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目的:探讨CT仿真内窥镜技术(computed tomography virtual endoscopy,CTVE)的成像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96例不同部位的病变行CTVE检查,层厚3-5mm,螺距1.3-1.5,重建重叠率50%,利用Navigatgor软件生成仿真内窥镜图像并与纤维内窥镜及手术对照。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了满意的CTVE图像,准确率为95%。结论:适当的检查前准备、扫描参数、阈值和观察方法是CTVE检查的关键,CTVE提供了一种无创性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
4.
5.
6.
7.
电子束CT仿真内窥镜成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0 引 言 电子束 CT(electron beam computed tom ography,EBCT)、仿真内窥镜成像 (EBCT virtual endoscopy imaging,EBCT- VEI)技术乃是电子束 CT与仿真内窥镜技术相结合 ,将 EBCT快速扫描所获得的大量资料 ,输入工作站后通过一系列重建处理及经管腔导航技术 (flythrough) ,使受检器官三维成像 ,逼真模拟内窥镜检查过程 ,可用于消化道、气管和鼻旁窦等部位的检查。本文对该技术作一简要介绍。1 EBCT- VEI物理学原理 EBCT由电子束扫描替代了 X线管与检测器的机械扫描 ,扫描速度较普通 CT提高几十倍。采用连续容…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多层面螺旋CT仿真支气管镜(CTVB)在中心型肺癌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中心型肺癌的患者进行了多层面螺旋CT检查,将数据重建成CTVB图象。对与肺叶切除或全肺切除有关的支气管图像进行分析,并与纤维支气管镜的观察结果、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CTVB可清晰显示全部的段以上支气管及80%以上的亚段支气管。对管腔狭窄、闭塞的显示与纤维支气管镜所见一致,但对肿瘤粘膜下浸润、粘膜充血、肿胀及出血,CTVB不能明确显示或区分,也不能进行活检。结合多层面螺旋CT的其他图像重建功能,能较完整综合地反映中心型肺癌支气管受侵的情况。结论:CTVB是一种新的无创性观察支气管的方法,有独特优势,能为外科手术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和比较电子纤维支气管镜和螺旋CT仿真支气管镜在肺部疾病检查上的效果。方法 肺部疾病组39例,正常对照组15名。所有入选者均在一周内完成电子纤维支气管镜和螺旋CT仿真支气管镜检查。结果 电子纤维支气管镜和螺旋CT仿真支气管镜对比,其关联性高(Φ=0.803),差异性小(χ^2=0.803),灵敏度高(Se:93.75%),特异性高(SP:93.33%),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低(12.5%和6.67%)。结论 电子纤维支气管镜和螺旋O仿真支气管镜是检查肺部疾病的良好工具,各有优缺点,二者可以互相补充。 相似文献
10.
CT仿真内窥镜 (CT Virtual endoscope简称 :CTVE)技术是以螺旋 CT资料为资源 ,采用特殊的计算机软件对空腔器官内表面具有相同像素值的部分进行立体重建 ,以模拟光学纤维内窥镜效果的方式来显示其内腔的结构 ,并附加伪彩着色 ,以获得人体腔道内三维或动态三维解剖学图像的一种方法 ,1 994年 Vining[1 ] 等首先报道了 CTVE成像技术在结肠及支气管病变诊断中的应用后 ,此项技术的应用范围逐渐拓宽。近年来国内的一些医疗机构已开展了这方面的工作 ,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1 CTVE成像技术条件1 .1 螺旋 CT容积扫描 ,即在床进和曝光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螺旋CT胃仿真内镜成像方法及临床应用.方法 应用CO2气体和5%造影剂混合液两种对比剂进行扫描,通过仿真内镜导航软件(Navigator,GE)进行VE成像,选择平滑(Smooth)成像模式及多平面重建.结果 两种不同对比剂相互弥补不足.36例患者检查能清楚地显示胃正常结构和狭窄、梗阻病变.结论 CTVE提供了一种无创伤性的诊断方法,可作为纤维内镜的补充,但其敏感性及特异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仿真内窥镜及三维重建技术对大肠癌的诊断价值。 方法 :2 0例可疑大肠癌患者清洁肠道及灌注空气满意后行多层面螺旋CT扫描 ,图像传输至工作站进行仿真内窥镜 (VE)、MPR、SDD和Raysum三维重建。 2 0例患者中 13例行纤维结肠镜检查 ,4例行气钡双重造影检查。 结果 :共检出 2 1个病灶 ,全部病灶经手术病理证实。CT仿真内窥镜结合MPR、SDD和Raysum技术使大肠占位性病变定位准确、直观。 结论 :CTVE是一项实用的非创伤性肠道占位检查新技术 ,尤其适用于不能承受纤维结肠镜和气钡双重造影检查的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下咽癌的螺旋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分析了3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下咽癌的CT表现,全部病例均有手术病理证实。结果梨状窝癌22例,下咽上区癌8例,咽后壁癌或环后癌6例,混合型2例;CT扫描表现为:平扫病灶呈等或略低密度,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间接征像包括梨状窝和/或喉旁间隙变窄、消失。喉移位及邻近结构受累。喉软骨破坏和颈部淋巴结转移;由肿瘤所致杓-椎距或环-椎距增宽,大于10mm,与30例正常成人对照,统计学表明差异非常显著(t=4.05,P=0.000;t=8.22,P=0.000)。结论CT可较准确地显示肿瘤侵犯范围及反映术前分期,对下咽癌的临床治疗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4.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83例疑为动脉瘤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急诊行CTA检查,观察其原始图像及VR,MIP、MPR后处理图像,部分病例同DSA、3D TOF MRA或手术所见对照。结果 发现64例动脉瘤患者共69个颅内动脉瘤(5例患者为2处动脉瘤).其中颈内动脉28例,大脑前动脉3例。前交通动脉14例,大脑中动脉6例,大脑后动脉1例,后交通动脉11例.椎基底动脉6例:并发瘤内血栓3例:钙化2例;件脑实质血肿15例,脑室积血11例,脑血管痉挛5例。CTA表现与手术结果、DSA、3D TOF MRA基本一致。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可充分显示颅内动脉瘤的部位、形态,大小、瘤颈大小、与载瘤血管及临近血管、骨结构的关系、有无瘤内血栓及颅内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可获得丰富的影像信息,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并可作为术后复诊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胃CT仿真内窥镜(CTVE)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比分析经胃CTVE+二维CT、胃造影(GI)、纤维胃镜(FG)检查的52例65个胃部病灶,“四定”准确率。结果 胃CTVE发现φ0.3cm隆起及凹陷性病灶及定量、定位、定性的准确率:胃CTVE高于GI(P<0.001)、低于FG(P>0.05);定期准确率:胃CTVE优于GI、FG。结论 胃CTVE作为FG的一种补充检查手段,在常见的胃器质性疾病方面可以取代GI。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CT表现,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综合应用价值。方法:对398例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针对每个病例逐一进行冠状动脉13个节段的影像分析,以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应用价值。结果:本组398例中,共有5 038个节段显影,能达到诊断要求的4 399个节段,649段因运动或钙化、完全闭塞未进行血管评价;309例存在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狭窄,LAD(Left Anterior Descendy Artery)有病变276例,LCX(Left Circumflex Artery)有病变163例,RCA(Right Coronary Artery)有病变154例;208例冠状动脉有钙化,钙化积分<400有158例,400~1 000之间有42例,>1 000有8例;32例同时行冠状动脉造影,其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比较,对病变诊断的敏感度为95.70%,特异度为90.91%,阳性预测值为82.40%,阴性预测值为97.94%;支架术后63例,共142段血管段上有支架;搭桥术后7例,共17支桥血管。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查手段,在诊断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应用于冠状动脉病变的筛查和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的随访。 相似文献
17.
多层螺旋CT仿真内镜在冠状动脉检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仿真内镜对冠状动脉内腔结构的显示能力,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8例接受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及传统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住院患者进行了仿真内镜重建.重建冠状动脉756支.结果:(1)756支冠状动脉中568支冠状动脉获得了满意的仿真内镜图像,成功率75%.(2)88处冠状动脉狭窄仿真内镜检出76处,检出率86%.(3)24例冠状动脉支架、4例移植血管及8例冠状动脉瘘均被检出.结论:多层螺旋CT仿真内镜能够显示大多数病例冠状动脉内腔结构,不失为一种无创性的、简便、低廉的可用于冠状动脉腔内检查的手段,尤其在冠状动脉钙化严重及畸形的病例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仿真内窥镜(CTVE)成像对动脉病变的显示能力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动脉病变(包括动脉瘤18例,肺动脉栓塞6例,动脉闭塞16例)进行CTVE成像,其中手术证实12例,22例进行了DSA检查,6例肺动脉栓塞经B超及溶拴治疗得到证实,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0例动脉病变均获得了满意的CTVE图像,良好的显示了动脉内腔、内膜、附壁血栓、钙化斑块、血管狭窄及动脉夹层及动脉瘤破裂口的形态大小与正常血管的解剖关系.CTVE成像对动脉病变的显示能力对照DSA、手术、及内科证实的病例具有一致性,40例动脉病变CTVE总的显示率为80%(32/40).[结论]CTVE成像能较好的显示血管腔内的情况,结合二、三维成像可明确诊断多种动脉疾病,对于选择治疗方法、指导临床手术、观察术后疗效及随访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支气管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病例。对28例病例行64排螺旋CT薄层扫描,用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进行三维重建,通过不同的角度观察支气管动脉的空间解剖细节。其中9例有DSA对照。结果 28例支气管动脉三维图均像能够清晰显示支气管动脉的起源、走行的路径和血管直径。12例肺癌病例由支气管动脉供血,未见肺动脉供血,16例支气管扩张病例显示支气管动脉主干明显扩张、迂曲。结论 64排螺旋CT三维支气管动脉成像能够准确、直观地显示支气管动脉的空间解剖特点,从而指导相关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20.
腹膜后、大网膜血管外皮瘤CT表现——附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血管外皮瘤(hemangiopericytoma H-pc)CT表现的认识。方法2例患者,均为男性,在体检中发现腹腔肿物。均行CT检查经手术治疗病理证实,并作文献复习。结果2例H-pc的CT平扫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CT肿块实质显著强化,在动态增强扫描中,肿块可见门静脉期与延迟期强化。结论CT能明确显示H-pc,其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对早期发现和诊断该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