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脂溢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乃发生在皮脂溢出基础上的慢性炎症皮肤病。头皮脂溢性皮炎可见头发油腻、红斑、鳞屑性斑疹、脱发、毛囊炎、瘙痒。我院1997年5月至1998年5月应用西安杨森公司研制的2%酮康唑洗剂(商品名为采乐洗剂)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125例...  相似文献   

2.
王秀丽 《家庭医药》2006,(11):20-20
脂溢性皮炎是一种发生于皮脂溢出部位的炎症性皮肤病。患者常常觉得“皮肤整天冒油,且又痒又红,皮肤上往往还附有黄红色的鳞屑或痂皮,身体难受不说,还影响容貌,实在让人苦不堪言”。那么,应该怎样判断是否脂溢性皮炎,又如何用药呢?脂溢性皮炎的自诊要点◇年龄:多见于18~40岁皮脂分泌旺盛期的青壮年,也可发生于新生儿。◇部位:常见于皮脂腺分布较丰富的地方。如头皮、眉弓、鼻翼两侧、唇周围、耳、上胸和肩背部。◇皮疹特点:为淡黄红色斑片,表面覆有程度不同的油腻性鳞屑或结痂,可伴有不同程度瘙痒;少数表现为毛囊性丘疹、糜烂及脓疱。婴儿…  相似文献   

3.
作者根据屠宰场工人常用猪胆汁洗手去污除脂的经验,对2月—13岁,病程1周—5年的31名小儿脂溢性皮炎患者,采用猪胆一个,将胆汁倒在半面盆温水中,搅拌后洗头(或洗患处),将油脂状鳞屑清除干净,再用清水洗一次,每日一次。经10次清洗痊愈(头皮作痒、皮疹和黄色脂性鳞屑消  相似文献   

4.
《首都医药》2001,8(8):63-63
脂溢性皮炎又称脂溢性湿疹,是指在皮脂溢出部位发生的一种红斑、丘疹、干性或潮湿性油腻性鳞屑性慢性皮炎.常分布于多脂区的皮肤.好发于青壮年,与体质有关.  相似文献   

5.
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疗皮肤病的重中之重。对热、燥、火、痰、瘀、热毒相互胶结的脂溢性皮炎(SD)的治疗,要想取得理想效果,最好加用虫类药物。为保证治疗效果的持久性,应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中医治疗顽固性脂溢性皮炎,绝大多数能够达到标本兼治、彻底治愈疾病的目的。脂溢性皮炎又称脂溢性湿疹,是临床皮肤科的常见疾病,系发生于头面及胸背等皮脂溢出较多部位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1]。根据典型临床症状极易诊断,其临床表现初起为毛囊性丘疹,逐渐扩大融合成暗红或黄红色斑,被覆油腻鳞屑或痂,可出现渗出、结痂和糜烂并呈湿疹样表现,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及肿胀。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三蕊胶囊治疗寻常型痤疮和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采取随机开放试验,三蕊胶囊,每次50mg,每日3次,痤疮6周为1疗程,脂溢性皮炎4周为1疗程。观察了可供疗效评价的85例痤疮和脂溢性皮炎患者。结果 痤疮总有效率为87.50%;脂溢性皮炎总有效率为75.65%。结论 三蕊胶囊治疗寻常型痤疮和脂溢性皮炎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0.03%他克莫司软膏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总结接受治疗的面部脂溢性皮炎72例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按照一定疗效标准进行评分和比较,对比前后疗效的差异性。结果治疗前皮疹评分情况:斑片直径评分为(2.36±0.72)分,脂溢症状评分为(2.23±0.42)分,脱屑症状评分为(1.66±0.56)分,瘙痒程度评分为(2.33±0.36)分;治疗后症状评分情况:斑片直径评分为(0.95±0.56)分,脂溢症状评分为(0.97±0.18)分,脱屑症状评分为(0.45±0.52)分,瘙痒程度评分为(0.87±0.30)分,自身前后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03%他克莫司软膏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短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陈亚和 《福建医药杂志》2005,27(5):209-209,212
我科2003年1月~8月采用复方康纳乐霜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40例,获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本组40例均为皮肤科门诊诊断为面部脂溢性皮炎的患者,均为男性.皮损为境界欠清楚的红斑,上附油腻性鳞屑.多分布在鼻唇沟周围及下颏等处.年龄21~35岁,平均26岁,病程1~6个月,平均2个月.全部患者近1个月内均未接受过其他药物治疗,且同意接受复方康纳乐霜外搽治疗.   ……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脂溢1号方治疗脂溢性皮炎肺胃热盛证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均服用脂溢1号方汤剂治疗,治疗二个疗程后观察治疗情况结果治愈8例,好转2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6.11%。结论脂溢1号方在治疗脂溢性皮炎肺胃热盛证中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脂溢性脱发及脂溢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给患者带来了痛苦。为此,我们经过多年临床摸索,制备了脂溢Ⅱ号擦剂(简称脂溢Ⅱ号)。经我院应用三年多来,证明对治疗脂溢性脱发、脂溢  相似文献   

11.
原凡惠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1):107-107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外敷治疗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本院近年来正规中药治疗的脂溢性皮炎患者106例,分析其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结果:106例患者中,显效72例(67.92%),有效34例(32.08%),未见无效病例。结论:中药内服外敷治疗脂溢性皮炎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派瑞松联合丹参酮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20例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60)仅采用派瑞松软膏治疗,观察组(n=60)采用派瑞松联合丹参酮进行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皮损程度、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6.7% vs.8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瘙痒、鳞屑、红斑及皮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瘙痒、鳞屑、红斑及皮损)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各种症状评分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6.7%vs.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派瑞松软膏联合丹参酮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脂溢洗方外洗加当归苦参丸内服治疗头皮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头部脂溢性皮炎患者10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1例,用脂溢洗方外洗,中成药当归苦参丸内服;对照组51例,用采乐洗剂外洗,抗组胺药、B族维生素口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3%,对照组为68.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脂溢洗方外洗加当归苦参丸口服治疗头部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加西药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10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用萆渗湿汤加减内服加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52例,单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8.46%、65.38%,两组之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药萆渗湿汤内服加西药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尤其针对脂溢性皮炎脾胃湿热型,不良反应少,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5.
1998年 3月至 1999年 10月 ,我们采用地松霜加酮康唑治疗 5 3例面部脂性皮炎患者 ,观察其疗效与安全性 ,取得较好效果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5 3例门诊脂溢性皮炎患者 ,皮损位于颜面各部为红黄色斑片或丘疹 ,部分覆有滑腻性鳞屑或有干性鳞屑 ,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其中男性 2 3例 ,女性 30例 ;年龄 2 1~45岁 ,平均年龄 32岁 ;病程 10天~ 12年。1.2 药物 :地松霜为本院制药房配制 ,地塞米松含量为0 .0 5 % ,每合为 30 g包装 ,外加酮康唑 0 .4g (以下简称地酮霜 )。2 治疗方法均采用地酮霜单独外涂 ,每日 2次 ,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他克莫司软膏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应用0.1%他克莫司软膏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28例,对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患者顺应性和医生评价进行了总结.结果:他克莫司软膏可以迅速缓解面部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症状,由治疗前的12.30±2.01评分值下降至治疗后的6.12±3.19,近期临床效果满意.结论:他克莫司软膏用于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疗效明显,个别病例出现局部瘙痒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脂溢性皮炎又称脂溢性湿疹,大多发生在皮脂腺较多和皮脂溢出部位,发生在不同部位皮疹不同,本治疗主要选择头部皮损表现为瘙痒、多屑的脂溢性皮炎患者,采用对真菌有显著作用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新洁尔灭进行临床治疗观察。获得满意疗效。 1 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泰尔丝单药口服治疗中、重度痤疮、Ⅰ期酒渣鼻及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及近期不良反应。方法单药口服泰尔丝。结果中、重度痤疮总有效率为91.7%,Ⅰ期酒渣鼻总有效率为73.3%,而脂溢性皮炎总有效率为58.0%。结论口服泰尔丝对中、重度痤疮有显著疗效,同时对Ⅰ期酒渣鼻及脂溢性皮炎亦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9.
纪明开 《黑龙江医药》2007,20(6):631-633
目的:观察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治疗头面部皮炎(脂溢性皮炎、过敏性皮炎)临床疗效,探讨其对面部皮炎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门诊病例总数36例,脂溢性皮炎22例,过敏性皮炎14例.每日早晚两次患部均匀涂抹,治疗时间2周,2周后随访治疗效果,并记录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在脂溢性皮炎中,22例患者中的6例痊愈,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的病例有11例,有效率为77.27%.过敏性皮炎中,14例患者中的4例痊愈,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的病例有7例,有效率为78.57%.两组比较统计学检验其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次观察结果显示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和过敏性皮炎是有效安全的,没有甾体类抗炎药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窄谱中波紫外线配合伊曲康唑治疗脂溢性皮炎的疗效。方法我院收治的脂溢性皮炎患者7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伊曲康唑治疗;观察组采用窄谱中波紫外线配合伊曲康唑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7.14%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4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窄谱中波紫外线配合伊曲康唑治疗脂溢性皮炎患者疗效可靠,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