,11例(11/18,61.11%)可见MM;42例炎性病变中,36例(36/42,85.71%)可见MM。炎性病变较恶性肿瘤更易出现MM、脂肪缆绳征、逗号征及梳子征。恶性肿瘤较炎性病变更易出现系膜血管受累、系膜结节、腹腔积液及系膜根部淋巴结肿大。结论 MM能提示回盲部病变的性质,结合其他CT异常征象及临床病史有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肝脏多发性病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3例肝脏多发性病灶患者(共86个病灶)行CEUS检查,观察其造影增强模式.所有病灶均经病理或增强CT/MRI证实.结果 43例患者中恶性22例,良性21例.恶性患者中,同一患者的2个病灶增强模式不同者10例(10/22,45.45%);良性患者中,同一患者的2个病灶增强模式不同者3例(3/21,14.2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肝脏多发性病灶患者中,恶性患者各病灶CEUS增强模式差异较大,而良性患者各病灶的增强模式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