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后期血糖控制情况、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对空腹血糖(FBG)≥11.1 mmol/L和/或餐后2 h血糖(2hPG)≥14 mmol/L的18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和5例2型糖尿病3~5 a患者进行2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比治疗前后FBG、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VGTT)时胰岛素及C肽分泌相。结果经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血糖得到良好控制,IVGTT时出现明显胰岛素及C肽分泌相,部分患者在停止治疗后仅依靠饮食控制和运动就可维持良好的血糖代谢至少1 a,1例继发性糖尿病患者3 a内停止使用降糖药物治疗。结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有利于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短期诺和锐30强化治疗对老年患者胰岛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0例初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每日3次诺和锐30强化治疗2周,治疗前后分别行静脉葡萄糖耐量实验,测定0,3,4,5,8,10,120分钟血糖、胰岛素、C肽,计算胰岛素及C肽曲线下面积(Auc)、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p细胞分泌功能的HOMA—B指数。结果患者治疗后血清胰岛素及C肽第一时相分泌明显增加,HOMA—β指数明显升高,HOMA—IR指数下降。结论短期每日3次诺和锐30强化治疗能明显改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细胞的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3.
糖耐量受损(IGT)作为2型糖尿病的前期状态,该类患者的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已经存在受损情况[1].目前尚缺乏对IGT患者的中医临床分型的相关研究.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中医证型之间的IGT患者的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的变化,并探索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初步确定中医辨证分型在糖尿病防治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在胰岛素强化治疗过程中C肽(FC-P)的动态演变及其与强化治疗时间、降糖速度之间的关系,探讨葡萄糖毒性演变的规律,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7例新诊断的T2DM患者胰岛素强化控制血糖12周,监测强化控制前、强化控制后1周、2周、4周、6周、8周、10周、12周的空腹血糖(FBG)和FC-P,患者入组后次日及第12周随访结束时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以FBG≤7.0mmol/L,餐后2h血糖(PBG)≤10mmol/L为治疗达标。结果:患者在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过程中FBG逐渐接近达标后,FC-P仍处于动态演变过程。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改善葡萄糖毒性。葡萄糖毒性改善的过程与强化降糖治疗的时间、降糖速度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5.
瑞格列奈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分泌和氧化应激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秉涛 《河北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34):5073-5074,5095
目的研究瑞格列奈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分泌和氧化应激的作用。方法将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2例口服瑞格列奈,同时辅以饮食控制或二甲双胍口服;对照组38例单用饮食控制或二甲双胍口服。治疗2个月后,抽肘静脉血查胰岛素分泌时相(FPIS和SPIS)、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瑞格列奈只增加FPIS而不影响SPIS和总胰岛素分泌;治疗组治疗后血清MDA含量降低(P〈0.05),血清SOD活性显著增加(P〈0.001)。结论瑞格列奈只增加FPIS,可良好控制餐后血糖,显著改善氧化应激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按胰岛素强化治疗4周过程中血糖控制速度不同分为A(快速血糖控制组)、B(非快速血糖控制组)两组,比较治疗前后及两组间HOMA-β、AUCCP30、AUCCP120的差异。结果:随着血糖水平下降,两组治疗后HOMA-β值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AUCCP30、AUCCP120的开始改善时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胰岛素强化降糖治疗可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降糖4周可使患者胰岛素早时相分泌改善。  相似文献   

7.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型糖尿病是一种缓慢进展的疾病,若短期强化胰岛素泵治疗,可以通过减少葡萄糖毒性有效恢复胰岛13细胞功能的血糖刺激的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使患者的血糖快速而平稳地下降,低血糖发生率较低。本科应用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26例进行了临床观察,疗效显著,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9.
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和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基本环节。持续性高血糖可进一步加重胰岛β细胞功能的损害及胰岛素抵抗。本文通过观察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1个月的胰岛素强化治疗前后的胰岛素释放水平和胰岛素抵抗变化的情况,以及停药1年后血糖良好控制的例数,来探讨伴血糖显著增高的初发2型糖尿病及时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病程转归的影响。方法:将2005年6月~2007年1月我院住院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38例,随机分为两组,强化组用胰岛素强化治疗,普通组用口服药物治疗,治疗两周后停药,观察分析病程转归。结果: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血糖达标时间短(6.3±1.6),普通组血糖达标时间(8.3±1.7);强化组停药后4周80%不用药物治疗,血糖控制良好,停药后8周75%不用药物治疗。结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是对2型糖尿病前期患者进行干预的新的治疗方案,可诱导长期的良好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瑞格列奈与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初诊2型糖尿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60例予瑞格列奈口服,强化组60例予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口服,比较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餐后1 h及2 h血浆胰岛素变化及胰岛素曲线下面积的变化。结果治疗组餐后2 h血糖治疗后明显下降(P<0.05),餐后1 h血浆胰岛素明显升高(P<0.05)。强化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明显下降(P<0.05和0.01);餐后1h血浆胰岛素显著升高(P<0.01),餐后2 h血浆胰岛素降低,且显著低于餐后1 h血浆胰岛素(P<0.05)。结论瑞格列奈可改善胰岛素早期分泌时相,瑞格列奈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可使2型糖尿病胰岛素早期分泌相恢复,餐后血糖控制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商品名:诺和锐30)与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预混30R)(商品名:诺和灵30R)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120例初诊2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成诺和锐30组和诺和灵30R组,每组各60例,疗程12周,比较两组治疗后空腹和餐后两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的变化、低血糖发生情况及经济费用。结果:两组病人血糖均得到控制,诺和锐30组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更理想,低血糖发生率低,但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其他不良反应如皮疹和体重指数的增加及经济费用2组未见明显区别。结论:诺和锐30比诺和灵30R控制餐后血糖更快更好,且能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瑞格列奈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分泌和氧化应激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瑞格列奈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分泌和氧化应激的作用。方法将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2例口服瑞格列奈,同时辅以饮食控制或二甲双胍口服;对照组38例单用饮食控制或二甲双胍口服。治疗2个月后,抽肘静脉血查胰岛素分泌时相(FPIS和SPIS)、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瑞格列奈只增加FPIS而不影响SPIS和总胰岛素分泌;治疗组治疗后血清MDA含量降低(P<0.05),血清SOD活性显著增加(P<0.001)。结论瑞格列奈只增加FPIS,可良好控制餐后血糖,显著改善氧化应激指标。  相似文献   

14.
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在2型糖尿病强化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在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的基础上予以针灸干预治疗(丹参注射液于足三里、三阴交穴位注射),明确其在临床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和地位。[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共6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生化指标、胰岛素和C-肽分泌水平的变化,评估胰岛β细胞功能和胰岛素抵抗程度,并进行治疗经济学评价。[结果]治疗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2hPG)、游离脂肪酸(FFA)、C反应蛋白水平(CRP)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显示治疗组各时点血糖水平下降显著(P<0.05),血清胰岛素的第一时相分泌缺陷能较好修正(P<0.05),HOMA-IR(C-P)、HOMA-islet(C-P)改善明显(P<0.05)。两组所需胰岛素用量(日用量和总用量)、住院治疗总费用及日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血糖达标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的基础上辅以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不能获得直接的短期经济效益,然而能更加有效纠正患者糖脂代谢紊乱状况,改善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及胰岛β细胞功能、恢复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杜宏  邵加庆  顾萍  卢斌  王坚  刘志红 《中国中药杂志》2010,35(20):2764-2767
目的:通过db/db小鼠先天性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探讨大黄酸对胰岛β细胞第1相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20只4周龄db/db雄性小鼠,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另取10只db/m雄性小鼠作为非糖尿病正常对照。治疗组每日固定时间给予大黄酸120 mg.kg-1灌胃,db/db对照组和db/m对照组均给予相同体积的1%纤维素钠,连续给药8周,测定给药前后小鼠体重和空腹血糖,并于给药结束后分离胰岛,建立离体胰岛灌流系统,开始2.8 mmol.L-1KRB0.5 mL.h-1速度灌流1 h,后换为16.7 mmol.L-1KRB 1 mL.h-1灌流,在-30,-20,-10,0,1/3,2/3,1,4/3,5/3,2,3,4,5,6,7,8,9,10,15,20,30 min时分别收集灌流出的液体,-80℃保存后测定胰岛素。结果:db/db大黄酸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空腹血糖明显下降。db/db对照组小鼠的离体胰岛第1相胰岛素分泌明显受损,而db/db大黄酸治疗组小鼠离体胰岛在高糖刺激后立即出现明显的第1相胰岛素分泌高峰,较db/db明显好转。结论:早期大黄酸治疗可以明显改善db/db小鼠的葡萄糖耐量,恢复第1相胰岛素分泌功能,保护胰岛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黄酸对db/db小鼠的降血糖作用及对胰岛素分泌的影响。方法 30只4周龄db/db小鼠随机分为2组各15只,对照组给予1%纤维素钠,治疗组给予120 mg/kg大黄酸,连续鼻饲灌胃给药8周。投药结束后行经腹腔葡萄糖耐量试验(IPGTT)并测定相应胰岛素水平,其曲线下面积(AUC)代表胰岛素分泌水平,并通过计算IPGTT的0~30 min胰岛素曲线下面积评估早期相胰岛素分泌功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糖负荷后0,30,60和120 min的血糖水平明显下降,而30,60和120 min的胰岛素水平明显升高,尤其是早期相胰岛素水平升高更明显。结论早期大黄酸治疗可以明显改善db/db小鼠的葡萄糖耐量,恢复早期相胰岛素分泌功能。大黄酸的这一作用可能使之成为一种新的针对糖尿病的预防或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甘精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2 7例2型糖尿病伴高血糖(FPG≥1 1mmol/L)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进行强化胰岛素治疗,A组为甘精胰岛素治疗组(n =1 3) ;B组为胰岛素泵治疗组(n =1 4 )。2组治疗目标末梢血糖值为空腹≤7.0mmol/L和餐后2h血糖≤1 1 .1mmol/L。结果 2组患者都达到目标血糖值,血糖达标时间无差异,低血糖发生率无差别(P均>0 .0 5 )。结论 甘精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良好地控制高血糖,且低血糖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8.
甘精胰岛素在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波  张晓艳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32):3924-3925,3928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治疗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血糖控制差的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10例,年龄75~91岁,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肝肾功能、乳酸、尿常规,作为对照组。停用对照组磺脲类及双胍类降糖药,改为甘精胰岛素治疗,对餐后2 h血糖控制不佳者,加用或保留阿卡波糖,作为治疗组。2组饮食、运动无变化,比较2组血糖水平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空腹血糖为(13.20±7.59)mmol/L、餐后2 h血糖为(14.36±3.48)mmol/L;治疗组空腹血糖为(6.25±0.69)mmol/L(t=2.884,P=0.018)、餐后2 h血糖为(9.31±0.92)mmol/L(t=4.438,P=0.001),未见低血糖发生。结论甘精胰岛素治疗高龄2型糖尿病安全有效,方法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9.
胰岛素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持续胰岛素皮下输注(CSII)即胰岛素泵治疗和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MSII)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116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分别给予CSII和MSII强化治疗2周,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2组治疗前后血清CRP、TNF-α水平。结果2组强化治疗后,7个时点的指血血糖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01),达标时血糖值分别为(6.49±0.71)mmol/L和(6.98±1.09)mmol/L,A组明显低于B组(P0.05)。2组CRP水平均显著降低,但2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组TNF-α均有下降趋势,但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CSII与MSII均能有效控制T2DM患者的血糖,同时可有效降低血清CRP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