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过采取以新生儿普遍接种乙肝疫苗为主的预防策略,我国HBsAg流行率已由1992年的9.75%降低到2006年的7.18%,即已由HBV感染高流行区过渡到中流行区(HBsAg<8%)。我国的丙型肝炎由于对血液传播途径阻断的预防,丙型肝炎的标化流行率已由1992年的3.2%降低到2006年的0.49%,考虑到某些特殊人群因素,估计我国丙型肝炎约有1000万人。我国的肝炎防治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尽管新发的HBV感染者减少,但已经获得慢性HBV感染者所致的疾病负担仍重,同时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的三部曲仍然威胁着已感染HBV/HCV的人群。国家"十一五"、"十二五"传染病重大专项对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方案优化给予了大力资助。国内外研究也表明,抗病毒治疗不仅可以改善慢性肝炎和肝硬化预后,而且可以减少卫生经济负担。因此,亚太、欧洲和美国及我国最新乙肝/丙肝治疗指南均强调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肝/丙肝治疗的关键。目前国际公认有效的抗HBV药物主要包括干扰素类和核苷(酸)类似物两大类,丙型肝炎的规范化抗病毒治疗目前主要是PEG IFN-α联合利巴韦林,已可使相当部分人群获得治愈的良好结果。慢性乙型肝炎及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仍然是肝病及相关专业医生非常关注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本刊约请部分多年从事慢性肝病诊治的专家,就慢性肝病相关领域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结合指南对规范化诊疗给出建议。本期中的文章限于篇幅,内容虽远非全面和系统,但希望能提供给基层临床医生具体实践中的指导。尤其关于抗病毒治疗的规范化、干扰素使用过程中的相关问题的关注焦点等,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可供临床肝脏病专科医生及相关专业医生阅读参考。  相似文献   

2.
经过采取以新生儿普遍接种乙肝疫苗为主的预防策略,我国HBsAg流行率已由1992年的9.75%降低到2006年的7.18%,即已由HBV感染高流行区过渡到中流行区(HBsAg<8%)。我国的丙型肝炎由于对血液传播途径阻断的预防,丙型肝炎的标化流行率已由1992年的3.2%降低到2006年的0.49%,考虑到某些特殊人群因素,估计我国丙型肝炎约有1000万人。我国的肝炎防治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尽管新发的HBV感染者减少,但已经获得慢性HBV感染者所致的疾病负担仍重,同时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的三部曲仍然威胁着已感染HBV/HCV的人群。国家"十一五"、"十二五"传染病重大专项对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方案优化给予了大力资助。国内外研究也表明,抗病毒治疗不仅可以改善慢性肝炎和肝硬化预后,而且可以减少卫生经济负担。因此,亚太、欧洲和美国及我国最新乙肝/丙肝治疗指南均强调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肝/丙肝治疗的关键。目前国际公认有效的抗HBV药物主要包括干扰素类和核苷(酸)类似物两大类,丙型肝炎的规范化抗病毒治疗目前主要是PEG IFN-α联合利巴韦林,已可使相当部分人群获得治愈的良好结果。慢性乙型肝炎及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仍然是肝病及相关专业医生非常关注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本刊约请部分多年从事慢性肝病诊治的专家,就慢性肝病相关领域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结合指南对规范化诊疗给出建议。本期中的文章限于篇幅,内容虽远非全面和系统,但希望能提供给基层临床医生具体实践中的指导。尤其关于抗病毒治疗的规范化、干扰素使用过程中的相关问题的关注焦点等,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可供临床肝脏病专科医生及相关专业医生阅读参考。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HBV感染高中流行区,近年HBeAg阴性乙型肝炎在慢性乙肝患者中所占比例逐年上升。我国资料表明37%~54%的临床肝硬化、晚期肝病患者多为HBeAg阴性乙肝,这类肝炎患者对目前治疗方案的持续应答率低,临床转归很差。现在抗病毒治疗仍是最主要的治疗措施,我院从2004年3月-2005年3月对32例HBeAg阴性乙型肝炎患者分别进行了聚乙二醇干扰素和普通干扰素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慢性乙型肝炎α干扰素联合苦参素抗病毒治疗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包括抗病毒、免疫调节、抗炎、抗纤维化等治疗。2006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指出,慢性乙型肝炎在肝炎活动期如有适应症应进行规范的抗HBV治疗,包括干扰素和核苷(酸)类药物,IFN是目前公认治疗慢性乙肝的有效药物,但其有效率仅为44%左右,  相似文献   

5.
HBV感染是一个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全球约有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1]。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相关的肝病。亚太地区为慢性HBV感染的高发流行区,中国约有1.25亿病毒性肝炎患者,慢性HBV的携带率达人口总数的10%,其中25%~40%最终死于肝硬化和肝细胞癌[2]。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免疫调节、抗感染、  相似文献   

6.
乙肝病毒感染(HBV)可引起肝脏炎症和纤维化,严重者可发展成为肝硬化甚至肝癌。长效干扰素主要优点是不产生耐药性,有免疫介导的抗HBV作用。美国肝脏病协会(AASLD)指南明确指出,考虑到慢性乙型肝炎(CHB)抗病毒治疗的长期性和为避免长期治疗中耐药的发生风险,推荐长效干扰素作为优先选择的抗病毒药物之一。2009年5月-2011年5月,本科室对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使用派罗欣治疗,现将派罗欣的不良反应及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山东地区HBV基因型在不同病情感染者之间的分布和基因型与干扰素治疗应答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249例慢性HBV感染者,用巢式PCR进行A-F基因型别分析,对其中12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α干扰素治疗,300万u/次,肌肉注射,3次/周,疗程6个月,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治疗期间及治疗后检测肝功能、HBV血清学指标及HBV DNA.结果:249例中无症状携带者53例,慢性肝炎126例,肝硬化38例,重型肝炎32例.在A-F基因分型中,无症状携带者组以B基因型为主28/53(52.8%),而C基因型则在活动性肝病中占优势:慢性肝炎69/126(54.8%);肝硬化20/38(52.6%);重型肝炎17/32(5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慢性肝炎组中,B基因型组HBV DNA定量及ALT水平均较C基因型组和B C基因型组为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基因型组间,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用α干扰素治疗6个月,完全应答率:B型19/38(50%),C型9/69(13%),B C型5/19(26.3%),与B基因型和B C基因型相比,C基因型对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应答率显著低(P<0.05).结论:山东地区HBV C基因型在活动性肝病中占优势;HBV C基因型对α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完全应答率较低. 炎组中,B基因型组HBV DNA定量及ALT水平均较C基因型组和B C基因型组为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基因型组问,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用α干扰素治疗6个月,完全应答率:B型19/38(50%),C型9/69(13%),B C型5/19(26.3%),与B基因型和B C基因型相比 C基因型对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应答率显著低(P<0.05).结论:山东地区HBV C基因型在活动性肝病中占优势;HBV C基因型对α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完全应答率较低. 炎组中,B基因型组HBV DNA定量及ALT水平均较C基因型组和B C基因型组为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基因型组问,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6例慢性乙  相似文献   

8.
慢性乙型肝炎α干扰素联合苦参素抗病毒治疗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包括抗病毒免疫调节抗炎抗纤维化等治疗.2006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指出,慢性乙型肝炎在肝炎活动期如有适应症应进行规范的抗HBV治疗,包括干扰素和核苷(酸)类药物,IFN是目前公认治疗慢性乙肝的有效药物,但其有效率仅为44%左右,疗效不能令人满意.为探讨IFN与苦参素联合应用是否能够提高临床疗效,作者采用α-1bIFN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肝135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从1989年克隆HCV病毒以来[1],目前全球约有1.8亿人感染HCV,其中,20%-30%发生肝硬化和肝衰竭,2%-5%发生肝细胞癌(HCC)[2]。我国约有1000万HCV感染者,相关HCC年死亡率为23.5/10万人。丙肝病毒(HCV)是造成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丙型肝炎治疗的研究不断进展。目前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标准方案是干扰素(IFN)联合利巴韦林(RBV)治疗。抗病毒治疗存在一定不良反应,影响疗效。本研究对36例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副作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干扰素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世界上有 3亿多人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 (HBV )感染者 ,我国约占一半。慢性HBV感染最终可发展为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硬化、肝癌 ,是当前WHO公布的人类疾病死亡原因中居第 9位的疾病。因此 ,及时应用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清除病毒 ,对于阻断病情的进展具有重要意义。干扰素α一直是被人们认为抗病毒最有效的药物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应用干扰素α治疗慢性HBV感染又取得了许多新进展 ,本文就此综述如下。1 干扰素α抗病毒机制干扰素是一组哺乳动物细胞分泌的一种细胞因子 ,分为Ⅰ和Ⅱ两型。Ⅰ型包括α和 β干扰素两亚类 ,Ⅱ型主…  相似文献   

11.
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CHB)是目前临床常见传染病之一,WHO报道全世界曾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人口约20亿,其中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中国现有的慢性HBV感染者约9 300万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 000万例。乙型肝炎病毒不断复制和机体抗病毒的免疫应答是引起肝损害的原因。本研究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_(2a)(派罗欣)治疗32例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型肝炎在我国发病率逐年升高,可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病人可发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对病人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1].早期规范化抗病毒治疗是治疗慢性丙型肝炎重要手段.重组α-2b干扰素是目前治疗丙型肝炎的主要药物之一,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重组α-2b干扰素注射用冻干粉针剂,以人血白蛋白为保护剂.  相似文献   

13.
据统计,目前全球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达3.6亿,我国有1.2亿。50%~75%的慢性感染者中有活跃的病毒复制和肝脏炎症改变,部分慢性肝炎可进展为肝硬化、肝衰竭或原发性肝癌,是主要的疾病死亡因素之一[1]。α-干扰素可以阻断病毒复制,提高免疫力,改善肝组织状况,延缓慢性乙型肝炎向终末期肝病发展的进程。α-干扰素是抗病毒治疗的首选药物,《慢性肝炎防治指南》明确了抗病毒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的地位。但由于费用较高,α-干扰素的不良反应多,且要较长时间的肌肉注射,造成病人不愿意接受此治疗或中途自行停药的现象较多。针对这种情况,我院感…  相似文献   

14.
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常见的慢性传染病之一,流行范围广,部分患者会随着病情的发展变化而演变为肝硬化、肝癌等。以目前的医疗技术,还没有具有针对性的特效治疗方法,主流的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手段是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干扰素α2b的抗病毒治疗是针对乙型肝炎的本质,免疫调控与直接抗病毒兼而有之,能够有效阻断患者病情的进展,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预后,但干扰素α2b不良反应大,疗程长,耐受性差。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科在2016年1月~6月收治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使用干扰素α2b治疗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两周后出院  相似文献   

15.
根据2006年全国人群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人群1—59岁人群中HBsAg携带率已从1992年的9.75%降至7.18%,按目前HBsAg携带率推算,我国仍然有HBsAg携带者约9300万人。HBV感染临床可分为不同类型,按照我国发布的《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分为慢性HBV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又分为HBeAg阳性和阴性慢性乙型肝炎)、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肝炎肝硬化及乙型肝炎相关肝细胞肝癌(HCC)。  相似文献   

16.
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丙型肝炎病毒 (HCV )感染呈全球分布 ,全世界约有 1 7~ 2亿人感染HCV。在我国HCV的感染率占总人口的 3 2 % ,约42 0 0万 ,是仅次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慢性肝病的主要原因。HCV感染后 85 %以上会转变成慢性肝炎 ,如未经合理治疗 ,其中 2 0 %~ 5 0 %经 10~ 2 0年后会发展成肝硬化 ,1%~ 2 %会发展成原发性肝癌。目前 ,丙型肝炎的治疗尚无特效药物 ,干扰素仍是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首选药物 ,但其疗效尚不令人满意 ,且复发率高 ,因此只有认真选择治疗病例 ,才可望提高疗效。1 抗病毒治疗病人的选择1 1 急性丙型肝炎 抗病毒…  相似文献   

17.
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α常作为首选抗乙肝病毒的药物之一,具有疗程有限、疗效持久的优点,但因其毒副作用多且抗病毒效率低等缺点限制了干扰素的临床应用。因此如何在抗病毒前预测干扰素-α抗病毒疗效至关重要。本文就影响干扰素-α疗效的各种因素进行简要综述,为临床医生选择干扰素-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我国属HBV感染高流行区,据2006年全国人群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由于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工作的开展,我国1-59岁一般人群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携带率已由9.75%降至7.18%[1]。但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大,HBV感染及所致疾病仍然是一个严重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主要为抗病毒干预,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为临床干预一线用药。目前用于临床干预的干扰素为普通干  相似文献   

19.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最常见传染病之一,尤其在中国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相关病。2005年末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感染病学分会制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突出指出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性,临床医生需要依据此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指定合理的诊疗方案,在此我们遵循此《指南》并强调应注重对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免疫调节治疗,从三个方面论述。  相似文献   

20.
柳立平  郭力红  段卫  王淑云  马文波 《临床荟萃》2007,22(16):1195-1197
全球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感染者超过3.5亿,每年死亡人数约100万~200万。我国为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B,CHB)的高发区,约占全球HBV感染者的1/3,针对CHB的防治研究一直是我国的重点课题。CHB治疗关键是抗病毒治疗,干扰素是目前抗病毒的有效药物之一,但其疗效只有30%~40%。为提高抗病毒的效果,本研究应用干扰素联合乙型肝炎疫苗治疗CHB,并观察乙型肝炎疫苗的剂量对疗效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