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小腿、踝、足皮肤软组织损伤患者采用不同的带蒂皮瓣修复术后护理体会.方法:对19例小腿、踝、足皮肤软组织损伤患者进行围术期护理及功能锻炼的指导.结果:本组皮瓣除3例皮瓣边缘少许坏死,经换药愈合外,其余16例伤口均一期愈合,随访18例,随访时间为4个月~1年半,18例患者足部外形良好,行走正常,1例足背皮瓣稍臃肿,但足踝功能良好.结论:皮瓣修复患者积极做好术前准备,术后严密监测病情变化,尤其是皮瓣区的监测,防止血管危象的发生,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功能指导,对皮瓣修复术后皮瓣的存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术后皮缘坏死感染形成因素及预防方法。方法回顾32例36足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出现皮缘坏死感染并发症,总结出现并发症出现因素及预防方法。结果 32例36足患者中20例伤口愈合好,6例8足感染坏死,其中4例6足经伤口换药后愈合,1例取出内固定,换药1-2个月后愈合,1例控制感染后行小腿逆行腓肠营养神经皮瓣修复术后愈合。结论跟骨骨折采用手术治疗,应掌握手术时机,提高手术技巧及围手术期护理,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或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1例手或足部软组织缺损创面,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修复,术前均用 Dopple 探测确定穿支位置,术中切取游离皮瓣并适当修薄皮瓣,在显微镜下吻合一动脉两静脉,术后活血抗感染抗凝治疗。结果11例皮瓣全部成活,无坏死以及深部感染,伤口愈合时间2~4周,全部获得4~12个月的随访。术后皮瓣质地柔软,弹性好,肤色接近正常皮肤,手或足部功能及外形恢复良好。结论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是一种安全、可靠,皮瓣存活后疗效满意,是修复手或足部创面的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如何做好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术围术期的护理,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 对13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术前做好心理护理、皮肤准备及体位训练,完善术前检查,术后加强皮瓣血运观察、做好伤口护理等.结果 13例皮瓣移植术患者通过有效的围术期护理,皮瓣成活良好,患肢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做好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术围术期护理,加强皮瓣血运观察及伤口护理等,是提高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同种异体骨植骨加钢板内固定治疗塌陷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 例22侧塌陷型跟骨骨折采用此法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1例发生局部切口浅表性坏死,3例伤口术后10天出现渗液,此4例经过换药后愈合良好,其余16例伤口均Ⅰ期愈合.经随访骨折在8~12周后均获得骨性愈合,关节功能优良率达8 6.3...  相似文献   

6.
张卫兵  刘忠  孙建平  刘伟 《淮海医药》2012,30(2):105-107
目的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及术后并发症防治的方法和疗效。方法本组28例30足。术前均行X线摄片及CT检查按Sanders分型:Ⅱ型6足、Ⅲ型17足、Ⅳ型7足。闭合性骨折28足,开放性骨折2足。均采用跟骨外侧"L"型切口跟骨钢板内固定,必要时植骨。术后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定。结果本组28例患者均获随访。所有患者无深部感染、骨髓炎、骨不连。Maryland足部评分优良率93.3%。结论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是值得肯定的治疗方法。只要我们能准确把握手术时机,充分术前准备,术中有良好的复位和可靠的固定,并进行必要的植骨。对术后并发症有正确的认识,尽早干预就可以获得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结合微创治疗关节内跟骨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及撬拨复位、微创内固定治疗关节内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运用中西医手法,结合撬拨复位、小切口切开、自行研制微型接骨板内固定,术前、术后配合自制中药,综合治疗关节内跟骨骨折.结果40例均获随访,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优良率达87.5%.结论应用中西医结合微创内固定治疗关节内骨折,创伤小,固定可靠,关节功能恢复好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撬拨技术整复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加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4年6月至2009年4月收治的20例(25足)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应用撬拨复位加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结果 本组25足,骨折术后功能评价,优11足,良10足,可4足,优良率84%。结论 撬拨技术加钢板内固定对跟骨骨折治疗效果满意,可以较好的恢复足部的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锁定接骨板结合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rhBMP)骨修复材料植入治疗跟骨骨折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行切开复位锁定接骨板内固定结合rhBMP骨修复材料植入治疗的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患者15例,采用外侧"L"型切口,术中复位跟骨后关节面,恢复跟骨高度及宽度,在骨缺损处用1~2 mg的rhBMP骨修复材料填塞,比较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B?hler角、Gissane角变化,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估足部功能.结果 患者术后无切口不愈合及感染,骨折均愈合并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57 ±2.42)个月,术后半年均能正常行走.术后B?hler角(35.8 ±1.75)°和Gissane角(132.9 ±2.85)°改变较术前B?hler角(3.62 ±1.00)°和Gissane角(159.3 ±3.65)°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末次随访时B?hler角(35.2 ±0.92)°和Gissane角(132.4 ±2.41)°无明显改变(P>0.05),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优10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93.3%.结论 锁定接骨板结合rhBMP骨修复材料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可有效维持跟骨解剖形态,促进骨愈合,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Ⅰ期植骨加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Ⅰ期植骨加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58例,术后随访(18±1.63)个月,术前术后膝关节功能采用Merchan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结果 52例达Ⅰ期愈合,6例骨折迟缓愈合、不愈合,其中2例钢板术后断裂。Merchan评分标准显示:优40例,良12例,差6例,优良率优良率为89.6%,评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Ⅰ期植骨加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固定牢靠,愈合率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穿支皮瓣修复下肢严重软组织缺损的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对26例下肢皮肤组织缺损患者行股前外侧皮瓣、腓骨骨皮瓣、足部皮瓣修复的术前护理,术后体位的护理,皮瓣的观察,营养支持治疗配合相关的康复锻炼等方面进行护理。结果术后24例完全成活,2例腓骨骨皮瓣部分坏死2~3cm给予换药和皮瓣按摩,植皮后伤口愈合:随访6个月~2年皮瓣质地良好,下肢负重,行走无明显影响。结论穿支皮瓣修复下肢组织缺损,术前充分准备,术后严密观察及护理,及时处理血管危象,配合正确的康复锻炼,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皮肤坏死原因及相应处理。方法对65例跟骨骨折进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及皮肤发生坏死后采取直接缝合、植皮、皮瓣修复等治疗。结果按Maryland评分标准评价足部功能优良率为86.84%,术后发生皮肤坏死6例,发生率为7.89%,经积极治疗后创面痊愈。结论术后皮肤坏死原因主要与手术时机选择;手术切口入路选择;手术操作方法有关。根据坏死面积大小,感染情况,骨、内固定外露等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微创方法(有限切开撬拔)复位跟骨骨折及植入钢板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及伤口并发症.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跟骨骨折病例共76例81足,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选用跟骨微创(有限切开撬拔)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对照组选用传统“L”形手术切口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术后伤口愈合情况按甲乙丙分级评价;术后规律随访,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价治疗后足功能.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伤口愈合甲级率分别为95.12%和77.50%,前者明显较高(P<0.05);术后随访功能评价优良率分别为90.24%和9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跟骨微创(有限切开撬拔)复位+钢板内固定对比传统“L”形手术,在术后功能评价上无明显差异,在术后伤口的甲级愈合率上具有明显优势,可有效减少跟骨术后伤口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跟骨结节牵引辅助复位下异型钢板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3例跟骨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异型钢板固定,术中采用跟骨结节牵引辅助复位,术后定期复查X线,记录骨折愈合后的Bohler角、Gissane角;术后1年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足部功能。结果骨折愈合时间为2~6个月,平均(3.2±0.5)个月。术后Bohler角、Gissane角均恢复正常;Maryland足部评分优良率91.3%。结论跟骨结节牵引辅助复位下异型钢板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效果良好,能够使跟骨关节面获得良好的解剖复位,使足部功能恢复正常,是治疗跟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Ⅰ期有限内固定结合负压封闭引流( VSD )技术治疗严重开放性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骨科收治的重度开放性跟骨骨折患者27例,其中男21例,女6例;年龄24~55岁,平均年龄(34×.4±4.8)岁;单足损伤者16例,双足损伤者11例;均使用Ⅰ期复位有限内固定结合VSD技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后伤口愈合情况,跟骨高度、宽度、B?ihler角、Gissane角的恢复情况及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进行综合评分。结果38例开放骨折均未出现严重感染及慢性骨髓炎,其中2例术后首次去除VSD后出现浅表感染、局部皮肤坏死,经再次清创后更换负压吸引游离皮片移植覆盖创面愈合。15例足经7~10 d负压吸引去除VSD后,创面新鲜,肉芽组织填充满意,经换药治疗后瘢痕愈合。13例足去除VSD后因创面较大再次更换VSD1~2期后肉芽充分填充满意,行植皮术或换药后瘢痕愈合,25~41 d伤口痊愈。8例足去除VSD后因软组织缺损跟骨骨外露用小腿腓肠肌皮瓣覆盖创面,14~22 d愈合,3例足术后1~2年因行走疼痛最终行跟距关节融合术,5例足部分克氏针松动后自行脱落,其余30例足均于伤后6周~4个月愈合后拔除克氏针。此外,38例足没有截肢病例;跟骨高度、宽度、B?hler 角和Gissane角均有较术前明显改善,其中28例足恢复满意,5例恢复欠佳。术后1年采用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13例为优,10例为良,8例为可,7例为差。结论Ⅰ期有限内固定结合负压封闭引流( VSD)技术治疗开放性跟骨骨折并发症少,预后良好,对早期治疗重度开放性跟骨骨折提供一条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手术治疗围术期的护理措施及康复指导对策。方法对跟骨骨折手术治疗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结果本组85例跟骨骨折患者经过围术期的护理及康复指导,术后患足按Mar y ladn足部评分系统评价,优(90~100分)45例,良(75~89分)36例,可(50~74分)4例,优良率95.29%。结论加强对跟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可以预防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跟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状况较好,证明护理措施有效,康复指导对策可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手术治疗115例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与康复指导对策。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15例行跟骨骨折手术治疗患者,对患者予以心理护理,术前、术后护理与康复指导,并采用Maryladn足部评分系统与视觉模拟评分分别对患者患足及疼痛予以评价。结果本组115例跟骨骨折手术治疗患者经围术期护理与康复指导后,术后患足评分优良率高达94.8%,且术后1、2、3 d均为出现明显疼痛症状。结论对跟骨骨折手术治疗患者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及康复指导,可减少患肢功能恢复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采用多组皮瓣联合移植术治疗足部严重创伤145例,术后随访6--12个月,全部病例皮瓣成活、足部外观及功能满意。通过对患重视术前准备、做好术后处理、严密患区观察等护理,总结了重视心理护理,消除不利心理因素,加强功能锻炼,促进患肢功能恢复,阐述了皮瓣联合移植术修复严重足部创伤的护理重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的多根克氏针固定及其疗效。方法对26例(31侧)Sander分型Ⅱ6侧、Ⅲ型18侧、Ⅳ型7侧的跟骨骨折患者,采用多根克氏针内固定,其中12侧取自体髂骨植骨,观察治疗前后Bohler角、Crssane角和跟骨后关节面位移恢复情况,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恢复程度。结果随访时间7—38个月,平均11个月。治疗前后Bohler角、Gssane角和跟骨后关节面位移恢复情况均P〈0.01;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优15侧、良11侧、可4侧、差1侧,优良率为84.2%。结论多根克氏针内固定,必要时充填自体髂骨,切口小,对皮瓣影响小,跟骨外形基本恢复正常,足部功能恢复好,近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交腿皮瓣修复小腿及足电击伤患者的围术期护理体会。方法术前给予心理疏导,必要的术前准备,被动体位训练、适宜的病室环境。术后加强心理护理、疼痛护理、饮食护理、断蒂训练、功能锻炼、严密观察皮瓣的血运,采取正确的体位等方法。结果 36例交腿皮瓣修复小腿及足电击伤患者皮瓣全部Ⅰ期成活,外形满意。结论交腿皮瓣修复小腿及足部电击伤患者,积极的护理工作是手术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