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实验研究参茯白术木糖汤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实验小鼠灌胃不同剂量的参茯白术木糖汤,观察双歧杆菌、乳杆菌、肠杆菌、肠球菌、产气荚膜梭菌、拟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等7种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表明,参茯白术木糖汤具有调节小鼠肠道菌群及促进双歧杆菌增殖功能。  相似文献   

2.
白术对小鼠肠道菌群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白术对小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方法:设白术低、中、高3个剂量实验组和蒸馏水对照组,连续给予白术配方颗粒14 d,检测实验前后肠道菌群的数量变化。结果:白术低剂量组对小鼠肠道菌群无显著影响,高剂量组的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的数量增多,肠杆菌减少,肠球菌无变化。结论:白术具有促进双歧杆菌和乳杆菌增殖、改善肠道内菌群状况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健脾2号口服液(JP)对小鼠正常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方法:将50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聚半乳糖组(OG, 0.50mg/kg)和健脾2号口服液高(JP-H, 6.00mg/kg)、中(JP-M, 3.00mg/kg)、低(JP-L, 1.50mg/kg)剂量组,给药前各组均无菌采取小鼠直肠粪便0.1g,再每组灌胃相应药物(1次/d),空白组给予蒸馏水,连续14d。末次给药后24h,同法取粪便,将两次所取粪便培养后,以生化反应、革兰氏染色镜检、菌落形态等鉴定及计录菌落数,并算出每克湿便中所含肠道双歧杆菌、乳杆菌、肠球菌、肠杆菌、产气荚膜梭菌的菌落数,取对数后进行统计。结果:给药前至给药后14d,各组小鼠体重增加趋势基本相同,各个时间点体重无显著性差异(P0.05);灌胃14d,与对照组比较,给药后OG组、JP三剂量组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有显著性增加(P0.01);JP三剂量组肠球菌和肠杆菌数量均有显著性减少(P0.01);而OG、JP三剂量组产气荚膜梭菌数量均有显著性减少(P0.01)。结论:健脾2号口服液具有明显的调节肠道菌群作用,可用于脾气亏虚、消化不良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湿热证肠道菌群的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观察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湿热证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方法 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湿热证患者(简称脾胃湿热证,2l例)粪便中7种常见肠道细菌(肠杆菌、肠球菌、酵母菌、双岐杆菌、乳杆菌、拟杆菌、消化球菌)的分布变化进行观察,并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虚证患者(简称脾虚证,22倒)及健康人(25名)作对照。结果 与健康人比较,脾胃湿热证患者肠杆菌、肠球菌明显增多(P〈0.01),双岐杆菌、乳杆菌、消化球菌明显减少(P〈0.01);酵母菌、拟杆菌无明显改变。与脾虚证比较,脾胃湿热证患者肠杆菌、肠球菌、双岐杆菌、乳杆菌、拟杆菌、消化球菌明显增多(P〈0.05或P〈0.01),而酵母菌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湿热证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中药炮制品组成的参苓白术散对小鼠模型肠道菌群影响。方法:小鼠用lOO%大黄水浸液灌胃造脾虚证模型,然后用不同中药炮制品组成的参苓白术散煎液。结果:模型小鼠肠道双歧杆菌、乳杆菌及类杆菌等厌氧菌含量显著下降(P〈0.01),用土炒白术、土炒山药或麸炒白术、麸炒山药组成的参苓白术散灌胃后,3种厌氧菌含量均恢复正常,且双歧杆菌明显超过造模前水平(P〈0.05)。需氧菌菌群中,肠球菌含量造模前后无显著性差异,而用土炒白术、土炒山药或麸炒白术、麸炒山药组成的参苓白术散后则下降了1个数量级。大肠杆菌在造模完成时含量明显上升(P〈0.01),用土炒白术、土炒山药组成的参苓白术散后含量恢复造模前水平。造模后及用中药后葡萄球菌含量变化不明显。结论:土炒白术、土炒山药或麸炒白术、麸炒山药组成的参苓白术散能促进双歧杆菌并抑制肠球菌,并且可以用党参代替人参。党参、土炒白术、土炒山药等组成的参苓白术散抑制大肠杆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甲嘎松汤对急性肝损伤小鼠的肠道菌群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甲嘎松汤预防给药7 d后,采用四氯化碳制备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测定肝功能指标;菌落计数法检测盲肠内容物中大肠杆菌、粪肠球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数量,计算B/E值;ELISA法测定血清和肝组织中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甲嘎松汤高剂量组ALT水平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甲嘎松汤中剂量组AST水平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甲嘎松汤高剂量组肠道中大肠杆菌数量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甲嘎松汤低、中剂量组肠道中双歧杆菌数量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甲嘎松汤低、中、高剂量组B/E值均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甲嘎松汤低、中、高剂量组IL-6、IFN-γ、TGF-β1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IL-10水平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结论:甲嘎松汤可改善急性肝损伤小鼠肠道菌群失调状态,调节细胞因子的水平,对急性肝损伤小鼠具有保肝作用。  相似文献   

7.
〔摘 要〕 目的:分析肠道菌群在肝硬化患者肠道中的变化及其与患者肝功能分级、肌量减少的关联性。方法:选取 2019 年 3 月至 2022 年 3 月龙岩市新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测任务中的肝硬化患者 300 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随机选 取体检健康人群 150 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检测患者粪便中菌群,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肠道菌群变 化;比较不同肝功能 Child–Pugh 分级、不同肌量患者肠道菌群数量。结果:与对照组体检健康人群相比,观察组肝 硬化患者的肠道肠杆菌和肠球菌明显增加,双歧杆菌和嗜酸乳杆菌明显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与 Child–Pugh A 级肝硬化患者相比,Child–Pugh B 级和 C 级肝硬化患者肠道肠球菌和肠杆菌明显上升,双歧杆菌和 嗜酸乳杆菌明显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 Child–Pugh B 级肝硬化患者相比,Child–Pugh C 级肝 硬化患者肠道肠球菌和肠杆菌明显上升,双歧杆菌和嗜酸乳杆菌明显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 肌量正常组相比,肌量减少组肝硬化患者肠道肠球菌和肠杆菌明显上升,双歧杆菌和嗜酸乳杆菌明显下降,差异均具 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不同肝功能 Child–Pugh 分级肝硬化患者均存在肠道菌群紊乱,且菌群变化与肝 功能 Child–Pugh 分级严重程度和肌量有关。  相似文献   

8.
补肺健脾颗粒对脾虚小鼠肠道菌群变化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玉英  王玺坤 《中医药学刊》2001,19(4):377-377,401
将脾虚小鼠的肠道菌群及服用补肺健脾颗粒后的肠道菌群测定,并与正常对照组及双歧杆菌组对比,结果表明:在小鼠形成脾虚的过程中,加喂补肺健脾颗粒组与脾虚组小鼠比较,小鼠肠道内双歧杆菌、乳杆菌和类杆菌都明显增多,并且恢复到正常水平;大肠杆菌和肠球菌的菌量显著减少,与脾虚组小鼠相应菌量相比差异有显著性,而且,补肺健脾颗粒能使肠道内厌氧菌与需氧菌数量比例维持在1000:1左右,有利于调整和维持肠道菌群的微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代谢及肠道正常菌群的作用,同时进一步研究调脂机制。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三组,空白组用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和治疗组用高脂饲料喂养28天后,模型组连续灌胃生理盐水,治疗组连续灌胃给药28天后,测定各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及测定肠道益生菌(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数量。结果:(1)经银杏叶提取物治疗后,治疗组较模型组TC、TG、LDL—c均明显降低(P〈0.05),HDL-c明显升高;(2)模型组较空白组肠道益生菌显著降低(P〈0.01);(3)治疗组较模型组肠道益生菌是显著升高(P〈0.05)。结论:高脂血症大鼠其肠道菌群紊乱,银杏叶提取物可能通过扶植肠道有益菌,调整肠道菌群数量,增强益生菌对脂质吸收及代谢的影响,发挥调节血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益气消鼓汤合利水贴对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的肠道菌群、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及治疗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益气消鼓汤口服合利水贴外贴脐部。治疗8周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肠道菌群、T细胞亚群、二胺氧化酶(DAO)、内毒素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双歧杆菌、乳杆菌较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升高(P 0. 05),CD4+水平较对照组治疗后升高(P 0. 05)。而血浆DAO、内毒素水平较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降低(P 0. 05)。结论:益气消鼓汤合利水贴通过促进双歧杆菌、乳杆菌增殖,减少梭菌、肠球菌、肠杆菌属数量,减少肠道菌群移位,改善内毒素血症,降低炎症因子DAO水平,从而延缓肝硬化疾病发展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双歧杆菌联合清胰汤防治重症胰腺炎患者肠道菌群失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联合清胰汤在肠内营养基础上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肠道菌群失调的影响。方法: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54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肠内营养+双歧杆菌组、肠内营养+双歧杆菌+清胰汤组,检测治疗后3组肠道菌株的变化,比较肠道菌群失调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生后的7-10d时,肠内营养+双歧杆菌+清胰汤组较肠内营养+双歧杆菌组大肠埃希菌、肠球菌数量减少,乳杆菌、双歧杆菌数量增多,肠道菌群失调症发生率低。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在肠内营养基础上使用双歧杆菌联合清胰汤比单用双歧杆菌更能减少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菌群失调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柴胡汤联合厄贝沙坦对高血压患者肠道菌群及脂代谢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高血压病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厄贝沙坦,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小柴胡汤,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舒张压(DBP)和收缩压(SBP)值、脂代谢情况、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水平及肠道菌群变化。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较高(P<0.05);两组治疗前DBP和S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DBP和SBP值显著降低(P<0.05);并且实验组降低较明显(P<0.05);两组治疗前肠道菌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肠球菌、酵母菌、肠杆菌、拟杆菌、乳杆菌、双岐杆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肠球菌、酵母菌、肠杆菌显著低于对照组,拟杆菌、乳杆菌、双岐杆菌显著较高(P<0.05);治疗前后对照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痛泻要方对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D,IBS-D)的临床疗效,通过比治疗前后肠道菌群变化探讨其调节脑肠交互机制。方法:将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就诊的116例肝郁脾虚型IBS-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8例,观察组患者使用痛泻要方全方口服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匹维溴铵口服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周期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评分(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attern curative effect scoring system,TCMPES),IBS生活质量问卷评分(IBS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IBS-QOL),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积分及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积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浆血管活性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PCR)检测治疗前后患者大肠埃希菌、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粪链球菌等肠道菌群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TCM-PES评分下降,IBS-QOL评分提高,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CM-PES评分低于对照组,IB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观察患者治疗后SAS,SDS评分明显降低,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浆CGRP,VIP均下降,观察组患者血浆CGRP,VIP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大肠埃希菌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肠道嗜酸乳杆菌、双歧杆菌、粪链球菌较本组治疗前增长(P0. 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肠道嗜酸乳杆菌较本组治疗前增长(P0. 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肠道嗜酸乳杆菌、双歧杆菌、粪链球菌较对照组增长(P0. 05)。结论:中药痛泻要方可减轻肝郁脾虚型IBS-D患者腹痛、腹泻等临床症状,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这可能与痛泻要方改善患者肠道菌群失调,调节脑肠肽分泌,降低内脏高敏有关。  相似文献   

14.
俞慧  杨挺  黄伟 《陕西中医》2020,(10):1418-1421
目的:探讨大黄承气汤联合保留灌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肠道菌群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100例,按照入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处理措施,观察组联合大黄承气汤保留灌肠治疗,均持续治疗10 d。比较治疗后临床疗效、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肠道菌群数量、免疫功能、不良反应及死亡率。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2.00%,明显比对照组的74.00%更高(P<0.05); 观察组腹痛及腹胀消失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 治疗后,两组肠球菌、大肠埃希菌数量较治疗前均降低,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均升高(P<0.05),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两组CD3+、CD8+、CD4+/CD8+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治疗期间两组均无明显相关药物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的死亡率20.00%相比,观察组6.00%明显更低(P<0.05)。结论:大黄承气汤联合保留灌肠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明显,可帮助患者调节肠道菌群,促进免疫功能改善,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二神丸中补骨脂、肉豆蔻炮制前后对脾肾阳虚泄泻模型大鼠肠道菌群和肾脏线粒体解偶联蛋白2(UCP2)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二神丸中药物炮制增效的机制。方法:将24只SD雄性大鼠随机等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二神丸生品组(补骨脂生品+肉豆蔻生品)和二神丸炮制品组(盐补骨脂+煨肉豆蔻),运用复合造模方法复制大鼠脾肾阳虚泄泻模型,后二组灌胃给药量3.5 g·kg~(-1),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同等体积生理盐水。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检测各组肠道菌群,研究二神丸对肠道菌群的影响;使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测定各组大鼠肾脏组织UCP2基因表达。结果:脾肾阳虚泄泻大鼠肠道菌群和UCP2含量与造模前相比发生明显变化,其中长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菌群异常低下,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含量显著增加,肾脏组织UCP2含量明显升高。给予二神丸后,对肠道菌群失调和UCP2异常均有明显的调节和改善作用,尤以炮制组(盐补骨脂+煨肉豆蔻)效果为最佳。结论:由盐炙补骨脂和麸煨肉豆蔻组方的二神丸促进脾肾阳虚泄泻模型有益菌的增殖、抑制有害菌以及下调肾脏组织UCP2效果更加明显,提示其增效可能与调节肠道菌群及机体基础代谢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姜芡止泻汤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脾肾阳虚证的疗效及对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予姜芡止泻汤,每日1剂,每日2次,口服或鼻饲;对照组予甲硝唑片+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每日3次,口服或鼻饲.2组均连续治疗7 d.观察2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评分、西...  相似文献   

17.
该研究旨在评价丹参根与根茎和茎叶对糖尿病肾损伤大鼠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采用高糖高脂饲料、5%葡萄糖水、30 mg·kg-1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肾损伤模型,随机分组:正常组,模型组,厄贝沙坦对照组,黄葵胶囊对照组,丹参根与根茎及丹参茎叶低、中、高剂量给药组。给药2周后,收集各组大鼠粪便,采用16S rRNA技术分析粪便中肠道菌群的多样性。结果发现,模型组肾小管上皮空泡变性、肾间质大量炎细胞浸润,各给药组可见少量炎细胞浸润,厄贝沙坦组、黄葵胶囊组、丹参根与根茎水提物高剂量组及丹参根与根茎醇提物高剂量组大鼠肾脏结构接近正常组。模型组肠道菌群多样性及结构与正常组存在显著差异,各组药物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糖尿病肾损伤大鼠粪便菌群多样性,以丹参根与根茎水提物高剂量组最为明显。糖尿病肾损伤模型组大鼠粪便中纲、目、科、属分类水平上均发现差异菌群。在科及属分类的菌群中,双歧杆菌属、Turicibacter、消化链球菌科、脱硫弧菌属、SMB53在糖尿病肾损伤模型组呈现上调趋势,乳酸杆菌属、梭菌属、理研菌科、瘤胃菌科在模型组呈现下调趋势。各组药物能不同程度地改善以上肠道菌群在模型组中的相对丰度。该实验研究结果为丹参的资源化利用及进一步开发提供了有利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乌头汤对大鼠肝药酶CPY3A4活性的影响,以探索乌头汤作用于CPY3A4发生药物间相互作用的可能性.方法:5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抑制剂SKF-525A阳性组(0.1 g·kg-1)、乌头汤高剂量组(原方剂量2倍)、乌头汤中剂量组(原方剂量)、乌头汤低剂量组(原方剂量1/2).大鼠连续灌胃给药7d,第8d处理动物并制备肝微粒体,以睾酮为探针,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测定6β-羟基睾酮的生成量,计算其代谢速率并评价CPY3A4活性的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乌头汤高、中、低剂量组的睾酮代谢速率均明显降低(P<0.05);与乌头汤低、中剂量组相比,乌头汤高剂量组的睾酮代谢速率皆降低.结论:乌头汤连续给药7d后可抑制大鼠肝脏CPY3A4的活性,提示乌头汤与CPY3A4底物药物合用时可能发生药物间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