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特异性血管生成抑制素的制备及其抑制血管生成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从血浆中纯化制备有特异抑制血管生成活性的天然angiostatin蛋白,为研究和应用要下基础,方法:制备L-lysine偶联的的Sepharose4B亲和层析柱,从血浆中纯化纤溶酶原用弹性蛋白酶在体外进行有限消化,再经L-lysineSepharose4B亲和层析纯化获得天然angiostatin片段,通过体外血管内皮细胞生长抑制分析和体内鸡胚尿囊膜血管生成抑制实验测定纯化蛋白活性。结果:以  相似文献   

2.
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因子治疗肺癌的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肿瘤的生长、浸润和转移与新生血管密切相关。实体肿瘤形成后 ,即进入无血管的浸润前期 ,此时肿瘤细胞主要靠弥散供给营养 ,它的结节直径一般小于 2~ 3mm ,细胞数在 10 7以内。而体积增大超过2~ 3mm的肿瘤不仅需要新生血管维持营养供给和排泄代谢产物 ,还需要其提供有利于转移的通道。抑制新生血管的生成可使肿瘤进入休眠状态并诱导凋亡。血管抑素 (angiostatin)和内皮抑素 (endo statin)是 1994、1997年相继发现的血管生成抑制因子〔1,2〕,短短几年来对它们的研究取得了飞速的发展。血管抑素和内皮抑素有望成为…  相似文献   

3.
宋长城  吕祥  程彬彬  李柏  凌昌全 《医学争鸣》2007,28(21):1925-1929
目的:探讨蜂毒素对人脐静脉来源内皮细胞(ECV304)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ECV304细胞,分别测定蜂毒素对其增殖、迁移及形成管状结构的影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含量.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ECV304细胞VEGF mRNA和bFGF mRNA的表达.结果:经蜂毒素作用后,ECV304细胞的增殖明显受到抑制,24,48,72 h的IC50分别为5.11,4.68,4.40 mg/L.蜂毒素低、中、高浓度组和沙利度胺(TLD)组ECV304细胞迁移数目(19.44±6.54),(11.17±2.85),(4.22±1.83)和(18.28±5.29)个,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42.33±9.63 )个(P<0.01).蜂毒素低、中、高浓度组及TLD组形成管状结构的面积分别为 (5947.22±973.72),(1558.33±281.06),(705.85±318.01)和(2928.92±735.67) μm2/视野,均低于空白对照组(7828.94±1202.54) μm2/视野(P<0.01).经蜂毒素处理后,ECV304细胞分泌VEGF及bFGF的功能明显下降.荧光定量PCR证实,蜂毒素可降低ECV304细胞VEGF mRNA和bFGF mRN的表达.结论:体外实验结果表明,蜂毒素具有抑制ECV304细胞血管生成的作用,这种效应与血管内皮细胞VEGF和bFGF的活性降低及其合成受到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4.
131I的电离辐射对甲状腺功能早期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131I的电离辐射与甲状腺组织功能早期改变的关系,如血清TNF、IL-1β、IL-6、IL-8等细胞因子水平变化以及甲状腺组织本身的病理改变等.方法选用兔作动物实验(15只),分别在0、6、24、48、72h及1周时抽血做IL-1β、IL-8测定,并每次随机处死1~2只兔以做病理切片观察,1周时同时做甲功测定(TT3、TT4、FT3、FT4)并与0h比较.17例病情中及重度甲亢患者用治疗剂量的131I治疗(每人次用量146.2~469.9MBq,平均267.5MBq),治疗前和治疗后4~7天抽血做TNF、IL-1β、IL-6和IL-8测定.结果①使用131I6h后即可见兔血清IL-1β增高(P<0.05),IL-8于48h达高峰(P<0.01),两种细胞因子于1周时皆降低到0h水平(P>0.05).1周内兔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②甲亢患者131I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与兔有所不同,TNF无明显变化(P>0.05),IL-6和IL-8升高(P<0.05),而IL-1β反而降低,且差异显著(P<0.05).③摄取131I后兔甲状腺组织在不同时间内呈现不同的病理改变.结论①甲状腺组织摄取一定剂量的131I在不同时间内呈现不同的病理改变,但短期内甲状腺激素水平无明显变化.②某些细胞因子IL-1β、IL-6、IL-8等似可用作观察甲状腺组织对131I辐射效应反应的指标,但其临床价值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PcDNA-sTRAIL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扩增、纯化,采用131I标记血管抑素(AS)并完成了PcDNA-sTRAIL与131I-AS在荷瘤裸鼠体内的联合抑瘤试验。方法;通过PCR扩增和定向克隆技术成功构建PcDNA-sTRAIL真核表达载体,采用131I标记血管抑素,标记率达85%且体外稳定性好,成功构建了荷瘤裸鼠模型,并进行了荷瘤小鼠联合治疗后SPECT显像和病理结果,完成PcDNA-sTRAIL与131I-AS在荷瘤裸鼠体内的联合抑瘤试验。结果:荷瘤小鼠PcD-NA-sTRAIL与131I-AS联合用药治疗期间肿瘤平均体积较其他单独治疗组增长缓慢。结论:本研究将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促肿瘤细胞凋亡和放射性核素的内照射三重作用相结合并用于抗肿瘤治疗,期望不仅能充分发挥三者的优势,又能为核素内照射与免疫治疗的结合提供有力的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6.
7.
陈善文  王硕 《北京医学》2007,29(5):301-303
在成人多数正常组织中.血管生成促进因子和抑制因子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如果这一平衡被打破就可能导致生理性(如伤口愈合)或病理性(如肿瘤)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131碘-花生凝集素(^131I-PNA)的制备方法。采用Iodogen法进行放射性碘化标记,标记率为64% ̄70%,平均标记率67.9%;放化纯度为87% ̄98%。经柱层析后得到纯品,通过纸层析鉴定为单一放射性峰,用自身取代法测定其比放射性为209 ̄314kbq/μg。它与PNA受体结合,具有亲合力高及特异性强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9.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在血压调节机制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多年来人们致力于寻找有效的血管紧张素受体(AT)拮抗剂,以期在受体水平阻断RAS。有关血管紧张素受体的研究工作相当迟缓,其原因是作为主要工具药的肽类AugⅡ类似物虽有抬抗剂作用,可总是残留着部分的激动剂,且作用时间十分短暂。近年来,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血管紧张素受体进行分子克隆和氨基酸测序,成功地制备出具有高度选择性而无激动剂活性的非肽类AugⅡ拮抗剂-Losartan.1AngⅡ受体的分型、分布和特点:在药理学上根据对配体结合特性的不同将AugⅡ受体分为A…  相似文献   

10.
实体肿瘤的生长需要血管生成来输送营养,血管也是肿瘤转移的主要途径。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可能主要通过抑制血管生成,阻断肿瘤生长的营养供应,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同时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使肿瘤原发性或转移性癌灶减小、消退。血管生成抑制已成为抗肿瘤治疗的又一重要靶点,血管生成抑制性物质可能将为肿瘤治疗提供又一条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碳酸锂在合并131碘(131I)治疗Graves病中的价值。方法将322例Graves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研究组)165例,采用131I联合碳酸锂治疗,B组(对照组)157例,单独使用131I治疗。分别计算两组的治愈率、总有效率、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率和复发率,计算两组的甲状腺平均最高摄131I率和摄131I高峰前移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结果A、B两组的治愈率分别为83.0%(137/165)和68.2%(107/157),两组比较P<0.005;总有效率分别为94.5%(156/165)和92.4%(145/157),P>0.25;早发甲状腺功能减退率分别为25.5%(42/165)和19.7%(31/157),P>0.1;晚发甲状腺功能减退率分别为20.6%(34/165)和16.6%(26/157),P>0.25;平均最高摄131I率分别为(0.687±0.134)和(0.551±0.165),P<0.001;高峰前移发生率分别为28.5%(47/165)和42.0%(66/157),P<0.025。结论131I联合碳酸锂治疗组最高摄131I率增加,高峰前移率减少,治愈率明显升高,而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率两组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放射性核素碘(131I)标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单克隆抗体(McAb)1H12的实验条件,观察标记产物131I-1H12与人肺癌细胞A549的免疫结合及生物学效应。方法:131I以Iodogen法标记1H12,经体外细胞结合试验分析检测标记抗体的免疫活性;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剂量131I-1H12(148、74、37kBq)、游离131I(148kBq)及1H12(80nmol&#183;ml-1)对A549细胞的作用。结果:131I-1H12标记率为50.14%,比活度为4.63MBq&#183;μg-1,放射性浓度为77.31MBq&#183;ml-1,放射性化学纯度为96.92%。131I-1H12与A549细胞结合率为61.12%;131I-1H12诱导A549细胞凋亡和周期阻滞呈剂量-效应关系,以148kBq131I-1H12作用效应最大,凋亡率达到(44.35&#177;3.31)%,G2/M期细胞阻滞率达(51.17&#177;2.98)%。结论:131I-1H12能够与A549细胞发生免疫结合,并调控细胞周期和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3.
蛇床子总香豆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蛇床子、总香豆素能明显抑制醋酸所致的小鼠扭体反应;可显著增强阈下催眠剂量的戊巴比妥钠对小鼠的催眠作用;也能明显提高咖啡因的小鼠半数致死量;对蟾蜍离体坐骨神经有传导麻醉作用;并可明显延长常压缺氧小鼠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131I治疗儿童和青少年甲亢的护理。方法对2005-2008年在我院经测定甲状腺功能后确诊甲亢的518例儿童和青少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排除131I治疗禁忌症后,采用131I口服治疗。其中对比组259人在门诊予131I治疗后离院。观察组259人口服131I后住院隔离观察1周出院。结果通过对两组儿童和青少年服药后的观察及跟踪随访,发现对比组出现并发症较观察组多。结论儿童和青少年甲亢患者进行131I治疗应住院观察,进行必要的护理干预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131I和他巴唑治疗甲亢的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晓寒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3):70-71,73
目的探讨甲亢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100例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131I治疗,对照组采用他巴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甲状腺功能低下(甲低)发生率及复发率和突眼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愈36例(72.00%),好转11例(22.00%),无效3例(6.00%);对照组治愈15例(30.00%),好转26例(52.00%),无效9例(18.00%),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甲低发生率和治愈后甲亢复发率存在差异(P〈0.01)。结论^131I治疗甲亢效果优于他巴唑,疗效肯定、安全,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131Ⅰ治疗非毒性甲状腺肿临床疗效。方法:非毒性甲状腺肿患者49例(12例甲减),经131Ⅰ(剂量3.7~7.4 Mbq/g投药)治疗6个月,ECT测量甲状腺大小,观察甲状腺缩小情况。结果:非毒性甲状腺肿经131Ⅰ治疗6个月后甲状腺体积明显缩小。甲状腺质量由治疗前(69.3±21.7)g缩小到(37.5±11.6)g(P<0.01)。随访60个月新发甲状腺功能减退35.1%(13/37例);最长随访10年无甲状腺癌等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131Ⅰ治疗非毒性甲状腺肿安全,简便,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131^I-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摄影(131^I-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与131^I-全身显像(131^I-WBI)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病人术后头颈部及纵隔部转移灶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0例术后DTC头颈部及纵隔部转移的病人,口服131^I 185~370MBq诊断剂量后24~48h,分别进行131^I-WBI和131^I—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显像结束后将二者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加以比较。结果 131^I-SPECT/CT融合显像检查发现DTC转移灶106处,占93.0%(106/114),有8处转移灶显示为阴性,占7.0%(8/114),无假阳性病灶。131^I-WBI检查发现DTC转移灶93处,占81.6%(93/114),有21处DTC转移灶显示为阴性,占18.4%(21/114),有13处假阳性转移灶。两种结果比较,差别有显著性(Х^2=6.68,P〈0.01)。结论 131^I-SPECT/CT融合显像能较准确检出、定位DTC转移灶和除外假阳性结果,更有益于DTC病人术后头颈及纵隔部转移灶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131^I-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摄影(131^I-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与131^I-全身显像(131^I-WBI)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病人术后头颈部及纵隔部转移灶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0例术后DTC头颈部及纵隔部转移的病人,口服131^I 185~370MBq诊断剂量后24~48h,分别进行131^I-WBI和131^I—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显像结束后将二者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加以比较。结果 131^I-SPECT/CT融合显像检查发现DTC转移灶106处,占93.0%(106/114),有8处转移灶显示为阴性,占7.0%(8/114),无假阳性病灶。131^I-WBI检查发现DTC转移灶93处,占81.6%(93/114),有21处DTC转移灶显示为阴性,占18.4%(21/114),有13处假阳性转移灶。两种结果比较,差别有显著性(Х^2=6.68,P〈0.01)。结论 131^I-SPECT/CT融合显像能较准确检出、定位DTC转移灶和除外假阳性结果,更有益于DTC病人术后头颈及纵隔部转移灶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双侧脑室注射普鲁卡因酰胺(每侧200或400μg/每只小鼠),可不同程度地减轻小鼠的士的宁(1.5mg/kg)、异烟肼(275mg/kg)、氨基脲(200mg/kg)所致惊厥的发作强度,并延缓药物性惊厥所致死亡的时间,侧脑室注射异搏停(每侧10μg)无效,结果提示抑制钠内流,使细胞膜稳定可能是普鲁卡因酰胺抗惊厥机制之一;也提示神经膜上钠通透性异常与癫痫发作有关,癫痫发作与膜的慢钙通道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131I治疗Graves病(GD)患者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1)接受^131I治疗的462例GD住院患者,年龄12~77岁,男141例,女321例。(2)按^131I治疗GD的流程进行甲状腺最高吸^131I率测定、甲状腺重量估算、甲状腺功能及相关抗体的血清学检查、^131I治疗前常规体检、有效半衰期测定、甲状腺ECT检查、^131I治疗剂量的确定、投予治疗剂量的^131I、随访安排及疗效评价。(3)对随访结果进行资料整理并统计计算。结果:(1)^131I治疗GD患者一次性治愈率为78.4%。(2)通过多因素分析,针对痊愈患者拟合的Logistic回归方程对痊愈患者判别的总准确性为79.5%。影响^131I治疗后疗效的因素有:GD患者年龄、甲状腺最高吸^131I率、有效半衰期、TG抗体。结论:甲状腺最高吸^131I率和有效半衰期为保护因子.患者年龄及TG抗体为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