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前后泪液中表皮生长因子(h-EGF)含量的变化及与角膜雾状混浊形成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检测40例近视患者PRK手术前后泪液中表皮生长因子(h-EGF)的含量。结果PRK手术后第一天泪液中h-EGF含量明显升高(P<0.01),术后一个月逐渐恢复正常。结论h-EGF泪液中含量的变化可能与角膜伤口愈合、雾状混浊及视力回退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定量检测转化生长因子 β2 (TGF β2 )在LASIK术后不同时段角膜中的表达水平 ,探讨TGF β2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术后早期伤口的愈合关系。方法 :取 2 0只新西兰白兔 ,左眼按近视 4D行LASIK术 ,右眼作对照组。分别于术后即刻、4h、4 8h、1w、2w取角膜 ,用荧光半定量PCR方法检测兔中央手术区及周边非手术区角膜TGF β2的表达。 结果 :LASIK术后不同时段术眼中央手术区与周边非手术区角膜TGF β2的mRNA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左眼手术区与右眼相应对照区角膜TGF β2的表达差异同样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LASIK术后反应轻微 ,组织损伤小 ,角膜TGF β2的表达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定量检测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化型生长因子(TGF—β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手术前后在泪液中的浓度变化,探讨它们对LASIK术后角膜愈合的影响及其相互作用。方法对26例(52眼)患者实施手术,于LASIK术前及术后24h、48h、1周及1个月在患者眼结膜囊内抽取泪液标本,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进行检测。结果在LASIK术前及术后1个月随访期间,EGF在泪液中的浓度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于术后24h浓度降低(P〈0.05),48h后恢复至术前水平,bFGF浓度增加(P〈0.05)。结论LASIK术后反应轻微,组织损伤小,Haze形成少或无,EGF的表达与术前相比无显著性变化。TGF—β1于术后24h浓度降低,使其对EGF的抑制作用降低,促进细胞的增生和移行。bFGF浓度增加,促进角膜细胞分裂、趋化和移行,有利于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LASIK)前后患者泪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α(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α,TGF-α)的浓度变化及其对角膜创伤愈合的作用.方法 LASIK术前及术后1、3、7、15 d,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0例(60眼)患者泪液中TGF-α含量,对不同时间泪液中细胞因子平均浓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LASIK术前及术后半个月随访期间,TGF-α在泪液中的浓度从术前(175.19±61.22) pg/mL升至术后7 d(243.27±75.51)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 d(191.63±20.51) p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ASIK术后TGF-α表达比术前显著增加,促进角膜角膜细胞分裂、趋化及移行,有利于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5.
PRK后角膜TGF—β1mRNA的表达与Haze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研究角膜上皮下混浊 ( haze)形成的发生机理 ,检测激光角膜光学切除术 (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后角膜上皮和基质表达转移生长因子 - β1 (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 ,TGF- β1 )的变化。方法 :新西兰白兔 2 0只 ,随机分成 4组 ,其中 15只施行 PRK。于术后 1、2、3月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 haze形成情况 ,并用原位核酸分子杂交方法 ,检测角膜上皮和基质 TGF- β1 m RNA的表达。结果 :PRK后 1月已有 haze形成 ,2月时 haze最明显 ,术后 3月 haze减轻或消失。正常角膜上皮和基质有 TGF- β1 m RNA表达 ,PRK后角膜表达 TGF- β1 m RNA增加 ,且术后 2月表达最强。 TGF- β1 m RNA表达强弱与形成 haze的轻重密切相关。结论 :TGF- β1 参与 PRK后伤口愈合过程 ,且调节着 haze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近视患眼角膜上皮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转化生长因子 βⅠ型受体 (TGF -βRⅠ )和白细胞介素 1Ⅰ型受体 (IL -1RⅠ )的表达。方法 :将PRK术中获取的角膜上皮细胞制成细胞涂片 ,ABC法检测。结果 :EGFR、TGF -βRⅠ和IL -1RⅠ在全部标本表达 ,强度依次为EGFR >IL -1RⅠ >TGF -βRⅠ。结论 :近视患眼角膜上皮细胞表达此三种受体 ,推测PRK术后此三种受体参与角膜创面修复。  相似文献   

7.
Zhang WH  Zhai CB  Pan ZQ  Wu YY 《中华眼科杂志》2003,39(10):587-591
目的 探讨炎性细胞因子在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的作用及白细胞介素受体拮抗剂(IL 1ra)的治疗效果。方法 角膜移植大鼠随机分为 5组 ,每组 1 0只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和酶链免疫吸附试验 ,检测各组大鼠角膜和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术前、急性排斥反应期及术后 2周植片中白细胞介素 1受体 1 (IL 1RⅠ )和转化生长因子 β1 (TGF β1 )表达情况及房水中白细胞介素 1 β(IL 1 β)含量变化。结果 正常大鼠角膜中未检测出IL 1RⅠ表达 ,TGF β1 主要位于角膜上皮细胞基底层 ;在角膜移植术后的植片上皮细胞层、基质层和内皮细胞层中均可检测到IL 1RⅠ和TGF β1 表达 ,其表达量按阴性对照组、50 μgIL 1ra组、1 0 0 μgIL 1ra组、2 0 0 μgIL 1ra组和地塞米松组依次递减 ,在急性排斥期 ,2 0 0 μgIL 1ra组表达IL 1RⅠ和TGF β1 的程度低于 50 μgIL 1ra组 ,差异有显著意义(P <0 0 1 ) ;阴性对照组IL 1RⅠ和TGF β1 表达量显著高于实验各组 (P <0 0 1 ) ;正常大鼠房水中检测出IL 1 β含量为 (96 0± 1 1 3)ng L ,角膜移植术后房水中IL 1 β含量上升 ,于急性排斥期达到高峰 ,阴性对照组为 (552 2± 68 3)ng L ,明显高于其他各实验组 (P <0 0 1 ) ;在各实验组中 ,排斥前和急性排斥期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相似文献   

8.
黄琼  胡燕华  姜发纲  陈宏 《眼视光学杂志》2002,4(2):103-105,108
目的 :确定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质粒DNA能否由脂质体携带进入家兔角膜上皮细胞 ,为角膜上皮细胞的研究提供方法。方法 :体外培养家兔角膜上皮细胞 ,用多聚阳离子脂质体携带重组的人的TGF β1质粒 ,向家兔角膜上皮细胞转染 ,在转染 12h后 ,表达 2d时 ,用免疫组化方法(SABC)检测TGF β1质粒DNA在家兔角膜上皮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 :外源TGF β1质粒DNA在家兔角膜上皮细胞中可以获得表达 ,在转染 12h后 ,表达 2d时的基因转染率为2 3%。结论 :稳定的外源基因可由脂质体介导转入生长中的收稿日期 :2 0 0 2 -0 3 -0 4;修回日期 :2 0 0 2 -0 4-10基金项目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NO .98J0 70 )。作者简介 :黄琼 (1977-) ,女 ,湖北人 ,在读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角膜病。通信作者 :黄琼 (E -mail:joanhuang77@2 1cn .com)。家兔角膜上皮细胞内 ,借此方法 ,可从外源基因入手 ,对角膜上皮细胞的生理、病理活动的机制进行研究 ;作为角膜上皮细胞基因类药物介入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介导体 ,脂质体显示出有希望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张立军  张岩  蒋华 《眼科研究》2012,30(3):213-217
背景 目前对飞秒激光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SBK)术后创面愈合的研究较多,关于新型角膜板层刀SBK方面的研究尚少.观察术后早期成纤维细胞的活化程度,可以了解术后不同时间的角膜细胞增生情况. 目的 检测转化生长因子(TGF-β)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比较SBK、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和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手术后早期角膜细胞增生活化情况以及角膜创面的愈合特点,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术后组织愈合机制及生物力学差异.方法 新西兰白兔27只,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BK组、LASIK组和PRK组,每组9只,均取右眼为手术眼,左眼为正常对照.于术后7d、1个月、3个月取兔眼角膜,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角膜组织中TGF-β及α-SMA的表达,计数成肌纤维细胞活化数量.结果 SBK组术眼角膜瓣创口边缘上皮细胞增生明显,成肌纤维细胞数量增多,术后7d创口周围TGF-β及α-SMA呈阳性表达,1个月达高峰,3个月减弱.与LASIK组相比,SBK组和PRK组TGF-β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BK组:t=2.226、2.158、2.330,P<0.05;PRK组:t=4.745、6.524、6.293,P<0.05);成纤维细胞数量的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SBK组:t=4.439、5.692、4.175,P<0.05;PRK组:t=6.330、6.723、5.267,P<0.05).SBK组各时间点TGF-β的表达量均低于PRK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4.691、5.527、4.399,P<0.05);α-SMA的表达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t=9.637、10.282、8.197,P<0.05);成纤维细胞数量除3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时间点SBK组活化均较PRK组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5.188、4.529,P<0.05).结论 与传统LASIK相比,SBK手术的创面活化的成肌纤维细胞、TGF-β和α-SMA表达增多,其愈合反应更强,具有更好的术后生物力学优势,但同PRK相比仍有差距.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羊膜移植对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后角膜组织表达转移生长因子-β1)、Ⅰ、Ⅲ型膛原和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的影响,探讨羊膜移植减轻瘢痕形成的部分机制。方法:对10只新西兰白兔双眼行PRK,术后1眼立即行角膜表面羊膜移植术,另眼作为对照。于术后4周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结果:羊膜移植组角膜上皮与基质中角膜基质细胞及胶原纤维TGF-β1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弱,前角膜基质表达Ⅲ型胶原和FN亦明显较对照组减弱。角膜基质Ⅰ型胶原表达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羊膜能抑制PRK后角膜组织TGF-β1、Ⅲ型胶原和FN的表达,羊膜移植后瘢痕形成轻可能部分与羊膜调节组织TGF-β1、Ⅲ型胶原和FN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异搏定对培养角膜基质细胞分泌转移生长因子-β_1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异搏定(Verapamil)对体外培养兔角膜基质细胞分泌TGFβ1的影响。为预防或减轻PRK后混浊(haze)形成提供线索。方法 将传代培养细胞,在加药培养后48h,应用TGFβ1EmaxTMImmunoAssaySystem试剂盒对培养上清中TGFβ1含量进行检测,根据标准曲线分别计算出各孔TGFβ1的浓度。结果 Verapamil浓度5μg/ml和10μg/ml,作用48h,培养上清中TGFβ1含量明显降低(P<0.05)。Verapamil浓度越高,培养上清中TGFβ1含量越少。结论 Verapamil能明显抑制角膜基质细胞分泌TGFβ1,可望成为预防或减轻PRK后haze形成的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自然光暴露对单眼远视离焦幼年恒河猴正常和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损伤后角膜组织潜在的光损伤作用。

方法:选取12只2月龄恒河猴,行右眼PRK,矫正度数为-4.0D,制作单眼远视离焦近视动物模型。幼猴体质量和性别均衡配对后分为两组:人工照明组(AL组,n=6)和自然光组(NL组,n=6)。两组幼猴饲养于同一人工照明条件室内饲养环境,NL组幼猴每天9:00~11:00和15:00~17:00于室外随单笼接受自然光照射。PRK术后裂隙灯检查比较两组PRK眼角膜愈合及haze形成情况; PRK术后50d,每组各取4只幼猴双眼泪液,采用蛋白质芯片法检测泪液11种细胞因子含量。PRK术后180d取角膜组织,分别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组织结构变化;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GF-β1和α-SMA表达; 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以及采用羟胺法和硫代巴比妥酸法分别测定角膜上皮细胞SOD和MDA含量。

结果:PRK术后NL组PRK眼出现一过性haze,术后40d两组haze分级评估有差异(P=0.015)。PRK术后50d,两组PRK眼泪液EGF和TGF-β1含量均有差异(P=0.045、0.038),两组间对侧眼均无差异(P>0.05); 且AL组、NL组组内泪液TGF-β1水平有差异(P=0.003、0.036)。术后180d,两组双眼角膜组织形态学一致; 角膜组织内各层偶见细胞凋亡染色,且无明显TGF-β1和α-SMA表达; 两组PRK眼和对侧眼角膜上皮细胞SOD活力和MDA含量均无差异(P>0.05)。

结论:自然光照射量可加剧幼猴PRK术后角膜组织修复反应,但远期未对角膜组织造成不可逆病理组织学改变,对正常的幼猴角膜组织无明显光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3.
Wang Y  Zhao KX  Su LY  Wang LJ  Geng WL  Jin Y 《中华眼科杂志》2005,41(6):498-504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K)中乙醇对角膜伤口愈合过程的影响。方法24只健康白兔(48只眼)分为两组,一只眼行机械去上皮法,另一只眼应用20%乙醇30s去除角膜上皮,行相同方案的准分子激光切削,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观察角膜基质浅层角膜细胞数量和形态变化;RTPCR法及免疫组化法检测正常对照组及手术组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情况并做分析。结果术后1d,乙醇组和机械组兔角膜TGFβ1和bFGFRTPCR表达较正常对照组下降;1周两组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1),乙醇组高于机械组(P<0.01);术后1个月达高峰(P<0.01),但乙醇组与机械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TGFβ1、bFGFRTPCR产物明显下降,两组之间比较或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浅层基质内角膜细胞数量乙醇组与TGFβ1和bFGF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44,0.738;机械组分别为0.664和0.785。结论TGFβ1、bFGF在伤口愈合过程中的表达呈现“减少增多正常”动态过程;20%乙醇在LASEK早期对角膜伤口愈合存在一定影响,但极其短暂。手术中应用是相对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rans PRK手术)和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术)两种手术方式治疗中低度近视早期的疗效差异。方法收集2017年5月至2018年1月之间在我院行表面切削手术的患者共156例。观察术前及术后3个月内患者的上皮愈合时间、眼部疼痛评分、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及角膜像差变化。结果采用SPSS19. 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Trans PRK组角膜上皮愈合时间为(2. 98±1. 02) d。LASEK组为(4. 03±1. 22) d。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视力方面,两组患者术后视力逐渐提高,Trans PRK组术后1周裸眼视力为0. 8±0. 13,LASEK组为0. 8±0. 26。术后1周时两组患者视力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Trans PRK组与LASEK组术后1个月和3个月屈光度变化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Trans PRK组与LASEK组患者术后角膜球差及高阶像差相比各自术前均有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0. 01)。两组间相比,术后1个月和3个月慧差及高阶像差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术后3 d内疼痛评分均逐日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Trans PRK手术相对于传统LASEK手术角膜上皮愈合时间更快,术后角膜像差更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羊膜移植对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后角膜组织表达转移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Ⅰ、Ⅲ型胶原和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的影响,探讨羊膜移植减轻瘢痕形成的部分机制.方法:对10只新西兰白兔双眼行PRK,术后1眼立即行角膜表面羊膜移植术,另眼作为对照.于术后4周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结果:羊膜移植组角膜上皮和基质中角膜基质细胞及胶原纤维TGF-β1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弱,前角膜基质表达Ⅲ型胶原和FN亦明显较对照组减弱.角膜基质Ⅰ型胶原表达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羊膜能抑制PRK后角膜组织TGF-β1、Ⅲ型胶原和FN的表达,羊膜移植后瘢痕形成轻可能部分与羊膜调节组织TGF-β1、Ⅲ型胶原和FN的表达有关.眼科学报2000;16:239~242.  相似文献   

16.
Epi-LASIK、PRK术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兔Epi-LASIK、PRK术后研究,探讨Epi-LAsIK手术在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减轻方面是否具有优越性及其机制.方法 18只新西兰白兔,双眼分别建立Epi-LASIK和PRK模型,观察术后1周、4周、8周角膜Haze的变化、角膜组织形态学结构的变化、转化生长因子β2(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2,TGF-β2)的表达.结果术后1周、4周Epi-LASIK组Hazc(1.07±0.49、3.38±1.26)比PRK组(2.38±1.04、5.00±1.95)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57、Z4=-2.41,P均<0.05),8周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8=-0.96,P0.05);组织形态学:Epi-LASIK组角膜上皮细胞的紧密性,角膜上皮基底膜的完整性、上皮与基质黏合程度,胶原排列规则性比同时间段PRK组都具有优越性;Epi-LASIK、PRK角膜上皮TGF-β2表达:1周、4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8周Epi-LASIK组表达比PRK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9,P<0.05);1周、8周Epi-LASIK、PRK角膜基质TGF-β2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4周Epi-LASIK表达比PRK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P<0.05).结论Epi-LASIK手术在减轻Haze方面较PRK具有优越性,其上皮瓣的保留对减少Haze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近视患眼角膜上皮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 R)、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TGF-βRⅠ)和白细胞介素1Ⅰ型受体(IL-1RⅠ)的表达.方法将PRK术中获取的角膜上皮细胞制成细胞涂片,ABC法检测.结果EGF R、TGF-βRⅠ和IL-1RⅠ在全部标本表达,强度依次为EGF R>IL-1RⅠ>TGF-βRI.结论近视患眼角膜上皮细胞表达此三种受体,推测PRK术后此三种受体参与角膜创面修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测定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患者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知觉、角膜上皮下神经丛密度和泪液中神经生长因子(NGF)含量变化,评估角膜神经损伤恢复情况及泪液中NGF含量的变化趋势.方法 自身对照研究.选取沧州市中心医院LASIK手术患者102例(204眼),测定术前及术后1d、1个月、3个月时角膜泪液分泌量、BUT和泪液中NGF含量;测定术前及术后1d、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时角膜上皮下神经丛密度和角膜知觉.对上述5个观测指标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术前角膜泪液中NGF含量为(51.97±3.66)pg/ml,术后1 d为(225.29±33.64)pg/ml,1个月为(104.77±+2.19)pg/ml,均高于术前(t1 d=11.39,t1个月=5.79,P均<0.05);术后3个月时恢复到术前水平(t3 个月=0.47,P>0.05).术前角膜泪液分泌量为(26.59±0.10)mm,术后1d为(12.12±1.03)mm,1个月为(17.24±0.77)mm,均低于术前(t1d=9.63,t1个月=8.52,P均<0.05);术后3个月时恢复到术前水平(t3个月=2.09,P>0.05).术前BUT为(10.06±0.45)s,术后1d为(1.47±0.21)s,1个月为(4.71±0.23)s,均低于术前(t1 d=19.25,t1个月=10.00,P均<0.05);术后3个月时恢复到术前水平(t3个月=1.11,P>0.05).术前角膜上皮下神经丛密度为(1582±175)μm,术后1d、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分别为(208±32)μm、(254±31)μm、(588±65)μm、(634±79)μm、(938±119)μm,均低于术前(t1 d=7.71,t1个月=7.35,t3个月=5.48,t6个月=4.72,t1年=2.73,P均<0.05);术后2年时恢复到术前水平(t2年=0.15,P>0.05).术前角膜知觉为(58.82±0.53)mm,术后1d、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为(0.59±0.40)mm、(15.59±2.67)mm、(41.18±1.44)mm、(51.36±0.83)mm,均低于术前(t1 d=79.20,t1个月=15.04,t3个月=7.44,t6个月=5.40,P均<0.05);术后1年时恢复到术前水平(t1年=1.14,P>0.05).结论 LASIK术后泪液中NGF含量先增高后恢复到正常,角膜上皮下神经丛密度、角膜知觉、泪液分泌量和BUT先降低后恢复到正常;泪液中NGF含量、泪液分泌量和BUT术后3个月恢复正常,而角膜知觉术后1年时恢复正常,角膜上皮下神经丛密度术后2年时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9.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泪液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1asel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各方面的研究日趋完善。国内外对其手术方法、临床疗效、并发症等方面报道较多。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etomy,PRK)及LASIK术后患者Shirmer试验及泪膜破裂时间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差异。其中PRK术后患者泪液中IgA、IsG、IgM含量均较术前降低,同时伴有  相似文献   

20.
PRK、LASIK术后非接触眼压测量值的准确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估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 (PRK)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后非接触眼压 (NCT)测量值的准确性。方法 :对 5 5例 (10 9只眼 )行PRK和 5 7例(113只眼 )行LASIK的近视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手术前、后采用非接触眼压计测量患者的眼压 ,并测量角膜厚度和角膜曲率 ,进行统计学分析。术后随访时间 >1年 ,停用激素至少半年以上。结果 :PRK和LASIK术后NCT测量值都低于术前 ,分别下降 (3.6 7± 1.6 5 )mmHg和 (5 .11± 1.5 1)mmHg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0 1)。PRK和LASIK术前眼压测量值与角膜厚度均呈高度正相关 (P <0 .0 0 1) ;术后眼压测量值的降低与角膜厚度的减少高度正相关 (P <0 .0 5 ) ,其回归方程分别为 ^Y(手术前、后眼压差 ,mmHg) =1.36 1+0 .0 38X(手术前、后角膜厚度差 ,μm)和 ^Y =1.95 4 +0 .0 4 0X ;眼压测量下降值和角膜曲率的降低无关。结论 :PRK和LASIK术后眼压测量值均低于术前 ,角膜厚度是导致手术后眼压测量值减少的主要因素 ,且眼压测量值随角膜厚度的减少而下降。在临床工作中 ,应避免术后类固醇性青光眼因眼压测量值的下降而被漏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