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近年研究表明 ,孕激素对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 ,孕激素受体拮抗剂米非司酮可使子宫肌瘤萎缩[1] 。本研究试图探讨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超微结构的影响。一、资料和方法1.研究对象 :为 1997年 1月至 1997年 10月广州暨南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 12例 ,年龄 40~ 5 5岁。随机分为米非司酮组 6例 ,对照组 6例。米非司酮组从术前 1周每天口服米非司酮 (上海华联制药公司生产 ) 2 5mg。对照组按一般术前常规处理 ,未使用激素类药物。两组患者均行全子宫切除术。2 .方法 :术后取肌瘤组织 ,按电镜样品制作过程处理… 相似文献
2.
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55,自引:0,他引:55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超微结构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子宫肌瘤患者24例,连续服用米非司酮25mg或12.5mg,12周后行子宫切除术,取子宫标本,在电镜下观察肌瘤超微结构变化。并随机选择6例未用药的子宫肌瘤患者,同样方法取标本进行比较。结果:米非司酮可使肌瘤细胞及血管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结论:米非司酮可用于子宫肌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及内膜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缩小子宫肌瘤及导致闭经的机制。方法 随机选择有症状的子宫肌瘤患者21例,每日服用米非司酮10 mg,连续 3个月后行子宫全切术,取子宫标本在光镜及电镜下观察子宫肌瘤及内膜组织的变化,并随机选择同期未用药的生育年龄及绝经后的肌瘤标本26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米非司酮能抑制子宫肌瘤细胞的生长,并使子宫内膜退行性变。结论 米非司酮可用于治疗子宫肌瘤。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组织病理学的影响,探讨其使肌瘤体积缩小的机制。方法6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21例患者手术前每天服用米非司酮10mg,共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B超测定最大肌瘤三维经线判定肌瘤体积变化;对照组39例患者术前未接受任何激素治疗。两组患者术后行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两组肌瘤组织病理学的改变。结果 治疗组肌瘤组织退行性变的程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治疗后有效组与无效组在病理改变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后肌瘤组织退行性变的程度增加,可能与血供减少有关,是肌瘤缩小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米非司酮对人胎儿心肌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对人胎儿心肌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将中期妊娠引产的病例分为米非司酮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例,胎龄为18~21孕周。米非司酮组在引产前6小时服用米非司酮150mg,然后行水囊引产术;对照组则只行水囊引产术。胎儿娩出后,取心肌组织进行样品制备以供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米非司酮组引产的胎和心肌组织可见下列形态改变:①心肌细胞水肿,线粒体明显肿胀。②胞质内糖原颗粒缺如。③部 相似文献
6.
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58,自引:2,他引:56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EGF)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2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被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从月经周期第1~3天开始,每日服用10mg米非司酮,连续服用3个月后行子宫全切术。对照组在不同月经周期行子宫全切术。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子宫肌瘤组织和周围正常肌层组织中EGFmRNA含量。结果对照组分泌期肌瘤组织中EGFmRNA含量高于周围正常组织,而增生期肌瘤组织中EGFmRNA含量与周围正常组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观察组子宫肌瘤组织EGFmRNA含量低于对照组分泌期,而与对照组增生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米非司酮可能是通过阻断孕激素刺激肌瘤组织中EGF基因的表达,使肌瘤细胞生长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7.
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组织中孕激素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81,自引:2,他引:81
目的研究子宫肌瘤组织中孕激素受体(PR)基因的表达情况,从PR基因的转录及翻译水平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Northern印迹法和羟基磷灰石(HAP)单点饱和分析法,分别测定27例单纯手术治疗(单纯手术组)及6例术前口服米非司酮每天25mg共3个月(米非司酮组)的子宫肌瘤患者的肌瘤瘤心、瘤边缘及子宫体正常肌组织中PRmRNA和PR蛋白。结果单纯手术组瘤心和瘤边缘中PRmRNA及PR蛋白水平在卵泡期和黄体期均显著高于子宫体肌组织(P<0.01),呈持续高表达,而瘤心和瘤边缘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米非司酮组4例术前未停药者,肌瘤及子宫体肌组织中PRmRNA和PR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2例术前停药1月者,上述组织中PRmRNA与单纯手术者相似,但PR蛋白仍处于低水平。结论子宫肌瘤中PR基因呈持续高表达。米非司酮能抑制PR基因的表达,在mRNA水平上的影响是可逆的,在蛋白水平上的影响持续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8.
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血管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组织中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米非司酮治疗组的子宫肌瘤组织及子宫内膜处于增殖期或分泌期的、未治疗的子宫肌瘤组织及其周围的正常肌层组织中Ⅷ因子相关抗原(vWF)进行检测,以观察子宫肌瘤与其周围正常肌层间及米非司酮治疗后肌瘤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VD)的变化。结果子宫肌瘤组织中的MVD较其周围的正常肌层低(P<0.05),肌瘤与肌层的MVD随月经周期改变而变化,增殖期高于分泌期(P<0.05)。米非司酮治疗有效与无效患者间的MVD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治疗有效患者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治疗有效者可减少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对小鼠卵丘颗粒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雌性昆明小鼠40只,随机均分为4组:对照组(A组),米非司酮0.048mg/kg组(B组)、0.143mg/kg组(C组)、0.429mg/kg组(D组)。4组动物均于动情前期一次灌胃给药,10h后取其双侧卵巢组织,透射电镜观察4组小鼠成熟卵泡内卵丘颗粒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与A组相比,B组小鼠卵丘颗粒细胞的间隙变宽,部分线粒体水肿明显。C组细胞外形不规则,细胞间隙宽,可见髓样小体,线粒体更加肿胀,呈空泡状。D组细胞胞浆内有凋亡现象出现,胞浆内可见部分凋亡小体,细胞核形态不规则。结论:米非司酮可损伤小鼠成熟卵泡中卵丘颗粒细胞超微结构,随着剂量的增加,凋亡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10.
米非司酮对小鼠囊胚发育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对小鼠植入前胚胎在体内的生长发育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对照组(A组),米非司酮剂量1.9 mg/kg组(B组),5.6mg/kg组(C组)和16.8 mg/kg组(D组)。4组动物均按常规超排卵后合笼,在注射hCG后108h~110 h取囊胚观察,并用透射电镜检查4组囊胚超微结构变化。结果:A组和B组囊胚发育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C组和D组囊胚发育率显著减少(P<0.05)。随着米非司酮剂量增加,卵裂球表面粗颗粒增多,色泽深暗,卵周隙明显增大。超微结构观察显示,C和D组出现明显的膜、核、细胞器和染色质等超微结构病理改变。结论:米非司酮可损伤小鼠胚胎的超微结构,导致囊胚发育抑制,并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 相似文献
11.
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及子宫肌层组织雌、孕激素受体的影响 总被引:122,自引:0,他引:122
目的 了解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及子宫肌层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影响。方法 对20例临床诊断为子宫肌瘤并有手术指征。无内科合并症患者(服药组),从月经第1天起予米非司酮每日25mg口服,连续90d,应用彩色超声检查服药前,后子宫肌瘤的变化,以及血清激素水平,血脂,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常规的变化,停药后立即手术,并配对选20例临床情况相似的子宫肌瘤患者作为对照组,用ER,PR单克 相似文献
12.
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组织内雌、孕激素受体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影响。方法 44例子宫肌瘤患者作全子宫切除或子宫肌瘤挖出术 ,其中米非司酮组 16例 ,术前予米非司酮 2 5mg ,每日 2次 ,连用 3个月 ;对照组 2 8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子宫肌瘤及子宫平滑肌内雌、孕激素受体含量 ,用流式细胞仪测定EGF -R水平。结果 米非司酮组子宫肌瘤及子宫平滑肌内PR较对照组显著下降 (P <0 0 1) ,ER无显著差异 ;米非司酮组子宫肌瘤及子宫平滑肌EGF -R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子宫肌瘤内EGF -R减少是米非司酮治疗后子宫肌瘤缩小的重要机制 ,这一作用可能与米非司酮阻断孕酮与PR的结合有关。 相似文献
13.
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间隙连接蛋白43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间隙连接蛋白 4 3(Cx4 3)在子宫肌瘤中的表达及米非司酮作用后Cx4 3蛋白表达的改变 ,探讨子宫肌瘤的生长及治疗的相关机制。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30例子宫肌瘤组织 ,2 0例术前 3d给予米非司酮的子宫肌瘤及 2 0例正常子宫肌组织中Cx4 3蛋白的表达。结果 :子宫肌瘤Cx4 3蛋白表达高于正常子宫肌组织 (P <0 .0 5 )。子宫肌瘤Cx4 3蛋白表达增生期高于分泌期 (P <0 .0 5 )。米非司酮作用后Cx4 3蛋白表达在增生期无明显改变 (P >0 .0 5 ) ,分泌期明显增高 (P <0 .0 5 )。结论 :子宫肌瘤中Cx4 3蛋白表达水平与月经周期相关 ,米非司酮对Cx4 3蛋白表达的上调可能是其治疗子宫肌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米非司酮对人早孕蜕膜和绒毛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4
从超微结构水平,研究早孕妇女口服米非司酮(25mg,Bid×2天)48h后,蜕膜和绒毛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表明:蜕膜中大蜕膜细胞皱缩,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肿胀,蜕膜颗粒细胞中高电子密度颗粒减少或消失,同时伴随着周围网状纤维的溶解;而绒毛功能活跃的合体滋养细胞则表现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表明米非司酮阻断孕激素作用,对蜕膜的影响是直接的,而绒毛则主要是受继发性血供不足的影响。蜕膜中颗粒细胞及基质中网状纤维是米非司酮抗早孕重要的作用部位。 相似文献
15.
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和表上生长因子受体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组织内雌、孕激素受体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影响。方法:44例子宫肌瘤患者作全子宫切除或子宫肌瘤挖出术,其中米非司酮组16例,术前予米非司酮25mg,每日2次,连用3个月;对照组28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子宫肌瘤及子宫平滑肌内雌、孕激素受体含量,用流式细胞仪测定EGFR水平。结果:米非司酮组子宫肌瘤及子宫平滑肌内PR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ER无显著差异;米非司酮组子宫肌瘤及子宫平滑肌EGF-R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子宫肌瘤内EGF-R减少是米非司酮治疗后子宫肌瘤缩小的重要机制,这一作用可能与米非司酮阻断孕酮与PR的结合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表达及比不同治疗效果间肌瘤组织IGF—1表达的差异,探讨疗效的个体差异原因。方法子宫肌瘤患者手术前每天服用米非司酮10mg,共3个月,于治疗前后B超测定最大肌瘤三维径线,判定肌瘤体积变化,另采用免疫组化法(ABC法)对米非司酮治疗组和对照组不同月经期的子宫肌瘤组织中IGF-1的表达进行分析,以观察不同组间IGF—1水平的差别。结果①对照组肌瘤IGF-1的染色在增生期和分泌期无明显差异,均呈强阳性;②治疗组肌瘤IGF-1的染色呈不同程度减弱或阴性,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③治疗组中肌瘤缩小明显者IGF-1的染色弱于肌瘤缩小不明显者,并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①米非司酮可能通过抑制IGF-1的合成使肌瘤细胞生长受抑,肌瘤体积缩小。②不同治疗效果与IGF-1表达的受抑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7.
米非司酮对妊娠早期人绒毛Hofbauer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妊娠早期人绒毛间质中Hofbauer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取孕6-9周人工流产者(对照组)及米非司酮药物流产者(观察组)的绒毛组织各10例,用透视电子显微镜观察其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观察组Hofbauer细胞显著肿胀,胞浆突起明显减少,偶见胞膜缺损,胞浆中的空泡变大,含有絮状电子致密物的空泡减少;粗面内质网及高尔基复合体欠发达;线粒体缩小,溶酶体减少;胞核增大且出现异常形态,染色质浓缩。结论:米非司酮通过影响Hofbauer细胞超微结构,使其吞噬能力、水及电解质转运和局部免疫功能改变,进而影响妊娠的维持。 相似文献
18.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确定为子宫肌瘤的患者51例进行治疗口服米非司酮25mg,每日1次睡前服,连服3个月。于治疗前后均用B超监测子宫及肌瘤体积、血尿常规、肝功能、血糖、血酯、促卵泡素、黄体生成素、泌乳素、雌激素、孕激素、雄激素等指标。结果:患者在治疗期间均出现闭经,症状消失,子宫平均缩小54.76%(P<0.01),子宫肌瘤平均缩小50.05%(P<0.05),血红蛋白恢复正常,血糖及泌乳素较治疗前降低(P>0.05),其他监测指标均无明显改变。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有一定效果,副作用小,是一种可行的保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子宫肌瘤是卵巢激素依赖性肿瘤,肌瘤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浓度均高于周围正常子宫平滑肌中ER和PR的水平,在生育年龄到围绝经期,既要降低卵巢激素的受体水平,使肌瘤缩小,又不造成药物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低落的副作用,成为子宫肌瘤药物治疗中的研究课题。我院自1997年1月开始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比较了对不同类型、不同大小肌瘤的疗效,从而确定了最佳适应证。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子宫肌瘤80例,30~55岁,平均45岁,均经B超和妇科检查确诊,伴有月经过多、不规律、痛经… 相似文献
20.
米非司酮对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疗效及子宫内膜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观察长期低剂量米非司酮对围绝经期异常出血的子宫肌瘤患者的疗效和对子宫内膜的影响。方法 选择围绝经期有异常出血的子宫肌瘤患者10例,口服米非司酮5mg/d,连续6个月,观察治疗后临床效果、子宫内膜病理及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用药期间患者均闭经,治疗后较治疗前血红蛋白平均升高30g/L,子宫肌瘤的最大直径下降显著(P<0.01);治疗后子宫内膜病理呈现增生期和(或)分泌期变化,未见异型性;治疗后,子宫内膜的超微结构由紊乱转为正常。 结论 长期低剂量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异常出血的子宫肌瘤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