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比较下肢手术患者白控静脉镇痛(PCIA)中舒芬太尼与舒芬太尼伍用氟比洛芬酯的镇痛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选择下肢手术术后行PCIA患者80例,用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舒芬太尼组(S组)给予(舒芬太尼100μg+阿扎司琼10mg)/100ml;氟舒组(FS组)手术结束前30min给予氟比洛芬酯50mg,术后镇痛给予(舒芬太尼75μg+氟比洛芬酯100mg+阿扎司琼10mg)/100ml.两组PCIA泵的设置,维持量2ml/h,单次负荷剂量0.5ml,锁定时间15min。观察两组术后4、12、24、48h的镇痛、镇静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FS组术后镇痛及镇静评分好于S组。FS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S组。结论舒芬太尼伍用氟比洛芬酯用于下肢骨科手术PCIA的镇痛效果优于单纯舒芬太尼,而不良反应明显降低,同时阿片类药物用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2.
舒芬太尼伍用氟比洛芬酯用于下肢骨科手术静脉镇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下肢手术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中舒芬太尼与舒芬太尼伍用氟比洛芬酯的镇痛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选择下肢手术术后行PCIA患者80例,用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舒芬太尼组(S组)给予(舒芬太尼100μg+阿扎司琼10mg)/100ml;氟舒组(FS组)手术结束前30min给予氟比洛芬酯50mg,术后镇痛给予(舒芬太尼75μg+氟比洛芬酯100mg+阿扎司琼10mg)/100ml。两组PCIA泵的设置,维持量2ml/h,单次负荷剂量0.5ml,锁定时间15min。观察两组术后4、12、24、48h的镇痛、镇静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FS组术后镇痛及镇静评分好于S组。FS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S组。结论舒芬太尼伍用氟比洛芬酯用于下肢骨科手术PCIA的镇痛效果优于单纯舒芬太尼,而不良反应明显降低,同时阿片类药物用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喉癌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效果。方法择期行全喉切除术患者45例术后均行静脉自控镇痛,随机分为三组(n=15):对照组(C组),PCIA泵中含芬太尼20μg/kg、昂丹司琼5mg;F1组,PCIA泵中含芬太尼10μg/kg、氟比洛芬酯100mg、昂丹司琼5mg;F2组:PCIA泵中含舒芬太尼0.2μg/kg、氟比洛芬酯100mg、昂丹司琼5mg。观察患者术后镇痛、镇静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在术后各时间点,C组和F1组镇痛视觉模拟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2h、24h、48h,F2组镇痛视觉模拟评分低于C组和F1组(P〈0.05),三组镇静效果和不良反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具有较强镇痛作用,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可作为临床术后镇痛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4.
陈磊  杨梅 《徐州医学院学报》2010,30(12):817-819
目的比较布托啡诺、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舒芬太尼分别用于全子宫切除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eravenous analgesia,PCIA)的临床效果。方法全麻下行妇科全子宫切除术患者90例,术后行PCIA,分为3组。布托啡诺组(A组,n=25):布托啡诺10 mg+阿扎司琼50 mg;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组(B组,n=30):氟比洛芬酯200 mg+芬太尼0.5 mg+阿扎司琼50 mg;舒芬太尼组(C组,n=35):舒芬太尼200μg+阿扎司琼50 mg,3组均用生理盐水稀释到100 ml。手术结束前20 min开启镇痛泵,镇痛泵设置采用连续输注给药方式。术后48 h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PCIA按压次数、是否额外注射镇痛药补救、Ramsay镇静评分来观察各组镇痛效应,并记录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3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均〈4分;4~24 h VAS评分,C组低于A、B组(P〈0.05,P〈0.01)。PCIA 48 h内有效按压次数3组间无明显差别(P〉0.05)。所有患者Ramsay镇静评分最高不超过3分,A组术后12 h内Ramsay镇静评分显著低于B、C组(P〈0.05)。C组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A、B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组镇痛效果好,但是恶心、呕吐发生率较高;布托啡诺组镇静效果弱于舒芬太尼组或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剖宫产手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中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与单纯舒芬太尼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剖宫产手术术后行PCIA患者58例,随机均分为两组。舒芬太尼组(A组)术后镇痛给予舒芬太尼250μg/250ml;氟舒芬组(B组)术后镇痛给予舒芬太尼125μg+氟比洛芬酯150 mg/250 ml。两组PCIA泵的设置维持量0.4 ml/h,单次负荷剂量1.6ml,锁定时间10 min。观察两组镇痛开始时及开始后2、4、8、24、48 h的疼痛评分、生命体征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镇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手术后PCIA的镇痛效果与单纯舒芬太尼组相似,但不良反应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妇科手术患者静脉自控镇痛中应用舒芬太尼联合氟比洛芬酯的镇痛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妇科手术术后行静脉自控镇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舒芬太尼氟比洛芬酯组(S-F组)手术结束前30min给予氟比洛芬酯50mg.术后镇痛给予(舒芬太尼2ug/kg+氟比洛芬酯100mg+托烷司琼5mg加盐水至100ml);舒芬太尼组(S组)给予(舒芬太2ug/kg+托烷司琼5mg加盐水至100ml).两组静脉镇痛泵的设置,维持量2ml/h.单次负荷剂量0.5ml.锁定时间12min.观察两组术后2h、6h、12h、24h的镇痛、镇静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S-F组术后镇痛及镇静评分好于S组.S-F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S组.结论 舒芬太尼联合氟比洛芬酯用于妇科手术静脉镇痛效果优于单纯用舒芬太尼,而且不良反应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用于食管癌切除术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效果。方法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45例术后均行静脉自控镇痛,随机分为3组(n=15):对照组(C组),PCIA泵中含芬太尼20μg/kg、托烷司琼5mg;F1组,PCIA泵中含芬太尼10μg/kg、氟比洛芬酯100mg、托烷司琼5mg;F2组:PCIA泵中含舒芬太尼0.2μg/kg、氟比洛芬酯100mg、托烷司琼5mg。观察患者术后镇痛、镇静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在术后各时间点,C组和F1组镇痛视觉模拟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2h、24h、48h,F2组镇痛视觉模拟评分低于C组和F1组(P〈0.05),3组镇静效果和不良反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具有较强镇痛作用,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可作为临床术后镇痛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和舒芬太尼联合用于骨科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找出合适的用药方法,方法选择60例择期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试验组在手术结束前约30m i n静脉注射阿扎司琼10m g、氟比洛芬酯50mg;对照组在手术结束前约30min仅静脉注射阿扎司琼10mg。术毕接静脉镇痛泵,配方为:试验组:氟比洛芬酯100mg+舒芬太尼75ug与0.9%的生理盐水配制成100ml。对照组:舒芬太尼100ug与生理盐水配制成100ml。观察术后1、6、12、24、48h视觉模拟评分(VAS)、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其他镇痛药需求次数。结果试验组术后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分。结论在骨科手术后自控静脉镇痛中,术毕静注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镇痛的效果优于单用舒芬太尼。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酯和舒芬太尼联合用于骨科手术患者术后PCIA的效果。 方法 60例择期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联合组在手术结束前约30 min静脉注射阿扎司琼10 mg、氟比洛芬酯50 mg;单用组在手术结束前约30 min仅静脉注射阿扎司琼10 mg。术毕接静脉镇痛泵。观察术后6、12、24、48 h视觉模拟评分(VAS)、不良反应发生率、自控泵按压次数及其他镇痛药需求次数。 结果 两组术后V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其他镇痛药需求次数的异常均无统计学意义,但联合组术后VAS评分及自控泵按压次数均低于单用组。 结论 在骨科手术后自控静脉镇痛中,术毕静注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镇痛的效果优于单用舒芬太尼。  相似文献   

10.
常立华  王桂平 《当代医学》2011,17(23):140-141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复合氟比洛芬酯与单纯舒芬太尼在肛肠手术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120例肛肠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镇痛方案:S组术后采用舒芬太尼100μg+昂丹司琼8mg+生理盐水至100ml进行镇痛;SF组采用舒芬太尼50μg+昂丹司琼8mg+氟比洛芬酯200mg+生理盐水至100ml进行镇痛。术后随访48h,分别记录术后6h、12h、24h、48h4个时间点患者的VAS以及恶心呕吐、瘙痒、头晕、嗜睡、呼吸抑制(SPO2〈90%或呼吸次数〈10次)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48h内4个时间点的VAS评分S组在术后6h、12h2个时间点显著高于SF组(P〈0.05,见表1)。SF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S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氟比洛芬酯应用于肛肠手术术后患者镇痛效果良好,可减少舒芬太尼的用量,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1.
苏瑛  冉菊红  马民玉 《四川医学》2009,30(6):816-818
目的观察雷莫司琼预防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期间恶心呕吐的防治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全麻下择期腹部手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雷莫司琼组(R组)和格拉斯琼组(G组),术毕待患者清醒后R组或G组分别静脉注射雷莫司琼0.3mg或格拉斯琼3mg,后接一次性微量止痛泵行PCIA 48h。R组或G组镇痛液配方为:芬太尼10μg/kg+雷莫司琼0.3mg(或格拉斯琼3mg)+生理盐水至100ml。采用VAS评价术后48h内患者的镇痛效果、恶心、呕吐及止吐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各时点VAS评分均〈3,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镇痛期间恶心、呕吐发生率R组显著低于G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较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莫司琼能安全、有效地预防术后患者自控镇痛引起的恶心、呕吐,其效果优于格拉司琼。  相似文献   

12.
超前镇痛用于颌面外科围术期镇痛60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颖  刘西娟  杨菊花  王智  张淼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11):1469-1471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用于口腔颌面外科手术超前镇痛的作用效果。方法:将60例ASA~级行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空白对照(对照组)、全麻诱导前静脉缓注氟比洛芬酯1 mg/kg(观察1组)、全麻诱导前及术后6 h分别静脉缓注氟比洛芬酯1 mg/kg(观察2组)三组,每组20例。三组均行静脉全身麻醉,术毕三组开启同样配方的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泵。分别记录术后1、4、6、12、24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PCIA泵的按压次数和不良反应。并在镇痛结束后统计患者对镇痛治疗的总体满意度。结果:VAS评分在术后6h以内观察1、2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6~12 h观察2组显著低于观察1组和对照组。术后PCIA泵按压次数观察1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观察2组显著低于观察1组。镇痛结束后,观察1、2组患者对镇痛治疗总体满意度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诱导前及术后6 h追加氟比洛芬酯用于颌面外科围术期镇痛,能减少术后的芬太尼用量,并提高镇痛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观察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与单独应用舒芬太尼用于妇科肿瘤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妇科肿瘤手术后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2组:舒芬太尼组,应用舒芬太尼0.03μg·kg^-1·h^-1;舒芬太尼复合氟比洛芬酯组,应用舒芬太尼0.015μg·kg^-1·h^-1与氟比洛芬酯0.075 mg·kg^-1·h^-1。记录术后PCA治疗期间患者的生命体征及2、4、8、12、24、48 h各时间点患者的镇痛和镇静评分;术后48 h内两组患者的PCA有效按压次数及是否补充镇痛药物;观察记录术后的副作用与患者对PCIA治疗的满意度。结果舒芬太尼组与舒芬太尼复合氟比洛芬酯组的VAS评分在术后48 h内各时间点无统计学差异,复合组在术后2、4 h的镇静评分明显小于舒芬太尼组(P〈0.05);两组的PCA有效按压次数无统计学差异;复合组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少于舒芬太尼组(P〈0.05);两组无1例患者在PCA期间发生呼吸抑制、皮肤瘙痒和尿潴留。结论与舒芬太尼相比较,氟比洛芬酯复合较小剂量的舒芬太尼能够安全有效地用于妇科肿瘤手术后患者自控镇痛,且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4.
张晓峰  呼霞 《陕西医学杂志》2013,(11):1495-1497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复合阿片类药物用于妇科开腹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对比研究。方法:选择妇科行开腹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布托啡诺组(B组)持续量:布托啡诺6mg+氟比洛芬酯90mg+托烷司琼6mg+生理盐水至100ml;吗啡组(M组)持续量:吗啡30mg+氟比洛芬酯90mg+托烷司琼6mg+生理盐水至100ml;氟比洛芬酯组(F组)持续量:氟比洛芬酯120mg+托烷司琼6mg+生理盐水至100ml,三组患者术毕时均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60mg作为负荷剂量,然后连接PCIA泵。术后6、12、24、48h监测HR、MAP、RR和sPO2,分别于术后6、12、24、48h记录镇痛评分(VAS评分)、PCA按压次数、恶心呕吐评分、瘙痒评分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三组患者VAS评分:布托啡诺组(B组)和吗啡组(M组)与氟比洛芬酯组(F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布托啡诺组(B组)和吗啡组(M组)镇痛效果优于氟比洛芬酯组(F组);布托啡诺组(B组)与吗啡组(M组)镇痛效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恶心呕吐与皮肤瘙痒评分均显示,布托啡诺组(B组)和氟比洛芬酯组(F组)明显低于吗啡组(M组),布托啡诺组(B组)与氟比洛芬酯组(F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布托啡诺用于妇科开腹术后镇痛效果确切,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副作用发生率低,更适用于妇科开腹术后静脉自控镇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用于腹腔镜大手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40例择期行腹腔镜大手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KF组(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组)、F组(芬太尼组),每组20例,术后均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PCIA配方:KF组为氟比洛芬酯6 mg/kg加芬太尼10μg/kg,F组为芬太尼15μg/kg,均加0.9%氯化钠溶液稀释至120 mL。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在术后1 h、4 h、12 h、24 h、48 h的视觉模拟(VAS)评分、镇静评分(Ramsay评分)、舒适度评分(BCS评分)、PCIA按压次数、不良反应以及各时点的生命征、血氧饱和度,并测定术前(T0)、术后48 h(T48)肝肾功能。结果两组在术后各时间点的生命征、血氧饱和度、肝肾功能组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VAS评分、BCS评分于各时点的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msay评分在F组于12 h后、KF组于4 h后开始显著降低(P0.05);KF组在术后4 h以后的BCS评分、VAS评分优于F组,两组在术后各时点的Ramsa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F组按压次数少于F组。F组有2例患者于术后4 h需要补救措施来缓解疼痛,而KF组无需补救措施者。KF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显著少于F组。结论氟比洛芬酯6 mg/kg复合芬太尼10μg/kg用于腹腔镜大手术后静脉镇痛,比单独用芬太尼15μg/kg的效果更确切,舒适度更高、不良反应更少,是安全可行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凯纷复合舒芬太尼用于乳腺癌术后静脉镇痛(PCI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乳腺癌手术患者5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2组。Ⅰ组观察组,给予凯纷100mg+舒芬太尼100ug+托烷司琼8mg,生理盐水稀释至50ml。Ⅱ组对照组,单纯用舒芬太尼150ug+托烷司琼8mg,生理盐水稀释至50ml。2组均于术毕即刻静脉连接自控镇痛泵。背景剂量0.5ml/h,冲击量0.5ml,锁定时间8分钟,记录术后2、4、8、12、24、48小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Ramesay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2组病人镇痛效果良好,Ⅰ组患者术后2小时和4小时的Ramesay镇静评分低于Ⅱ组(P<0.05),其他时间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心、呕吐、头晕、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Ⅰ组明显少于Ⅱ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凯纷复合舒芬太尼镇痛效果优于单纯舒芬太尼,且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芬太尼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食管癌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可行性。方法:ASAⅠ~Ⅱ级食管癌根治术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A组,术后PCIA芬太尼1.0mg、氟哌利多2.5mg;B组,麻醉前静注氟比洛芬酯50mg,术后PCIA芬太尼0.5mg、氟比洛芬酯50mg、氟哌利多2.5mg,均用生理盐水稀释为100ml。记录术后1、2、4、8、12、24、36、48h的镇痛评分(VAS)、Ramesay镇静评分、PCIA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后PCIA按压次数与各时点的VAS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Ramesay评分及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A组。结论:芬太尼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食管癌根治术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良好,且能减少芬太尼用量,同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对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术期炎性细胞因子和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择期行腹腔镜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组(DF组)和舒芬太尼组(S组),每组20例.DF组用生理盐水将地佐辛0.3mg/kg与氟比洛芬酯4mg/kg稀释至100ml,S组用生理盐水将舒芬太尼2μg/kg稀释至100ml,均采用PCIA泵.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VAS)、舒适评分(BCS)、镇静评分(Ramsay)、PCIA有效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分别于麻醉诱导前、术毕、术后6h、术后24 h各时点测定血浆中IL-6、IL-10和TNF-a浓度.结果 与S组比较,DF组术后4、12 h时Ramsay评分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BCS评分和PCIA有效按压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麻醉诱导前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点IL-6、IL-10、TNF-a浓度升高(P<0.05);与S组比较,DF组术后不同时点的IL-6、TNF-a浓度较低;而IL-10浓度较高(P<0.05).结论 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腹腔镜手术患者PCIA,并可减轻术后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复合瑞芬太尼用于胃肠手术后自控镇痛(PCIA)的可行性及适宜剂量。方法择期行胃肠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4组,分别使用4种药物配伍镇痛。A组:氟比洛芬酯100mg+芬太尼1.0mg+0.9%氯化钠溶液至100mL;B组:氟比洛芬酯100mg+瑞芬太尼0.5mg+0.9%氯化钠溶液至100mL;C组:氟比洛芬酯100mg+瑞芬太尼1.0mg-0.9%氯化钠溶液至100mL;D组:氟比洛芬酯100mg+瑞芬太尼1.5mg+0.9%氯化钠溶液至100mL。观察48h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各时间点(6h、12h、24h、48h)C组与D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与B组,镇痛效果更加明显(P均〈0.05),AB组之间、CD组之间VAS评分无差异(P均〉0.05)。四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7,P=0.01),B组和C组明显低于A组和D组。结论氟比洛芬酯100mg+瑞芬太尼1.0mg配伍应用于PCIA,镇痛效果和安全性优于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以及其他浓度瑞芬太尼组,是胃肠手术后理想的镇痛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