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五.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1.交感风暴药物治疗的选择 交感风暴又称儿茶酚胺风暴、室速风暴、ICD风暴,是指24h内自发2次或2次以上的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室速和/或室颤的临床症候群。其发生机制主要是交感神经过度激活。交感风暴可以发生在器质性心脏病、非器质性心脏病、  相似文献   

2.
交感风暴[1]是指24 h内反复发作快速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和(或)心室性颤动(室颤)2次及以上,其常见的病因及易患人群为器质性心脏病、非器质性心脏病和遗传性心律失常等.交感风暴属急重症,既往多按心律失常处理,给予电复律及静脉应用胺碘酮和/或利多卡因治疗,但效果较差.2006年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学会和欧洲心脏病学会(ACC/AHA/ESC)室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和心源性猝死预防指南中提出,治疗交感风暴的唯一有效办法是静脉应用β-受体阻滞剂[2].因此本文就静脉应用艾司洛尔治疗交感风暴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3.
2006年ACC/AHA/ESC<室性心律失常的诊疗和心源性猝死预防指南>中首次将交感电风暴定义为:24h内自发2次或2次以上的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或心室纤颤(室颤),需要紧急治疗的临床症候群,又名室速风暴或ICD风暴[1].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交感神经的过度兴奋,急性心肌缺血[2]、心力衰竭加重、电解质紊乱、精神与躯体的应激等常是交感风暴的基础病因.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一旦出现交感电风暴,具有极高的致死率.  相似文献   

4.
室性心动过速(室速)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十分危险的心律失常,绝大部分发生在缺血性、瓣膜性、先天性心脏病或原发性心肌病等有严重心肌损害的病例,易引起休克、心力衰竭和心室颤动,预后严重。然而,室速可以发生在无器质性心脏病基础的人身上,这个发现首先由Gallavardin报告。现已发现室速患者中10%左右临床上无器质性心脏病依据。80年代一些学者使用“特发性室速(Idiopath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这个名词,意指发生在无明确心脏病亦无致心律失常因素  相似文献   

5.
严重的心律失常常发生在器质性心脏病基础上,而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心律失常为良性。但多形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或心室颤动(室颤)也可发生在心脏貌似正常者,可导致猝死。我院自1993年10月~2003年6月成功抢救了15例多形室速或室颤患者,这15例病人均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的证据,兹报告其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6.
交感风暴又称心室电风暴、室速风暴、心脏转复除颤器(ICD)风暴、儿茶酚胺风暴,起源于心室电活动极度不稳定而导致的致命性心律失常,是心源性猝死的重要机制.我院收治1例心肌梗死伴交感风暴病人,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通常是继发于缺血性、瓣膜性、先天性心脏病或原发性心肌病的致命性心律失常。而特发性室速则指发生于无明确心脏病或致心律失常因素存在的基础上的一种室速。早在1962年,就有人相继报道了无器质性心脏病依据的阵发性室速。Lsech等在1967年报道了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复发性、持续性室速。后又有人详细描述了此类室速多发于青年人。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不少学者已引用特发性室速一词。确定特发性室速,必须先确定患者不存在器质性心脏病。目前大多数医院是通过下列方法确定:①体检无异常心脏  相似文献   

8.
<正>室性心动过速(室速)风暴、交感风暴和心源性猝死(ICD)风暴是同义语,是指24h内室速和(或)心室颤动(室颤)反复发作2次或2次以上的现象。我院近期遇到4例全心衰竭(心衰)患者心功能改善后发作交感风暴,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心室电风暴,又称室速风暴、交感风暴、儿茶酚胺风暴、电风暴(electrical storm,ES)[1],是指24h内自发2次或2次以上的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室速和/或室颤,间隔窦性心律,通常需要电转复和电除颤紧急治疗的临床症候群[2]。其起病突然、病死  相似文献   

10.
非器质性心脏病多形性室速的分类、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常发生在器质性心脏病基础上。而非器质性心脏病的心律失常常为单形性,虽偶可发生心脏停搏,但特发性单形性室速治疗或不治疗通常预后良好。多形性室速(PVT)和室颤(VF)亦可发生在貌似正常者,且预后较差。1 PVT及非器质性心脏病的定义PVT是一种快速频率伴QRS波形变化的室速,尖端扭转性室速(Tdp)属发生于长Q-T综合征(LQTS)基础上的PVT。非器质性心脏病诊断需排除器质性心脏病,包括:(1)病史,包括未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史。(2)生化检查需排除心肌酶谱的升高或低钾血症。(3…  相似文献   

11.
对室性心律失常的认识及药物治疗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室早),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室扑动(室颤)及心室颤动(室颤)。持续时间少于30秒的室速称非持续性室速,超过30秒称持续性室速,有时需电击终止。按室速形态可分为单形性及多形性室速。室性心律失常常发生在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但也可以发生在正常人、水一电解质和(或)酸碱平衡紊乱以及应用某些药物时。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有折返激动(微折返及大折返)及自律性异常  相似文献   

12.
2006年ACC/AHA/ESC“室性心律失常的诊疗和心源性猝死预防指南”给“室速风暴/电风暴/交感风暴”做出明确的定义,24h内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和/或心室颤动(室颤)发作2次或2次以上称为室速风暴。  相似文献   

13.
<正>器质性心脏病相关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心律失常,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常见的基础心脏病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梗死、致心律失常型右心室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心肌炎等[1,2]。近年来,器质性心脏病相关室性心律失常的导管消融无论是在电生理标测及导管消融器械、消融途径还是消融策略方面都取得显著进展,现综述如下。1器质性心脏病相关室性心律失常导管消融的循证医学新证据  相似文献   

14.
室性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期前收缩 (室早 )、室性心动过速 (室速 )、心室扑动 (室扑 )与心室颤动 (室颤 )等。由于室扑与室颤的治疗多在心肺复苏中讲述 ,本文只介绍室早与室速在循证医学广泛开展的今天应如何治疗。1 室早与室速的分类与危险分层室早与室速有多种分类方法。为便于治疗 ,以下分类较为适用 :①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 :无器质性心脏病 ;②器质性室性心律失常 :有器质性心脏病。后者又分为单形性 (QRS形态基本一致 )和多形性 (QRS形态多变 )两种。为了正确诊治室性心律失常 ,必须熟悉其心电图特点 ,才能及时作出治疗决策。根据危险…  相似文献   

15.
正器质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是指发生于有心肌器质性改变基础上的室速,发作时常伴有严重的血流动力学障碍、药物治疗难以控制、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的生命,是引起心源性猝死最常见的原因。器质性室速主要见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梗死后、心肌病(如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及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等)以及先天性心脏病(主要是法洛四联症)修补或矫正术后。  相似文献   

16.
右室室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及其随访结果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观察右室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射频消融的近、远期疗效。方法34例右室室速患者经受了射频消融,其中诊断为特发性右室室速29例,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全(ARVD)5例。结果28例特发性右室室速消融成功,1例失败;5例ARVD患者诱发出9种室速,5种室速消融成功,另4种室速失败。随访显示,28倒特发性右室室速中2例分别于射频消融术后的12和15个月发生新的室性心律失常,进一步检查证实1例为ARVD,另1例为扩张型心肌病。ARVD患者组中2例室速复发。结论右室室速射频消融的结果取决于有无器质性心脏病,对于特发性右室室速消融术后再发或出现新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需注意排除ARVD或心肌病等器质性心脏病的存在。  相似文献   

17.
对于器质性心脏病伴自发性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无论血流动力学是否稳定,均为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ICD)的I类适应证,但植入ICD后室性心律失常反复发作引起的电风暴可导致猝死,对预后有不良影响.导管消融已开始用于治疗ICD植入后室性心律失常电风暴,取得了较好疗效.本文报道1例ICD植入后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的电风暴患者经导管射频消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交感风暴是指24h内自发≥2次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和(或)心室颤动(室颤),需紧急治疗的临床症侯群^[1],其发生与交感神经的过度兴奋有关。本研究对采用不同β受体阻滞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支架置人术后交感风暴的进行疗效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射频导管消融器质性心脏病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的疗效。方法总共9例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男7例,女2例),接受射频导管消融手术,其中肥厚型心肌病4例,扩张性心肌病2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1例,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1例。所有患者术前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均提示为单形性室速。9例患者均在窦性心律下行起搏标测室速折返环出口或病灶起源点,如果起搏QRS波形态至少有11导联与诱发室速QRS波形态相同,且S-QRS间期≤20ms,则判断为消融靶点,在此部位行多靶点消融。结果 9例患者中,4例为右室流入道室速,3例为右室流出道室速,1例为左室流入道室速,1例为左室流出道室速。其中1例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患者术中出现三种室速形态而放弃手术。其余8例患者分别消融3~11个靶点,其中2例手术失败。1例患者1周后再次行射频消融手术失败。所有患者术中、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随访20~42(30.65±8.72)月,其中6例患者(包括1例2次手术者)无室速复发。结论射频导管消融能有效治疗器质性心脏病单形性室速;起搏标测手段在器质性心脏病室速射频消融中有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室性心动过速(VT)是一类常见的室性心律失常,其病因、机制及类型不同.决定室速的临床表现及预后也不同。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十分危险的心律失常,绝大部分发生在缺血性、瓣膜性、先天性心脏病或原发性心肌病等有严重心肌损害的病例,易引起休克、心衰和室颤.预后严重。一般认为器质性心脏病发生Lown分级Ⅲ级以上的室性心律失常易引发室颤而猝死.故属恶性心律失常。本文对近几年动态心电图(DCG)检出的100例短阵室速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