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目的:加深对窦口鼻道复合体的认识,分析其与鼻窦炎的关系。方法:对50例前组副鼻窦炎和20倒正常人比较观察,并作滴鼻净试验。结果: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变异在正常与病变组之间无明显差异,滴鼻净有助于鉴别诊断。结论:解剖变异是较常见现象。  相似文献   

2.
申华军  王强 《医学文选》2002,21(5):627-628
窦口鼻道复合体 ( ostiomeatal complex unit,简称 OC)首先是由 Naumann提出的新的解剖概念 ,是指以筛漏斗为中心及其邻近结构 ,包括中鼻甲、钩突、半月裂孔、前组筛房、额隐窝、上颌窦自然开口和鼻囟区。我们发现 ,由于解剖变异引起窦口鼻道复合体内通气和引流障碍是发生慢性副鼻窦炎的主要原因 ,尽管病理改变轻微 ,但其中临床症状却相当严重。由于其结构复杂 ,常规轴位 CT扫描不能清楚显示 ,而冠状位扫描却能清楚显示其结构。本文收集了我院近年来副鼻窦冠状位 CT扫描确诊的慢性副鼻窦炎 5 0例 ,并着重对窦口鼻道复合体的结构进行观察 …  相似文献   

3.
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变异与慢性鼻窦炎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变异与慢性鼻窦炎的关系。方法 :对 5 0例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变异伴鼻窦炎行CT冠状位扫描并进行分析。结果 :中鼻甲肥大或气化 3 2例 ,鼻中部鼻中隔偏曲 2 1例 ,异常钩突 4例 ,Haller气房 3例 ,上颌窦发育不良 2例 ,其他解剖变异 11例。结论 :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变异是引起鼻窦炎的重要原因 ,其中前组鼻窦炎与窦口鼻道复合体病变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鼻窦炎发生的组织病理学基础.方法 选取接受鼻内镜鼻窦手术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40例作为病例组,选取筛窦骨瘤切除术患者10例作为对照组.术中取所选患者上颌窦口黏膜,经常规固定、包埋、切片后,进行HE染色,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 对照组黏膜上皮以假复层纤毛柱状细胞为主,黏膜表面平整,杯状细胞数量少,基底膜无增厚,间质无水肿,黏膜固有层炎症细胞极少,腺体及其导管亦未见增生扩张.病例组患者黏膜上皮部分脱落,纤毛细胞明显减少,杯状细胞增多,基底膜部分增厚,上皮下腺体显著增生,处于高分泌状态,间质水肿,有程度不等的炎症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的上颌窦口黏膜与对照组(正常)窦口黏膜病理形态学差异显著,这些病理改变使得正常的黏液纤毛传输系统发生功能障碍,是导致慢性鼻-鼻窦炎发生的组织病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报告在鼻内窥镜下行窦口鼻道复合体手术治疗前组鼻窦炎、鼻息肉30例。方法:对我科施行鼻内窥镜下窦口鼻道复合体手术病历完整,随访观察3个月以上的30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治愈25例(占8333%);好转3例(占10%);无效2例(占667%),总有效率为9333%。结论:本术式手术并发症低,且解决了传统术式疗效不理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伴有鼻息肉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伴有鼻息肉的慢性鼻-鼻窦炎发病、复发的影响因素,提出围手术期综合治疗(即手术治疗和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的必要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09年7月期间在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95例伴有鼻息肉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伴有鼻息肉的慢性鼻-鼻窦炎的患者年龄跨度较大,尤以20~60岁患者居多;(2)伴有鼻息肉的慢性鼻-鼻窦炎同时合并鼻中隔偏曲的患者比率为62.1%(59/95);(3)在95例伴有鼻息肉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中,变应原皮试均为阳性者共计38例,约占总数的40%;(4)伴有鼻息肉的慢性鼻-鼻窦炎复发合并变应性鼻炎患者占到总复发例数的32%.结论 伴有鼻息肉的慢性鼻-鼻窦炎其合并鼻中隔偏曲的比例较高,该疾病的复发与变应性鼻炎有关.  相似文献   

7.
基底膜是位于上皮细胞和其下方的结缔组织之间的一种连续的致密网状结构。机体许多疾病可引起基底膜改变。鼻炎症的鼻-鼻窦黏膜基底膜网板可产生基底膜样的物质,使增厚重塑。其机制复杂,与感染、变态反应、机体免疫状态等多种因素有关。哮喘患者支气管黏膜网状基底膜的增厚比变应性鼻炎鼻黏膜明显。PAS染色(过碘酸-希夫反应)可测量基底膜的厚度,苦味酸-天狼星红偏振光法可确定增厚的基底膜物质的主要成分。用皮质激素治疗基底膜的增厚,可使其减轻。目前缺乏上述内容的报告,急需更多的研究更好地阐明鼻炎症患者鼻重塑的状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钩突内外侧面黏膜腺体的组织病理学差异。方法:对接受鼻内镜手术慢性鼻-鼻窦炎16例患者20侧钩突的内外侧面黏膜通过HE染色、阿利辛蓝-过碘酸-雪夫(alcian blue-periodic acid-schiff,AB-PAS)特染、光镜下观察二者组织病理学的不同。结果:慢性鼻-鼻窦炎钩突内侧面黏膜固有层中浆液腺面积明显少于外侧面;内侧面黏膜固有层中黏液腺面积明显多于外侧面。结论: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鼻腔黏膜和鼻窦黏膜的组织病理学改变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9.
窦口鼻道复合体CT影像解剖与慢性鼻窦炎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窦口鼻道复合体(ostiomeatal complex,OMC)的CT影像解剖与慢性鼻窦炎的相关性,为OMC的研究提供影像解剖学的新思路。方法:对67例头颅冠状CT薄层扫描片进行观测,包括:中鼻道宽度,筛漏斗长度、宽度,钩突厚度、内倾角度,筛泡、鼻丘的内径,并对测量结果与鼻窦炎积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67例(134侧)中钩突头端的附着部位有3种类型:筛顶型(23.13%)、纸样板型(56.72%)和中鼻甲型(20.15%),这3种类型的比例在鼻窦炎组与非鼻窦炎组有较大差异(P<0.01)。鼻窦炎组与非鼻窦炎组筛漏斗长度有显著差异(P<0.01)。筛漏斗长度及钩突角度与鼻窦炎积分之间有显著相关性。结论:OMC解剖因素(包括筛漏斗及钩突的发育等)与慢性鼻窦炎发病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筛窦骨质病理形态学改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慢性鼻-鼻窦炎(CRS)患者筛窦骨质病理形态学改变的特点.方法 对30例CRS患者鼻内镜术中取筛骨标本送病理形态学检查,采用Biedlingmaier JF分级,对筛骨病理改变严重程度进行病理分级.结果 30例CRS患者筛窦骨质病理形态学改变:Ⅱ级5例,占16.7%;Ⅲ级9例,占30.0%;Ⅳ级16例,占 53.3%.结论 长期慢性炎症会引起CRS患者筛窦骨质发生骨重塑现象,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类似于慢性骨髓炎的病理形态学改变,主要以骨膜增厚,骨髓纤维化,类骨线形成,骨质破坏吸收为病理改变特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共刺激分子B7-H1及其受体PD-1在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鼻窦黏膜的表达及分布,探讨其与慢性鼻-鼻窦炎的关系.方法 取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鼻窦病变黏膜28例(11例不伴鼻息肉,17例伴有鼻息肉),另以11例正常鼻窦黏膜作为对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方法分别检测共刺激分子B7-H1及其受体PD-1 mRNA和蛋白的表达;用免疫荧光技术观察其表达和分布;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鼻息肉组织中阳性细胞的类型.结果 慢性鼻-鼻窦炎两组患者鼻窦黏膜B7-H1/PD-1 mRNA表达水平高于正常鼻窦黏膜(P<0.01),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蛋白的表达水平与mRNA表达水平基本一致.B7-H1主要表达于患者的鼻窦黏膜上皮细胞、黏膜上皮下的炎性细胞和部分黏膜下腺体上皮细胞;PD-1主要表达于黏膜上皮下的炎性细胞.流式细胞术的结果证实鼻息肉组织中部分B7-H1与PD-1的阳性细胞分别是B细胞与T细胞.结论 共刺激分子B7-H1/PD-1在慢性鼻-鼻窦炎的鼻窦黏膜中表达增加,可能在慢性鼻-鼻窦炎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窦口鼻道复合体(OMC)各结构间隙与中鼻甲、鼻中隔间隙狭窄与慢性鼻窦炎的关系及狭窄的主要原因。方法:采用鼻窦冠状位CT扫描,高空间分辨率算法成像分析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89例(171侧)患者的正常鼻窦和炎症鼻窦的OMC各结构间隙的变异情况。结果:正常鼻窦与有炎症鼻窦间OMC各结构间隙狭窄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OMC各结构间隙与慢性鼻窦炎分别行Logistic回归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OMC间隙狭窄为鼻窦炎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在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鼻窦炎疾病时,必须矫正OMC间隙狭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及变应性因素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分析2001年-2007年收治的162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中的变应性鼻炎患者和变应性症状、体征出现的比例以及鼻腔分泌物涂片嗜酸性粒细胞检查结果阳性者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中出现的百分率。结果162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中21.6%(35例)的患者合并变应性鼻炎,58.0%(94例)的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变应性症状和体征,其中Ⅰ型(58例)和Ⅱ型(72例)各分期患者中合并变应性鼻炎的发生率、嗜酸性粒细胞阳性率及变应性鼻炎临床症状出现的比例随分期的加重而增高。结论变应性鼻炎及变应性因素与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病变程度和病变范围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手术治疗,提高手术效果。方法对21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进行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的总结分析。结果在21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进行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后,其中严重并发症有3例,占1.4%;轻微并发症有12例,占5.7%,这与患者的病变范围、前期手术史和术者的手术经验、技巧以及术后复查是分不开的。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较传统手术治愈率大大提高,但同时手术的风险和并发症也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鼻鼻窦炎及鼻息肉与鼻部解剖变异的关系。方法:分析411例鼻窦冠状位CT资料,分为正常组(A)、慢性鼻鼻窦炎组(B)、鼻息肉组(C)3组。统计中鼻甲、钩突变异及Haller′s气房、鼻中隔偏曲等在3组的发生率,并应用统计软件SPSS 12.0分析其与慢性鼻鼻窦炎及鼻息肉的关系。结果:中鼻甲气化、反向弯曲及直形中鼻甲在A组的发生率分别为23.39%、8.06%、3.23%;在B组为38.52%、18.58%、12.84%;C组为37.45%、21.70%、17.02%。A组中鼻甲各解剖变异与B、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钩突气化、上端分叉及反向弯曲在A组中的发生率为4.03%、4.83%、0.00%;B组中为7.10%、2.73%、2.18%;C组为8.51%、3.83%、7.23%。钩突反向弯曲在A组与C组间、B组与C组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鼻甲各解剖变异与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的发生有关;钩突反向弯曲较易引发鼻息肉;钩突气化、钩突上端分叉、鼻中隔偏曲及Haller′s气房与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的发生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赵安滨  姜梅  方玲  赵林  方向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21):976-978
目的探讨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复发的原因,提高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复发的临床病例38例。结果89.5%复发病例系多因素共同引起复发,其中涉及术后复查不当的有22例,涉及术腔粘连的25例,涉及钩突头端或尾端残留的6例,涉及鼻丘气房与额隐窝病灶清除不彻底的8例,涉及中鼻甲处理不当的5例,涉及高位鼻中隔偏曲未矫正的6例,涉及筛及蝶窦病变清理不彻底的5例,涉及下鼻甲肥大的4例,涉及术后没有合理用药的18例。平均每例有2.71个原因。结论熟悉内窥镜鼻窦手术的应用解剖,熟练的手术操作技巧,正确处理相关鼻腔病变,术后定期合理的鼻窦内窥镜随访以及术后合理用药的综合性治疗是预防和减少复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复发的原因,提高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复发的临床病例38例。结果:89.5%复发病例系多因素共同引起复发,其中涉及术后复查不当的有22例,涉及术腔粘连的25例,涉及钩突头端或尾端残留的6例,涉及鼻丘气房与额隐窝病灶清除不彻底的8例,涉及中鼻甲处理不当的5例,涉及高位鼻中隔偏曲未矫正的6例,涉及筛及蝶窦病变清理不彻底的5例,涉及下鼻甲肥大的4例,涉及术后没有合理用药的18例。平均每例有271个原因。结论:熟悉内窥镜鼻窦手术的应用解剖,熟练的手术操作技巧,正确处理相关鼻腔病变,术后定期合理的鼻窦内窥镜随访以及术后合理用药的综合性治疗是预防和减少复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比观察慢性鼻-鼻窦炎鼻内镜术后两种随访结果,探讨鼻内镜随访对慢性鼻-鼻窦炎总体疗效的影响。方法:同期接受鼻内镜手术的各类慢性鼻-鼻窦炎123例,依据随访完成情况的不同,分为A、B两组,对比分析其转归情况。结果:A组56例,6个月痊愈31例、好转24例、无效1例;12个月痊愈44例、好转12例、无效0例。B组67例,6个月痊愈14例、好转43例、无效10例;12个月痊愈24例、好转42例、无效1例。两组病情转归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387P<0.01)。结论:鼻内镜术后随访情况的不同可以直接影响到综合治疗的合理实施及慢性鼻-鼻窦炎的总体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变应性鼻炎鼻黏膜的病理变化。方法:用橄榄油将甲苯-2,4-二异氰酸酯配成浓度为10%的溶液作为致敏剂,滴鼻,建立豚鼠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8例。8例正常豚鼠作对照。致敏结束、模型成功后,取两组鼻黏膜组织,光镜下观察病理变化。结果:模型组鼻黏膜上皮脱落,杯状细胞增生,鳞状上皮组织转化,上皮坏死,固有层和黏膜下层腺体增生,血管扩张,组织水肿,并见特征性的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浸润,这种病理改变与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表现大致吻合。对照组鼻黏膜上皮层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连续、完整、清晰,可见正常的黏膜上皮层、固有层和黏膜下层。结论:变应性鼻炎鼻黏膜出现特征性的炎症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20.
高分辨力CT扫描鼻窦口—鼻道复合体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分辨力CT显示鼻窦口-鼻道复合体(OMC)的结构及其在鼻窦炎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冠状位高分辨力CT扫描对29例鼻窦炎的OMC进行观察分析;结果:29例全部清晰显示OMC;其中筛漏斗黏膜增厚、狭窄12个,上颌窦口黏膜厚、狭窄11个,筛漏斗和上颌窦口 黏膜均增厚且气道结构消失而骨性结构清晰6个,中鼻甲气房1个,鼻中隔偏曲致中鼻道狭窄3个;结论:冠状位高分辨力CT扫描能良好显示OMC结构及病变,为临床提供重要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