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处方四环素 0.25×24 0.5 每6小时1次口服维生素B_1 10mg×21 维生素C 100mg×21 各2片每日3次口服硫酸亚铁 0.3×18 0.6 1日3次口服  相似文献   

2.
处方硫酸亚铁 0.3×21 碳酸氢钠 0.3×21维丁钙片 1片×21各1片每日3次,口服剖析一般铁的吸收均以 Fe~(2+)形式,胃酸及食物中的还原性物质能促进铁的离子化或从 Fe~(3+)转变为 Fe~(2+),有利于铁的吸收。硫酸亚铁刺激胃,故  相似文献   

3.
<正> 乙酰水杨酸又名阿斯匹林,是解热镇痛药中最常用的药物。笔者在临床遇到1例服用阿斯匹林后致过敏性休克的患者,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患者许××,男性,20岁。因发热头痛于2000年8月9日16:00自服阿斯匹林1片,1h后出现大量的皮疹伴喉头不适,来院就诊。查体:T37.8℃,P88次/min,R16次/min,BP14/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001×7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合成乙酰水杨酸的方法和最佳工艺。方法:通过正交试验探讨了乙酸酐与水杨酸的摩尔比、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温度对乙酰水杨酸产率的影响,并探讨催化剂的催化能力与使用次数的关系。结果:乙酸酐与水杨酸的摩尔比为3∶1、催化剂用量为水杨酸质量的14.50%、反应时间120 min、反应温度60℃时,乙酰水杨酸产率最高,为77.93%。结论:001×7强酸性苯乙烯系阳离子交换树脂对酯化反应催化效果好,副反应少,对环境污染小,能重复使用,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61岁,有明确大青叶片口服过敏史。发病时因将新复方大青叶片误为羚羊感冒片服下,每次4片,服用2次。次日清晨起出现鼻孔下有2个1cm×1cm水疱,左手拇指掌侧2cm×3cm水疱,左手前臂1处1·5cm×2cm水疱,右手前臂2处1·5cm×2·5cm、2cm×3·5cm水疱,内液清晰。患者来就诊,给予螺旋霉素0·2g、扑尔敏4mg、强的松5mg,口服,1日3次,并抬高患肢,注意休息。5天后水疱渗液减轻,但水疱呈紫色,改用螺旋霉素0·2g,预防局部感染。1个月后皮肤干燥变黑,局部皮肤坏死脱落,恢复正常。讨论新复方大青叶片为清瘟、消炎、解热类药物。其主要过敏反应常见皮…  相似文献   

6.
<正> 例1 张××,男,30岁,工人。因患游走性关节痛五天,尿血三天,于1979年9月5日就诊。患者曾口服索密痛一片,日三次,次日倍服二片,日三次,第三天出现血尿三次。  相似文献   

7.
处方呋喃唑酮 0.1×9,0.1 每日3次口服酵母片 0.3×36,1.2 每日3次,口服剖析呋喃唑酮经口服吸收仅5%,故只在肠道保持高浓度,主治菌痢、肠炎、伤寒等。呋喃唑酮的代谢产物—肼乙烷有抑制单胺氧化酶的作用,连用5天以上,体内单胺氧化酶明显抑制,故该药  相似文献   

8.
<正> 患女,60岁,因头晕、恶心10d、查体无阳性神经系统定位体征,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给服乙酰水杨酸肠溶片100mg,1次/d,同时服用海通片、巯甲丙脯酸。2d后,感面部发紧,手足胀感,无瘙痒、哮喘。查体:双眼睑、四肢水肿,无皮疹、出血点,尿常规检查正常。即停用乙酰水杨酸肠溶片,其它药未停、3d后水肿消失。20d后,再次服用乙酰水杨酸25mg,2次/d,同时继续服用其它两种药。3d后,再次出现水肿且加重,即单停乙酰水杨酸肠溶片,3d后水肿消退。 讨论 少剂量乙酰水杨酸短期服用后即出现水肿者,少见报道。本例所出现的水肿,经反复验证,确系乙酰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耐多药[1]肺结核的疗效.方法 将64例经痰药敏结果证实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2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治疗方案:强化期3个月,PAS(10.0)、异烟肼(0.3)、阿米卡星(0.4)注射剂三化静滴,利福喷丁胶囊0.6每周2次口服,吡嗪酰胺0.5日3次口服,乙胺丁醇0.75日1次口服,左氧氟沙星注射剂0.2日2次静滴;巩固期9个月,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片0.3日3次口服,利福喷丁胶囊0.6每周2次口服,乙胺丁醇片0.75日1次口服,左氧氟沙星片0.2日2次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方案基础上全程加用中药肺结核丸.观察两组疗程结束时痰菌阴转及病灶吸收情况.结果 痰菌阴转率:第3月末治疗组81.3%,对照组56.3%;第12月末治疗组87.5%,对照组62.5%.疗程结束时病灶吸收率:治疗组84.3%,对照组62.5%;空洞闭合及缩小率,治疗组90.0%,对照组69.0%.各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均P<0.05,有显著差异性.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能提高痰菌阴转率,促进病灶吸收,为耐多药肺结核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孙月莲  范方清  李雨生 《海南医学》2009,20(12):180-181
目的观察口服乙酰水杨酸预防内瘘栓塞的效果。方法将32例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按常规方法透析,治疗组在常规方法透析的基础上口服小剂量乙酰水杨酸肠溶片,每日一次,每次0.3 g,观察近5年血液透析患者的内瘘情况。结果治疗组未出现一例血管狭窄和内瘘栓塞,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服小剂量乙酰水杨酸预防内瘘栓塞效果好。因其服法简便、价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而且可以减少急性心肌梗塞发生率及冠心病猝死率,可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11.
<正> 患者:41岁,藏族。住院号881618。因停经33天,阴道不规则出血7天,大出血伴下腹疼痛两天于88年9月22日急诊入院。末次月经:88年8月19日来潮,月经净后5天自服避孕药1号片共10天后停药。停药6天即有阴道点滴出血,继之出血增多。于入院前两天流出血疑块伴下腹疼痛。入院时查体,BP13.(?)/(?)KPaP(?)0次/分R24次/分,急情痛苦病客,失血貌,妇查发现阴道内有多量血块存积,宫颈上下唇各有0.2×0.5×0.5cm及0.2×0.3×0.3cm~3大之菜花样赘生物,触之易出血,宫颈口松驰并可见血自此流出,宫体软正常大,双附件  相似文献   

12.
例1:男性,6个月。因患毛细支气管炎,1小时前在某医院治疗,医生予氨茶碱1/3片(33mg)口服,1日3次。司药员误将处方写成每次3片(300mg)口服,服药半小时后,患儿出现躁动不安,频繁惊跳,呕吐,继而全身抽搐,于1991年1月12日收住院。检查:体温37.2℃,脉搏220次/分,呼吸80次,/分,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口唇樱红,前囟2×2cm,饱  相似文献   

13.
贾××,女,26岁,因脑部占位性病变,口服环己亚硝脲(CCNU)(湖南制药厂产)每周1片(50mg),1990年7月2日服第2片后,颜面出现少量麻疹样皮疹。7月4日,皮疹迅速发展并出现水疱。体检:体温39.5℃,脉搏84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  相似文献   

14.
<正> 患者赵×,女,47岁,既往健康,无药物过敏史,无高血压史和心脏病史。92年11月初因患风显性关节炎,服通痹片治疗(烟台康平制药厂生产,批号91。4125)。每次0.3×2片,一日三次,服药期间尚无服其它药物,连服六天后,病人关节疼痛症状减轻,但感到面部不适,辱舌发麻,吞咽困难,并伴有心悸。来医院就诊,嘱病人立即停服通痹片,同时作心电图检查:窦性P波,P—R间期延长,心率每分钟103次,诊断:窦性心动过速。继而嘱病人口服镇静药安定片2.5mg一片,一日三次,服用一天后心悸症状逐渐  相似文献   

15.
吗丁啉为新近临床常用的抗呕吐和胃动力药。该药用于临床时间不长,对其副作用报道不多。我们在临床应用中发现致溢乳2例,报道如下:例1:秦××,女,33岁。病人因“腹胀、恶心半月”为主诉于1990年11月12日入院。入院诊为“十二指肠淤滞症。”给予吗丁啉片,每次20毫克,一日3次口服,同时辅维酶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测定血浆中乙酰水杨酸和水杨酸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水杨酸/(乙酰水杨酸+水杨酸)表示乙酰水杨酸酯酶的活性,并对乙酰水杨酸酯酶体外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测定血浆乙酰水杨酸酯酶活性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直接进样法测定血浆中乙酰水杨酸和水杨酸的浓度,并用正交实验设计分析法对其体外培养条件进行优化选择.结果 乙酰水杨酸在0.08~5.12 mg&#183;L-1内线性关系良好,水杨酸在0.05~4 mg&#183;L-1内线性关系良好,体外最佳培养条件是A2B2C3D1,即以1 mmol&#183;L-1乙酰水杨酸,200μL血浆,在pH为7.6的培养液中培养20 min.结论 本法操作简便、灵敏、快速,适用于血浆中乙酰水杨酸和水杨酸的浓度测定.  相似文献   

17.
治疗方法及效果口服。氟哌酸(Nfx;FPA)0.6g/日,分3次服,抗菌增效剂(TMP)0.3g/日,分3次服,疗程10~14天,治疗6例均治愈。典型病例:刘××,女,23岁,皖庐江县农民。门诊号:90830。发热,纳差,腹泻20天。当地当痢疾治疗无效。体检:T:38.4℃,P:70次/分,BP:13.7/4.5kPa(102/62mmHg)。神志清,表  相似文献   

18.
雷公藤片引起亚急性肝坏死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吕××,女43岁,患类风湿症多年,经多种方法治疗无效,1985年11月开始服用雷公藤片。服药前肝功能检查:各项指标均正常,类风湿血征指标阳性。口服本品每日3次,一次1片(10毫克),饭后服用。一月后肝功能检查转氨酶略高、类风湿血征指  相似文献   

19.
1临床资料我院自1999年9月~2000年12月收治急性腹泻患儿88例,年龄3个月~3岁;男54例,女34例,发热35例,无发热53例;轻度脱水50例,中度18例;血常规:白红胞计数>1.0×109/L25例,<1.0×109/L63例;粪便常规检查及培养未见异常,随机分为丽珠肠乐加复方地芬诺酯片治疗组45例,对照组43例采用小儿利宝口服。用药方法:①治疗组3~12个月患儿给予丽珠肠乐每次1/2粒,每日3次1~3岁每次2/3粒,每日3次。复方地芬诺酯片:年龄3~6个月患儿每次1/3片,每日3次;6~12个月每次1/2片,每日3次;1岁~3岁每次2/3片,每日3次。②对照组单纯口服小儿利宝,年龄3~12个…  相似文献   

20.
谢××,男,70岁,病历号415。因咳嗽、咯痰3月、咯血1次于1989年2月27日入院。入院诊断为:①浸润型肺结核;②冠心病。入院后即予雷米封0.3、利福平0.6、乙胶丁醇0.75晨起口服,链霉素0.75一日一次肌注。在用药87天病人出现全身瘙痒。查体见面部轻度浮肿,以下眼睑为甚,全身散在红色丘疹,部分融合成片并伴少许脱屑,大腿内侧及睾丸区可见小片状溃疡。考虑为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