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成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4):18-18,32
目的:探讨肾癌患者的CT影像分型方法及其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4月-2011年2月经病理证实的肾癌患者78例,观察患者的CT影像分型及病理结果。结果:本组病例的CT影像可以分为4型,其中包括:经典型39例(50.0%),血管瘤样型20例(25.6%),弥漫型12例(15.4%),囊肿型7例(9.0%)。同时,本组病例中经CT影像分型诊断为:透明细胞癌65例(83.3%),嫌色细胞癌6例(7.7%),乳头状癌5例(6.4%),集合管癌2例(2.6%)。CT扫描增强后,肿瘤边界清楚64例(82.1%),边界不清14例(17.9%)。结论:通过CT影像分型可以准确区分肾癌患者的各具特征性及表现,但是难以准确反映出其病理分型结果。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小肠肿瘤较为少见,早期症状不典型以及常规钡餐检查发现率低,致临床漏诊率很高,随着诊断技术的进步使确诊率明显提高,现结合我院1981~1996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2例原发性小肠肿瘤报道如下,探讨如何提高小肠肿瘤的诊断。1一般资料本组22例,男性16例,女性6例,年龄23~69岁,其中良性肿瘤9例(十二指肠平滑肌瘤3例,十二指肠粘液腺瘤1例),十二指肠神经鞘瘤1例,空肠平滑肌瘤3例及腺癌性息肉1例,恶性肿瘤13例(十二指肠腺癌3例及平滑肌肉瘤3例,十二指肠恶性淋巴瘤1例,空肠腺癌4例及平滑肌肉瘤2例)。2诊断方法根据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部肿块的价值及其安全性。方法:对42例多层螺旋CT透视引导下经皮肺穿刺获取肺内病变部位病理标本和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42例穿刺成功100%(42/42),对肺部病变病理诊断正确率95.24%(40/42),良性病变诊断准确率75%(3/4),1例并发大咯血经抢救好转出院。结论:多层螺旋CT引导下对肺内病变穿刺活检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准确性高。尤其对支气管镜不易取得活检的周围性病变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结节性硬化症(TS)的CT特点,评价CT在儿童结节性硬化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儿童结节性硬化症患者的CT表现,对其影像学特征进行总结。结果:室管膜下结节32例(66.67%),结节发生在皮质或皮质下9例(18.75%),白质结节7例(14.58%),脑萎缩2例,脑室轻度扩张1例,CT增强扫描示钙化结节无强化,无钙化结节可见中、轻度强化。结论:硬化结节的钙化是本病的脑部特征性表现,因此对钙化检出具有高敏感性的CT扫描可作为TS诊断检查的首选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纤维瘤和纤维肉瘤的CT表现,为临床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硬纤维瘤6例(鼻腔3例、上颌窦2例、软腭1例)和纤维肉瘤2例(上颌窦及鼻腔各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CT采用轴位扫描,层厚和间隔均为5mm。结果纤维瘤CT表现为单发网、半圆或椭网形实性软组织肿块,密度多均匀,边缘清楚、整齐,有包膜,带蒂或有广基,造影后轻一中度强化;肿瘤呈膨胀性生长,周围骨质受压变薄或吸收,邻近结构受推移。纤维肉瘤则表现为此部位恶性肿瘤共同的CT征象。结论纤维瘤的CT表现有一些特点,可与该部位大多数常见良性病变相鉴别。纤维肉瘤则无法与其他恶性肿瘤相区别,二者诊断均需依靠病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螺旋CT诊断女性盆腔囊性肿块的正确性。方法:收集明确诊断的女性盆腔囊性肿块15例.所有病例行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并对其CT表现作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良性13例,恶性2例。CT诊断定位正确14例(93.3%),定性正确10例(66.7%)。其中卵巢囊性畸胎瘤2例;卵巢囊腺瘤3例;卵巢囊腺癌1例;卵巢转移瘤1例;卵巢内膜异位囊肿2例;卵巢囊肿3例;盆腔囊性感染性包块3例;结论:螺旋CT对女性盆腔囊性肿块定位及定性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超声和磁共振在原发性胆囊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中医院2005~2008年收治的69例胆囊癌患者的影像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9例胆囊癌患者,超声诊断与手术病理相符合56例(81.2%);CT符合54例(78.3%);MRI检查38例,诊断与手术病理相符合30例(78.9%)。结论:超声是诊断胆囊癌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疑似胆囊癌有转移时,CT较超声更有用。MRI在胆管梗阻时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周围型小肺癌的CT表现特点并分析其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5月至2011年3月间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的45例周围型小肺癌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结果:45例周围型小肺癌中41例(91.11%)为分叶征,35例(77.78%)为毛刺征,24例(53.33%)为空泡征,31例(68.89%)为支气管血管集束征,39例(88.67%)出现胸膜凹陷征。结论:周围型小肺癌的cT表现与其病理类型存在一定联系,通过CT检查可对周围型小肺癌进行初步定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肾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报告肾损伤73例,其中闭合性损伤70例(9S.9%),开发性损伤3例(4.1%);合并伤16例(21.9)。B超检查73例,CT检查132例,IVU检查7例,非手术治疗57例(78.1%),手术治疗16例(21.9%)。结果:B超阳性率86.8%,CT阳性率100%,IVU阳性率68.7%,非手术治愈17例,手术治愈15例。结论:B超检查最便捷,可初步判断肾脏伤情。CT检查准确快速,增强后可观察双肾功能状况,对治疗有重要帮助。其治疗主要取决于肾脏伤情,保守治疗重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压迫胆总管的转移性腹膜后肿瘤治疗方法措施。方法:分析总结2005年以来,我院16例腹膜后转移性肿瘤压迫胆总管患者,进行胆总管内支架引流结合肿瘤局部放射治疗结果。结果16例患者行BRBD,置管成功16例,成功率100%,显效10例(62.5%),有效5例(31.3%),总有效率为93.8%,1例引流无效(6.3%),16例患者行3DCRT放疗,结束3个月后行腹部CT扫描,5例肿瘤明显缩小,与胆总管脱离接触(31.3%),7例肿瘤明显消退,压迫减轻(43.8%),总有效率75.1%,4例无变化(25%)。结论:胆总管内支架引流结合肿瘤局部放射治疗疗效明显,对于缓解转移性腹膜后肿瘤压迫胆总管症状的疗效显著,作为姑息性或常规制疗方法均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及其CT表现特点。方法:对我院158例经CT确诊或者胃镜活检病理确诊为食管癌术后出现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术后淋巴结转移时间、主要分布、CT表现特点等资料总结报道。结果:126例患者中共出现179个转移淋巴结,直径在13~37rnm之间,平均直径为(26.17±7.01)mm,主要呈圆形或者浅分叶,密度均匀或者不均匀,有明显的强化或者出现融合、坏死;淋巴结的转移分布大体情况如下:膈上食管旁淋巴结组(8区)共有7个(3.91%),右上段气管旁淋巴结组(2R区)共有46个(25.70%),隆突下淋巴结组(7区)共有55个(30.73%),左上段气管旁淋巴结组(2L区)共有42个(23.46%),左下段气管旁淋巴结组(4L区)共有15个(8.37%),右下段气管旁淋巴结组(4R区)共有5个(2.79%),肝转移淋巴结组共有5个(2.79%),腹膜后淋巴结组共有4个(2.24%)。由此可见,食管癌术后淋巴结的转移大多在2R区、7区以及2L区等出现,占淋巴结总转移的73.74%;淋巴结的转移时间在3个月~26个月之间,平均(18.03±10.03)月。结论:食管癌术后淋巴结的转移具有一定的规律性,CT可以进行有效准确的诊断,有助于指导放疗、化疗等治疗方案的制定,提高食管癌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张威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4):14-14,20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腰间盘突出患者的影像学分析,以提高腰间盘突出临床诊断的准确率。方法:选取我院20086月-2010年10月收治的不同类型腰间盘突出患者114例,对其影像学分析过程及效果进行总结。结果:经过影像学分析得出:本组病例中L2—3间盘突出9例(7.9%),L3-4间盘突出28例(24.6%),L4-5间盘突出57例(50.0%),L5-S1间盘突出20例(17.5%)。经过影像学分析,本组114例腰间盘突出患者中,椎间盘突出87例(76.3%),其中单节段腰间盘突出53例(46.5%),两个节段突出34例(29.8%)。同时,本组病例在影像学分析中,CT扫描中普遍表现为椎体后缘、中心后半圆形、不规则形软组织密度影,以及前缘与椎间盘相连,密度与椎间盘一致,软组织块影出现率达到100%。结论:与传统X线相比较,在腰间盘突出患者的影像学分析中采用CT诊断的准确率更高,基本可以达到90%以上,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螺旋CT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方法:经收集手术和病理证实为急性阑尾炎患者15例,回顾分析其CT表现。结果:15例确诊急性阑尾炎病例中13例CT诊断正确,主要CT征象有:直接征象:阑尾肿大10例(66.6%),间接征象:阑尾周围炎8例(60%),局限性脓肿5例(35%)。2例急性阑尾炎CT无明显异常征象。结论:螺旋CT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4.
笔者自1988年10月~1998年9月共收治78例老年重型颅脑损伤病员,占同期颅脑损伤病员总数(1149)的14.7%,均经CT和/或手术证实。按人院GCS<8分为重型诊断标准,现做分析如下。l!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55例,女23例。男:女一2.4:1,年龄61~84岁,平均67.9岁。致伤原因为车祸49例,跌伤19例,击伤5例,其他7例。1.2损伤类型:开放性损伤12例,闭合性损伤66例。颅骨骨折31例,其中颅底骨折19例,颅盖骨折12例。75例存在脑挫裂伤。颅内血肿58例(硬脑膜外血肿5例,硬脑膜下血肿42例,脑内血肿8例,多发性血肿3例)。原发性脑干…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对肺硬化性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我院手术病理证实的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表现,所有病例均行平扫厦增强扫描。结果:21例患者均为单发,19例为女性,2例为男性,位于右肺12例,左肺9例,最大径为1.1cm-6.4cm,有3倒往于肺门区,其余均位于肺外围,所有病例边界清晰,2例出现钙化结节,1例出现空气新月征,1例出现贴边血管征,1例出现肺动脉为主征,2倒出现尾征,增强后大部分病例呈明显异常强化,强化值40Hu~94Hu。结论:肺硬化性血管瘤在CT平扫时符合良性肿瘤的特点,增强扫描对其诊断价值较高,肺硬化性血管瘤有其特殊征象。  相似文献   

16.
针刺配合药物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累耕  刘岚  吕鸣  王超 《针刺研究》2001,26(3):183-184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地塞米松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疗效。方法:68例住院及门诊患者,男31例,女3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及对照组(33例)。治疗组选用阳明经穴位:肩骨、手五里、手三里、外关髀关、伏兔、足三里、阳陵泉、关元、腰阳关、心俞、中脘,针刺得气后拖以电针30min,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同时服用地塞米松片,每次15mg,3次/日,1周后用量递减,在20天内递减至0。对照组只服用地塞米松,用量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35例,治愈25例(71.43%),显效5例(14.29%),有效4例(11.43%),无效1例(2.86%),总有效率97.14%。对照组33例,治愈14例(42.42%),显效13例(39.33%),有效3例(9.09%),无效3例(9.09%),总有效率90.90%。治疗组的痊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针刺配合地塞米松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其治愈率高于单纯使用地塞米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照研究X线平片与CT诊断周围型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经病理学结果证实为周围型肺癌患者的X线和CT检查资料,对比分析2种不同检查方法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X线平片表现:30例患者中23例(77%)患者被怀疑有肺部占位性病变,7例(23%)患者X线表现不典型,给予进一步CT检查;X线典型表现包括:肿块或者球型病灶,边缘有侧缘线征、毛刺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结节与小片块状阴影.CT表现:30例患者中29例(97%)患者怀疑有肺部占位性病变,1例(3%)患者CT表现不典型,经纤维气管镜及病理学检查证实,1个月后CT出现典型占位病灶;CT征象描述主要包括形态学特征、肿瘤周围改变和肿瘤转移情况这三大方面,与X线影像学检查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周围型肺癌的X线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CT检查在周围型肺癌的定性和分期方面具有较大优势;X线适用于初步诊断和常规普查,但应注意鉴别诊断,CT是诊断周围型肺癌的首选方法,2者结合有利于提高临床鉴别和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8.
笔者自1986年1月~1998年1月共收外伤引起闭合性小肠破裂52例,就诊断及治疗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46例,女6例,年龄8~71岁,平均32岁,伤后就诊时间最短半小时,最长3天。1.2致伤原因:撞击伤27例,坠落伤15例,踢伤6例,挤压伤4例。1.3损伤部位:空肠破裂18例(34.62%),回肠破裂27例(51.92%),小肠中段破裂7例(13.46%)。工处肠段破裂32例,2处破裂10例,3处以上破裂8例,完全横断2例,伴有其他脏器伤14例(26.9%),其中肠系膜撕裂伤4例,肝破裂1例,脾破裂2例,后腹膜血肿4例,膀阶破裂1例,脑…  相似文献   

19.
我院1988-1998年10年间收治并经手术治疗且资料完整的胃平滑肌肉瘤患者26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33-68岁,平均55.5岁。主要表现为左上腹疼痛、恶心、呕吐者11例(占42.3%),有呕血或黑便者11例(占42.3%),无明显症状者8例系体检时通过辅助检查发现。查体:发现腹部包块者5例,占19.2%,其余病例均无阳性发现。行胃镜检查16例,14例(87.5oA)发现胃内包块,病理学检查确诊4例,12例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行上消化道X光钡餐检查10例,均发现胃占位性病变。作CT检查10例,均发现上腹部实质性肿块,其中5例提示肿块来源于胃,另5例不能确定来源,以及左上腹肿块2例。26例全部作腹部B超,仅9例提示胃部肿块,占34.6%。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多排螺旋cT对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2例临床确诊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骶髂关节多排螺旋CT扫描,根据图像征象进行分级,并与临床分期对照。结果:本组52例,无0级表现,I级7例(13.5%),II级22例(42.3%),Ⅲ级15例(28.8%),Ⅳ级8例(15.4%)。cT表现为关节面骨质增生硬化、囊状或毛刷状骨质破坏、骨质疏松,关节间隙正常、增宽、狭窄、消失和积气。结论:多排螺旋CT能够清晰显示骶髂关节的细微结构,做出正确的诊断及l}缶床分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