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分析铜陵地区儿童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变应原谱特征,为本地区儿童常见过敏性疾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患有儿童哮喘和(或)变应性鼻炎、特应性皮炎等患儿50例,男性31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6.32±3.13)岁。所有对象均选用20种变应原进行皮肤点刺试验,以组胺作阳性对照,生理盐水作阴性对照。结果铜陵地区吸入性变应原以粉尘螨的阳性率最高为84%,其次是户尘螨阳性率82%、猫毛和狗上皮阳性率54%。食入性过敏原以海虾的阳性率最高62%,其次为牛肉和鸡蛋黄阳性率58%、花生阳性率56%。儿童哮喘、变应性鼻炎、特应性皮炎患儿均以尘螨类过敏最为常见。结论过敏性因素是儿童过敏性疾病的重要诱发因素,铜陵地区最常见的变应原是尘螨类、狗猫皮毛类和海虾、牛肉,可通过皮肤点刺试验明确过敏原,有助于对儿童常见呼吸道过敏性疾病进行早期诊断及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呼吸系统疾病患儿过敏原情况,以利早期干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门诊1123例患儿过敏原皮肤点刺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变应原点刺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率最高变应原为粉尘螨(57.50%)、户尘螨(56.01%)和蟑螂(47.02%)。不同年龄组患儿多数变应原阳性率均有明显的差异,婴儿组阳性率最高为牛奶、蛋黄,而本地区最常见变应原粉尘螨、户尘螨、蟑螂随年龄的增加而阳性率增加。不同疾病,多数变应原检测阳性率均有不同,呼吸系统变态反应性疾病(如过敏性咳嗽、哮喘等)变应原阳性率均较高。结论粉尘螨、户尘螨、蟑螂是本地区最常见的过敏原。研究不同年龄段及不同呼吸道疾病患者的变应原特征,有助于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3.
《右江医学》2016,(5):530-535
目的通过对三种过敏性皮肤病(荨麻疹、湿疹及过敏性皮炎)儿童进行皮肤变应原检测,了解这三种过敏性皮肤病的主要变应原及其分布特征。方法应用皮肤变应原点刺试剂盒对诊断为荨麻疹、湿疹或过敏性皮炎的236例儿童(年龄≤14岁)进行31种变应原检测分析。结果 236例过敏性皮肤病患儿中,检出1种及以上变应原阳性的患儿233例,占98.73%,2种及以上变应原阳性的患儿230例,阳性率为97.46%。变应原中,粉尘螨、屋尘螨、蟑螂阳性率最高,依次为65.25%、60.59%、54.66%。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明显高于食入性,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90,P=0.001)。桃子、番茄、牛肉、海虾、粉尘螨、蒿属花粉的阳性率在三种过敏性皮肤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百色市儿童过敏性皮肤病(荨麻疹、湿疹、过敏性皮炎)的常见食入性变应原为海鲜、牛奶、蛋类、茄子,常见的吸入性变应原为粉尘螨、屋尘螨、蟑螂。97.46%的受检患儿存在2种及以上变应原阳性反应,发生吸入性过敏的概率大于食入性过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宁夏银北地区常见气传变应原的种类、分布特征及其与过敏性疾病的关系。方法选择就诊的624例患者中疑似过敏性疾病患者461例,进行皮肤点刺试验(SPT),以明确过敏原。结果检测中阳性率SPT为45.53%,至少一种变应原呈SPT阳性为20%(42/210),2种以上占80%(160/210)。其阳性率分布前4位的变应原分别为艾蒿、粉尘螨、屋尘螨、热带螨,男女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变应原阳性率主要集中在20~50岁。结论宁夏银北地区主要吸入致敏原,对本地区过敏性疾病的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引发成都地区儿童过敏性疾病过敏原的分布特点。方法采用丹麦AIKABELLO提供标准化变应原点刺液,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586例成都市过敏性疾病患儿行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SPT)。计算各种变应原阳性率,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变应原阳性率。结果 1586例患儿SPT阳性数1100例,总阳性率为69.36%,其中两种或两种以上阳性率为94.36%。主要过敏原为粉尘螨和户尘螨吸入过敏原,阳性率分别为58.39%和58.26%,其次为蟑螂(52.06%)、猫毛(34.74%)、狗毛(28.69%)。海虾最低(13.37%)。男童粉螨、户螨、蟑螂、猫毛、狗毛、艾蒿、酵母菌、蛋黄、海虾阳性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婴幼儿、学龄前及学龄期不同发育时期,SPT存在一定差异,SPT吸入过敏原总体阳性率随年龄增长有明显增加的趋势。结论成都市过敏性疾病患儿的主要过敏原为粉螨和户螨;粉螨、户螨、蟑螂、猫毛等变应原存在不同性别和年龄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过敏性紫癜、湿疹、荨麻疹三种过敏性疾病患者血清中变应原特异性IgE和总IgE水平。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341例过敏性疾病患者血清中总IgE和特异性IgE抗体水平。结果:过敏性紫癜、湿疹、荨麻疹患者总IgE阳性率分别为54.84%、65.79%、70.48%,以荨麻疹的阳性率最高。三种过敏性疾病吸入性变应原均以霉菌组合的阳性率最高;食入性变应原过敏性紫癜和湿疹牛奶的阳性率最高,荨麻疹以腰果类阳性率较高。结论:通过对三种过敏性疾病血清IgE的测定和对比分析,进一步证实Ⅰ型变态反应部分参与了过敏性紫癜和湿疹的致病;通过特异性变应原的测定,可了解引起患者过敏的变应原,为过敏性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北京地区哮喘患者的常见变应原,为预防和治疗支气管哮喘发作提供依据。方法用24种德国默克公司生产的阿罗格变应原进行皮肤点刺试验,以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组胺为阳性对照。结果210例患者中,粉尘螨和屋尘螨的阳性率分别是57.14%和58.57%,其中单纯哮喘患者的阳性率分别是62.83%和59.29%,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患者阳性率是50.51%和57.63%;210例患者中,艾蒿的阳性率为30.95%,大豚草的阳性率为28.5%,再次为霉菌和动物毛;食物组变应原以虾、牛奶、鸡蛋为常见。2组间变应原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北京地区吸入性变应原中粉尘螨和屋尘螨最常见,野生的蒿类和大豚草作为变应原也在迅速上升。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方便安全、操作易行,可同时检测多种变应原,特异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深圳地区过敏性鼻炎患儿的变应原种类,为防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皮肤点刺试验,对412例过敏性鼻炎患儿进行19种吸入性变应原及4种食物变应原测试。结果 412例过敏性鼻炎患儿变应原测试总阳性率为85 .19% (3 5 1例) ,以尘螨最高77.91% (3 2 1例) ,其后依次为屋尘68.69% (2 63例)、多价昆虫3 4.2 2 % (14 1例)、春季花粉3 0 .82 % (12 7例)、多价真菌16.2 6% (67例)、棉及垫料13 .11% (5 4例)、动物皮毛11.65 % (4 8例)、羽毛11.17% (4 6例)等。食物过敏5 3例,阳性率为12 .86%。69.42 % (2 86例)患儿对2种及2种以上变应原过敏。尘螨的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χ2 =3 2 .5 9,P <0 .0 1)。结论 深圳地区过敏性鼻炎患儿最常见变应原为尘螨、屋尘,食物过敏所占比例小。对这类过敏性鼻炎患儿可采取有效的避、忌、替、移等防治措施,测试结果可为脱敏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395例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和婴儿期特应性皮炎(婴儿湿疹)患儿皮肤过敏原点刺结果,为本地区儿童常见过敏性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18种过敏原对395例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和婴儿湿疹患儿进行检测。结果无锡城区吸入性过敏原以粉尘螨阳性率最高为59%,其次是屋尘螨阳性率56.9%、葎草花粉阳性率20.3%。食入性过敏原以海蟹阳性率最高28.6%,其次为海虾阳性率24.8%,扇贝与带鱼阳性率14.4%。结论粉尘螨和屋尘螨是无锡城区儿童常见过敏性疾病的重要过敏原,>3岁的患儿过敏原以吸入性为主,春夏秋3季以吸入性过敏原为主,冬季吸入性和食入性过敏原阳性率无显著差别,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用于明确儿童过敏性致病原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部分过敏原疾病儿童的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 方法 对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及湿疹/荨麻疹三组儿童行皮肤过敏原点刺试验,试剂为北京协和医院诊断试剂厂生产吸入组与食物组共40种过敏原试剂. 结果 支气管哮喘及过敏性鼻炎组儿童随年龄增大,皮肤阳性率增高趋势,而湿疹/荨麻疹组不明显.常见过敏原吸入组为屋尘(15.1 %)、尘螨(28.3%),蟑螂(17%)、家蝇(20.8%)等;食物组为螃蟹(9.4 %)海虾(7.5%),鲤鱼(7.5%)等,近年蟑螂过敏原阳性率增高.哮喘组儿童皮肤试验阳性率54.5%,而有45.5%为阴性,其致病原(变应原)有可能与病毒引起的气道变应性炎症有关. 结论 过敏性疾病儿童过敏原阳性率较成人低,随年龄增大而增高.过敏性疾病儿童常见过敏原基本上与成人一致,但蟑螂过敏原阳性率增高,可能与南昌近年来人口密度增大,儿童与蟑螂接触几率大有关.哮喘儿童除常见过敏原引起外,推测还与病毒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成都地区呼吸系统变态反应性疾病儿童常见过敏原分布情况,为预防和治疗儿童呼吸系统变应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ALK公司点刺试液进行皮肤点刺试验,同时应用生理盐水和组胺液进行阴性和阳性对照。结果 762例行皮肤点刺试验,447例皮试阳性,皮试阳性率58.7%。螨(粉尘螨、屋尘螨及热带螨)过敏原皮试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过敏原(检验,P〈0.01)。随着年龄增长,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儿童对吸入性变应原更为敏感。哮喘患儿SPT阳性率明显高于非哮喘组患儿。结论儿童呼吸系统变态反应性疾病通常由过敏原诱发,吸入性过敏原为常见过敏原,螨为首要过敏原。过敏原是哮喘发病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887例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过敏性疾病常见过敏原的致病状况,为过敏性疾病流行病学研究及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应用阿罗格点刺试液进行皮肤点刺试验,同时应用生理盐水和组胺液进行阴性和阳性对照。结果887例行皮肤点刺试验,504例皮试阳性,皮试阳性率56.8%。儿童组皮试阳性率明显高于成人组(X^2检验,P〈0.01);吸人性过敏原皮试阳性率明显高于食物类过敏原(X^2检验,P〈0.005);呼吸道过敏病(过敏性鼻炎和/或哮喘)吸人性过敏原皮试阳性率明显高于过敏性皮炎(X^2检验,P〈0.005);尘螨过敏原(粉尘螨和屋尘螨)皮试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过敏原(X^2检验,P〈0.005)。结论过敏性疾病通常由过敏原致病,吸人性过敏原为常见过敏原,尘螨为首要过敏原。呼吸道过敏病更容易由吸人性过敏原致病。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郊区儿童过敏性疾病过敏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引发上海市郊区儿童过敏性疾病过敏原的分布特点.方法 对800例上海市郊区过敏性疾病患儿(郊区病例组)、100名郊区健康儿童(郊区正常对照组)和450例上海市城区过敏性疾病患儿(城区病例组)进行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SPT).将郊区病例组息儿按年龄分为婴幼儿组、学龄前组和学龄组,比较各组SPT及各过敏原阳性率.结果 郊区病例组SPT阳性率(73.38%)高于郊区正常对照组(26.00%),低于城区病例组(80.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郊区病例组患儿主要过敏原为粉尘螨和屋尘螨,阳性率分别为57.88%和59.13%.除杂草和橡胶外,郊区病例组各过敏原阳性率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郊区过敏性疾病患儿SPT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海市郊区过敏性疾病患儿的主要过敏原为屋尘螨和粉尘螨;郊区过敏性疾病患儿SPT阳性率低于城区患儿,并与年龄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国产新华联屋尘螨点刺液的体内和体外生物活性。方法收集60例单纯尘螨过敏的哮喘患者血清,制备屋尘螨血清池,采用放射过敏原免疫吸附(RAST)抑制试验方法测定新华联屋尘螨点刺液体外生物活性并与德国阿罗格屋尘螨点刺液和丹麦ALK屋尘螨点刺液进行比较;选择90例疑诊过敏性疾病患者,采用新华联屋尘螨点刺液和阿罗格屋尘螨点刺液进行皮肤点刺试验,比较其体内生物活性。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比较不同屋尘螨点刺液蛋白组分有无差异;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屋尘螨点刺液主要致敏蛋白Der p1的含量。结果 RAST抑制试验显示3批次的新华联屋尘螨点刺液均能抑制标准屋尘螨抗原与IgE的特异性结合,其体外生物活性与阿罗格和ALK屋尘螨点刺液相似;皮肤点刺试验显示新华联屋尘螨点刺液的体内生物活性与阿罗格屋尘螨点刺液相似;电泳结果提示3批次的新华联屋尘螨点刺液蛋白组分相同,与阿罗格和ALK屋尘螨点刺液组分相似;ELISA法检测发现3批次的新华联屋尘螨点刺液主要致敏蛋白Der p1含量相同,低于ALK屋尘螨点刺液,但高于阿罗格屋尘螨点刺液。结论国产新华联屋尘螨点刺液具有较强的体内和体外生物活性,可用于屋尘螨过敏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引发上海市郊区儿童过敏性疾病过敏原的分布特点。方法 对800例上海市郊区过敏性疾病患儿(郊区病例组)、100名郊区健康儿童(郊区正常对照组)和450例上海市城区过敏性疾病患儿(城区病例组)进行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SPT)。将郊区病例组患儿按年龄分为婴幼儿组、学龄前组和学龄组,比较各组SPT及各过敏原阳性率。结果 郊区病例组SPT阳性率(73.38%)高于郊区正常对照组(26.00%),低于城区病例组(80.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郊区病例组患儿主要过敏原为粉尘螨和屋尘螨,阳性率分别为57.88%和59.13%。除杂草和橡胶外,郊区病例组各过敏原阳性率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郊区过敏性疾病患儿SPT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海市郊区过敏性疾病患儿的主要过敏原为屋尘螨和粉尘螨;郊区过敏性疾病患儿SPT阳性率低于城区患儿,并与年龄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1642例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进行分析,为过敏性疾病流行病学研究及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5-2010年1642例疑为过敏性疾病患者进行16种吸入性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①2005-2010年各年度皮试阳性率最高的前2位过敏原均为屋尘螨、粉尘螨,2008-2010年来霉菌的皮试阳性率逐渐增高。②儿童组(1275例)中动物毛Ⅰ及霉菌Ⅰ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成人组(367例),而成人组中杂草、禾本科/谷类、大豚草、树Ⅰ、树Ⅱ、藜科、松属、艾蒿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儿童组(P0.05)。儿童组阳性率最高的5种过敏原为屋尘螨(25.6%)、粉尘螨(25.0%)、霉菌Ⅰ(19.1%)、杂草(15.9%)、动物毛Ⅰ(14.7%)。而成人组则为杂草(27.5%)、屋尘螨(26.4%)、粉尘螨(25.9%)、艾蒿(21.3%)、藜科(19.6%)。结论屋尘螨、粉尘螨是2005-2010年来最主要的过敏原,2008-2010年来霉菌的皮试阳性率逐渐增高,因此对霉菌过敏的防治亦应予以高度重视。儿童组与成人组对不同过敏原的敏感性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7.
Atopy is defined as the genetic propensity to develop immunoglobulin E antibodies in response to exposure to allergens and assessed by skin prick test (SPT) responses to common allergens, which may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linical disorders (phenotype). Although it is generally agreed that atopy is an important risk factor for allergic diseases such as asthma, rhinitis, and eczema, the extent to which atopy accounts for these diseases is controversial. One hundred forty one children (up to 12 years) were skin prick tested to evaluate 16 foods common to the Malaysian diet and 4 common aeroallergens. Eighty-five percent of patients had positive SPT reactivity. The most commonly implicated aeroallergen and food allergen was house dust mite (HDM) and Prawn. Seventy percent had positive SPT reactivity results to HDM and 24.8% to prawns. Fifty five percent were positive to more than one allergen and 17.7% positive to single aeroallergen. The prevalence of atopy in children with history of eczema was 90%. The incidence of HDM and food allergy especially crabs and prawns, is significantly greater in Malaysian Children with rhinitis symptoms.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分析常州地区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常见过敏原的分布情况,比较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季节的过敏原有无差异。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491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采用16种过敏原对患者进行皮肤点刺试验,生理盐水作阴性对照,以组胺作阳性对照。结果 1491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常见过敏原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粉尘螨89.67%、户尘螨86.38%、油菜花7.11%、葎草花粉6.37%蟑螂4.76%、猫毛3.76%。过敏原的季节性来分析:粉尘螨、户尘螨、夏季最高;春天比其他三个季节低;各种花粉在夏季最低,蟑螂夏季最高。粉尘螨、户尘螨、猫毛、狗上皮、狗毛季节性变化不是太明显。粉尘螨、户尘螨、猫毛、牛奶、鸡蛋黄未成年组高于成年组(P0.05)。葎草花粉、油菜花粉、蟑螂成年组高于未成年组(P0.05)。过敏原在同年龄阶段的男女中间的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在常州地区,最主要的过敏原为粉尘螨、户尘螨、油菜花,过敏原在不同季节、不同年龄阶段分布不同,为本地区常见变态反应性疾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皮肤点刺试验用于明确变态反应性疾病致敏原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过敏性哮喘及变应性鼻炎患者对皮肤点刺试验与皮肤压痕试验的耐受情况与阳性反应。方法:选择过敏性哮喘及过敏性鼻炎患者共40例,同时进行特异性变应原皮肤点刺与皮肤压痕试验。了解患者对2种方法的不适感及恐惧程度,并比较2种方法对特异性变应原检测结果的相关性。结果:2种方法对特异性变应原检测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皮肤点刺试验不适感37例(93%),痛感39例(97.5%),恐惧感33例(82.5%);对皮肤压痕试验不适感31例(77.5%),痛感35例(87.5%),恐惧感24例(60.0%),2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7例患者更愿意接受皮肤压痕试验,10例患者愿意选择点刺法,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种方法对特异性变应原检测结果基本一致,压痕法患者痛苦少,恐惧感小,更易接受,临床上可以用皮肤压痕试验代替皮肤点刺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