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s)检测已作为一项"液相活检"技术应用于临床实践。CTCs的肿瘤自我播种机制为探索恶性肿瘤的生长机制以及开发相应的肿瘤靶向治疗提供了新思路。10年前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即已批准将计数分析CTCs的CellSearch系统应用于临床监控乳腺癌、前列腺癌和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肿瘤复发。尽管近年来CTCs分离和检测技术得到了显著提升,然而在消化系统肿瘤领域,检测CTCs的临床意义尚在研究中。本文就消化系统肿瘤外周血CTCs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人类基因组计划(HGP)的完成,宣告了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其中蛋白质组学已成为研究的重点.随着蛋白质组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现已形成一个"肿瘤蛋白质组学"的分支.肿瘤蛋白质组学可动态、整体、定量地观察肿瘤发生、进展中蛋白质种类、数量的改变,现已广泛用于各种肿瘤的研究.结直肠癌是人类的一种常见的恶性疾病,肿瘤蛋白质组学在寻找结直肠癌的肿瘤生物标记物,研究结直肠癌发生的分子机制和挖掘药物的抗癌靶点等方面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消化系恶性肿瘤发生侵袭、转移是导致其治疗效果不佳、预后差的主要原因.许多研究表明,上皮间质化(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在肿瘤的侵袭和转移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主要特征为E-钙黏蛋白(E-cadherins,E-cad)的表达下调和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黏附力的下降.大量研究发现,整合素(integrin)也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整合素一方面在细胞与细胞间及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的黏附中发挥作用,另一方面还通过介导多种信号转导通路,直接或间接的参与EMT.目前,有关消化系恶性肿瘤侵袭转移过程中整合素和EMT的作用机制研究均呈"碎片化",缺乏"整体化"的系列研究,本文就肿瘤侵袭转移过程中整合素与EMT的相互关系作一述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液体活检技术在肿瘤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广。液体活检在消化系统肿瘤的筛查和早期诊断、预后检测、复发监测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了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胰腺癌、肝癌等消化系统肿瘤在包括循环肿瘤细胞(CTC)、细胞外泌体及肿瘤衍生循环核酸,如循环肿瘤DNA(ctDNA)、循环肿瘤RNA(ctRNA)等在内的液体活检技术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5.
肿瘤的生物标志物(tumor biomarker)是肿瘤细胞拥有的特异性基因或蛋白,与正常细胞相比具有"质"或"量"的不同,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根据生物标志物对肿瘤进行分而治之,是实现精准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1]。胃癌和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在我国约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5[2]。目前生物标志物在胃肠肿瘤的研究涉及各个领域,但与临床治疗关系最为密切的主要有以下两方面:1判断预  相似文献   

6.
正"液体活检"是通过血液样本检测肿瘤DNA的一种无创手段。肿瘤DNA在血液中以细胞形式即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或者游离形式即血清游离DNA (cell-free DNA,cfDNA)被检测到。cfDNA是细胞坏死或者凋亡之后进入血液的长度较短(200个碱基对)的双链DNA,肿瘤组织和非肿瘤组织都可以产生cfDNA,其中肿瘤组织来源的DNA即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tumor DNA,ctDNA)~([1-2])。随着测序技术的不断进展,尤其是二代测序技术的兴起,测序深  相似文献   

7.
环状RNA(circular RNA, circRNA)是一类广泛表达于各种真核细胞,具有高度稳定性、保守性和特异性的内源性闭合环状非编码RNA.研究揭示, circRNA与心血管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肿瘤等众多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密切相关.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 circRNA在消化系统肿瘤的诊断、治疗中有着巨大的潜能,有望成为该类疾病诊断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药物研发的新靶点,而这一方向已成为当前研究者们关注的热点.在消化系统肿瘤的病理衍变过程中, circRNA主要以微小RNA"海绵"的形式发挥调控作用.本文简单介绍了circRNA的生物学功能,详细综述了circRNA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研究进展,展望了未来circRNA成为消化系统肿瘤预防、诊断和治疗新靶点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正>百年抗癌战(包括肝癌治疗)的目标是"消灭"肿瘤,虽取得进展,但距攻克癌症尚远。癌症的早诊早治(也主要是消灭肿瘤)虽大幅提高了疗效,但要进一步提高就十分困难。为此,光"消灭"不够,还要"改造"。2011年笔者出版了《消灭与改造并举–院士抗癌新视点》的高级科普书,正是为此目的而写。以下是此书提出的六个要点,下面打算结合文献和笔者单位研究的结果,作简单论述,供大家参考。1提倡"消灭与改造并举",以补充"斩尽杀绝"的  相似文献   

9.
微小RNA(micro RNA,miRNA)是非编码的内源性小分子RNA,长度为21~25个核苷酸。微小RNA可与目标m RNA的3’-非翻译区进行互补结合,使得m RNA被降解而表达受到抑制,从而使得相应调控基因沉默。miRNA在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miRNA与肿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相关,其多在肿瘤组织中异常表达,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主要分为"原癌性miRNA"和"抑癌性miRNA"。除表达水平外,miRNA碱基序列所发生的改变也可导致肿瘤的发生。本文主要就miRNA在原发性肝癌中的研究现状做相关综述,以期为未来进一步研究miRNA在肝癌中的作用和应用提供有益线索。  相似文献   

10.
<正>目前预设医护照顾计划(ACP)在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荷兰、加拿大、日本等很多国家发展比较完善,我国台湾也有相关立法,香港已有相关的指引守则,而内地处于探索阶段。2009年中国罗点点和一些志愿者推出首个"生前预嘱"的民间文本《我的五个愿望》,目前为止,我国已有对医护人员、晚期肿瘤患者家属及晚期肿瘤患者本人对晚期肿瘤患者实施ACP态度进行了研究〔1,2〕,本研究旨在了解老年人对ACP的态度。  相似文献   

11.
研究者发现肿瘤干细胞(CSC)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复发及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CSC是存在于肿瘤组织中具有干细胞样能力的肿瘤细胞亚群,一个CSC能够产生整个肿瘤组织的(处于不同分化阶段的)所有肿瘤细胞[1].CSC概念的提出为研究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提供了新思路,并为肿瘤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靶点,目前已逐渐成为肿瘤防治研究的新的热点.  相似文献   

12.
肿瘤细胞表现的高度异质性严重困扰着肿瘤临床诊断和治疗.因此,肿瘤分子分型及其指导个体化治疗一直是肿瘤研究领域的热点.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作为具有肿瘤代表性的"液体活检"样本,允许多次、实时、非侵入性获取,是指导个体化肿瘤诊疗的绝佳标本.目前认为,基于分子鉴定检测少数更具存活力和侵袭性的CTCs比单独CTCs计数更有价值.而在肿瘤转移过程中C T C s表现的多种生物学特性及其分子机制都可被用于分型,并且可能成为个体化肿瘤诊疗的靶点.本文综述近年来关于CTCs分子鉴定的研究进展,以及CTCs分子分型指导个体化诊疗的研究现状,提出相关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胃癌雌激素受体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自20世纪60年代发现雌激素受体以来,学者们开展了对各种不同器官肿瘤受体的研究,并形成了激素作用机制的3种模式(二步模式、核模式和平衡模式).目前已在众多的肿瘤中发现了性激素受体,如孕酮激素(PR)、雌激素(ER)和雄激素(AR).这些肿瘤包括激素依赖性器官和非依赖性器官的肿瘤.  相似文献   

14.
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内源性的、21-25个碱基长度的小分子非编码RNA在转录后水平调节靶基因mRNA表达,并在多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促癌或抑癌作用.不同肿瘤类型有着各自特异性miRNA表达谱.近来研究发现游离的miRNA可稳定地存在于血清和血浆中,并作为一个潜在的非侵入性生物标志物,该研究领域已成为当前临床研究的热点.循环中的miRNA作为肿瘤相关生物标志物,不仅可以反应早期肿瘤的存在,而且可以检测肿瘤的发展、复发情况以及对药物敏感性.这种"液体活检"的方法可提供非侵袭性的和持续表达的生物标志物,并且为肿瘤患者个体化治疗提供一种新的策略.本文综述了近几年循环miRNA在实体瘤尤其是消化系肿瘤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其作为消化系恶性肿瘤潜在的诊断标志物或治疗靶点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肿瘤是人类致死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关于环氧合酶(COX)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较多,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COX-2在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COX-2抑制剂能减缓肿瘤的生长和发展,有助于结直肠癌(CRC)的防治。COX-2成为肿瘤诊断研究的热点,有可能成为肿瘤防治的靶点之一。该文就COX-2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中华内科杂志》2000,39(5):318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保健事业的不断改善,我国的疾病谱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肿瘤疾病对人们身体健康乃至生命的威胁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为此,我刊拟于2001年第2季度在海口市再次举行全国肿瘤内科诊断与治疗学术研讨会,以期进一步推动肿瘤疾病的科研和临床诊治的进展。现开始征文:(1)肿瘤发病率(或患病率)的流行病学调查;(2)肿瘤发生发展的基础理论研究;(3)肿瘤的诊断(包括临床检验、免疫学检查、器械检查、病理学检查,特别是肿瘤早期诊断的研究与临床工作经验总结);(4)肿瘤的治疗(包括化疗、放疗、介入治疗、手术时机的选…  相似文献   

17.
鸡胚绒毛尿膜囊(CAM)模型作为研究血管形成及抗血管形成影响因素的体内模型已被广泛应用,尤其在肿瘤血管形成方面的研究,近年来成为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CAM模型肿瘤血管形成方面的研究,提出血管形成在肿瘤生长和转移中的重要性、CAM模型研究肿瘤血管形成的优势及应用.1 血管形成在肿瘤生长和转移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肿瘤患者可在没有心血管疾病临床症状的情况下出现脑钠肽(BNP)和高敏肌钙蛋白(hs-Tn T)升高。或许诸如此类的肽类可作为评估肿瘤患者心血管疾病的新型标志物。因此,来自澳大利亚维也纳医科大学的Noemi Pavo等展开了研究,旨在评估循环心血管中激素和hs-Tn T水平及其与肿瘤患者死亡率的联系,从而探究肿瘤和心血管疾病之间互相干扰的因素,文章发表在Heart杂志上。研究纳入了555例肿瘤患者,皆既往无心脏毒性药物  相似文献   

19.
一氧化氮对原发性肝癌诊疗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在肿瘤血管生成和微循环中起一定作用,有关NO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研究也逐渐成为"热点”.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一氧化氮临床变化情况国内尚未见报道.我们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NO含量及其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放射性脑损伤是头颈部肿瘤患者在放射治疗(放疗)后产生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症状的疾病,是肿瘤患者放疗后的严重并发症。2019年发表的"放射性脑损伤诊治中国专家共识"(共识)结合我国国情,着眼于放射性脑损伤诊断、治疗和预防策略的进展,基于既往研究和中国临床专家意见进行了总结,归纳了放射性脑损伤的诊断流程和预防策略,推荐了放射性脑损伤的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