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通过磁共振DWI探讨前列腺炎和前列腺癌患者前列腺外周带T2低信号区ADC值的变化特点,定量评价DWI在鉴别前列腺外周带T2低信号区炎症和肿瘤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103例MRI显示为前列腺外周带T2信号减低的初诊患者,根据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结果分为前列腺炎组(50例)和前列腺癌组(53例),测定T2低信号区的平均ADC值和最低ADC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ADC值进行比较。结果 前列腺炎组平均ADC值为(1.33±0.20)×10-3 mm2/s,前列腺癌组平均ADC值为(0.86±0.12)×10-3 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70,P<0.05)。前列腺炎组最低ADC值为(1.22±0.19)×10-3 mm2/s,前列腺癌组最低ADC值为(0.68±0.15)×10-3 mm2/s(t=16.45,P<0.05)。结论 应用DWI定量评价和鉴别外周带T2低信号前列腺炎和前列腺癌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DWI联合1H-MRS鉴别脑胶质瘤术后复发与放射性脑损伤的价值。 方法 对22例脑胶质瘤术后放疗后出现异常强化区的患者进行DWI、1H-MRS检查。分析复发和放射性脑损伤的DWI与1H-MRS表现,对复发、损伤、正常脑白质的ADC值及复发、损伤病灶的Cho、Cr、NAA峰高与Cho/Cr、Cho/NAA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根据ROC曲线确定比值参数(rADC、Cho/Cr、Cho/NAA)的最佳诊断阈值及诊断准确率。 结果 损伤灶ADC值[(1476.40±453.74)mm2/s]高于复发灶[(987.62±309.9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灶Cho/Cr(1.74±0.53)、Cho/NAA(2.39±1.21)高于损伤灶Cho/Cr(1.30±0.19)、Cho/NAA(1.16±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最佳诊断阈值分别为:rADC(1.40)、Cho/Cr(1.51)和Cho/NAA(1.42),诊断准确率分别为:rADC(72.73%)、Cho/Cr(72.73%)、Cho/NAA(86.36%)、多参数评分系统(86.36%)。 结论 DWI联合1H-MRS多参数分析可明显提高复发与损伤的鉴别诊断准确率,对放射性脑损伤的早期确诊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DWI鉴别诊断实质性肝脏良性与恶性肿瘤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7例肝腺瘤、14例肝局灶性增生(FNH)及32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25例肝癌和7例转移瘤)的DWI定量分析结果,比较肝脏FNH和腺瘤与肝脏恶性肿瘤ADC值的差异。 结果 7例肝腺瘤9个病灶的平均ADC值为(1.05±0.28)×10-3 mm2/s,14例FNH 18个病灶的平均ADC值为(1.13±0.46)×10-3 mm2/s,32例肝脏恶性肿瘤49个病灶的平均ADC值为(0.96±0.29)×10-3 mm2/s(b=800 s/mm2)。FNH、肝腺瘤与肝脏恶性肿瘤的平均ADC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ADC值对实质性肝脏良性肿瘤(FNH和肝腺瘤)与肝脏恶性肿瘤的鉴别无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DWI鉴别诊断鼻咽癌(NPC)及鼻咽部淋巴瘤(NPL)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2例NPC和27例NPL的 平扫、增强MRI及DWI图像,对比分析两者的平均ADC值和病灶与未受侵翼外肌ADC值的比值(rADC值),应用ROC曲线分析以ADC值、rADC值鉴别诊断NPC与NPL的效能。结果 NPC与NPL均于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NPC于DWI(b=1000 s/mm2)上呈稍高信号、ADC图上呈等低信号,NPL于DWI(b=1000 s/mm2)上呈高信号、ADC图上呈低信号。NPC组ADC值为(842.34±94.66)×10-6 mm2/s、rADC值为0.74±0.08。NPL组ADC值为(652.15±83.47)×10-6 mm2/s、rADC值为0.56±0.08。两组病灶ADC值、rADC值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应用ADC值鉴别NPC与NPL的曲线下面积为0.943,最佳鉴别阈值为736.5×10-6 mm2/s,敏感度为90.9%,特异度为85.2%;应用rADC值进行鉴别的曲线下面积为0.951,最佳鉴别阈值为634.0×10-6 mm2/s,敏感度为95.5%,特异度为81.5%。结论 DWI、ADC值及rADC值有助于鉴别诊断NPC与NPL。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常规MRI与弥散加权成像(DWI)鉴别诊断良、恶性周围神经鞘肿瘤(PNST)。方法 回顾性分析119例经病理证实的PNST患者 MRI资料,比较恶性PNST(MPNST,n=31)与良性PNST(BPNST,n=88)病灶直径、MRI表现及DWI所示实性部分表观弥散系数(ADC);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以病灶实性部分ADC鉴别诊断良、恶性PNST的价值。结果 MPNST病灶直径大于BPNST,T1WI、T2WI信号不均、形状不规则、瘤内出血及囊变、边缘不清、瘤周水肿及骨破坏占比均高于BPNST(P均<0.05),而脂肪分裂征、脂肪环征、靶征及骨重塑占比低于BPNST(P均<0.05)。共于12例MPNST及27例BPNST测得病灶内实性部分ADC,MPNST最小ADC及平均ADC均低于BPNST(P均<0.05)。以最小ADC 1.27×10-3 mm2/s、平均ADC 1.38×10-3 mm2/s为阈值鉴别良、恶性PNST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5、0.755。结论 良、恶性PNST常规MRI及DWI表现存在差异;病灶直径、形状、信号、实性部分ADC及瘤周改变等有助于鉴别。  相似文献   

6.
DWI诊断小儿幕下脑肿瘤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 评价扩散加权成像(DWI)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诊断及鉴别诊断小儿幕下脑肿瘤的价值。方法 58例经病理证实的幕下脑肿瘤患儿均接受常规MR平扫、增强和DWI扫描,并测量实质病变的ADC值。结果 髓母细胞瘤25例,ADC均值(6.73±1.55)×10-4 mm2/s;星形细胞瘤(Ⅰ~Ⅱ级)24例,ADC均值(14.80±2.61)×10-4 mm2/s;室管膜瘤8例,ADC均值(11.08±1.60)×10-4 mm2/s;少突胶质瘤1例,ADC均值(15.10±2.73)×10-4 mm2/s。对前三种肿瘤实质部分ADC值进行方差分析(F检验)和t检验,其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DWI及ADC值可评估小儿幕下脑肿瘤实质病变,是术前诊断及鉴别诊断后颅窝肿瘤的简单可靠的检查方法,对鉴别诊断髓母细胞瘤与星形细胞瘤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7.
DWI联合动态增强MRI鉴别诊断腮腺肿瘤良恶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DWI联合动态增强MRI鉴别诊断腮腺肿瘤良恶性的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共44个病灶)经病理证实的腮腺肿瘤患者MRI和DWI资料。DWI中测量ADC值,绘制ROC曲线,获得鉴别诊断腮腺多形性腺瘤与恶性肿瘤、腮腺腺淋巴瘤与恶性肿瘤ADC阈值;动态增强MRI中分析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计算单独ADC和TIC及二者联合诊断腮腺恶性肿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结果 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腮腺恶性肿瘤ADC值分别为(1.41±0.06)×10-3 mm2/s、(0.75±0.05)×10-3 mm2/s和(1.01±0.05)×10-3 mm2/s,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结果显示鉴别诊断多形性腺瘤与腮腺恶性肿瘤的ADC阈值为1.12×10-3 mm2/s,鉴别诊断腺淋巴瘤与腮腺恶性肿瘤的ADC阈值为0.70×10-3 mm2/s;ADC、TIC及二者联合诊断腮腺恶性肿瘤的敏感度分别为61.54%(8/13)、76.92%(10/13)、84.62%(11/13),特异度分别为64.52%(20/31)、83.87%(26/31)、90.32%(28/31),准确率分别为63.63%(28/44)、81.81%(36/44)、88.64%(39/44)。结论 DWI联合动态增强鉴别诊断腮腺肿瘤良恶性效能较高,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扩散加权成像诊断鼻咽癌放疗后颅底斜坡复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DWI诊断鼻咽癌颅底斜坡复发瘤价值。方法 收集经病理活检或随访证实的22例鼻咽癌放疗后颅底斜坡复发瘤患者和48例无复发患者,分析其常规MRI以及DWI特征,比较二者ADC值的差异,绘制ROC曲线,确定ADC诊断鼻咽癌颅底斜坡复发瘤的阈值。结果 MR平扫示复发与无复发患者的病灶均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增强后呈无强化至明显强化。复发患者中,77.27%(17/22)病灶DWI呈高信号,18.18%(4/22)呈等信号,其中21例(21/22,95.45%)病灶ADC图像均呈低或稍低信号;1例(1/22,4.55%)病灶DWI呈等信号、ADC图像呈稍高信号。无复发患者中,91.67%(44/48)病灶DWI呈高信号、ADC图像呈等或稍高信号,8.33%(4/48)病灶DWI呈等或稍低信号,ADC图像呈等或稍低信号。复发患者与无复发患者病灶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78±0.17)]×10-3mm2/s vs(1.67±0.34)×10-3mm2/s, P=0.002)。以1.018×10-3mm2/s为ADS诊断复发瘤阈值,其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45%(21、22)和91.67%(44、48),ROC曲线下面积为0.984。结论 DWI诊断鼻咽癌颅底斜坡复发瘤效能较高,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大范围扩散加权成像鉴别诊断椎体良恶性病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MR大范围扩散加权成像(DWI)对椎体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过病理或临床证实的75例患者的常规MR平扫及大范围DWI资料。良性组42例,其中单纯性骨折24例,血管瘤12例,结核6例;恶性组33例,转移瘤19例,骨髓瘤8例,骨肉瘤3例,白血病2例,骨淋巴瘤1例。分析病变与正常椎体(对照组)大范围DWI信号特点,并测定ADC值,比较良性组、恶性组及对照组之间ADC值的差异。结果 良性组、恶性组及对照组的ADC值分别为(1.58±0.54)×10-3 mm2/s、(0.98±0.35)×10-3 mm2/s、(0.37±0.16)×10-3 mm2/s。病变组的ADC值均高于对照组(P均<0.001);良性组ADC值高于恶性组(P<0.001)。结论 大范围DWI序列可以全面显示椎体病变范围及程度。定量分析ADC值对鉴别脊椎良、恶性病变具有一定价值,大范围DWI成像可作为椎体病变MR常规检查序列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MR DWI的ADC值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40个病灶)经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结节患者资料,术前均接受常规MR、脂肪抑制增强扫描明确病变实性部分;单次激发自旋平面回波成像(SS SE-EPI)DWI扫描(b值取0、500 s/mm2),测量实性部分的平均ADC值。依据病理结果将结节分为良性组及恶性组,比较其ADC值差异,绘制ROC曲线,确定诊断阈值,评价筛检效能。结果 40个结节中,甲状腺恶性结节15个,平均ADC值为(1.22±0.27)×10-3 mm2/s,95%可信区间(1.07~1.37)×10-3 mm2/s;良性结节25个,平均ADC值为(2.20±0.40)×10-3 mm2/s,95%可信区间(2.04~2.37)×10-3 mm2/s。恶性组平均ADC值显著低于良性组(P<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98、诊断阈值1.49×10-3 mm2/s时,诊断敏感度为86.70%,特异度为100%,准确率为95.00%。结论 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ADC值显著不同,MR DWI可鉴别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  相似文献   

11.
DWI以及ADC值测量鉴别脑脓肿与坏死囊变性胶质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弥散加权成像(DWI)以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测量在脑脓肿与坏死囊变性胶质瘤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12例经手术病理(10例)或临床随访(2例)证实的脑脓肿和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坏死囊变性胶质瘤,在术前或治疗前接受了常规MRI检查及DWI(弥散敏感系数即b值采用:b=0 s/mm2及b=1000 s/mm2),测量了脑脓肿、胶质瘤坏死囊变区、对侧相应正常白质区以及脑脊液的ADC值,并计算其平均值.结果脓腔于DWI上表现为明显的高信号,而胶质瘤坏死囊变区表现为低信号.脑脓肿、胶质瘤坏死囊变区、对侧相应正常白质区以及脑脊液的ADC平均值分别为(0.53±0.15)×10-3mm2/s、(2.92±0.22)×10-3mm2/s、(0.75±0.05)×10-3mm2/s以及(3.16±0.30)×10-3mm2/s,脑脓肿与胶质瘤坏死囊变区之间ADC值存在显著差异(T=78.0,P<0.001).结论 DWI以及 ADC值测量在脑脓肿与坏死囊变性胶质瘤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作为常规MR序列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鉴别诊断脑脓肿和坏死囊变脑肿瘤的价值.方法6例脑脓肿和13例脑肿瘤(8例胶质瘤和5例转移瘤),行常规MR和DWI检查.应用1.5 T磁共振机SE-EPI序列,取b*1000 s/mm2,b=0s/mm2获得DWI图像.同时测量感兴趣区的ADC值,行两个独立样本秩和检验.结果6例脑脓肿5例DWI图像表现为高信号,ADC值为(0.33±0.11)×10-3 mm2/s,13例脑肿瘤中12例坏死囊变部分DWI图像表现为低信号,ADC值为(2.46±0.49)×10-3 mm2/s.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能为鉴别诊断脑脓肿和坏死囊变脑肿瘤提供很有价值的信息,帮助提高诊断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场MRI对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IHPCC)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18例经病理证实的IHPCC的MR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MR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观察MR平扫和各期强化特点,测量病灶和正常肝实质的ADC值。结果所有病灶T2WI主体均呈不均匀高或稍高信号,其中11例中心可见斑片状或星芒状低或略低信号。12例病灶动脉期呈环状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范围向中心扩展;3例动脉期周边及中心均不规则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范围扩大;1例动脉期未见强化,门静脉期边缘强化,延迟期中心强化;2例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呈环状强化,延迟期中心未见强化。DWI病灶均呈不均匀高或稍高信号。病变区和正常肝实质ADC值为(1.42±0.13)×10-3mm2/s、(1.26±0.08)×10-3mm2/s(P<0.05)。结论高场MRI的T2WI、DWI、ADC值及多期增强扫描相结合对IHPCC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DWI和ADC值对脑实质室管膜瘤和胶质母细胞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术后病理证实的27例脑实质室管膜瘤和34例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对患者行常规MR平扫、增强扫描及DWI检查,并测量肿瘤实质的平均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ROC曲线评价ADC值的诊断价值。结果 15例脑实质室管膜瘤DWI呈高信号,ADC值为(0.90±0.14)×10-3 mm2/s,32例胶质母细胞瘤DWI呈明显高信号,ADC值为(0.72±0.07)×10-3mm2/s,低于室管膜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5,P<0.001)。以ADC值0.79×10-3mm2/s为阈值诊断脑实质室管膜瘤与胶质母细胞瘤,敏感度为85.2%,特异度为97.1%,准确率为91.8%。结论 DWI及ADC值在脑实质室管膜瘤和胶质母细胞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可提高其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读出方向分段采样(RESOLVE)DWI对舌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120例舌部病变患者的资料,患者术前均接受常规MR检查及RESOLVE DWI。测量病变的ADC值,比较舌良恶性病变间ADC值的差异,应用ROC曲线评价ADC值的诊断舌良恶性病变的价值。结果 120例舌部病变均单发,其中良性病变56例,恶性病变64例。良性病变ADC值为(1.81±0.45)×10-3 mm2/s,恶性病变为(1.02±0.24)×10-3 mm2/s,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1,P<0.001)。以ADC值诊断舌部良恶性病变的ROC曲线AUC为0.976(P<0.001),以ADC值=1.25×10-3 mm2/s为临界值,诊断舌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为94.64%(53/56),特异度为93.75%(60/64)。结论 RESOLVE DWI鉴别诊断舌良恶性病变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不同b值肝囊肿弥散加权像(DWI)的信号特点,并测量ADC值,为DWI对其他肝脏疾病的研究提供方向.方法 50例肝囊肿112个病灶进行磁共振DWI,分析b值为300、500、1000 s/mm2肝囊肿的DWI信号表现,并测量ADC值,分析b值为300、500 s/mm2时ADC值的分布情况.结果 肝囊肿在3种b值(300、500、1000 s/mm2)的DWI表现为低信号分别占79.5%、83.0%、92.0%,等信号分别占13.4%、11.6%、7.1%,高信号分别占7.1%、5.4%、0.9%;平均ADC值分别为(4.10±0.11)×10-3、(4.09±0.14)×10-3、(3.85±0.12)×10-3 mm2/s;b值=300、500 s/mm2时;ADC值=4.10×10-3 mm2/s分别为91例(占81.3%)、61例(占54.5%).结论 肝囊肿在DWI主要表现为低信号,且ADC值较稳定,选b=300、500 s/mm2时,ADC值接近一固定值4.10×10-3 mm2/s,结合DWI及ADC值可确诊肝囊肿.  相似文献   

17.
多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DWI鉴别乳腺良恶病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基于多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rs-EPI)技术的DWI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的乳腺占位性病变患者20例,分别行基于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ss-EPI)技术的DWI和rs-EPI DWI,比较两种采集方法及不同病变组织间ADC值差异,绘制ROC曲线,比较两种DWI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效能。结果 ss-EPI DWI和rs-EPI DWI中正常腺体组织、良性病灶及恶性病灶ADC均值分别为(1.89±0.15)×10-3 mm2/s、(1.36±0.26)×10-3 mm2/s、(1.10±0.27)×10-3 mm2/s和(1.89±0.16)×10-3 mm2/s、(1.41±0.23)×10-3 mm2/s、(0.96±0.25)×10-3 mm2/s。相同方法不同组织间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种方法所获得各组织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s-EPI DWI中以1.25×10-3 mm2/s、rs-EPI DWI中以1.20×10-3 mm2/s为ADC诊断乳腺恶性病变阈值,敏感度、特异度和曲线下面积分别为80%、69%、0.775和90%、84%、0.925。结论 与ss-EPI DWI相比,rs-EPI DWI可提高鉴别乳腺良恶病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常规MRI、DWI、T2-mapping和1H-MRS诊断抗肌萎缩蛋白病的价值。方法 收集经病理和(或)基因检测确诊的抗肌萎缩蛋白病患者39例(病例组),另纳入12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研究对象双侧大腿行常规MR、DWI、T2-mapping和1H-MRS检查,常规MRI时进行肌肉脂肪浸润程度评分,于右股外侧肌选择ROI,测量ADC值、R2值、脂肪分数(FF),比较两组间上述各指标差异;绘制诊断抗肌萎缩蛋白病的ROC曲线,评价诊断效能。结果 常规MRI中92.31%(36/39)肌肉呈不同程度脂肪浸润;臀大肌(36/36,100%)最常受累,脂肪浸润评分最高[(2.79±1.38)分];长收肌(12/36,33.33%)最少受累,脂肪浸润评分[(0.56±1.07)分]。病例组ADC值和R2值均低于对照组低,FF值高于对照组(P均<0.05)。以脂肪浸润评分0.50分、ADC值1.72×10-3 mm2/s、R2值6.77 Hz、FF值35.20诊断抗肌萎缩蛋白病,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10%和100%、82.40%和83.30%、100%和83.30%、35.20%和64.60%,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7、0.84、0.95、0.82。结论 常规MRI中脂肪浸润评分及不同功能MRI中ADC值、R2值和FF值诊断抗肌萎缩蛋白病效能高,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肝脏泡型包虫病DWI的影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肝脏泡型包虫病患者资料。对所有患者行自由呼吸扩散加权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序列(b值为200、600、800 s/mm2)扫描。评估病变大小、位置、囊性和/或软组织成分,测量病灶ADC值。结果 24例患者平均病变数目为1.6个/例,平均最大径(4.6±1.2) cm。病灶位于肝右叶16例,位于肝左叶8例。b值为800 s/mm2时,病变囊性坏死部分ADC值为(2.98±0.86)×10-3 mm2/s,实性部分ADC值为(1.84±0.52)×10-3 mm2/s。囊性病变DWI呈低信号6例,呈明显高信号16例,呈混杂信号2例;实性病变DWI均低信号病灶。结论 肝脏泡型包虫病DWI可清晰显示病灶结构,对诊断该病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