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观察我中心心外科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早期血糖的变化,探讨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早期血糖变化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首次行体外循环或非体外循环的病例,2组病例的血糖作比较性研究分析。结果血糖正常患者及2型糖尿病患者无论在体外循环还是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血糖值均较术前升高。2型糖尿病患者非体外循环CABG术后即刻血糖较其他时间段血糖升高明显;而血糖正常患者非体外循环、血糖正常患者体外循环及2型糖尿病患者体外循环组CABG术后2h血糖较其他时间段血糖的升高明显。结论通过对患者CABG术后早期血糖的严密观察,并以此为依据为患者提供有针对性、安全可靠地治疗和护理,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背景:研究表明,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别.导致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桥血管病变和心律失常.目的:评价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与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相比是否具有优越性.方法:检索2000/2009国内关于检索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与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手术后疗效的临床对比研究,收集相关数据并用RevMan 4.2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检索并纳入本次研究的文献共16篇,其中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的病例1 392例,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的病例1 252例.Meta分析结果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组的手术效果优于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组,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组在ICU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住院时间、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并发症上都明显低于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组(P<0.05),但在移植血管数上低于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组(P<0.05),而两组在年龄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近期观察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状动脉病变比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治疗效果更好,但远期效果如何,尚未形成定论.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下2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4月—2014年4月353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临床资料,其中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组168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组185例,比较2组术后早期死亡率及合并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前资料基本相似。OPCAB组在手术时间、输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血管活性药物支持时间、ICU停留时间、住院费用、住院天数方面均明显少于CABG组(P<0.05)。2组术后早期死亡率、住院时间及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以及术后心肌梗死、低心排出量、脑梗死、肾功能不全、新发房颤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PCAB早期疗效优于CABG,不增加术后心肌梗死、低心排、脑梗死、肾功能不全发生率及围术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7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分析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2002年1月-2009年2月间我院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70例的临床资料,依据术中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体外循环组和非体外循环组.并对两组患者的术后临床资料、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非体外循环组发生并发症1例,体外循环组6例;非体外循环组住院死亡1例,体外循环组死亡3例.结论 在多支病变中,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再血管化的应用上无差别;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低,但是合并瓣膜病或严重的3支血管病变、左主干病变、室壁瘤形成的患者更适宜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不能取代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相似文献   

5.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体外循环(OPCAB),与传统的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相比,具有创伤小、手术简单、费用低、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特别适合高危患者及不能耐受体外循环的冠心病病人。我院2001年5月~2003年11月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3例,手术顺利,无一例死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引流及凝血功能的变化,分析其相关因素,为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0年6月~2011年7月择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96例,其中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46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50例.两组患者分别记录心包及纵隔引流量,两组间进行比较;术前及术后返回监护室即刻抽血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血浆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国际标准化比值并进行比较.结果 术前凝血功能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组术后总引流量多于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组术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血浆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国际标准化比值增高,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降低更为明显(P<0.01);两组术后FB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引流与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相比较多,密切注意两种手术术后引流及凝血功能的变化规律,给予针对性监护,可保证病人顺利度过术后危险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30例随机分为体外循环组和非体外循环组,每组各65例。体外循环组在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组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4 h,非体外循环组的cTnⅠ、CK-MB、BUN和Scr水平均明显低于体外循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LVEF水平均明显上升,LVEDD水平均明显下降,与同组术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前和术后3个月时的LVEF和LVEDD水平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循环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4.62%,明显高于非体外循环组的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可降低对冠心病患者心肌及肾脏的损伤,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早期临床资料。方法 2 450例行CABG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其中≥70岁441例为观察组,70岁2 009例为对照组,分析并比较2组术后早期临床资料,比较观察组患者体外循环下行CABG与非体外循环下行CABG早期临床资料。结果 2 450例患者术后30d总体病死率为0.24%,观察组病死率为0.68%;观察组体外循环CABG患者比例(31.06%)与对照组(26.8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非体外循环CABG患者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16.2±2.6)h]和ICU治疗时间[(2.0±0.8)d]短于体外循环CABG患者[(22.3±10.9)h、(2.3±0.7)d](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6%)和术后30d病死率(0.32%)低于体外循环CABG患者(17.5%、1.45%)(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外科治疗总体效果满意,非体外循环CABG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细胞因子介导了心脏手术后的炎症反应,并对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决定着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转归.有研究表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与体外循环(CPB)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相比,细胞因子水平低,可减轻炎症反应;也有研究认为OPCABG与CPB下CABG细胞因子水平没有差别.研究表明,CPB所导致的全身炎症反应与血液和人工材料表面的接触所导致的单核/巨噬细胞活化及细胞因子释放有密切关系[1-2].OPCABG中血液回输与CPB有着相似的过程,有可能是影响OPCABG后细胞因子水平的一个因素.本研究目的在于研究OPCABG术中血液回输与术后炎症反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美兰 《护士进修杂志》2006,21(11):1011-1012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有效方法。经典手术是在体外循环(CPB)下进行的。近年来,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因能避免体外循环带来的一系列病理生理紊乱,减少对病人的创伤,扩大手术适应证,越来越得到心脏外科医生的关注和临床应用[1]。我院2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到2014年1月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200例,按照术式分为两组,治疗组100例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移植术和对照组100例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及并发症。结果治疗组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ICU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移植术,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患者长期生活质量状况。方法选择2003-2010年在某院行CABG的159例南京地区患者,使用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及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对其进行术后长期生活质量及心绞痛状况的电话调查。结果 CABG术后患者SF-36评分性别间比较,除生理机能外,各维度及总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循环及非体外循环两种术式间比较,除躯体疼痛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各维度及总分相似(P0.05);CABG术后患者心绞痛发生率为34.09%,无心绞痛者生活质量优于有心绞痛者。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长期生活质量良好,体外循环术后患者躯体疼痛方面的困扰明显少于非体外循环术后患者,医务人员应关注预防CABG术后心绞痛的再发,从而提升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李良  张辉 《临床医学》2010,30(12):1-3
目的对比分析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ABG)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n-pump CABG)对老年冠心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2009年间39例off-pump CABG手术与21例on-pump CABG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围术期死亡1例,病死率为1.67%。59例出院患者随访6个月~4年,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绝大多数患者无心绞痛复发。结论与on-pump CABG相比,7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行off-pump CABG是安全可行的,更利于术后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体外与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对患者围术期炎性反应及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60例行择期CABG患者,随机分成体外循环下行CABG组(CCABG组,30例)和非体外循环下行CABG组(OPCABG组,30例),分别于术前和术后2、8、24、48h抽取中心静脉血,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等,并记录术后早期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CCABG组术后早期IL-6、IL-8、TNF—α、CK—MB及cTnI均明显高于术前及OPCABG组,OPCABG组患者手术过程中大部分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与CCABG组相比,OPCABG组患者全身炎性反应及心肌损伤程度均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ABG)治疗高龄患者冠脉三支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5岁以上冠脉三支病变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2组均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照组34例,采用体外循环法(on-pump);观察组34,采用非体外循环法(off-pump)。比较2组围手术期情况(手术时间、围手术输血量、引流量、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围手术期输血量、引流量均显著减少,呼吸机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缩短,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龄患者冠脉三支病变采用非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能减少围手术期输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6.
背景: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逐渐取代传统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而成为冠心病外科治疗的发展方向,但两种手术方式对肝肾功能的影响仍有待观察。 目的:分析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肝肾功能的变化规律。 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5-06/11在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完成。 对象:选择2005-06/2005-11在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50例进行择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患者,所有患者术前肝肾功能均正常,无严重急性肝、肾功能不全。 方法:根据患者意愿及病情匹配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30例)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20例),分别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术前射血分数、术前肝肾功能及手术危险因素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 主要观察指标:两组患者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d,1及2周抽血测定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尿素氮及肌酐值评价患者肝肾功能。 结果:纳入患者5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肝功能变化: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患者术后第1天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天冬氨酸转氨酶明显低于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差异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于术后2周内恢复至术前正常水平。②肾功能变化: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患者术后第1天血尿素氮及肌酐值明显低于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组,差异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尿素氮及肌酐值于术后2周内恢复至术前正常水平。 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肝肾功能均有一定的损害,但在术后早期均可恢复;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较之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对肝肾功能的不利影响更小,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肝肾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以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为炎症标志物,对比传统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评价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后全身炎症反应。方法入选36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分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组15例,非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组21例,采用胶乳比浊法测定人选者围术期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评价两组术式的对全身的炎症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组术中肝素化后1h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12h后开始升高(P〈0.05),24h达到峰值(P〈0.01)。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组体外循环后1h后与术前比较即开始升高(P〈0.05),体外循环12h后明显升高(P〈0.05),24h达到峰值(P〈0.01)。两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总体变化趋势相似,但OPCAB组相对处于低水平(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低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能有效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和全身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比较采用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患者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福建省立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入住心血管外科行CABG的82例患者,按是否采用体外循环方式进行CABG分为体外循环组(41例)和非体外循环组...  相似文献   

19.
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俗称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常规在体外循环下行CABG是发展比较成熟的手术方式,但手术创伤大,体外循环和低温对机体的损害是明显的,如组织灌注不足、无菌性炎症、血液稀释、脑卒中、肝肾功能损害等。随着微创冠状动脉外科的兴起,特别是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OPCABG),术后可降低病死率和围术期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减少病人围术期用药,缩短住院时间,从而降低治疗费用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中高血糖症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本院86例CPB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CVR)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非糖尿病成年患者,在术前及术后6周用标准化神经系统检查进行认知功能评分,并在术中监测患者血糖水平,按照术中出现高血糖(〉200mg/dL)与否分为A、B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术后认知功能评分,分析术中高血糖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结果术中出现高血糖的患者,与术中未出现高血糖的患者比较,术后认知功能评分显著降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增加(P〈0.01)。结论在接受体外循环手术的患者中,术中高血糖是术后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毹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