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周春  范耀刚 《基层医学论坛》2013,(31):4088-4090
目的总结腹腔镜联合术中胆道镜经胆囊管胆道探查取石术(1aparoscopictranscysticcommonbileductexplorationwitllcholedochoscope。LTCBDEC)的临床经验。方法对172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继发性结石或可疑病变患者,采用腹腔镜联合术中胆道镜经胆囊管胆道探查取石治疗。结果157例手术成功(91.2%),发现胆总管结石103例,阴性探查54例,7例改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5例改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I期缝合术,3例中转开腹;平均手术用时95rain(65min-240min)。术后出现胆管残石2例,胆痿7例,戳孔感染3例,出血1例。术后2d~5d拔除腹腔引流管,平均住院时间5.1d(4d-7d)。结论腹腔镜联合术中胆道镜经胆囊管胆道探查取石术微创、安全、有效,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一期缝合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周口市中医院普外科2009年1月-2012年1月间,经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5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下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一期缝合成功52例,2例高龄患者术后因低蛋白血症出现胆漏,经抗感染、营养支持治疗10 d后治愈,治愈成功率91.2%。5例患者因胆总管解剖变异、扭曲、纤细直径<7 mm,结石>15 mm嵌顿取出困难,胆道出血、胆总管末端炎性水肿等原因而中转开腹并置入T管。全组手术时间90~160 min,平均(110±30)min。住院时间6~15 d,平均(10±3.3)d。1~3年随访51例,失访6例,随访率89.4%。随访的51例患者中,无胆总管狭窄及结石残留的发生。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一期缝合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王宾  许跃明  周忠良  程云霄 《浙江实用医学》2011,16(4):270+299-270,299
目的探讨经胆囊管胆道镜检查取石的方法。方法对具有胆总管探查指证的患者,经胆囊管置入胆道镜进行检查和治疗,探查完成后缝合胆囊管。结果 65例术中结石取净率为100%。胆道镜检查或取石时间为5~25分钟,平均12分钟,术后无胆瘘发生。结论经胆囊管进行胆道镜检查,与传统的经胆总管前壁切开相比具有创伤小,安全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罗顺全 《河北医学》2012,18(3):317-320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在胆总管探查取石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48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应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48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2.1±0.4)h,住院时间(14.6±3.1)d;放置T管者术后2周经T管造影,无残石且末端通畅的,术后3周拔管;3例有残石,2例于术后6周经T管窦道用胆道镜取石,1例用甲硝唑及生理盐水冲洗后排出,全组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安全可靠、创伤小、并发症少,是治疗胆总管结石较好大的微创术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刘海龙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4):135-135
目的评价术中胆道镜经胆囊管行胆道探查的效果。方法对该院2002年6月~2010年9月完成术中胆道镜经胆囊管行胆道探查术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结石清除率83%,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7d。结论在具有适应证的情况下,应首先考虑术中胆道镜经胆囊管行胆道探查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胆道镜配合取石网篮在胆总管探查取石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行胆道镜配合取石网篮胆总管探查取石手术患者46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46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0—120min,平均80±12min,术中出血量60-100mL,平均86±14mL,所有患者术后均放置T管引流。术后无出血、严重感染及胆漏等并发症,住院时间10-14d,平均12±2.2d,T管引流量每天300—1100mL,平均750±101.3mL。术后2周行T管造影,术后3周行胆道镜检查,122例结石残留,带管出院,术后6周再行胆道镜配合取石网篮取胆总管残余结石。术后随访6—12个月,行肝功能、B超或CT检查,无黄疸,未见胆管残留结石和胆管狭窄。结论-开腹胆总管探查术胆道镜配合取石网篮取石具有操作较为简单,手术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医疗费用低等优点,本研究为胆道镜配合取石网篮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在基层医院应用提供了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7.
郭小平  ;李海民 《吉林医学》2014,(21):4670-467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道镜经胆囊管胆道探查取石术(LTCBDE)的临床效果。方法:20例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胆道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进行治疗。结果:20例患者中18例顺利完成LTCBDE,手术成功率为90%,手术时间63~195 min,平均96 min。2例改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结论:LTCBDE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患者不会承担太大的痛苦、费用在患者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术后胆漏发生例数少,且能够控制的余地相对较大,患者术后可在短时间内恢复等,是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理想的微创治疗方法,在严格掌握其适应证的情况下,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道探查与开腹胆道探查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彭彬  田云鸿  邓绍强  李敬东 《西部医学》2011,23(9):1739-1740
目的对比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道探查取石与开腹胆道探查取石术后残石率和并发症。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0月肝内外胆管结石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道探查73例患者(腹腔镜组),同时收集2005年1月~2007年12月间行开腹胆道探查取石患者59例(开腹组),对比两组结石取尽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腹腔镜组结石取尽率93.1%,开腹组结石取尽率94.9%,两组间结石取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组腹腔积液发生率、切口感染率较腹腔镜组明显升高,住院时间开腹组明显延长;腹腔镜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道探查术治疗胆道结石疗效优于开腹胆道镜探查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术中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行胆道探查、取石术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患者采用腹腔镜、胆道镜联合经胆囊管行胆道探查,胆囊管夹闭或一期缝合;对照组32例,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胆道探查、T管引流。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带管时间的差异。结果:治疗组在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上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无明显差异。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行胆道探查、取石术是一种可行的、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程彩涛  张林菲  陈先祥  蔡庆和  刘小波  何志军 《西部医学》2011,23(7):1291-1292,1294
目的探讨开腹胆道手术后再次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道探查取石术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对20例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道探查取石术与20例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道探查取石术组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手术出血量、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等优于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纤维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组。结论开腹胆道手术后病例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道探查取石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管引流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治疗复杂胆管结石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1年12月因复杂胆管结石采用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管引流(C管技术)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治疗的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此种治疗方式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结果: 18例患者中,13例采用传统C管技术,5例采用改良C管技术,手术时间(161±59) min(82~279 min),术后经C管造影均无结石残留及胆道狭窄,C管最大引流量为(500±163) mL/d(180~820 mL/d),3例C管脱落患者早期拔除C管,其余15例患者拔除C管的中位时间为8 d(5~12 d),18例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12±3) d(7~21 d)。5例患者出现C管相关不良事件,均发生在采用传统C管技术的患者中,包括C管位置异常2例、早期脱落3例,均未出现并发症。1例患者出现1级并发症,该例患者采用的是改良C管技术,患者拔管后出现一过性发热,拔管后保留的腹腔引流管无胆汁,进一步行CT检查亦无明显胆漏,保守观察后第2天平稳出院。患者的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9个月(1~20个月),所有患者的肝功能均于术后1个月恢复正常,彩超或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MRCP)检查未见结石复发征象。结论: 腹腔镜下C管引流联合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在复杂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治疗上安全可行,近期效果良好,改良C管技术可能会减少C管脱落及胆漏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继发性结石的适应症及方法.方法 对32例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道镜治疗的继发性胆总管结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进行的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T管引流组进行比较.结果 全组顺利完成,无并发症出现.与对照组相比,在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结论 对于符合条件的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道镜取石者结果明显优于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者.MRCP检查对手术适应症的判断及对手术操作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适应证、方法及优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1年4月空军总医院肝胆外科22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1例成功行LCBDE,1例术中发现为Mirizzi综合征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25±45)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5±2.0)d,T管引流2~4周拔管。22例均无胆瘘、残余结石,随访2~18个月无残余结石及胆管狭窄。结论 LCBDE具有微创、并发症低、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74例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腔镜探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及其微创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10~2011-10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治疗胆总管结石7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74例中手术成功71例,3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80-170 min,平均(110±60)min;术中出血量20-110 ml;住院时间5-12 d,平均(7±5)d.结论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治疗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靠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15.
李福智 《中外医疗》2014,(25):48-49
目的探究胆总管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Ⅰ期缝合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胆总管结石患者56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实验组患者给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Ⅰ期缝合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开腹胆总管探查且行T管引流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病情均有改善,但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8.3±1.6)d、术中出血量(24.7±4.6)mL及血清TNF-α水平(9.3±6.7)pg·mL显著优于对照组的住院时间(15.4±1.4)d、术中出血量(53.5±6.1)mL及血清TNF-α水平(20.7±1.6)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总管结石患者实施腹腔镜胆总管探查Ⅰ期缝合术治疗,有效的减少了患者术后胆漏的发生率,降低了患者术后血清TNF-α的水平,促进了患者术后的恢复,安全有效,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LTCBDE)后一期缝合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2010年12月行LTCBDE手术治疗的98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行LTCBDE手术治疗后56例行一期缝合(A组),42例行T管引流(B组)。记录术中和术后的临床指标以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肛门通气时间、术后输液量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2组手术时间、腹腔引流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术后恢复正常生活时间均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组围手术期均未出现意外事件致死病例,手术均获成功。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7%)低于B组(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TCBDE术后胆管一期缝合治疗肝外胆管结石优于T管引流,具有手术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和住院时间短的优点,可作为治疗肝外胆管结石优先考虑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7.
韩冰  于国峰  陈茂林 《河北医学》2011,17(2):201-203
目的:总结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体会.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3月至今我院应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微创治疗15例胆总管结石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时间 60-150min,平均114min,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具有创伤小、切口感染率低、术后恢复快、腹腔脏器粘连轻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中胆道造影在胆石症病人的指征和临床实用价值。方法对我院自1999年1月~2006年2月收治的168例胆囊切除术中胆道造影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8例均经胆囊管插管或胆总管直接穿刺术中胆道造影成功,其中发现胆总管结石27例;胆管损伤2例;胆囊管解剖异常3例;假阳性3例,假阴性4例。准确率为95.83%。结论胆囊切除术中合理选择应用胆道造影可提高阳性胆管结石诊断率,减少胆管结石残余发生率,降低胆总管探查阴性率,预防和及时发现胆管损伤,是一种安全、简单、有效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中胆道造影在胆石症病人的指征和临床实用价值。方法对我院自1999年1月 ̄2006年2月收治的168例胆囊切除术中胆道造影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8例均经胆囊管插管或胆总管直接穿刺术中胆道造影成功,其中发现胆总管结石27例;胆管损伤2例;胆囊管解剖异常3例;假阳性3例,假阴性4例。准确率为95.83%。结论胆囊切除术中合理选择应用胆道造影可提高阳性胆管结石诊断率,减少胆管结石残余发生率,降低胆总管探查阴性率,预防和及时发现胆管损伤,是一种安全、简单、有效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