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320排螺旋CT观察正常心脏二尖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320排螺旋CT评价正常人心脏二尖瓣形态与功能的价值。方法 50名心脏瓣膜正常成年人接受320排螺旋CT冠状动脉检查,重建心动周期10个时相,采用各时相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色彩点亮技术(Colored Lit)、容积再现技术(VRT)并结合容积电影成像观察和分析二尖瓣的形态,在垂直或平行室间隔左心室长轴、双口位和左心室短轴位上测量二尖瓣长度、厚度、二尖瓣附着缘宽度、二尖瓣开口直径和面积、二尖瓣环直径和面积、二尖瓣口环直径比、面积比以及二尖瓣前后瓣开放角度。结果 二尖瓣前瓣长(25.91±4.70)mm,厚(1.97±0.05)mm和后瓣长(13.19±2.52)mm,厚(1.13±0.03)mm,二尖瓣附着缘宽度前瓣(39.14±6.84)mm、后瓣(81.50±9.90)mm,二尖瓣口直径(18.90±3.12)mm、面积(413.44±69.92)mm2,二尖瓣环直径(31.89±5.78)mm、面积(823.94±114.17)mm2,二尖瓣口环直径比为约1 ∶ 1.68,面积比约1 ∶ 1.98,二尖瓣前后瓣开放角度分别为(63.26±12.03)°和(53.54±10.35)°。结论 320排螺旋CT可定量分析二尖瓣形态特征及其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双源CT(DSCT)测量不同心率、不同时相正常二尖瓣瓣口面积,寻找测量二尖瓣口面积的最佳重建时相。方法 选取91名DSCT冠状动脉造影阴性且经临床常规检查未见异常者作为研究对象,且按心率分为2组(心率>75次/分组、心率≤75次/分组),每隔5% R-R间期分别测量二尖瓣瓣口面积,分析两组患者舒张期时相的差异及二尖瓣口面积与心率和重建时相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舒张期时相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率与舒张期重建时相个数呈明显负相关;两组于R-R间期60%测量的二尖瓣瓣口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SCT冠状动脉成像测量二尖瓣瓣口最大面积一般在R-R间期60%;心率与心动周期重建时相个数呈明显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假阳性图像不同于一般的伪影容易鉴别,由于它并不代表CT扫描层面组织结构的真实图像.如果把它混淆辨认为真阳性图像,常会导致不能诊断或误诊.现将我们科一台16排螺旋CT机,当球管处在寿命的末期时,扫描出现较特殊的假阳性图像1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人磨牙的三维模型,作为今后人体牙齿的进一步力学分析的基础。方法:采用年轻女性右侧下颌第一磨牙为对象,应用CT扫描技术、CT图像处理?熏 经过滤除噪声、重新排列、二值化等操作,用MathWorks公司的Matlab6.5的体积可视化功能来进行三维模型的建立。结果:采用CT薄层扫描资料建立起来的三维模型,形态逼真,能真实反映牙齿外形及髓腔三维结构。结论:人体磨牙三维模型的建立,可以为今后的牙齿生物力学分析提供一个逼真的模型,并且可进一步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处理,建立的牙齿模型还可以进行生物力学分析以及动力学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采用体外控制点进行非线性"帽状"容积图像融合快捷迅速,简单准确,将成为CT/MRI图像的主要融合方式.然而,体外控制点并非同一材质的影像点,需要在小同成像设备检查中进行更换,以满足该设备控制点成像的要求,给图像融合带来复杂和不稳定性.为解决这一难题,首先我们采用顺磁性金属(Ni、Fe、Co、Cu、Mn等)离子和碘剂经过特殊工艺耦合成红色透明的CT-MRI双显液,即CT扫描显示高密度,MRI扫描T1加权像和T2加权像均显示高信号.然后把CT-MRI双显液充满模体内的细管并封闭,进行点和管的扫描显示.利用该模体进行了16例病人的实际应用,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7.
自从20世纪70年代诞生,CT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据估计目前美国每年有超过6.2亿CT扫描,其中儿童CT扫描至少400万。随着CT的广泛应用,CT辐射剂量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X线可产生电离辐射,损害DNA,有潜在的致癌风险;据估计在美国的偶然事件致癌中,接近2%是由于CT的使用所造成。因而,降低CT辐射剂量及优化CT个体化扫描,是现代影像医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与传统滤波反投影(FBP)重建比较,评价管电压100kV下双源CT(dual.sourceCT,DSCT)基于原始数据的迭代重建(SinogramAffirmedkerativeReconstruction,SAFIRE)在超重患者冠状动脉成像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0例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处于超重患者(男性:25kg/m2≤BMI〈30kg/m2;女性:24kg/rn2≤BMI〈29kg/m2)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患者按扫描,管电压随机分成A组(120kV)、B组(100kV),采用FBP重建,对B组采用SAFIRE重建得到C组图像。对三组的图像质量、平均CT值、图像噪声、信号噪声比(signal—to-noiseratio,SNR)、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ratio,CNR)及辐射剂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三组图像质量分别为(3.51±0.70)分、(3.49±0.33)分和(3.55±0.4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平均CT值、图像噪声、SNR及CNR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或C组)两组问平均C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平均CT值最低。B组与A组(或c组)两组间图像噪声、SNR及CN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尸〈0.05),且A组较高。A、C两组间图像噪声、SNR及C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或C组)辐射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或C组)较A组辐射剂量下降约34%。结论对于超重患者,采用100kV管电压结合SAFIRE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可改善图像质量,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初步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时利用仿真内镜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潜在价值.方法 使用Fly-through软件对40例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病例行仿真内镜观察,并与CT冠状动脉成像常规方法和传统冠状动脉造影术进行比较.结果 40例患者共120支冠状动脉中,92%(110/120)的冠状动脉可行仿真内镜成像;仿真内镜判断有意义的冠状动脉狭窄正确率为85%( 41/48);常规CT冠状动脉成像不能判断的9处严重钙化,仿真内镜显示为显著或高度狭窄;4枚冠状动脉支架内和3支桥血管仿真内镜显示通畅.结论 仿真内镜可立体显示正常和病变冠状动脉腔内情况,是CT冠状动脉成像后处理方法的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58例临床拟诊为急性阑尾炎的病例,行多层螺旋CT检查,并经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及曲面重建,分析其CT表现并将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58例病人中,诊断急性阑尾炎53例,升结肠癌2例,右侧腹股沟疝2例,假阴性1例。急性阑尾炎多层螺旋CT的主要征象及出现频率如下:阑尾肿大增粗(管腔直径〉6mm)占96.2%,阑尾结石占17.0%,回盲部壁增厚占30.1%,阑尾周围炎占60.4%,阑尾周围脓肿占15.1%,阑尾穿孔占9.4%。结论急性阑尾炎有典型的CT征象,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后处理技术能多方位显示阑尾本身及其周围组织情况,在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目的探讨滤波反投影(FBP)、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能谱成像(85 keV)及呋塞米改良法在提高CT尿路造影(CTU)图像质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0例患者常规CTU扫描后,采用能谱CT行排泄期扫描,常规扫描方式下排泄期图像分别利用FBP、ASiR 30%重建,能谱成像选择85 keV时的图像。对同期32例患者采用呋塞米改良法CTU成像,采用FBP法重建。根据不同的扫描模式和重建算法,分为传统FBP组、传统ASiR组、能谱组和改良组。观察并分析4组图像,测量并比较硬化性伪影明显层面肾盏旁硬化性伪影和输尿管连续性评分及肾脏的噪声、SNR、CNR。结果 传统FBP组、传统ASiR组和能谱组患者输尿管连续性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2,P=0.49),改良组输尿管连续性评分明显优于传统FBP组(χ2=24.30,P<0.05)。4组肾盏旁硬化性伪影评分、噪声、SNR、CN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且传统ASiR组、能谱组、改良组肾盏旁硬化性伪影评分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组间两两比较SD、SNR、C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传统FBP组噪声比较,传统ASiR组降低约16.00%,能谱组降低约51.13%,改良组降低约27.11%;与传统FBP组SNR比较,传统ASiR组增加约21.11%,能谱组增加约42.01%,改良组增加约77.31%;与传统FBP组CNR相比,传统ASiR组增加约21.01%,能谱组增加约39.00%,改良组增加约53.02%。结论 改良法降低CTU硬化伪影效果最佳,其次为能谱成像(85 keV)。能谱CTU降低噪声效果最佳,其次为改良法及ASiR。改良法对输尿管连续性显影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肝脏CT扫描中不同级别的迭代重建技术(iDose)对图像质量和噪声的影响,探讨获得最佳图像质量、最低噪声的迭代重建级别。 方法 应用256层CT(Brilliance iCT)对30例患者行肝脏CT扫描。分别采用传统滤过反投影法(FBP)和1~7级迭代重建技术(iDose1~iDose7)对原始数据进行重建,比较不同重建图像在肝脏同一层面的SNR和CNR,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由2名影像学诊断医师采用双盲法以4分制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 结果 iDose1~iDose7图像的SNR及CNR均高于FBP图像,且CNR随迭代重建级别升高而呈线性升高。iDose2、iDose3、iDose4的SNR值及CNR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iDose3、iDose4评分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二者图像评分最优。 结论 在肝脏CT扫描中,与常规重建算法FBP比较,采用迭代重建技术(iDose1~iDose7)可明显提高图像质量,降低图像噪声;本组条件下,iDose3、iDose4可以获得最佳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利用仿真胸部体模,比较原始数据域迭代重建(SAFIRE)算法与滤波反投影(FBP)算法对胸部CT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在新双源CT(Somatom definition flash CT)设备上预设80、100、120 kV三组管电压值,采用自动毫安秒care dose 4D技术对仿真胸部体模进行扫描,分别用FBP及SAFIRE重建算法(等级1~5)重建图像,比较胸部不同组织结构的噪声及CT值,并由2名放射科医师独立评价图像质量。每组扫描结束后,记录CT剂量加权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并比较有效剂量。结果 相同扫描参数检查时,SAFIRE重建算法较FBP算法图像噪声明显降低(P<0.05);不同扫描参数检查时,无论FBP算法或SAFIRE重建算法,图像噪声均随管电压增加而降低;胸部各组织结构的噪声会随重建算法和管电压改变而发生变化;100 kV/SAFIRE(等级3)的主观和客观图像质量指标均优于120 kV/FBP,且辐射剂量降低37.61%。结论 胸部CT扫描中,采用SAFIRE重建算法能有效提高图像质量,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儿童支原体肺炎64层CT薄层重建及高分辨率CT(HRCT)的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17例儿童支原体肺炎患者的64层CT薄层重建及HRCT资料,分析该病的CT特征.结果 117例患儿中,93例(79.49%) CT表现为实变,其中节段性大叶实变影76例(64.96%),伴支气管充气征34例,肺节段性部分性不张18例;小叶性实变17例(14.53%);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37例,胸腔积液36例;气胸3例;纵隔气肿2例.小气道改变包括树芽征59例,小叶中心结节影54例;磨玻璃影15例,细支气管扩张26例,马赛克灌注征11例.结论 儿童支原体肺炎主要CT表现为树芽征或小叶中心结节,可与大片实变并存.64层CT薄层重建及HRCT对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基于模型的迭代重建算法(MBIR)应用于80 kV低剂量儿童胸部CT检查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44例因脊柱侧弯治疗后复查的患儿资料,所有患儿接受脊柱CT检查,扫描电压80 kV,固定管电流50 mA。对所得胸部图像采用MBIR重建(观察组)。所有患儿术前脊柱CT检查,扫描管电压120 kV,对所得胸部图像采用滤波反射投影(FBP)重建(对照组)。两组图像质量主观评价由2名医师采用1~3分制,评价图像主观噪声及肺组织图像质量;图像质量客观评价为测量左心室最大层面的肺野、背部肌肉的噪声值,并计算肺野的SNR及CNR。并记录两次检查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结果 观察组主观噪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肺野噪声降低40.36%,SNR提高72.37%,CNR提高78.69%,CTDIvol降低66.52%,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 80 kV低剂量儿童胸部CT可以满足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同源动态能谱CT和MSCT在脊柱扫描中的差异。方法将脊柱疾病患者50例随机分为A、B组两组,每组25例。A组采用同源双电压(80、140kVp)动态扫描,FBP重建单能量图像,记录图像噪声-能级曲线、椎体CNR随能量变化曲线,得出最低图像噪声值及最高CNR值的最佳能级,测量图像噪声及椎体CNR。B组常规MSCT扫描,FBP图像重建。比较两组辐射剂量、图像噪声和椎体CNR。结果 A组最佳能级为70keV,图像噪声为(16.12±1.48)HU,较B组(53.95±4.97)HU明显降低(t=3.25,P<0.05);CNR为5.89±0.46,是B组(1.67±0.15)的3.5倍(t=5.43,P<0.05);容积CT剂量指数为(7.64±0.71)mGy,较B组的(16.34±1.24)mGy降低了53%(t=15.62,P<0.05)。结论同源动态能谱CT脊柱成像较常规MSCT可明显降低辐射剂量,降低图像噪声,提高椎体CNR,改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率、重组方法和重建时相窗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398例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扫描,根据不同心率应用不同扇区重组、多相位重建,传入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图像重建。结果心率在50-70次/分所得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较好,但扫描时心律变化幅度大者成像质量下降。心率〉75次/分,用双扇区和四扇区重组能获得相对高质量的图像。左前降支、回旋支在75%R-R时相重建图像较好,右冠状动脉在45%R-R时相显示较好。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与心率、扇区重组的应用和多相位重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