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天你所拥有的一切,无论是有意识的、无意识的,都是生命最高的智慧所为你做的选择. 你为什么会与别人不同?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特点?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思维习惯?你会回答说:"这就是我!"可你是否想过,你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性格或思维习惯呢?它们的形成对你的一生给予了怎样的帮助,又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呢?而你又将如何改变自己的不良心态和行为习惯?如何面对自己内心的痛苦和失败?  相似文献   

2.
王春华 《癌症康复》2008,(4):104-109
假如你得知自己患上绝症,比如癌症,那你会不会本能地在瞬间默语:“我的生命倒计时了?是读年,是读月,还是读分、读秒?”  相似文献   

3.
以前看书上说,癌症是不宽容导致的,当时我不是很明白,现在我慢慢领悟了.以前看书上说,以后你会感谢癌症,它是生命中的礼物.病得很重的时候觉得简直是鬼扯,现在我慢慢体悟了.  相似文献   

4.
做医生不能枉活这一生。看别人的人生,也加深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并融入自己的生活,看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死亡观实际上就是人生观,就是人活着是为了什么,死了又会怎么样。我对生活的认识是“过好每一天”;对死亡的认识就是“回归自然”。  相似文献   

5.
201 1年3月3日,我到达了不久前还根本不敢期待的生命中的一个里程碑——癌症康复5年整.不过,还不能说自己已经完全走出了困境,治疗留下的瘢痕时时都在提醒我患癌的事实.当你患了进展性、浸润性的癌症时,定期筛查、乳腺X线检查、超声等所有程序都会造成神经毁灭.屏幕上的每一个小点都会立即引起一阵(虽然是暂时的)恐惧,即使当医生说"没什么大不了"时(但是他们仍然会让你一个月以后回来随访).  相似文献   

6.
在这个世界上,我不会是唯一一个在癌症确诊之后就认为自己走到了生命最谷底的人.当然,我也不会是遭受命运捉弄(失业、经济困难、死亡、离异或上天让这些不幸结伴而来)后的唯一幸存者.癌症确诊后一定有很多人会像无助的婴儿一样躺在震惊与绝望的井底,大哭道:“这不是我要的生活.”当绝望的井底进一步下沉,他们就跌入了低谷中的新低谷.我不是与癌症抗击的唯一的人,我也不会说:“无论如何,这毕竟是一份礼物.”  相似文献   

7.
我的生命体验给我带来很多的感悟,我总结和记录了治疗及康复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对患癌症的朋友有所帮助。1听说自己患了癌症,不要恐惧,恐惧的心态会加重病情。因为恐惧的心理所造成的伤害比癌症本身更严重。癌症的发现从某个方面来说是好事,说明你的身体  相似文献   

8.
你有没有留意过自己在得癌症后经常与自己说的话是什么?也就是说对于这种疾病,你的内心语言经常是什么?经常告诉自己什么?你是经常告诉自己"我真倒霉,怎么得了癌症","我恐怕治不好了","我可能活不长了"……还是经常说"很多人得癌症不是也好了吗,我也会的","我觉得我能度过这关","我不会死的"……别小看这些简单的内心语言,它们都是你的精神能量,如果你经常与自己说倒霉的话,你可能真的会倒霉,你在破坏你的希望.  相似文献   

9.
人到老年     
农夫 《癌症康复》2009,(1):56-58
人到老年,会突然醒悟: 生命是有尽头的. 这种感悟会使他们行动起来, 去做一些他们很想做但以前总也没有做的事情, 有时,甚至用他们"意料不到"的方式. 人到老年,才真正认识自己: 什么才真正属于自己, 用一种宽容、舒适和诚实的方式接受自己. 人到老年,方才明白: 东奔西走竭力想去改变的不是别的, 恰恰是自己.  相似文献   

10.
很多患者对自己得癌症很不理解,认为自己性格开朗、不吸烟、不喝酒,生活也很规律,怎么会得癌呢?患者就诊时常常会问一个相同的问题:“为什么得癌症的是我?” 而今天坐在我面前的这位老年患者却与众不同.这是一位87岁的老年肺癌患者,因小儿麻痹症,人生也经历了更多常人未有的坎坷.但他以坚强的毅力,战胜了躯体的痛苦和生活的困难,努力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成为我国数学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科学家、科学院院士.他坐在轮椅上,神情坦然,述说着自己的想法:“我80多岁了,吸了一辈子烟,又不运动,我不得癌谁得癌?我不考虑放化疗,因为那样会增加我的痛苦,影响我的工作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建平 《癌症康复》2012,(2):87-88
每个人得知自己被诊断为癌症时都会感到震惊.所以当我被告知患癌时,同样感到吃惊和困惑.我既没有家族史,也没有任何症状,因此从没有想到自己的人生中会有这样的经历.真想问问医生:他能确定自己的诊断是正确的吗?他能确定那个片子上的名字是我的吗? 无论怎样地希望这个事情是另外一个样子,而事实上那个名字就是我的,我得了乳腺癌.脑海里立刻浮现出年幼的女儿和我的家人.他们会怎样面对我的癌症?然后,又想到了治疗的副作用.那时我所了解的全部只是可能会脱发.  相似文献   

12.
如何面对自己或家人走向生命的终点,是许多病友和家属特别感到困惑的一件事,有些病人的家属在问:“我母亲想在家中去世,我们该怎样陪伴老人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程?”“假如病人在家中去世,我们该怎样完成后续事情?有哪些机构可以帮助我们?”“我父亲在医院去世,临走时作气管插管抢救太痛苦了,我们家属不懂抢救会给病人带来这么大的痛苦。假如我们提前知道抢救会是这个样子,我们一定会选择放弃抢救!”“我家先生在临走前曾多次想交代后事,可我每次都把他要说的话岔开,在当时,我不敢面对他即将要走的事实。  相似文献   

13.
为爱而战     
2004年12月,出于防身和健身的目的,我报名参加了一个地区武馆开办的空手道训练班.虽然很想在那里学会如何搏斗,然而直到三年后,我才真正的开始在一个非常类似的武馆里面为自己生命中的爱情而搏斗.  相似文献   

14.
在《你的真诚,患者不会忘记!》这篇文章中,著名医师作家李惠薪讲述了一位肿瘤患者生命最后的故事.从起初对诊断结果的疑虑、不知所措,到在中医科室最终被确诊,这位患者被真诚的大夫深深地感染了,她平静地度过了自己最后的时光.临终前,她向李惠薪表示:“我此生最大的遗憾之一,是没能对延迟了自己生命倒计时的医生亲口说一声谢谢”.  相似文献   

15.
我原是一名金融工作者,也是一位不幸的、相对年轻(38岁患病)的口咽癌患者.自发病至今的6年里,我和别的癌症患者一样随时面临着死亡的威胁,所幸的是几经坎坷,我终于勇敢地挺了过来.6个春秋过去了,我仍好好地活着.在这里我要感谢我们的群体组织--抗癌俱乐部,因为是它让我重扬起了生命的风帆,是它让我的康复生活更加科学,更加充实,也更加快乐!回顾自己6年多走过的抗癌历程,较为深刻的有以下5点体会和广大癌友交流、切磋.  相似文献   

16.
曾红梅 《抗癌之窗》2012,(12):69-71
癌症的确诊对你个人而言是生命中的大事。有人觉得他们可以轻松地谈论自己的疾病,而有人会变得手足无措、过度悲观,不知该如何将病情说出口。在这里,我给大家提出一些建议,告诉你如何更为轻松地谈论癌症。  相似文献   

17.
2017年6月30日19时41分,是他的家人最为悲伤的时刻.经过这1年对他的精心护理,我好像重新找到了工作的目标,原来我一直认为对于肿瘤晚期患者我们是无能为力的,有再多的治疗手段也不可能帮助患者延长生命,最后他们只能认命,只能悲哀地死去.可现在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工作,我完全可以把它变得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8.
早上刚刚上班不久,咨询室的门突然被推开,带起一阵风,一个熟悉的脸庞带着熟悉的表情出现在我的视野里. 他,40多岁,是我几年前的患者.当时查体发现他的肺上长了一个肿物,术后病理诊断为癌前病变.由此,他陷入了焦虑障碍,每天担心肺癌的复发和转移,担心周围人吸烟会导致自己的病情加重,担心雾霾天气会影响自己的健康,担心自己去世后父母无法承受,于是惶惶不可终日,数次出现胸闷憋气、窒息感、濒死感等惊恐发作的状态.  相似文献   

19.
文珊 《癌症康复》2009,(1):48-52
《懂得爱》《懂得健康》这是两本关于健康与快乐、生命与人际关系的书。两位作者麦基卓和黄焕祥都是医生,既接受过西方医学训练,又从古典中医和针灸学中汲取营养。在长期的执业过程中,他们对于生命与医疗的关系产生了全新的认识。他们发现,当人的生命能量能够流动、和谐与自由时,就会快乐、健康与完满,当能量停滞时,就会生病与不快乐。因此,个人的意志及情绪,和健康与否息息相关。两位作者为我们揭示了关于疾病疗愈和个人成长的全新图景:人们可以学习探索自己的生命能量,在人际关系中得到滋养和成长,对自己的疾病负责并且从中脱身而出。  相似文献   

20.
到台湾去进修过的我刊作者张艳玲老师给我们拿来一本版面非常漂亮活泼的小册子,那是被称为台湾安宁疗护之母的赵可式博士和她的团队设计的生命纪念册.人们经常会为记录孩子的成长过程而写纪念册,为了工作而写大事记,为了评职称,为了奖金而每年写总结报告,但少有人为自己写个生命的纪念册.我们每天忙忙碌碌往前奔,现在让我们停下脚步,回头看看,在已经过去的日子里我们收获了什么?就算数数我们挣下的家产,节省着用,是否已经够下半辈子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