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胰瘘、胆瘘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胰瘘,胆瘘与吻合口内是否置支架引流和的关系及与吻合方法的关系。临床资料 回顾分析我院49例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其中Child法重建术39例,Whipple法重建术9例,胰管栓塞断端缝闭旷置1例;胰管内置支撑引流管45例,未置引流管3例,胆管戳孔置T管31例,胆管内置管结胆肠吻合口再经空肠外引流11例,示置引流管7例。  相似文献   

2.
房巨波  朱建平 《腹部外科》1997,10(3):133-133
作者自1994年4月~1996年4月采用空肠粘膜剥除,空肠、胰端端套入吻合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2例,无1例发生胰瘘,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男8例,女4例,年龄42~75岁。均为择期手术。12例中,胰头癌5例,十二指肠乳头癌3例,胆总管下端壶腹癌4例。均经病理检查证实。手术方法:常规胰头十二指肠切除后,均以Child法为基本消化道重建方式,胰肠吻合采用空肠粘膜剥除端端套入吻合,胰管内置支撑管内引流,胆管置T型管外引流。术毕胰肠及胆肠吻合处放置乳胶管引流1~2根,术后持续胃肠减压4~7天。结果:术后住院天数为16天~2个…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预防胰瘘的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9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胰空肠端端套入式吻合,辅助应用医用胶,主胰管内置入导管,留在空肠内,超过胆肠吻合口,胆总管内不放T形管。结果 9例患者术后无胰瘘、胆瘘,并发肺部感染1例,切口感染1例,术后随访无胆道梗阻、糖尿病。结论 此吻合法操作简便,吻合牢靠,胰液引流通畅,肠袢张力低,能较好地预防胰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本组壶腹癌胰十二指肠切除9例(保留幽门5例、空肠造瘘4例);慢性胰腺炎左半胰切除、近侧胰端空肠Y形吻1合例,均行胰管空肠吻合并安置支撑管,胆肠吻合处胆管内置T形管引流。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用曾宪九方式行十二指肠空肠端侧(空肠半周横切口)吻合以防逆流。空肠造瘘供术后营养。围手术期处理注意胃肠及静脉营养、水电解质平衡、防治感染、抑制酶分泌及通畅引流等,未用生长抑素。本组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及死亡,均未出现胰外瘘。胰切除术中胰管空肠吻合是预防胰外瘘的关键。胆管外引流、空肠营养造瘘以及保留幽门的抗反流等协同治疗有助于预防胰外瘘,生长抑素并非必需。  相似文献   

5.
探讨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预防胰肠吻合口漏的临床价值。方法按照彭淑牖教授设计的胰肠捆绑式吻合法进行胰肠吻合,游离胰腺断端3cm.胰管内置硅胶管,两者用丝线固定,空肠3cm处断端用电凝或石炭酸破坏其粘膜,胰断端套入空肠内3cm,空肠断端与就近胰包膜缝合4针,并用生物蛋白胶外涂一周。距空肠断面约l~2cm处用粗丝线环绕空肠壁捆绑一道,使空肠壁与胰腺紧密相贴。结果经过连续17例临床应用,均未发生胰瘘.恢复顺利。结论本法操作方便,简单,是胰肠吻合理想的手术方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部份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胰空肠吻合有诱发胰腺炎和吻合口哆裂危险性,伴随高的死亡率。本文对三种胰空肠吻合方法作一前瞻性非随机研究并和不作吻合的胰腺外引流作一比较。作者在1978~1983年作13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男性77例,女性54例,平均年龄55.9岁。有三种吻合方法,其中33例行胰空肠端侧吻合,31例端端吻合,48例制作空肠双袢,分别与胰、胆管吻合,均不放置内支架,胰管不结扎和不堵塞。19例因胰腺残端局部条件和胰实质太脆、胰管太薄不宜作吻合,胰管用二根 Penrose 管作外引流。端侧吻合组:4例胰肠吻合哆裂,2例死亡,3例腹膜炎中,2例也死亡。另2例死于胃吻合口漏,1例死于胆漏,1例死于膈下脓肿引流后。总的併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端端双层套入连续吻合法(改良Child胰肠吻合)对胰肠吻合缝合技术进行改进,预防胰漏的发生。方法对3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采用4-0 Proene线双层胰肠端端套入式连续吻合。结果改良Child胰肠吻合法的吻合时间平均14.2min,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全部病例均未出现胰肠吻合口漏,没有手术死亡。结论改良Child胰肠吻合法,操作简便、省时、并发症少,是胰肠吻合术的一种有效改进。  相似文献   

8.
胰肠吻合方式与胰瘘(附477例报告)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 :本文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肠吻合方式与胰瘘预防的关系。方法 :回顾 1 988年 1月至 2 0 0 2年 4月477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例 ,胰肠吻合方式包括端端套入吻合、端侧套入吻合、胰管空肠端侧黏膜吻合 ;胰管支撑和胰液引流包括胰管支撑内引流、胰管支撑外引流和无胰管支撑等。结果 :术后胰瘘总发生率为 2 .52 % (1 2 477) ,96年前为 6 .78% (8 1 1 8) ,死亡 2例 ;1 996年后为 1 .1 1 % (4 359) ,死亡 1例。同时期吻合方式比较 ,1 996年前的两种主要吻合方式中 ,胰管空肠端侧黏膜吻合法的胰瘘发生率显著低于端端套入法 (χ2 =4.30 34 ,P <0 .0 5)。1 996年后的两种主要吻合方式中 ,胰管空肠端侧黏膜吻合法的胰瘘发生率显著低于端侧套入吻合法 (χ2 =1 3 .5778,P<0 .0 1 )。端端套入吻合法放置胰管外引流的胰瘘发生率显著低于单纯内支撑 (χ2 =4.82 4 4 ,P <0 .0 5) ;胰管空肠端侧黏膜吻合法放置胰管外引流与单纯内引流相比相差不显著 (χ2 =0 .2 842 ,P >0 .0 5)。结论 :操作技术的熟练程度是影响胰瘘发生率的重要因素。胰管空肠端侧黏膜吻合法优于端侧套入和端侧套入吻合法。在吻合技术不熟练时 ,放置胰管支撑外引流有助于减少胰瘘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采用胆汁、胰液双重外引流, 预防胆瘘、胰瘘的方法.方法 1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均采用Child方式重建消化道, 仔细暴露主胰管并向胰头剥离5 mm后横断.向管腔内插入相匹配的塑料管或细导尿管并用肠线荷包缝扎固定.胰液引流管在胰肠吻合口下15 cm桥袢上引出并用肠壁间断缝合包埋5 cm后引出体外.10 d后拔管, 肝总管另戳口置T管, 术后15 d拔管.结果 16例中无1例发生胆瘘或/ 和胰瘘.仅1例发生消化道出血,经非手术治疗痊愈.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采用胆汁、胰液双重外引流预防胆瘘、胰瘘效果明显, 适宜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刘邦芝  郭永学 《腹部外科》2000,13(6):360-361
目的 总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采用胆汁、胰液双重外引流 ,预防胆瘘、胰瘘的方法。方法  1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均采用Child方式重建消化道 ,仔细暴露主胰管并向胰头剥离 5mm后横断。向管腔内插入相匹配的塑料管或细导尿管并用肠线荷包缝扎固定。胰液引流管在胰肠吻合口下 15cm桥袢上引出并用肠壁间断缝合包埋 5cm后引出体外。 10d后拔管 ,肝总管另戳口置T管 ,术后 15d拔管。结果  16例中无 1例发生胆瘘或/和胰瘘。仅 1例发生消化道出血 ,经非手术治疗痊愈。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采用胆汁、胰液双重外引流预防胆瘘、胰瘘效果明显 ,适宜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胰肠吻合口的重建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重要的组成步骤,也是影响其成败的关键。根据重建方式的不同,主要分为胰腺-空肠吻合和胰胃吻合。根据胰腺残端与空肠吻合位置的不同,分为端端吻合和端侧吻合。在目前的随机对照研究中,胰腺-空肠吻合和胰胃吻合在胰漏的发生率方面无明显的差异。捆绑式胰肠和捆绑式胰胃吻合分别建立在经典胰肠(胃)吻合的基础上,操作简便,预防胰肠吻合口瘘效果确切。胰肠吻合口成功与否的影响因素包括胰腺质地和胰管大小等,胰管支撑管的放置可能有助于减少胰肠吻合口瘘的发生。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消化道重建,应遵循简单、有效的原则,才能将胰肠吻合口瘘的发生减至最低。  相似文献   

12.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faficoduodenectomy,PD)是治疗壶腹周围疾病最常规的手术方式。然而,胰瘘仍然是PD最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24%,死亡率为40%。胰管-空肠黏膜吻合法斟其对合合理,胰瘘发生率低,是常用的胰肠重建方式。2007年1月至2007年6月,我们在胰管-空肠黏膜吻合法的基础上再作改进,对36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均采用无支撑管的胰管-空肠黏膜吻合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应用降落伞式胰管空肠吻合和胆肠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预防吻合口漏的效果.方法 对2004年6月至2008年9月172例采用降落伞式胰管空肠连续吻合和降落伞式连续胆肠吻合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降落伞式胰管空肠连续吻合时间平均11min,降落伞式胆肠吻合时间平均9min,全部病例均未出现吻合口漏,无手术死亡.结论 降落伞式胰管空肠连续吻合和胆肠连续吻合,操作简便、省时、并发症少,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一种有效改进.  相似文献   

14.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漏的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近 10 年来共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32例。其中,胰腺癌20例,十二指肠壶腹部腺癌9例,十二指肠癌 3 例。手术均采用 Child’s 术式、胃空肠Roux en Y吻合术。行胰管内置硅胶管外引流21例,行硅胶管内引流 11 例。胰管空肠均采用端端套入吻合法,部分喷洒生物蛋白胶。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讨  论1.胰漏发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胰十二指胰切除术后胰漏发生的主要原因为胰管内胰液外渗、胰断面损伤自溶液体外渗。另外,吻合口肠腔内出现高压状态,如胃肠功能麻痹,胰液、胆汁、肠液潴留于空肠段,激活胰酶对吻合口的腐蚀作用,也会导致胰漏。…  相似文献   

15.
1990年 1月~ 1999年 12月本院共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2 7例 ,仅 1例术后并发胰漏 ,其发生率为3.3%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中男性 19例 ,女性 8例 ,年龄 36~ 6 5岁。其中胰头癌 19例 ,十二指肠乳头癌 3例 ,胆总管下段癌 4例 ,1例为胆总管下端结石嵌顿术中损伤壶腹部无法修复。消化道重建的方式采用Child术式2 6例 ,并在胃肠吻合口以下的远近端空肠间常规行侧 -侧吻合。其中胰肠吻合的方式为 :胰腺 -空肠端端套入式吻合 5例 ,胰管 -空肠粘膜端侧吻合 7例 ,捆绑式吻合 14例。采用胰 -胃吻合 1例。 2 7例中胰管中置管 2 4例 ,并同时…  相似文献   

16.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不同胰肠吻合方式的效果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三种不同胰肠吻合方式的胰肠吻合口瘘发生率,探讨实施不同吻合方式的适用条件及其合理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吻合方式不同分为捆绑式胰肠吻合组(A组)、胰管对空肠粘膜端侧吻合组(B组)和套入式端侧吻合组(C组),观察其术后胰瘘的发生率。结果胰肠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A组1例(1/41,2.44%);B组无胰肠吻合口瘘发生;C组3例(3/19,15.79%)。A、B两组间胰肠吻合口瘘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胰肠吻合口瘘发生率显著高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管对空肠粘膜吻合法和捆绑式吻合法均为较安全的胰肠吻合方法。在条件许可下,胰管对粘膜吻合法应作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首选的胰肠吻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细口径胆肠吻合使用改良的T管支撑引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4年8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胰腺外科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胆管直径8 mm、胰管直径正常的166例病人资料,其中81例病人采用改良的T管支撑引流胆肠吻合(改良组),85例病人采用直接胆肠吻合(常规组),比较分析两组胆瘘、胰瘘发生率及其他手术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改良组病人在术后胰瘘、胆瘘的发生率,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术后胆肠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P均0.05)。结论改良的T管支撑引流胆肠吻合操作简便,在降低胰瘘、胆瘘发生率方面有优势,同时存在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及术后胆肠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低等优点,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胆肠吻合的一种有效的改良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如何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空肠吻合口漏的发生。方法采用胰管空肠吻合胰腺残端套入法行胰肠吻合,按胰、胆、胃顺序与空肠重建消化道。结果27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手术并发症7例(25.93%),其中应激性溃疡出血3例,胃排空延迟2例,腹腔及腹壁创口感染各1例,均经非手术治愈。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亦无一例发生胰瘘。结论胰瘘的发生同术式和操作技术密切相关,亦与吻合口部位血供和张力以及吻合口远端通畅与否有关。本术式增加了胰空肠吻合的严密性,对预防胰瘘的发生起到了积极的效果,且操作简便,易于掌握,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采用连续缝合法进行套入式胰肠吻合对预防胰漏发生的作用。方法对2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采用4-0可吸收线连续缝合法进行端侧套入式胰肠吻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施行套入式连续胰肠吻合,平均胰肠吻合时间13(8~20)min,全部病例均未出现胰肠吻合口漏,无手术死亡;出现胰腺残端出血1例,经保守治疗治愈;术后胆漏1例,经再次手术后治愈。结论连续缝合法行端侧套入式胰肠吻合适用于任何情况下的残余胰腺,且操作简便、省时、并发症少,是胰肠吻合的一种有效改进。  相似文献   

20.
胆胰双支撑引流对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胆胰双支撑引流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预防胰瘘的价值。方法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1例,采用Child方式重建消化道,胰管内置入硅胶管引入肠腔,于胆肠吻合口上方的肝总管另行戳孔置入T管引流入空肠。结果31例中发生并发症5例(16.1%),其中胰瘘1例(3.2%),无死亡病例。结论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应用双支撑引流,有利于降低术后胰瘘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