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肥厚性硬脑膜炎(HCP)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003年10月~2009年8月收治的经综合治疗的5例HCP患者的临床资料。4例采用类固醇激素(地塞米松)治疗,3例联用青霉素或头孢类抗菌素治疗,2例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5例均采用神经营养剂治疗,共2周~1个月。结果 5例患者病情均明显好转,头痛消失或明显减轻,脑神经麻痹完全消失或明显改善。1例9个月后复查MRI,提示硬脑膜未见明显强化。结论根据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可尽早明确HCP诊断。应及时予皮质类固醇激素、抗菌素治疗,防止出现不可逆的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2.
病历资料 患者,女,52岁,因“头痛40余天”于2009年9月入院。患者于2009年7月10日下午突然开始出现头痛,疼痛剧烈,即到医院就诊,行头颅CT及血管彩超检查后按“脑供血不足”治疗10余天,头痛无好转仍持续存在,且伴耳呜、听力下降、头晕,无视物模糊、呼吸闲难、口眼歪斜、饮水呛咳等,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55岁。因夜间头痛3个月,加重20d,伴口角歪斜、呕吐1d于2008年3月24日入院。头痛以顶额部为主。入院前1d出现口角歪斜,左眼闭合无力,右耳听力下降,入院当天晨起后出现恶心,呕吐黏液,四肢无力。既往史:左侧中耳炎致耳聋20余年,入院前1个月因右侧鼻息肉行手术治疗,并发现糖尿病,用诺和灵30R和二甲双胍治疗,血糖控制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肥厚性硬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及磁共振影像特征。方法对3例肥厚性硬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表现与磁共振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文献复习。结果 3例均以头痛为首发症状,误诊为偏头痛,渐出现颅神经麻痹、肢体轻偏瘫。磁共振可见大脑镰、小脑幕、鞍旁硬脑膜结节状或条带状增厚,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呈低信号,增强后呈均匀强化。治疗后复查磁共振,增厚的硬脑膜变薄、消失,强化减轻。结论肥厚性硬脑膜炎临床少见,以头痛、脑神经麻痹等为主要症状,磁共振检查结果为临床诊断依据,治疗后影像学亦好转。  相似文献   

5.
肥厚性硬脑膜炎5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肥厚性硬脑膜炎(hypertrophic cranial pachymeningitis,HCP)的临床、病理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对5例HC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患者均表现为头痛,其中2例伴言语障碍;1例伴肢体抽搐,反应迟钝,颅神经受损,行走不稳;1例伴记忆障碍。MRI平扫2例显示脑实质内有水肿改变,增强后5例硬脑膜广泛强化,尤其是额、顶部硬脑膜、大脑镰及小脑幕强化明显。1例行硬脑膜组织活检发现硬脑膜明显增厚,病理示硬脑膜纤维增生,大量浆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浸润,灶性钙化,考虑为慢性非特异性炎;"硬膜下方"脑组织血管扩张,浆细胞、巨噬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相应部位脑实质也为非特异性炎性改变。结论:HCP的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有头痛、肢体抽搐、反应迟钝、言语障碍、记忆障碍、行走不稳、颅神经受损等症状;病理示硬脑膜纤维增生,炎细胞浸润,相应部位脑实质也可有非特异性炎性改变;头颅MRI增强发现典型的影像学改变有利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6.
肥厚性硬脑膜炎的临床磁共振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肥厚性硬脑膜炎的MRI表现特征.方法 通过总结4例肥厚性硬脑膜炎的磁共振成像表现及相关文献资料报道来讨论其MRI表现特征.结果 肥厚性硬脑膜炎MRI主要表现为硬脑膜增厚,以额顶部为主,T1WI、T2WI呈等或低信号,增强扫描示增厚的脑膜明显均匀强化.结论 肥厚性硬脑膜炎MRI表现较具特征性,结合临床可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7.
8.
9.
肥厚性硬脑膜炎(hypertrophic cranial pachymeningitis,HCP)是中枢神经系统少见的硬膜弥漫性炎症致组织肥厚性疾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易造成误诊或漏诊.延边大学医院神经内科近期收治了1例HCP病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2010年8月2日我院门诊收治的1例特发性肥厚性硬脑膜炎(Idiopathic hypertrophic pachymeningitis,IHPM)病例的分析研究,熟悉IHPM的病因以便能及时准确的诊断、治疗此病.  相似文献   

11.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24例患者中,男18例,女6例;12例为单纯脑膜炎,12例为脑膜脑炎.头痛23例,发热22例;脑膜刺激征阳性15例,肌力下降7例,听力下降2例.颅内压升高19例.14例治愈或明显好转,7例无明显改善,3例死亡.结论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容易误诊.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13例脑多发结核瘤诊断及治疗的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脑多发结核瘤的临床、脑脊液及病理特点在诊断中的价值及其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内科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诊治脑多发结核瘤患者13例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3次以上常规腰穿脑脊液检查、头颅CT及MRI检查。采取临床诊断(7例)和脑活检病理诊断(6例)。均予以抗结核治疗,其中6例行手术治疗。13例随访时间10个月至4.5年。结果患者症状多以发热、头痛急性起病,意识障碍4例,瘫痪4例,抽搐3例,脑膜刺激征8例,眼肌麻痹3例。脑脊液检查:压力升高10例,蛋白增高12例,糖减低9例,氯化物减低7例。脑脊液白细胞升高7例、正常6例,细胞学2例见混合性细胞反应,3例呈淋巴-单核细胞反应。头颅MRI均显示颅内多发结节或占位病变,增强提示强化,部分病例呈典型环靶征。6例开颅脑活检确诊为结核性肉芽肿。抗酸染色2例呈阳性。13例经过正规的抗结核治疗及手术治疗后,痊愈11例,死亡2例。结论脑脊液及MRI检查特点在脑多发结核瘤的诊断中具有重要地位,确诊依靠脑组织病理检查。一旦确诊应正规抗结核治疗,必要时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特发性肺纤维化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总结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IPF诊断、治疗及管理的认识。方法 对48例符合ATS/ERS提出的特发性肺纤维化诊断标准IPF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8例IPF患者(男:女一40:8),均有咳嗽,伴进行性呼吸困难和Velcro罗音。X线表现为磨玻璃样、网状、结节状、条索状及蜂窝状阴影。肺功能检查示38例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10例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均有弥散功能障碍。动脉血气分析示低氧血症、呼吸性碱中毒。经过综合治疗IPF患者短期内临床与肺功能大多有所改善,而远期疗效差,痛死率高。结论 对长期咳嗽伴有呼吸困难的患者,及时行胸部X线、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及肺活检,能对本痛做出正确的诊断。对IPF患者实施全程的治疗观察,可能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有帮助。  相似文献   

14.
15例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癌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癌(uterine papillary serous carcinoma,UPSC)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995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15例UPSC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其发病趋势、危险因素、临床表现、病理特征、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进行分析。[结果]平均发病年龄63.8岁,80%患者雌孕激素受体阴性,53.3%患者术后手术病理分期高于术前临床分期,P53在60%患者中有表达,中晚期患者血清CA-125水平均有升高。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多数术后辅助化疗、放疗,生存率仍较低。[结论]UPSC不同于子宫内膜样腺癌,具有其特殊性,恶性程度较高,预后差。合理的个体化综合治疗可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王学义 《四川医学》2013,(11):1702-1704
目的 探讨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诊断和预防.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9月~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33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3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均为散发,以中青年为主,多为隐匿起病.首发头痛、发热、恶心、呕吐,部分伴咳嗽,意识障碍,肢体瘫痪,颅神经损害,病理征阳性,脑膜刺激征阳性.脑脊液检查:涂片培养各发现抗酸杆菌阳性1例.病毒学检测:排除病毒性脑炎、脑膜炎.病理检查:无癌细胞及恶性肿瘤细胞.影像学检查:X线胸片,大部分发现有肺部结核病灶,(包括继发性肺结核,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胸膜增厚),少部分有生殖、泌尿系统、骨脊柱结核病灶;头部CT大部分有异常改变,主要为脑实质低密度灶脑积水,少部分有脑表面、室管膜的多发性小钙化灶,极少数伴脑梗死,脑出血.预后:近半数15例好转,7例未愈,6例有后遗症,5例死亡.结论 结核性脑膜炎按临床诊断标准易被诊断,但大部分患者起病隐匿,慢性病程,症状变化大,体征不典型.脑脊液初期不典型,抗酸杆菌阳性率低,早期易误诊误治,大部分确诊时已为中晚期,经抗结核治疗,大部分预后良好,部分未愈,部分留有后遗症,少部分死亡.  相似文献   

16.
张平  张先山 《蚌埠医学院学报》2004,29(2):130-131,F004
目的:探讨活动期瘤样钙质沉着症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改变.方法:对13例活动期瘤样钙质沉着症临床资料和病理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活动期瘤样钙质沉着症中,男7例,女6例;年龄16~65岁.病程1~11年.多发肿块3例;单个肿块10例.结论:活动期瘤样钙质沉着症临床表现为无痛性包块,发生于骨旁或关节周围,不累及骨或关节.X线摄片呈特征性的钙化阴影.组织学表现呈多囊性或实质性硬结节;囊壁内衬肉芽组织,囊腔内为无定形的钙盐颗粒.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就诊膜性肾病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病理类型、治疗措施、疗效及并发症等方面的特点。方法选择我院1998年10月~2009年10月经过肾穿刺活检确诊的膜性肾病患者,分析其年龄、性别等流行病学资料,并根据病理结果分为Ⅰ期膜性肾病组、Ⅱ期膜性肾病组、Ⅲ期膜性肾病组、不典型膜性肾病组,对比分析各组临床表现、治疗措施、治疗效果。结果膜性肾病共有49例,年龄13~78(48.5±16.1)岁,男∶女为1.1∶1。其中肾病综合征37例。主诉为浮肿46例,平均病程5个月。伴镜下血尿38例,伴肾功能不全8例(其中2例需要透析治疗),伴胸水8例,伴腹水10例,伴阴囊水肿2例,伴高血压20例,伴糖尿病7例,伴类风湿性关节炎3例,伴肿瘤3例,伴肺结核3例。病理结果示:Ⅰ期27例(55.1%)、Ⅱ期14例(28.6%)、Ⅲ期2例(4.1%)、不典型6例(12.2%)。分期较大者平均年龄较大、平均病程较长、疗效较差。肾综患者24h尿蛋白定量(6.8±2.8)g,血清TP(40.4±6.4)g,ALB(24.7±6.7)g,TG(2.3±1.6),TCH(8.1±3.0)mmol/L。9例单用激素治疗,2例病情缓解。激素加免疫抑制剂治疗19例,其中12例病情缓解,2例无效,5例失访。单用免疫抑制剂3例。未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者18例。结论膜性肾病是肾穿刺活检较常见的病理类型,主要表现为肾脏综合征,常常合并其它疾病,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病情灵活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