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梗塞急性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梗塞急性期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而实验组加用醒脑静注射液。结果: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6.00%VS76.00%)。结论: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梗塞急性期患者可促进其意识恢复,改善其生活质量,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血清肌钙蛋白T与I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肌钙蛋白T(cTnT)与肌钙蛋白I(cTnI)对急性心肌损伤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定量测定cTnI,同时采用宝灵曼快速定性分析法定性检测cTnT。共测定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57例,42例健康对照者。结果:血清肌钙蛋白I(cTnI)含量均数在AMI组与对照组间有显著差异;定性检测发现AMI组发病4h后血清肌钙蛋白T(cTaT)有36例阳性,阳性率约63.2%,而对照组无一例阳性,此时血清CK及CK-MB未见异常。结论:血清肌钙蛋白T(cTnT)与肌钙蛋白I(cTnI)的定性与定量检测对于AMI的早期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脑梗塞致偏瘫患者应用针灸治疗中的疏经调脏法进行治疗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确诊为脑梗塞致偏瘫的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疏经法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疏经调脏法治疗,对两组患者康复治疗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0.00%)、残障率(5.00%)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63.33%)、残障率(30.0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塞致偏瘫的患者应用针具治疗中采用疏经调脏法进行康复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降低患者治疗后的残障率,值得在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芪黄汤对局灶性脑梗塞大鼠的脑保护作用。方法:选用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芪黄汤大剂量组、芪黄汤中剂量组和芪黄汤小剂量组,采用芪黄汤事先灌胃周,再对模型组和芪黄汤组大鼠运用栓线法制作局灶性脑梗塞的模型,检测血清中MDA(丙二醛)和NO(一氧化氮)的含量及观察脑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经芪黄汤治疗的局灶性脑梗塞大鼠血清MDA和NO非常显著降低(P〈0.01),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脑组织形态学有明显好转的变化。结论:芪黄汤可有效地降低大鼠血清MDA和NO含量,改善脑组织结构,对局灶性脑梗塞大鼠大脑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进行临床研究。方法:将符合儿童哮喘防治常规诊断标准支气管哮喘患儿84例与同期儿科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患儿65例为对照分析,采用微量颗粒凝集法测定血清支原体特异性抗体(MP—IgM)滴度,大于或等于1:40为阳性,视为支原体感染;将全部哮喘组患儿采外周血计数嗜酸性粒细胞(PBEC),血清总IgE的检测。结果:哮喘组84例中,阳性44例,阳性率52.4%;对照组阳性18例,阳性率27.7%(18/65),哮喘组支原体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X2=9.19,P〈0.01);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呈正相关,MP—IgM阳性哮喘患儿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高于MP—IgM阴性哮喘患儿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儿童哮喘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有关,对哮喘发作期患儿要考虑MP感染可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化栓复元汤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符合标准该病患者4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88例,对照组180例。治疗组予化栓复元汤加减,对照组服用藻酸双酯钠等。治疗30天。结果:治疗组基本治愈114例,显效117例,好转5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7.9%(95%CI=94.9%~99.1%);对照组基本治愈30例,显效24例,好转48例,无效78例,总有效率为56.7%(95%CI=49.5%~63.9%)。两组综合疗效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μ=10.1756,P=0.0000);且两组总有效率的95%CI值不重叠;与对照组比较,可显著降低全血比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量(P〈0.001)。结论:化栓复元汤治疗脑梗塞疗效优于藻酸双酯钠等,其收益为OR=0.03(95%CI=0.01~0.07),NNT=2.4(95%CI=2.1~2.9)。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乙肝产妇初乳和血清中HBVDNA的含量,了解乙肝产妇能否母乳喂养。方法:选择住院分娩的乙肝产妇151倒(肝功能均正常),采用ELISA法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在血清中HBsAg、HBeAb、HBcAb阳性的126例为A组;HBsAg、HBeAg、HB-cab阳性的25例为B组,分别留取产后3—5天初乳,采用FQPCR方法检测初乳和血清中HBVDNA。结果:两组初乳中HBV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值=86.144,P〈0.01),在A组和B组初乳中HBVDNA阳性率各占5.696、88%;在A组和B组中HBVDNA含量主要以低含量(〉10^3-〈10^5Iμ/mL);在A组乙肝产妇主要以免疫残留期为主。初乳中的HBVDNA含量比血清低于2~3个数量级。结论:乙肝产妇血清和初乳中HBVDNA的含量有良好的显著性关系;血清和初乳中检测到HBVDNA的产妇,最好不要进行母乳喂养;降低血清中HBVDNA的含量可能有助于降低乳汁中HBVDNA的含量.也是切断母婴乙肝垂古传瓣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α-L岩藻糖苷酶(AFu)与甲胎蛋白(AFP)联合检测对诊断肝癌的价值。方法对我院2010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5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和60例其他肝病患者进行α-L岩藻糖苷酶(AFU)与血清甲胎蛋白(AFP)联合检测,观察AFP、AFU两项指标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结果肝癌组患者AFP、AFU阳性率n,8显高于其他肝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FU、AFP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73.21%、80.36%;特异度分别为88.33%、80.00%,AFU和AFP联检阳性率为94.64%。AFP阴性的15例患者血清中,AFU阳性率为73.33%(11/15),表明AFU对AFP阴性的PHC患者具有较高的补充作用。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有互补诊断价值。结论AFU与AFP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AFP和AFU单项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旱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许苗 《广西中医药》1995,18(5):4-5,7
应用大剂量复方丹参注射液加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脑梗塞96例(治疗组),与单用血栓通治疗90例(对照组)脑梗塞作对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5%,对照组为54.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5)。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巨细胞病毒(CMV)感染与慢性肾盂肾炎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PCR技术检测慢性肾盂肾炎患者尿液中HCMV—DNA,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患者血清中CMV抗体。结果:57例慢性肾盂肾炎患者中30例尿液HCMV—DNA检测阳性(53%),39例血清CMV抗体阳性(57%);50名健康对照组尿液HCMV-DNA抗原阳性4例(8%),血清CMV抗体阳性7例(14%),二组相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提示CMV感染可能是肾盂肾炎病因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血清胱抑素C检测在肾脏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2011年间收治的104例肾脏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10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CysC)及血清肌酐(Scr)水平进行检测比较。结果:观察组CysC及scr水平分别为(1.94±0.59)mg/L和(176.44±12.34)μmol/L,对照组CysC及Scr水平分别为(0.79±0.28)mg/L和(80.67±8.54)μmol/L。观察组CysC检测阳性率为67.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0%,观察组Scr检测阳性率为40.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胱抑素C是一项反映肾功能早期损害的重要指标,能够正确评估肾功能的变化,且操作简便、快捷,在肾脏疾病诊断中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复方樟柳碱治疗眼肌麻痹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11年1月我院糖尿病导致的外直肌麻痹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加用复方樟柳碱针,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肌注维生素B1针和维生素B12针。结果:用药后观察组患者的治愈、有效、无效分别为36例(72.00%)、14例(28.00%)、0例(0%),总有效率达100%;而对照组患者的愈、有效、无效分别为21例(42.00%、20例(40.00%)、9例(18.00%),总有效率为82.00%。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较高。结论:采用复方樟柳碱治疗眼肌麻痹具有效果好、起效快、副作用少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患者输血前相关传染性指标的感染情况,探讨患者输血前进行传染性标志物检测的必要性,从而预防因临床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提高医务工作者的自身保护意识。方法:对临床2500例拟输血患者进行输血前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抗体(抗-TP)抗体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2500例受检者中检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255例,阳性率为10.20%,HIV抗体阳性检出3例,阳性率为0.12%,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19例,阳性率0.76%,HCV抗体阳性42例,阳性率为1.68%。其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男性阳性率(11.78%)明显高于女性(7.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3项检测结果差异不明显,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前对受血者进行传染性标志物的检测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能有效避免医院感染,减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扶脾愈疡汤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口服扶脾愈疡汤,对照组50例口服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两组均4周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复查胃镜.治疗后1年随访观察复发情况。结果:愈显率治疗组90.00%,对照组6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根除率治疗组90.00%,对照组92.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治疗组10.25%,对照组30.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脾愈疡汤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效果好、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肺炎支原体在婴幼儿阶段感染状况。方法:对2011年1一12月因呼吸道感染住院的802例婴幼儿用被动免疫凝集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并统计学处理。结果:802例中MP—IgM阳性168例,阳性率20.9%;不同性别间NP-IgM阳性率男22.2%,女19.5%,P〉0.05,无统计学差异;各季度MP-IgM阳性率分别为28.2%、21.7%、23.O%、27.1%,P〉0.05,无统计学差异。各月龄MP-IgM阳性率,25—36月组28.6%,明显高于1—12月组(10.9%)和13—24月组(14.7%),P〈0.05,有统计学差异。混合感染细菌21%,肺炎衣原体17.5%。结论:肺炎支原体是婴幼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随月龄增长发病有明显增加,其混合感染较为普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与HBV-DNA定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FQ-PCR)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我院604例乙肝血清标本进行HBV-DNA定量检测及血清免疫学检测,分析5种常见模式的HBV-DNA含量及HBV阳性率。结果:1组(HBsAg,HBeAg,抗-HBc)HBV阳性率为92.12%,HBV-DNA含量为7.76±1.021gCopies/mL,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结论:HBV-M与HBV-DNA定量检测具有显著相关性,临床联合检测有助于乙肝病毒感染诊断,对提高临床疗效、判断患者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脂、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的抑制剂(PAI-1)及纤维蛋白原(Fg)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方法10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均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疏血通注射液。测定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脂TG、TC、LDL-C、HDL-C及Fg、PAI-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清TG、TC、L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HDL-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Fg、PAI-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00%,对照组为6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具有明显降纤及促纤溶作用,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减少致残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针灸方法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83例脑卒中偏瘫,按照随机原则分为针灸组与对照组,观察针灸组43例,对照组患者40例;观察组采取针灸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西医常规方法进行治疗。疗程结束之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针灸组治愈15例(34.88%),显效18例(41.86%),有效7例(16.28%),无效3例(6.98%),总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治愈6例(15.00%),显效8例(20.00%),有效16例(40.00%),无效10例(25.00%),总有效率75.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8.75,P〈0.05)。结论:通过针灸方法来治疗脑卒中偏瘫效果显著,患者无不良反应,安全有效,经济适用,是一个值得推广应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栓溶二聚体(D一dimer,D-D)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Ⅷ交联后,再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业已证实,D-D是继发性纤溶的特异性检测指标,其含量增高可反映继发性纤溶活性增强,对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的诊疗和预后监测均具有重要意义[1]。我们对281例不同疾病患者进行血浆D-D测定,现报告如下。1检测对象1.1正常对照组:共64例,男女各32例,年龄18~70岁,平均42岁。正常足月孕妇32例。1.2患者组:共281例,男120例,女161例,年龄7~88岁,平均56.5岁。其中脑血管病组117例,急性心肌梗塞组40例。产科疾病61例…  相似文献   

20.
李燕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8):103-103
目的:比较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胶体金法(TP—DICA)、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三种梅毒检测方法,选择一种梅毒螺旋体检测简便、准确方法。方法:以TRUST、TP-DICA、TPPA2-种方法检测住院手术患者标本4012例。结果:TRUST检出阳性29例,阳性率0.72%;TP—DICA检出阳性43例,阳性率为1.07%;TPPA检出阳性46例,阳性率为1.14%。结论:TP—DICAW作为梅毒检测理想的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