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ⅠB2期和ⅡA期宫颈癌术前给予同步放化疗与单纯放疗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将60例ⅠB2期和ⅡA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放疗组(30例)和同步放化疗组(30例),两组放疗方法相同,分析两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术前放疗组和放化疗组总有效率(CR+PR)分别为76.7%和9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病理完全缓解率放化疗组(36.7%)多于放疗组(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阴道切缘均无肿瘤浸润,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ⅠB2~ⅡA期宫颈癌患者术前行同步放化疗毒副反应可以耐受,近期疗效比术前单纯放疗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清癌胚抗原(CEA)在直肠癌中的表达意义.方法 选择60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使用免疫化学发光法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测定血清CEA水平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水平及临床关系.结果 ①研究组血清中CEA检测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在不同直肠癌TNM分期中,肿瘤组织中CEA阳性率除T1、T2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 =0.153)外,其余各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N分期不同阶段,肿瘤组织CEA阳性率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不同M分期中,CEA阳性率分别为43.8% (M0)、88.7% (M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不同病理分期中CEA阳性率:Ⅰ期~Ⅱ期与Ⅲ期~Ⅳ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期与Ⅱ期、Ⅲ期与Ⅳ期组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肿瘤组织中VEGF表达与肿瘤浸润程度(T分期)有关(P=0.01),与淋巴转移程度(N分期)相关(P-0.03),与临床病理分期有相关性(P=0.009).结论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清癌胚抗原(CEA)均与直肠癌的发病密切相关,并与临床TNM分期表现出明显相关性,对直肠癌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钊  彭林涛  许书清 《癌症进展》2018,16(6):733-736
目的 研究腹腔镜手术和开腹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ISR)对低位直肠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12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开腹ISR治疗,观察者患者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1周的血清学指标(氧化应激指标和肿瘤恶性生物学指标)水平变化、手术相关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有无预防性造口)、术后恢复情况(首次排气时间、恢复饮食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5年生存情况,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的血清Cor、GSH、E、SOD、VEGF、aFGF、bFGF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Cor、GSH、E、SO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VEGF、aFGF、bFG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恢复饮食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15.0%,低于对照组的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5年,两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总生存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位直肠癌患者无论是采用腹腔镜手术,还是开腹ISR治疗,均可根治性切除肿瘤,两者的长期生存情况无明显差异,但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机体应激反应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可以做到微创,且可保留患者的肛门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T2N0M0期低位直肠癌经肛门局部切除联合放化疗的临床适应证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2例T2N0M0期低位直肠癌患者,分为经肛门局部切除联合放化疗组(10例)和根治性切除组(12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各种临床病理特征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肿瘤大小、肿瘤距肛缘距离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住院天数、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时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分化较好的T2N0M0期低位直肠癌经肛门切除联合放化疗与根治性手术比较治疗效果相当,但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术后生活质量高,具有一定优势,在有适应证患者中可以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间陕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08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研究组患者采用同步放化疗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放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治疗前后VEGF与MVD变化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患者近期治疗总有效率为74. 1%,高于对照组的53. 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VEGF和MV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伤、胃肠道反应、放射性膀胱炎与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同步放化疗能有效提高中晚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改善VEGF与MVD,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腹腔镜及开腹超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的疗效.方法 选取超低位直肠癌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对照组采用开腹超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指标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系膜完整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除数量、远切端距离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排气时间、进食流质时间及导尿管留置时间均短于对照组,镇痛需要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随访时间分别为(30.3±4.3)个月和(31.4±3.5)个月;两组患者的肛门功能、术后复发及远处转移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疗效可靠,且手术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腹部无辅助切口经肛门取标本的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切除术在低位直肠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8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35),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观察组患者采用腹部无辅助切口经肛门取标本的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C反应蛋白(CRP)水平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7天,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高于本组术前1天,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7天,两组患者的CRP水平均高于本组术前1天,观察组患者的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71%(2/35),与对照组患者的11.11%(5/4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切除术相比,腹部无辅助切口经肛门取标本的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切除术的手术时间更长,术后...  相似文献   

8.
晚期可切除直肠癌手术后同步放化疗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晚期可切除直肠癌手术后进行同步放化疗的疗效。方法 80例晚期直肠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均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术后治疗组患者给予同步放化疗。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吻合口漏、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主要为乏力、恶心呕吐、腹泻和血小板减少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反应阳性率分别为75.0%和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生存率分别为95.0%和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可切除直肠癌术后同步放化疗的应用安全性好,可通过恢复机体的局部免疫功能来提高生存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摘 要:[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TME)手术中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并行侧方淋巴结清扫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接受TME手术治疗的81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中是否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并行侧方淋巴结清扫术分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TME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TME手术中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并行侧方淋巴结清扫。术后随访1~5年,对比两组患者在排尿障碍、男性性功能障碍、术后盆腔局部复发率、术后5年生存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研究组侧方淋巴结转移阳性率2.56%,对照组为0;研究组术后盆腔局部复发率5.12%,5年生存率为87.36%;对照组则分别为11.90%和64.35%。上述3项指标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排尿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28.57%和12.82%;术后男性性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92.86%和34.62%,两组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位直肠癌TME手术中保留盆腔自主神经侧方淋巴结清扫可有效改善患者排尿障碍、男性性功能障碍,降低术后盆腔局部复发的发生,提高术后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同步放化疗联合手术治疗中低位进展期直肠癌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50例中低位进展期直肠癌患者,按照就诊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仅给予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同步放化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水平、切缘无癌细胞切除率、保肛率、随访1年的局部复发率和转移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切缘无癌细胞切除率和保肛率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比较,CEA、CA19-9、CA242水平均降低,观察组上述指标降低更加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随访1年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均较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步放化疗联合手术治疗中低位进展期直肠癌的近期疗效显著,远期复发率和转移率较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XELOX(奥沙利铂+ 卡培他滨)方案新辅助化疗联合术后同步放化疗治疗Ⅲ期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寿光市人民医院、淄博市中心医院和山东大学附属千佛山医院自2010年1 月至2013年1 月收治的Ⅲ期进展期胃癌患者5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7例)。 治疗组给予XELOX方案新辅助化疗,然后行手术,术后给予三维适形放疗同步XELOX方案化疗;对照组先行手术,术后给予同步放化疗。结果:治疗组新辅助化疗后客观有效率为75% 。治疗组肿瘤切除率为92.9%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5%(P = 0.049)。 治疗组肿瘤根治性切除率为71.4%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4%(P = 0.043)。 治疗组淋巴结转移率为48.2%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0.2%(P = 0.006)。 治疗组有1 例患者术后病理肿瘤完全消退,9 例消退良好,7 例中度消退。治疗组和对照组的1、2、3 年生存率分别为88.9% vs . 69.2% 、66.7% vs . 46.2% 、59.3% vs . 38.5% ,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37、P = 0.045、P = 0.049)。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XELOX方案新辅助化疗联合术后同步放化疗可以提高Ⅲ期进展期胃癌患者的肿瘤根治性切除率和术后远期生存率,降低淋巴结转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三维适形放疗(3DCRT)结合奥沙利铂和卡培他滨(XELOX)化疗治疗直肠癌局部复发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比较该放化疗不同时序治疗方式对直肠癌术后复发患者的疗效。 方法 随访经3DCRT放疗联合XELOX化疗的83例直肠癌局部复发患者,收集并分析影响其预后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应用Kaplan Meier方法计算生存率,Cox风险模型分析了解病人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83例患者中39例采用3DCRT放疗同步XELOX方案化疗(同步放化疗组),44例采用3DCRT放疗序贯XELOX化疗(序贯放化疗组),比较不同时序放化疗治疗对患者疗效及预后差别。 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治疗方式、肿瘤大小、复发部位、病理类型对生存率有影响,其中同步放化疗组和序贯放化疗组1、2、3年累积 生存率分别为89.3%、68.5%、47.2%及83.3%、56.0%、27.4%。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治疗方式、 肿瘤大小及肿瘤病理类型是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同步放化疗组和序贯放化疗组有效率(CR+PR)分别为66.7%和 43.2%(P<0.05);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2.3%和73.5%(P<0.05);两组毒性反应主要为白细胞 减少、腹泻和恶心呕吐及外周神经反应。在毒副反应方面两组相似(P>0.05)。 结论 治疗方式、肿瘤大小及肿瘤病理类型是直肠癌复发患者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三维适行放射同步XELOX化疗为直肠癌复发患者可耐受的综合治疗方式,同步联合应用可取得增效、增敏、优势互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辅助放化疗、热疗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进展期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86例进展期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新辅助放化疗、热疗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新辅助放化疗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肿瘤缓解情况、手术相关指标和远期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53.5%,TNMⅠ期3例、Ⅱ期11例、Ⅲ期29例,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手术后引流量、排气时间、下床时间以及发生吻合口瘘、局部复发、远处转移的情况均明显少于对照组;3年存活率(81.4%)明显高于对照组(55.8%)。结论新辅助放化疗、热疗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能够在手术前降低肿瘤分期、减小手术创伤、促进手术后恢复、改善预后,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术前同步放化疗联合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Ⅱ/Ⅲ期中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8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收治的181例接受术前同步放化疗的Ⅱ/Ⅲ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放疗为50 Gy/(25 f·35 d),共5周完成,同步化疗方案包括XELOX、FOLFOX及单药卡培他滨等,术前化疗2~5周期,所有患者在同步放化疗治疗结束6~8周后手术,遵循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原则.147例患者行术后辅助化疗.用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局部复发率(local recurrence rate,LRR),远处转移率(distant metastasis rate,DMR),并用Cox模型对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81例患者均完成同步放化疗,行经腹直肠癌切除、近端造口、远端封闭手术(Hartmann)2例,低位前切除术(Dxion) 108例、腹会阴联合切除术(Mile's)71例.原发肿瘤T分期、N分期及TNM分期的降期率分别为49.7%、82.9%、54.1%.病理完全缓解率为10.5%(19/181).术前同步放化疗Ⅲ级不良反应为6.8%,术后累计并发症发生率为22.7%.同步XELOX、FOLFOX及单药卡培他滨5年OS分别为69.66%、62.75%、63.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5年DMR分别为17.1%、32.7%、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5年LRR分别为3.9%、5.8%、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8).肿瘤占肠周值及术后病理分期是预后影响因素.结论:术前同步放化疗能提高R0切除率和保肛率,肿瘤降期明显,治疗相关的急性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同步XELOX方案化疗5年OS要高于FOLFOX及单药卡培他滨,且5年DMR率要低于同步FOLFOX及单药卡培他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中低位进展期直肠癌患者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前同步新辅助放化疗应用疗效。方法选取45例中低位进展期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联合组(23例)与对照组(22例),对照组患者行单纯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联合组患者在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前同步新辅助放化疗,比较联合组新辅助放化疗前后肿瘤分期(TNM)情况,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情况及术后3个月保肛率、复发率、转移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新辅助治疗后联合组TNM分期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9-9(CA19-9)、糖链抗原242(CA24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降低(P﹤0.05),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转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保肛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前同步新辅助放化疗,可以有效提高中低位进展期直肠癌患者保肛率,降低复发率,改善肿瘤TNM分期,降低CEA、CA19-9、CA242水平,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3 DCRT联合TP方案同步放化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0月期间在我院初治的86例Ⅲ期NSCLC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3例。试验组采用TP方案同步放化疗,对照组单纯放疗;两组患者放疗结束后继续序贯化疗;评价两组患者的近、远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整理分析后发现,试验组的有效率为81.40%,显著高于对照组58.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试验组2年生存率51.16%,高于对照组27.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不良反应骨髓毒性反应显著高于对照组,但经对症治疗后未出现不可逆重大并发症。结论:3 DCRT联合TP方案同步放化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远期临床疗效是显著的,毒副反应不影响治疗计划。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A2a型腺苷受体(adenosine 2a receptor,A2aR)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丰度,并探讨其与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收集56例2014年06月至2019年06月期间于我院行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治疗前活检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其中A2 aR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直肠癌消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联合新辅助化放疗对中低位Ⅱ-Ⅲ期直肠癌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8例Ⅱ-Ⅲ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新辅助化放疗组(对照组)14例,术前给予中等剂量放疗,总剂量为45—50.4Gy,1.8Gy/次,每周5次,放疗同时给予卡培他滨1250mg/(m^2·d),分2次口服,持续服用至手术。放疗结束后休息6周手术。恩度联合新辅助化放疗组(试验组)14例,新辅助化放疗同对照组,同时恩度7.5mg/(m^2·d),第1—14天,间歇7天重复给药,共2周期。结果:两组患者均完成治疗。试验组CR4例、PR8例、SO2例,RR85.7%。对照组CR2例、PR9例、SD3例,RR78.6%。试验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Ⅰ-Ⅱ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Ⅲ-Ⅳ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6%。治疗中未发现恩度的心脏反应和过敏反应症状。对照组Ⅰ-Ⅱ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6%,Ⅲ-Ⅳ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保肛率92.9%,对照组保肛率78.6%。试验组的保肛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21.4%,对照组总发生率为21.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联合新辅助化放疗治疗中低位Ⅱ-Ⅲ期直肠癌安全有效,可以降低肿瘤分期,提高保肛率,不增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Zhao L  Bai C  Shao Y  Guan M  Jia N  Xiao Y  Qiu H  Zhang F  Yang T  Zhong G  Chen S 《Cancer letters》2011,310(2):134-139

Purpose

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neo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 with the XELOX regimen in rectal cancer patients.

Patients and methods

Twenty-five patients with histopathologically confirmed and 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ncer (T3/T4 or N+)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 Radiotherapy of 5000 cGy was delivered in 25 fractions of 200 cGy five times per week for a total of 5 weeks. During the first, second, fourth and fifth weeks of radiotherapy, the patients also received the following chemotherapy: 50 mg/m2 oxaliplatin on day one and 850 mg/m2 capecitabine bid for 5 days. Surgery was scheduled 5–6 weeks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the preoperative chemoradiotherapy. Four weeks after the surgery, four more cycles of chemotherapy were administered every 3 weeks. The postoperative chemotherapy consisted of 130 mg/m2 oxaliplatin on day 1 and 1000 mg/m2 capecitabine bid from day 1 to day 14. The end points were the downstage rate, R0 resection rate, and sphincter preservation rate.

Results

Twenty-five patients received the neo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 The overall regression rate was 85%, with a Grade 3/4 regression rate of 30% and a 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 rate of 12%. Among the 17 patients with lower rectal cancer, thirteen (76%) were originally indicated for abdominal–perineal resection (APR). However, after the neo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 the anus could be preserved in nine patients (53%). The most frequent toxicities of the chemoradiotherapy were diarrhea (64%) and hematological toxicity (60%), followed by nausea and vomiting (48%), urinary tract irritation (28%), and anal pain (24%). Grade 3 or 4 adverse events were relatively infrequent and presented as diarrhea (12%), myelosuppression (8%), and elevated transaminase (4%). Six cases also experienced long-term anal exudates after surgery.

Conclusions

Neo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 using the XELOX regimen in rectal cancer patients obviously reduced the TNM staging and improved the 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 rate. The therapy was well-tolerated and had mild adverse events and no serious perioperational co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20.
吕强  姜协  颜荣林 《中国癌症杂志》2017,27(11):903-907
背景与目的: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是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降低吻合口瘘发生率是临床亟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探讨使用双吻合器进行直肠前切除术(Dixon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及原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使用双吻合器进行直肠前切除术的患者,对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患者进行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细胞分化程度、吻合口部位、TNM分期、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合并术前贫血及是否进行术前新辅助放疗的单因素分析,旨在进一步判断直肠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风险。结果:150例患者中共7例发生吻合口瘘,其中3例行二次手术回肠造瘘,4例保守治疗后愈合。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证实,吻合口距肛距离、术前新辅助放疗是影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使用双吻合器技术进行直肠前切除的吻合其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相对较低,吻合口距肛距离、术前新辅助放疗是影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吻合口瘘的高危患者可以考虑选择性的进行保护性小肠造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