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肉芽肿性乳腺炎超声声像图特点.方法 选择28例术后病理诊断证实为肉芽肿性乳腺炎的患者,对其超声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28例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中,27例为单侧乳房病变,1例为双侧乳房病变;29个病变乳房中,单发病灶10例,多发病灶17例,弥漫性病灶2例;27例病灶局限于腺体内,2例病灶与皮下脂肪层分界不清.声像图表现为片状不均质低回声型13例,低回声结节型6例,管状低回声型5例,弥漫型病变2例,混合型病变3例.结论 肉芽肿性乳腺炎超声表现多样.超声能为肉芽肿性乳腺炎的诊断提供帮助,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孙世友  孙鑫  冯飞 《哈尔滨医药》2011,31(5):354-354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又称肉芽肿性乳腺炎,是一种少见的乳腺炎性疾病,临床表现似乳腺癌,多被误诊、误治。对其超声表现报道也较少,本文结合病理和临床回顾性分析18例肉芽肿性乳腺炎的超声表现特点,试图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总结了浆细胞性乳腺炎和乳腺癌的超声表现,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2001年1月至2005年7月来我院就诊,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97例患者,其中47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54个病灶,年龄27~59岁,平均38·2岁;50例乳腺癌患者,年龄28~85岁,平均48·7岁。使用ESAOTE technos MPX、ATL H  相似文献   

4.
代妮娜  张文君  柏刚  张忠磊  周桦 《安徽医药》2017,21(7):1287-1289
目的 探讨非特异性肉芽肿性乳腺炎(IGM)的超声影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经病理证实的IGM超声检查结果,分析其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并进行超声分型.结果 23例IGM按超声影像特征分为团块型、管样型、弥漫型3型,其中团块型13例,管样型6例,弥漫型4例.CDFI显示血流多分布在病灶周边(16/23),分级以0~1级为主(19/23).14例伴有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结论 IGM超声影像具有一定特征性表现,仔细观察IGM的超声图像特征,有助于提高超声诊断IGM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肉芽肿性乳腺炎(GM)的超声声像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力求提高诊断符合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17例GM患者超声声像特征.结果 17例GM均为单侧乳房病变,左侧10例、右侧7例;病灶单发7例、多发9例、弥漫性1例.超声声像均为不均质低回声,形态多不规则,呈片状低回声6例、管状低回声5例、结节状低回声3例、弥漫性1例、片状+管状低回声1例、片状+管状低回声+厚壁囊样1例;其中7例见液性暗区,部分暗区内见点状中至高回声;1例局部皮肤稍增厚;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示血流信号:0~1级3例、2~3级14例;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7例.结论 GM超声表现多样,超声检查对GM的诊断、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确诊要依据病理检查结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肉芽肿性乳腺炎诊治经验,加强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提高治愈率.方法 对20例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均行手术治疗,并辅以消肿散结、托里透脓之中药,6例辅以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其中4例行病灶切开排脓引流,4例行单纯肿块切除术,10例行病变乳腺区段切术,2例行象限切除术,均治愈.结论 肉芽肿性乳腺炎确诊是关键,根治的主要方法是病灶切除.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彩超对不同分型的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LM)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所医院经手术治疗后病理证实为GLM的120例患者的超声声像图表现.GLM依据文献分为片状不均质回声型、结节或肿块型、弥散型3种类型,分析超声对GLM这3种声像类型的诊断价值.结果 超声诊断GLM的符合率约84.21%.片状不均质回声型...  相似文献   

8.
9.
目的研究肉芽肿性乳腺炎的病例资料,探究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肉芽肿性乳腺炎的患者69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地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的患者均为30~40岁的已婚女性,均因乳腺肿块就诊,以乳腺小叶的病变为主要病例特点,呈结节状分布,89例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其中乳腺小叶区段切除术的应用较多,术后随访6年仅1例复发。结论肉芽肿性乳腺炎唯一的确诊手段是组织病理学检查,但其临床表现不典型,临床诊断中应与乳腺癌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5例肉芽肿性乳腺炎核磁共振成像影像(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确诊肉芽肿性乳腺炎5例资料,总结病灶形态、T2加权(T2WI)脂肪抑制信号、弥散加权(DWI)信号、动态增强强化方式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等MRI影像特征。结果 5例病灶均位于一个象限内,边缘模糊,呈不规则多结节形;有2例可见播散征,3例腋窝淋巴结增大。T2WI脂肪抑制为高信号,DWI为高信号,动态增强均表现为不均匀明显强化;其中,3例伴多发环形脓肿形成,时间-信号强度(TIC)曲线流出型1例,平台型3例,缓升型1例。结论肉芽肿性乳腺炎MRI有一定特征性,活检可提高术前诊断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探讨导管周围乳腺炎和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鉴别与不同处理方式。方法:选取我院收治导管周围乳腺炎和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35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导管周围乳腺炎25例,肉芽肿性乳腺炎10例,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诊断确认,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临床表现以及病理诊断显示的特征,比较二者的差异,并分别进行治疗和处理,观察其治疗后的效果。结果:导管周围乳腺炎和肉芽肿性乳腺炎的患者经细菌培养,结果均呈阴性。导管周围乳腺炎的患者病理诊断主要表现出乳管扩张、浆细胞浸润的特点,而肉芽肿性乳腺炎则多表现病变多以小叶为中心,叶内合并多种炎细胞浸润的特征。两种不同类型的患者经药物治疗或者药物加手术治疗的方式,均痊愈,且无一例实施乳房全切。结论:对导管周围乳腺炎和肉芽肿性乳腺炎的患者要以病理诊断为鉴别依据,并根据患者的分期给予合适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肉芽肿性乳腺炎的治疗方法。方法分析总结26例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7例经过切开引流治疗,肿块缩小后手术,随访1例复发,再次手术后未见复发。9例口服甲泼尼龙,肿块缩小后手术,随访未见复发。结论类固醇激素治疗能控制症状,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比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IGM)与年轻乳腺癌(≤35岁)的钼靶X线表现,以加深对二者影像共识及差异的认识,为临床鉴别诊断提高参考。方法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9例IGM与33例年轻乳腺癌的影像表现,患者均≤35岁,钼靶X线表现包括有无肿块,肿块的形态、密度、边缘,有无钙化、非对称局限性致密及结构扭曲。结果 IGM组肿块影、肿块高密度、钙化、非对称局限性致密与年轻乳腺癌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IGM组在肿块形态、边缘、结构扭曲与年轻乳腺癌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GM钼靶征象以非对称局限性致密常见,肿块及钙化少见,年轻乳腺癌肿块及钙化常见,可肿块合并钙化,也可单独钙化,钼靶X线对于二者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
<正>非哺乳期乳腺炎是常见的乳腺疾病,发病率逐渐上升,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乳腺肿痛、乳头溢液、乳头内陷、乳腺肿块与皮肤粘连,以及腋窝淋巴结肿大,有时难与乳腺癌鉴别,误诊率高。本文分析了60例非哺乳期性乳腺炎的超声特点,以期减少误诊率。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7月来我院就诊,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60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年龄20~62岁,平均年龄(41±7)岁,其中有2例男性患者,58例女  相似文献   

15.
地塞米松在肉芽肿性乳腺炎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0例肉芽肿性小叶炎临床病例诊治情况的总结.分析该病的临床特点、发病原因.辅助检查.治疗结果.探讨地塞米松在该病治疗中的合理性以及价值,探索肉芽肿性乳腺炎合理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超声对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3例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超声特征。结果超声能清楚显示病变部位、数目、大小、边界以及局部胆囊壁的情况,并可观察病变内部血流情况。结论超声对胆囊隆起性病变有较好的显示率,对判断病变的性质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浆细胞性乳腺炎和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特征及临床治疗对策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自愿到科室治疗的浆细胞性乳腺炎或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查阅患者病例记录并比较不同病变部位、乳头内陷、肿块情况、细菌培养及泌乳素水平等临床特征;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4例)和观察组(n=44例)。对照组采用三联抗菌药物(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治疗,观察组联合抗炎及类固醇激素治疗(广谱抗生素及甲基强的松龙),分析两种不同疾病的临床特征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浆细胞性乳腺炎以中央型为主,肿块以单个肿块为主;而肉芽肿性乳腺炎以周围型为主,肿块两个以上;浆细胞性乳腺炎与肉芽肿性乳腺炎局部均表现为乳房肿块、疼痛、发红、局部肤温升高;浆细胞性乳腺炎与肉芽肿性乳腺炎乳头内陷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浆细胞性乳腺炎细菌培养阴性率,低于肉芽肿性乳腺炎(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药物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浆细胞性乳腺炎和肉芽肿性乳腺炎存在不同的临床特征,治疗时在三联抗菌药物基础上联合抗炎及类固醇激素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分析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改良综合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4月入组符合一期手术指征的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患者3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手术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术前新辅助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行围手术期序贯治疗。分别比较两组临床治愈率、复发率、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临床治愈率、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3/15),与对照组比较,13.33%(2/1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为(4.4±2.4)d,与对照组的(5.0±2.6)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满意度,观察组93%(14/15),对照组67%(10/1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类固醇激素类药物配合手术的围手术期序贯综合治疗应用于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中的初步临床经验治疗效果较佳,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肉芽肿小叶性乳腺炎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我科诊断为肉芽肿小叶性乳腺炎16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病因不清,几乎都发生于育龄经产妇,年龄最小23岁,最大43岁,平均年龄33.3岁,且常与最近的妊娠有关,多发生在乳晕的周边区域,表现为无痛性肿块,单侧多见,常压之有脓性分泌物溢出,并伴有窦道形成;B超检查或钼靶射影等辅助检查,容易误诊为乳腺癌,临床诊断困难,准确诊断依赖于病理学,其病理组织学典型特征病变以小叶为中心,肉芽肿性慢性炎症,巨噬细胞、上皮样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或中性粒细胞浸润,中心微脓肿形成,可有坏死,但非干酪样坏死,也无明显的结节形成及血管炎症,病变内无病原菌生长,16例经2位高年资病理医师重新阅片确诊,并进行电话随访:1例病情反复,病史较长,病变波及整个乳腺小叶,患者无法忍受,要求病侧乳腺单纯切除,1例复发,最后治疗都以手术切除为主,再以中药或激素辅助治疗,患者全部康复出院。结论肉芽肿小叶性乳腺炎临床诊断困难,依赖于病理组织学准确诊断,对指导临床选择性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肉芽肿性乳腺炎病原菌分布特点及主要细菌的药物敏感情况,为肉芽肿性乳腺炎的病因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的脓液标本,培养后进行分离、鉴定,对分离的主要细菌使用药敏卡或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分析细菌的分布及药物的敏感率。结果 436例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中细菌培养阳性111例,培养阳性率为25.45%,细菌分布以棒状杆菌为主,分离率达70.27%(78/111),其中以微小棒状杆菌和G群棒状杆菌为主(48/78),棒状杆菌对青霉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克林霉素敏感率较低(<55%),对庆大霉素、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利福平有较高敏感率(>90%)。结论 棒状杆菌感染与肉芽肿性乳腺炎具有密切关系,伴有棒状杆菌感染的肉芽肿性乳腺炎可用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庆大霉素等敏感性较高的药物进行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