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先天性婴儿型髋内翻象髋脱位一样可有臀纹不对称、下肢缩短、Allis征阳性等体征。X线片显示髋关节内侧间隙增宽,股骨近端上移,股骨颈干角不易测量,容易误诊为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本文旨在分析探讨先天性婴儿型髋内翻误诊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原因。[方法]作者在为54例73髋先天性髋脱位患儿实施诊疗中,由于体格、影像检查时的疏忽,导致6例6髋先天性婴儿型髋内翻误诊为髋脱位,并按照髋脱位进行保守治疗。因治疗效果欠佳,经再次认真体格检查、仔细阅读影像资料、注重保守治疗效果等综合分析之后,发现该6例6髋患儿确系先天性婴儿型髋内翻,而非髋关节脱位。[结果]总结出先天性婴儿型髋内翻有如下特点:股骨大转子肥大上移;股骨颈短宽低平;髋关节内侧间隙增宽;股骨颈与股骨小转子重叠;髋臼指数基本正常;Shenton线连续性尚好;股骨头骺角增大;股骨头骨化中心出现晚,发育差。多合并短股骨、股骨弯曲、锁颅骨发育不全、马蹄足等畸形。[结论]股骨头二次骨化中心在出生后6~9个月时才出现,此前判断其是髋脱位或是髋内翻,确实困难。只有正确了解婴儿型髋内翻的临床与X线表现特征,才能正确早期诊断先天性婴儿型髋内翻,避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2.
外展架结合内收肌切断治疗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有许多治疗方法。治疗不当会给病儿造成终生残疾 ,为提高非手术疗法的成功率 ,减少再脱位、股骨头无菌坏死发生率 ,近年来 ,作者采用外展架结合内收肌切断治疗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48例 ,收到良好疗效。对比单纯外展架复位固定 ,其再脱位率、股骨头无菌坏死率显著下降。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采用外展架结合内收肌切断治疗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共 48例 76髋 ,其中男 9例 12髋 ,女 3 9例 64髋 ;年龄7个月~ 2岁 ,平均 16个月 ;单髋关节脱位 3 0例 ;双髋关节脱位 18例。1 2 手术方法患儿在全麻下进行双侧内收…  相似文献   

3.
目的使用Graf髋关节超声检查法进行婴儿髋关节发育异常早期筛查,佩戴Pavlik吊带进行早期干预,探索婴儿髋关节发育异常早期筛查和早期干预的办法。方法 2015年3月至2017年5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按超声Graf法对318例≤6个月的婴儿进行髋关节超声波筛查,其中男126例,女192例;平均年龄(2.7±1.3)个月。检测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的患儿22例,其中男2例,女20例。以Pavlik吊带根据患儿Graf分型行相应的早期干预并超声监测随访。结果本研究接受髋关节超声检查的318例患儿(636髋)中,GrafⅠ型605髋,Ⅱa(+)型5髋4周后复查超声均为正常。19例发育不良髋中,14例经间隙性佩戴Pavlik吊带治疗6~8周后复查超声恢复正常;5例改善不明显,均为Ⅱb型髋,予以持续性Pavlik吊带治疗,4周复查4例恢复正常,1例调整吊带后2周复查亦恢复正常。7例半脱位及脱位髋给予持续Pavlik吊带治疗12周后3例恢复正常,4例调整吊带后4周复查超声,3例恢复正常,1例未好转,复查X线及体格检查证实脱位仍存在,接受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后髋关节复位良好。结论超声检查可辅助婴儿髋关节发育异常的早期诊断,能监测佩戴Pavlik吊带早期干预治疗的效果,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在DDH的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中有重大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自行设计的蛙式架外固定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 根据患儿脱位程度、脱位方向及年龄给予充分牵引 ,手法闭合复位 ,依据髋臼指数大小穿戴不同的蛙式架。结果 6 8例患儿经 8个月~ 4年观察随访 ,6 6例髋关节功能完全恢复 ,髋臼指数在正常范围 ,股骨头位于髋臼内 ,股骨头骨化核发育良好。 1例髋臼指数约 70°,骨化核明显较对侧小 ;1例发生后脱位。结论 蛙式架外固定治疗 3岁以内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操作简单 ,固定可靠 ,护理方便 ,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髋关节造影辅助闭合复位人类位石膏外固定治疗早期儿童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采用髋关节造影辅助闭合复位人类位石膏外固定早期治疗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儿童14例,其中男1例,女13例;双侧8例,左侧5例,右侧1例;年龄4个月~1岁1个月。均在全身麻醉下行双侧髋关节造影闭合复位人类位石膏外固定治疗。1例行单侧内收肌松解,1例行双侧内收肌松解。术后常规行双髋磁共振检查股骨头复位情况。人类位石膏固定2个月。行2次人类位石膏治疗后,再行双下肢外展位石膏外固定治疗2个月。石膏治疗后佩戴双下肢外展支具治疗3~9个月。结果术中髋关节造影发现髋臼盂唇内翻2例。随访发现内翻的盂唇在治疗过程中逐渐翻出,股骨头与髋臼的间距逐渐减小。随访1年~2年9个月。随访结束时髋臼指数12例恢复至正常,股骨头位置良好;2例髋臼指数仍大于正常,密切随访中;2例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没有髋关节功能障碍发生。结论术中髋关节造影可以发现内翻的盂唇,可以很好地判断股骨头是否达到中心性复位。人类位石膏减少了髋关节外展的角度,能有效减少术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对于髋臼盂唇内翻严重的病例,闭合复位应慎重。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手术后患儿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荣 《护理学杂志》2002,17(2):149-150
我院 1 993年 7月至 2 0 0 0年 6月共收治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 3 8例 ,手术治疗后加强康复锻炼 ,效果满意。现将康复护理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3 8例中 ,男 1 1例、女 2 7例 ,年龄 2 .5~ 1 1岁 ,平均 5 .5岁。左侧脱位 1 6例 ,右侧 1 0例 ,双侧 1 2例。术前均因下肢不等长 ,行走呈跛行步态 ,经临床确诊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入院。本组患儿入院后先予患肢骨骼牵引 3周后行改良沙氏手术治疗复位 ,术后早期行髋关节功能锻炼。2 方法2 .1 手术方法本组患儿在全麻下行内收肌松解、切开复位 +改良的 Salter骨盆截骨术 ,术后髋人字石膏外固定3~ 6…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手法复位不满意原因及水平后脱位的发生和预防。方法:对297例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行手法复位蛙氏位、人体位(human position)石膏固定后观察。结果:此方法治疗过程中出现水平后脱位6例6髋,对治疗影响较大。结论:手法整复蛙氏位或人体位固定是治疗小儿先髋的一种可靠有效的方法,但并发水平后脱位使患儿丧失了最佳治疗时机,应警惕和预防。  相似文献   

8.
维吾尔族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维吾尔族活产儿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情况,提供维吾尔族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病率.[方法]对喀什市具有确诊及治疗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水平的5所医院住院分娩6 015例维吾尔族活产儿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确诊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18例,总患病率为0.30%,男生患病率为0.16%,女生患病率为0.44%,男女患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3.781,P>0.05).早产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者12例,早产儿患病率为3.01%.剖宫产患病率为1.01%.有家族遗传史5例.左侧先天性髋关节脱位10例,右侧8例,无双侧同时脱位患儿,左右侧患儿比例为1∶0.8.第1胎14例,第2胎4例.[结论]维吾尔族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发病率比较低,女性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多于男性患儿.左侧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略高于右侧.  相似文献   

9.
胡宇奇  苑敏  赵树森 《中国骨伤》2000,13(11):679-679
我科自 1994年开始采用自制可调节式髋关节外固定架治疗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取得满意疗效 ,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32例患者 ,男 5例 ,女 2 7例 ,年龄 7~35个月 ,左髋 2 3例 ,右髋 6例 ,双髋 3例。脱位程度[1] :Ⅰ度6例 ,Ⅱ度 10例 ,Ⅲ度 9例 ,Ⅳ度 7例。固定时间最短 5个月 ,最长 12个月 ,平均 8 5个月。1 2 固定架的结构及制作 ①支撑杆 :用 0 2cm厚的不锈钢板制作 ,长 2 4cm ,宽 3 0cm ,可根据患儿身体大小调节支撑杆的长度 ,最长可调至 36cm。②万向节 :用普通钢加工 ,与支撑杆及大腿托连接 ,通过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行走年龄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术后发生股骨骨折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012年1月本科收治的86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5例术后发生患侧股骨低暴力性骨折,其中男1例,女4例,接受手术治疗时患儿年龄为22012年1月本科收治的86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5例术后发生患侧股骨低暴力性骨折,其中男1例,女4例,接受手术治疗时患儿年龄为26岁(平均3岁5个月)。结合临床深入探讨术后发生股骨骨折的原因,并采用髓内针固定或石膏外固定等进行治疗。[结果]所有患儿均获得随访,时间126岁(平均3岁5个月)。结合临床深入探讨术后发生股骨骨折的原因,并采用髓内针固定或石膏外固定等进行治疗。[结果]所有患儿均获得随访,时间1227个月,平均17.6个月。骨折愈合良好。均恢复下肢行走和负重功能。[结论]切开复位手术造成的损伤、长时间的石膏外固定、内固定器械的使用等是造成发育性髋脱位患儿术后股骨骨折的主要原因,术中操作规范,术后循序渐进的进行功能锻炼,避免过早负重等措施是减少或预防术后股骨骨折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术中自制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在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控制率及其并发症。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16年7月解放军总医院骨关节科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行占位器植入患者265例(266髋)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143例(144髋),女122例(122髋)。占位器均利用自行设计的压模器术中制作,全部占位器均加入万古霉素,同时根据细菌药敏结果加入另外一种抗生素。记录是否行大粗隆延长截骨术(ETO)取出感染假体、占位器并发症(断裂和脱位)的发生率、Harris评分和感染的控制率。结果:占位器植入时患者的平均年龄(57.4±14.2)岁。39例(14.7%)行ETO取出感染假体。38例(14.3%)出现了占位器的并发症,其中28例(10.5%)出现了占位器断裂,10例(3.8%)出现了占位器脱位。平均随访时间(83.4±14.6)个月。Harris评分从术前的47.56±14.23上升到末次随访的86.43±12.84(P0.05)。256例(96.6%)植入占位器术后感染得到了有效控制。Ⅱ期翻修术后到末次随访,4例患者再次出现感染,并再次行Ⅱ期翻修,感染得到控制。感染总的控制率为95.1%(252/265)。结论:术中自制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控制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具有显著效果,占位器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占位器结合钢丝、钛缆、捆绑带、异体骨板及螺钉不影响感染的控制。  相似文献   

12.
全髋表面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短期随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全髋表面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短期疗效,探讨表面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技术要求和手术指征。方法:对2006年12月至2009年12月37例(43髋)行全髋表面置换术的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进行随访,男25例,女12例;年龄21~67岁,平均44.5岁。按照ARCO进行分期:3A期3髋,3B期6髋,3C期16髋,4期18髋。根据Harris评分系统对手术前后关节疼痛、活动度、畸形矫正及功能的改善进行对比,用Charnley法比较术后假体松动X线改变。结果:失访3例,34例(40髋)获得随访,37髋疼痛完全缓解,3髋行走后有酸痛不适。随访时间16~53个月,平均32.4个月。术前Harris平均评分(51.5±1.7)分,术后32.4个月平均(94.3±1.4)分,较术前提高。优37髋,良3髋,差0髋。34例都恢复了正常生活或工作,术后疼痛明显缓解,其中3例(髋)长距离行走后有轻度酸痛不适,休息后缓解。1例异位骨化BrookerⅢ型,无疼痛,不影响正常行走和生活。无术后股骨颈骨折,无脱位,无松动和翻修。结论:经过适当患者选择、术中的精细操作,全髋表面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可以获得满意的短期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proximal femoral locking compress plate,PF-LCP)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高龄患者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差异,为治疗高龄患者转子间骨折提供依据。方法统计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和术后髋关节功能。术后随访,时间3个月~5年,平均26个月。结果两种手术方法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LCP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术中摄片次数少,术后髋关节关节功能恢复更好(P<0.05)。结论相对于PFNA内固定治疗,PF-LCP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髋关节功能恢复更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在髋部疾病合并帕金森病患者中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自2011年12月至2016年12月,回顾性分析采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18例髋部疾病合并帕金森疾病的患者,男8例,女10例;年龄59~87岁,平均71岁。其中3例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3例为股骨头坏死,12例为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前均有明显疼痛,行走能力受限。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并采用Harris评分比较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变化。结果:术后患者伤口愈合良好,疼痛均较术前明显减轻或消失,髋关节功能明显改善。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3年,平均2.3年。末次随访时,14例恢复自由行走,2例需要手杖帮助下行走,1例助行器协助行走,1例死亡。18例中,2例出现脱位,其中1例脱位患者于术后3个月因心肺疾病死亡,此外,有4例活动后出现轻微疼痛。术前Harris评分(41.7±1.4)分别与术后6个月(80.1±5.4)和末次随访(83.4±2.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优10例,良4例,可1例,差2例。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在髋部疾病合并帕金森病患者中的应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孙权  唐孝富 《中国骨伤》2012,25(7):607-609
目的:观察肩顶复位法治疗髋关节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7月至2010年6月,14例髋关节后脱位,男12例,女2例;年龄18~57岁,平均34.6岁;病程2h~3d,平均1.1d。采用肩顶复位法整复,复位后配以牵引、练功及中药等治疗。根据Harris功能评分系统评价疗效。结果:14例均一次复位成功并获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6个月。Harris功能总分为(97.14±4.90)分,其中髋部疼痛、关节活动度、日常功能活动、畸形分别为(42.86±1.88)、(4.71±0.47)、(45.57±9.26)、(4.00±0.00)分;优12例,良2例。均未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结论:肩顶复位法可单人操作,有效整复髋关节后脱位,为患髋康复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33例(33髋)髋臼骨折术后创伤性关节炎患者资料,男21例,女12例;年龄22~65岁,平均44.6岁。均采用生物型假体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采用Harris评分对患者术前后的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分,拍X线片对假体状态进行影像学评估。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38个月,平均21.6个月。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53.6±2.4)分提高至(94.0±3.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37,P0.05),髋关节功能明显改善。影像学评估显示假体位置良好,无假体松动、关节脱位及明显假体周围骨溶解等并发症。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臼骨折内固定术后继发创伤性髋关节炎的有效治疗手段,髋臼骨折内固定材料显露困难但不影响假体安放,行全髋置换术可不取出。  相似文献   

17.
复杂髋臼骨折中远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复杂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对31例复杂髋臼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男21例,女10例;年龄31~57岁,平均38.6岁。对其X线、CT、手术方案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美国矫形外科学会评价标准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31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7.6个月。无感染及术中血管神经损伤,1例因股骨头坏死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根据影像学评价,解剖复位17例,复位满意12例,复位不满意2例。根据美国矫形外科学会评价标准,优18例,良9例,可3例,差1例。结论:复杂髋臼骨折合并症多,术后易发生并发症,准确复位、可靠内固定可提高疗效,最大限度恢良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一种治疗老年人肩关节前脱位的复位方法。方法:自2011年10月至2012年6月,采用外旋牵引指推法治疗老年人肩关节前脱位27例,男7例,女20例;年龄65~86岁,平均77岁;病程1 h~1 d。患者呈方肩畸形,Dugus征阳性,X线片示肩关节前脱位。术后采用Dugus位固定,3周后去除外固定行患肩功能锻炼。按肩关节损伤的功能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患者均1次复位成功,25例获随访,时间为术后3个月,术后未出现再次脱位。按肩关节损伤的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评定,优22例,良2例,中1例。结论:外旋牵引指推法治疗老年人肩关节前脱位具有简便、易行、痛苦小、可避免医源性损伤等优点,适合推广。  相似文献   

19.
全髋翻修术后假体脱位的预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采用后方关节囊重建方法对行后外侧入路全髋翻修术后假体脱位的防治作用。方法:本组45例(47髋)经后外侧入路行全髋翻修术的患者,男20例,女25例;平均年龄65岁(55-78岁)。术中将后方关节囊与外旋肌群分别重建固定于前上方原先切开的关节囊断端和大转子顶端的软组织处,回顾性分析术后假体脱位率及脱位的风险因素。股骨假体和髋臼假体均翻修29例(31髋),更换内衬5例(5髋),髋臼、股骨翻修的分别是10例(10髋)和1例(1髋)。第1次翻修的有29例(30髋),第2次翻修的有15例(16髋),第3次翻修的有1例(1髋)。X线评估包括翻修前后下肢长度,髋臼位相,股骨偏心距、前倾角和假体松动。临床功能评价采用Harris评分。结果:45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7年,除1例感觉前方不稳外,无髋关节感染及脱位发生,该例X线片示髋臼假体过度前倾但无脱位发生。术后所有患者双下肢基本等长,髋臼外展角及前倾角、股骨偏心距和前倾角基本恢复至初次手术前水平。髋臼、股骨假体发生松动各1例。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9.13±15.53)分升至末次随访的平均(83.59±6.93)分(P〈0.05)。按Harris功能评分标准:优36髋,良5髋,可5髋,差1髋。结论:在假体安放正确、软组织张力恢复满意基础上,后方关节囊及外旋肌群重建有助于降低后外侧入路全髋翻修术后假体脱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青少年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手术治疗。方法 :18例 2 2髋青少年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其中 16髋术前不牵引 ,一期综合手术矫正全部畸形。手术步骤包括彻底软组织松解 ,股骨粗隆下短缩、去旋转、内翻截骨 ,髋臼覆盖重建 ,准确地同心圆中心关节复位。双侧脱位 4髋行原位髋臼加盖术。结果 :本组 16髋术后均获得满意复位 ,其中 12例 14髋随访 18~ 72个月 ,平均 (3 8± 10 .5 )个月 ,按Muller和Seddon的标准 ,优 4髋 ,良 7髋 ,可 2髋 ,差 1髋。结论 :对青少年单侧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应积极综合手术复位 ,对双侧脱位者应慎重选择复位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