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冠脉综合征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据近代名医祝谌予教授的"气虚浊留","瘀血阻络,痰浊不化"学说,提出急性冠脉综合征病机为:脾气虚弱,健运失司,无力运化饮食精微(脂质)各归其所,精微蓄积而为浊(脂浊)。脂浊在脉道蓄积过量,由营养物质转为有害多余的产物而为浊邪,浊邪所致的病而为浊病(血浊病——高脂血症)。浊邪是高脂血症最基本病理产物,在浊邪的基础上,痰和瘀血进一步生成和演化。浊邪在体内蓄积过多,不能及时有效的减少和排出,浊邪则转化为浊毒,加之痰和瘀血的加重,浊毒与痰瘀混杂复合物在心络壁沉积,形成斑块状脉络"癥积",致心络管腔狭窄,心络阻塞而致心络(动脉)粥样硬化。浊毒与痰瘀聚集郁而化热,热邪积聚于局部而致心络壁溃烂和糜烂,致使心络平滑肌细胞凋亡,斑块纤维帽衰竭,纤维帽厚度变小而致斑块溃疡,致使稳定斑块变为易损斑块,斑块破裂合并血栓形成,心络腔闭塞,而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防治大法为益气,袪浊化痰,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相似文献   

2.
张玉栋 《光明中医》2012,27(2):217-219
依据近代名医祝谌予教授的“气虚浊留”,“瘀血阻络,痰浊不化”学说,提出急性冠脉综合征病机为:脾气虚弱,健运失司,无力运化饮食精微(脂质),精微蓄积而为浊(脂浊).脂浊在脉道蓄积过量,由营养物质转为有害多余的产物而为浊邪,浊邪所致的疾病而为浊病(血浊病——高脂血症).浊邪是浊病最基本最重要的病理产物,在浊邪的基础上,痰和瘀血进一步生成和演化.浊邪蕴积体内过多可转化为浊毒,加之痰和瘀血的加重,浊毒与痰瘀混杂复合物沉积于破损的经脉壁上,浊毒与痰瘀聚集积郁日久化热,邪热与“浊毒与痰瘀聚集物”演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脉络症积)的形成.郁热致使AS斑块局部温度升高和斑块破裂,若病变部位在心脏血管(心络),导致血栓形成,心络(冠状动脉)腔闭塞,而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防治大法为益气(健脾补气),祛浊化痰,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相似文献   

3.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应用辛伐他汀,不仅可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发展,还可以使斑块消退,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心肌梗死的发生率。2001年7月-2003年8月,我科以辛伐他汀治疗ACS患者39例,并与非诺贝特治疗对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浊病病机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近代名医祝谌予教授的"气虚浊留","瘀血阻络,痰浊不化"科学理论,提出浊病病机为:脾气虚弱,运化失司,饮食精微不能正常转输布散滞留蓄积脉道而为浊.浊在脉道蓄积过量,由营养物质转变为有害的多余产物,而成为浊邪.浊邪导致的疾病而为血浊病.在浊邪的基础上,痰和瘀血进一步生成和演化,浊邪在脉道蓄积过多,不能及时有效地减少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片(ACS)患者非常见的各种危险因素.以便减少、防范ACS的发生。方法:将2008.02—2012.06在建湖县人民医院住院的126例冠心病患者及45例非冠心病志愿人群分别分为42例研究组、84例对照组1、45例对照组2,并对各组问各种非常见因素及检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在肾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焦虑及C—RP等方面与对照组1、对照组2均有显著差异性(P〈0.05);研究组在感染、缺血性脑卒中、忧郁等因素方面与对照组1没有显著差异性(P〉0.05);研究组、对照组1均与对照组2的上述所有的因素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感染、肾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缺血性脑卒中、忧郁和焦虑是冠心病(CHD)患者的非常见危险因素,而肾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焦虑更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非常见高危因素,ACS患者的C—RP升高较CHD患者更明显。  相似文献   

6.
本文着重分析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发现血清抵抗素水平与血 WBC (r = 0.347,p = 0.001)与hsCRP水平(r = 0.262,p = 0.004)具有非常密切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7.
12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中医证候回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和总结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证候学特点和规律。方法:回顾调查并纪录12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临床证候相关资料,建立数据库,发现证候、证型的分布规律。结果:本病证候分布:实证从多到少依次为瘀证、痰证、寒证、热证,其中瘀证出现率达到90.5%,明显高于其他实证;虚证从多到少依次为心气虚证、心气竭证、心阴虚证、心气脱证、心肾两虚证,其中心气不足出现率达78.7%,远远高于其他虚证;实证方面,急性心肌梗死(AMI)瘀证和寒证的出现率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UA),虚证方面,AMI心气虚证和心气竭证的出现率高于UA患者,以上皆P〈0.01。临床证型:AMI心脉不通型所占比例高于UA,P〈0.05,而UA痰阻心脉型所占比例高于AMI,P〈0.05,气阴两虚型在两者所占比例以UA显著,P〈0.01。结论:气虚证和血瘀证是本病的主要虚实证候,虚实夹杂、证候演变是本病证候显著特点,不稳定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证候有别。  相似文献   

8.
健脾解毒通络法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脾虚毒损血脉的形成机制和病机特点,阐明健脾解毒通络法是治疗ACS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组织因子及其抑制物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共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55例(包括急性心肌梗死30例、不稳定心绞痛25例)、稳定性心绞痛20例和正常对照25例。入院后分别采血检测组织因子及其抑制物。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组织因子及其抑制物较稳定性心绞痛和正常对照者明显增高。结论:组织因子及其抑制物水平可以反映血栓的不稳定状态,监测其变化对早期诊治急性冠脉综合征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常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肝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舒血宁注射液联合丹参滴丸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0%,对照组优于观察组(P〈0.05);两组治疗后心前区疼痛次数、时间及胸痛次数较治疗前有明显缓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血宁注射液联合丹参滴丸治疗ACS临床疗效显著,值得I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董志  王述文 《光明中医》2011,26(3):420-421
依据近代名医祝谌予教授的“气虚浊留”,“瘀血阻络,痰浊不化”科学理论,提出浊病病机为:脾气虚弱,运化失司,饮食精微不能正常转输布散,滞留蓄积脉道而为浊(糖浊、脂浊、蛋白浊、微量元素浊)。浊在脉道蓄积过量,由营养物质转变为有害的多余产物,而成为浊邪。浊邪导致的疾病而为浊病(血浊病)。在浊邪的基础上,痰和瘀血进一步生成和演化,浊邪在脉道蓄积过多,不能及时有效的减少和排除,浊邪则转化为浊毒,加之痰和瘀血的加重,浊毒与痰瘀聚集形成浊毒痰瘀混杂复合物。血为载体,浊毒痰瘀混杂复合物,可以随血液运行过程中不断的异位沉积于全身各组织器官,形成组织器官浊病。  相似文献   

12.
论热毒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对热毒的涵义和热毒致病机制的分析阐述,结合临床实际以及热毒证与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的现代研究进展,论证热毒在 ACS发病中的作用,提出热毒伤络、瘀血闭阻是发生 ACS的病机关健,以期开辟治疗 ACS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苏靓靓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0):165-166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冠心病心肌缺血急性发作过程中的一个类型,根据心肌急性缺氧严重程度、持续时间长短及个体氧供失衡状态,其临床表现可分为不稳定性心绞痛、心电图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及和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Ⅲ。病理机制是由于冠状内粥样斑块破裂、出血导致血栓形成,全部阻塞冠状动脉而形成心肌坏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RP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系。方法选择6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除外急性感染。做CRP、Mb及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分析其结果。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各组间CRP含量有显著差异性。结论CRP平均值与血管狭窄程度及Mb平均值成正比。  相似文献   

15.
<正>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指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侵蚀,继发完全或不完全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和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ACS是复杂的急性心肌缺血综合征,其病理学变化以冠脉斑块裂隙、糜烂和/或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是否存在抑郁症状及其程度,以便为临床心理治疗、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对8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61.25%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抑郁的发生与年龄有关,年龄小于60岁组较大于或等于60岁组抑郁发生率高(P<0.05);抑郁的发生与性别和病情无相关性。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抑郁的发生率偏高,临床医护人员应予足够的重视,采取多种措施缓解患者的抑郁症状,以维持患者的心理健康,有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减少疾病复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43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加强了患者的急救措施,注意饮食与通便,做好心理护理,预防并发症,严格观察病情变化,做好介入术前术后的护理。结果:42例患者恢复正常生活,1例因并发严重心律失常经抢救无效死亡。结论:护士娴熟的专业知识,精湛的专业技术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促使ACS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涵盖了从不稳定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到ST段抬高心肌梗死范围宽广的临床情况,是常见的心内科急重症,具有发病急、病情重、不稳定、变化快、易发生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的特点;患者的情绪及心理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本病的预后。2006年3月-2007年3月我院收治ACS患者196例,在住院期间除认真细致地做好常规护理外,  相似文献   

19.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提出的新概念,其包括ST段抬高型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非ST段抬高型的急性心肌梗死(NSTE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ACS发生时,相关动脉是否关闭、侧支循环是否建立、心肌缺血是否完全恢复以及坏死面积大小,可使患者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其共同的病理生理改变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由稳定转为不稳定,继而破裂导致血栓形成,致管腔急性严重狭窄或闭塞,临床产生ACS.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抗栓、溶栓、调脂、抗缺血、介入治疗恢复冠脉畅通、稳定斑块等措施能有效预防ACS的发生发展,降低病死率….ACS属于中医"胸痹"、"心痹"、"心痛"、"真心痛"的范畴.中医学界一直以来都重视对ACS的研究,近年来取得了一些新的成果,现将近年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具有很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虽临床表现各异,但其冠状动脉却具有非常相似的病理生理改变,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由稳定转为不稳定,继而破裂导致血栓形成,致管腔急性严重狭窄或闭塞,临床产生ACS.现代研究已进行了大量的相关试验,稳定斑块,预防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临床中,选择正确的治疗策略可以尽可能使患者得益.中医药亦从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病证相结合的角度对ACS进行了大量研究.过去的研究已经证实中医药可以通过抑制平滑肌,保护血管内皮,调节脂代谢,抗脂质过氧化,抗血小板聚集等方面抗动脉粥样硬化,现在学者们逐渐认识到不稳定斑块的破裂在ACS中发病的重要性,从辨证与辨病的角度探讨防治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