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佳  胡世红  凌晴  陈丽丹 《中国康复》2012,27(4):260-262
目的:观察肌电诱发的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在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C组各20例。3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B组加用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C组加用肌电诱发的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双侧肩关节X线片及肩关节指诊评价复位情况;采用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中上肢部分评定上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6周后,C组复位率明显高于A、B组(45%、15%、25%,P<0.05);3组FMA的分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C组更高于A、B组(P<0.05)。结论:肌电诱发的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优于单纯常规治疗方法和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相似文献   

2.
功能性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观察功能性电刺激 (FES)对脑卒中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的短期和长期疗效。方法 将 36例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随机分为FES组和肩托组。FES组应用FES刺激患侧肩袖和三角肌 ,每日 1次 ,每次 2 0min ;肩托组只采用肩托保护。治疗前、治疗 2 0d后、治疗 6 0d后 ,分别摄取双侧肩关节X线片及进行指诊。对评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前 2组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治疗 2 0d后 ,FES组肩关节半脱位复位率 ( 5 2 .6 % )显著高于肩托组 ( 17.6 % ) (P <0 .0 0 1) ;而治疗 6 0d后 ,FES组复位率 ( 84.2 % )和肩托组 ( 76 .5 % )接近 (P >0 .0 5 )。结论 FES能够在短期内明显提高肩关节半脱位的复位率 ,但长期疗效和肩托治疗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经皮神经肌电刺激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目的:探讨经皮神经肌电刺激中运用设定的电参数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TERESA-神经肌体仪(低频脉冲治疗仪)对23例周围神经损伤患者进行经皮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治疗中应用设定好的刺激参数,观察受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进行治疗前、后肌电图对比分析。结果:23例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及胫神经损伤患者,经1-2个疗程治疗后受损神经功能有明显恢复,神经纤维平均再生距离达21.3cm(2.03mm/d)。再生速度显著快于1-1.5cm/d的平均速度(P〈0.05)。其中21例(91.31%)感觉、运动功能达S3M3以上。肌电图检查发现经电刺激治疗后17例(73.91%)患者出现再生电位。结论:以设定的经皮神经肌电刺激治疗周围神经损伤可有效促进周围神经再生,改善受损的神经支配的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4.
<正> 卒中引起的脑区损伤难以明显再生。出现的恢复是由于可塑现象,使其它脑区承担了受损组织原来的某些功能。很多卒中病人最重要的一个功能缺失是向心性传入受损,特别是本体感受,在运动控制中本体感受是最重要的向心性输入。采用肌电生物反馈代之以听觉和/或视觉表示运动及其进展。肌电生物反馈在一定的情况下已取得成功,但有其局限性,也许是由于所采用的形式仅仅是取代本体感受的缺失。理论上,第一级推理为恢复丧失或缺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对3种类型尿失禁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相关治疗机制。方法本研究对2005年9月至2006年3月间共19例接受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的尿失禁患者疗效进行分析,其中男12例,女7例,平均年龄52.0岁。采用深圳产AM800B型尿失禁治疗仪对患者进行治疗。该治疗仪可检测患者盆底肌电水平,并将相关数据实时反馈给患者,同时还能根据患者盆底肌电水平变化给予相应电刺激干预。上述患者每日治疗2次,连续治疗6周为1个疗程。整个治疗期间严格记录患者每日排尿变化情况。结果患者经1个疗程治疗后,其平均渗、漏尿事件发生次数减少41%,尿频次数减少38%,每日平均排尿次数减少至9-13次;患者总体主观改善率、客观改善率分别为53%及58%。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是治疗各类尿失禁患者的一种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脑血管意外患者的主要表现之一是一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 ,治疗不及时可导致终身残疾。我科自 2 0 0 1年采用肌电控制肌肉刺激对 70例偏瘫患者进行早期治疗 ,取得一定疗效 ,报告如下。一、对象和方法1 对象 :70例脑卒中后遗症为偏瘫的住院患者 ,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 ,其中男 5 4例 ,女 16例 ;年龄 2 0~ 78岁 ,平均 5 7岁 ;病程 2h~ 1年 ,发病 1周内 5 2例 ,1周至 1个月内16例 ,半年以上 2例 ;初发病 67例 ,复发 3例 ;左侧上、下肢瘫痪 38例 ,右侧上、下瘫痪 2 9例 ,左上肢瘫痪 1例 ,右上肢瘫痪 2例 ;完全性瘫痪 10例 ,不完全性偏…  相似文献   

7.
经皮电刺激穴位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纤维肌痛综合征(fihromyalgia syndrome,FS)的病理生理不明,治疗方法不多。我们用经皮电刺激穴位的方法治疗本病22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技术配合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髋臼骨折、髋关节脱位所致坐骨神经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将51例髋臼骨折、髋关节脱位所致坐骨神经损伤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4例),治疗组采用肌电生物反馈技术配合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对照组主要采用药物治疗。治疗前及治疗6个疗程后进行FIM运动功能项及FMA下肢评分评定。结果:治疗后,各组患者FIM运动功能项及FMA下肢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增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FIM及FMA评分值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优良率为70.37%,对照组为41.67%,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技术配合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可以有效改善髋臼骨折、髋关节脱位所致坐骨神经损伤患者下肢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9.
<正> 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在髋内收及胫骨内旋活动时,股内斜肌(VMO)的电活动是否大于股外侧肌(VL).25名膝部无疾病的健康志愿者参加本试验.受试者年龄21~34岁。试验分为二部分三种动作:第一部分引导部分,目的使受试者熟悉要做的动作及执行该动作时的姿势和稳定方法。如伸膝运动,受试者坐在附有测力计的椅子上,髋屈曲70°,然后使测力计杠杆臂的机械旋转轴与股骨外侧髁排列成一直线,杠杆臂末端的阻力垫附在内踝上约2.5cm的胫骨前面,测力计使膝维持屈曲50°,在此位置  相似文献   

10.
方敏  寿生岳 《临床医学》1995,15(3):35-36
采用肌电控制肌肉电刺激仪为主,配合应用其它物理疗法治疗偏瘫22例,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值的改变有显著性差异(P<0.05)、手功能和下肢肌力显著提高(P<0.01),上行能力、病残程度也有明显改变(P<0.05)。肩关节不全脱位3例基本治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治疗痉挛型偏瘫型脑瘫患儿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60例痉挛型偏瘫型脑瘫患儿按照监护人的治疗意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进行运动训练、物理疗法及配戴矫形器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仪对偏瘫侧下肢进行肌电生物反馈刺激。在治疗前与治疗12周后,分别用综合痉挛评分量表(CSS)评定患侧下肢肌张力、关节量角器法测量患侧下肢踝关节被动背屈角度、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之D区(站立)、E区(走跑跳)分值以比较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治疗组12周后下肢CSS评分及踝关节被动背屈角度、GMFM之D区和E区评分均比对照组改善(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配合康复功能训练能降低痉挛型偏瘫型脑瘫患儿的下肢肌张力,改善踝关节活动范围,提高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FES)对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及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随机分为FES组和康复组,两组均给予常规物理治疗60天。实验组同时接受FES治疗。治疗前、治疗后分别摄取双例肩关节X线片及进行上肢运动功能评定,对评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2组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FES组上肢运动功能明显提高(p〈0.01)。结论:FES可明显改善肩关节半脱位,促进上肢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观察经皮肌电刺激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254例和对照组246例,观察组经皮肌电刺激治疗,15min/次,1次/d;对照组口服扶他林,75mg/次,1次/d。2组均10d为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1个疗程、随访1年后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近期优秀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远期临床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不良反应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经皮肌电刺激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肯定,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肌内收肌损伤发生的原因主要是肌肉拉长超出其外展长限度,肌肉收缩超出其展长限度,肌肉收缩超出其所能承担的负荷。此外也有直接暴力的打击,若发病后治疗不当,治疗就会转化为慢性劳损。因此,该病的治疗手法及操作过程与疗效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6.
李东河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4):2122-2122
肌内收肌损伤发生的原因主要是肌肉拉长超出其外展长限度,肌肉收缩超出其展长限度,肌肉收缩超出其所能承担的负荷。此外也有直接暴力的打击,若发病后治疗不当,治疗就会转化为慢性劳损。因此,该病的治疗手法及操作过程与疗效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7.
周维金  郭孝群 《中国康复》1994,9(3):122-123
应用肌电反馈与肌电触发的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腕指伸肌功能障碍60例,30次为1疗程,总有效率83.4%,与对照组比较,显著的提高了瘫痪肢体的康复程度,差异极显著且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观察肌电触发和小脑电刺激治疗对脑卒中康复的疗效。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加两种电刺激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经2个月治疗后,其FMA和B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肌电触发和小脑电刺激治疗能显著改善脑卒中肢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又称反射性栽交感神经性营养障碍(renex sympathetic dystrophy,RSD),是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常见并发病,绝大多数发生在发病后1-3个月.其临床主要表现为患侧上肢水肿、肩手疼痛、肩关节脱位及关节活动功能受限等.SHS是严重影响瘫痪上肢功能恢复的主要原因之一.2006年5月-2008年4月,我们以肌电触发电刺激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肩手综合征,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