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按照减弱麻兽肌的直接拮抗肌、配偶肌、间接拮抗肌以及加强麻痹肌的手术方法,对57例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进行了手术矫正。术后46例眼位正位,44例低偿头位消失,13例减轻,总有效率100%。29例获得完全双眼视功能,11例(19.3%)获不完全双眼视功能,总有效率70.2%,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分析58例眼肌麻痹患者的病因。结果其病因以动脉瘤最多(36.2%,21/58),其次为糖尿病性眼肌麻痹(19.0%,11/58)及痛性眼肌麻痹(115.5%,9/58),其他依次为:颅脑外伤(13.8%,8/58)、颅内炎性疾病(8.6%,5/58)、远隔部位炎症(3.4%,2/58),内直肌损伤(3.4%,2/58)。累及的神经以单纯动眼神经最多(63.8%,37/58),其次为外展神经(24.1%,14/58),滑车神经较少(3.4%,2/58)。认为眼肌麻痹的病因复杂,应仔细分析其临床特点,并作相关检查,以免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3.
以针灸为主加服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86例。按中医辩证将该病分为气血两虚挟外风型、肝肾阴虚挟外风型、血热型。各型均以针灸治疗为主,加服中药煎剂,并配合使用维生素B1注射液、维生素B12注射液肌肉注射。结果治愈169例(90.86%);显效13例(6.98%);好转4例(2.15%),总有效率100%。  相似文献   

4.
外直肌麻痹较为常见.其病因外伤所致最多见,而且多数病人采取手术治疗。我们对外伤性外直肌全麻痹行外直肌缩短,上、下直肌移植的常规手术组(简称常规手术组)和上、下直肌显微血管分离术组(简称显微血管分离术组),对眼前节的变化,进行两组对比,通过回顾性病历分析,跟踪调问.重点对眼前节缺血进行讨论,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外伤性外直肌全麻痹手术治疗13例.均为第VI对颅神经麻痹所致,全部行外直肌缩短、上、下直肌移植手术.其中4例行上、下直肌血管分离术。13例中男7例,女6例,年龄23~56岁,平均39…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复方樟柳碱治疗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30只眼)糖尿病性眼外肌麻痹患者随机分为复方樟柳碱治疗组及B组维生素联合血塞通治疗对照组,每组各15例(15眼)。治疗组用复方樟柳碱2mL行患眼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每天1次,15d为1个疗程,根据病情连续治疗2个疗程;对照组用B族维生素、血塞通药物治疗,15d为1个疗程根据病情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病例眼位及眼球运动恢复情况和复视消失时间。结果:治疗组痊愈9例,好转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痊愈3例,好转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7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4.68,P〈0.05)结论:复方樟柳碱治疗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疗效明显,疗程短,安全有效,无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人眼肌麻痹的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眼肌麻痹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病因及不同病因下眼肌麻痹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糖尿病性眼肌麻痹24例(41.3%),高血压动脉硬化12例(20.7%),脑干(腔隙性)梗死8例(13.8%)。颅内动脉瘤(后交通动脉瘤)4例(6.9%),非特异性神经炎2例(3.4%),颅内肿瘤3例(5.1%)。重症肌无力4例(6.9%)。甲状腺功能亢进1例(1.7%)。结论:老年人眼肌麻痹病因复杂,并不同于青中年人群分布,需仔细分析临床特征、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以免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复视的常见病因,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对87例以复视为主诉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引起复视的常见病因依次为炎症(27.59%)、重症肌无力(18.39%)、颅内动脉瘤(13.79%)、肿瘤(12.64%)、糖尿病(8.05%)、脑干卒中(5.75%);单眼受累多见于神经源性损害,双眼受累多为肌源性损害。结论复视病因复杂,详细正确的临床资料收集和必要的辅助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眼肌麻痹性偏头痛五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眼肌麻痹性偏头痛五例报告夏斌邵福源赵忠新1临床资料男2例,女3例,平均14~38岁,平均病程5.2年,平均发作5次(2~16次)。4例既往有偏头痛病史。头痛位于左额眶部2例,右额眶部2例,右颞部1例。4例胀痛,1例跳痛。1例伴恶心呕吐。眼肌麻痹均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眼肌麻痹( DO)与糖尿病足( DF)之间的关系,探讨早期发现糖尿病足的方法与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07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无糖尿病足)184例及2型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足患者158例,对上述共342例患者进行眼外肌检查,同日行TNB尿常规及尿白蛋白/肌酐检查,判断有无视网膜病变( DR)及肾脏损害(DN)。结果:非糖尿病足组为眼肌麻痹6.67%,而糖尿病足组为眼肌麻痹79.9%,2组眼肌麻痹发病率有显著性差异(P <0.01)。2组相关指标阳性率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眼肌麻痹的发病情况与糖尿病足的发病情况有一致的相关一致性。临床上通过检查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病人的体质量指数(BMI);测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 PBG)、甘油三酯( TG)、总胆固醇( 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 L-C)、血肌酐(Cr)、尿酸(uA)、排泄率(UAER)>30mg /24h,把结果异常的病人进行DF筛查,来早期发现DF并控制其快速发展,用来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致残率。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203例麻痹性斜视的住院病例.203例中先天性麻痹性斜视75例.原因不明占65%,外伤占17%,发热、上呼吸道感染、麻疹后占9%,脑炎占3%.外伤中,外展神经麻痹最多见,占50%,其次为滑车神经麻痹.先天性麻痹性斜视以上斜肌不全麻痹最多,占29%,下直麻痹占19%,下斜肌麻痹最少,占6%.对先天性麻痹性斜视应早期手术.上斜肌不全麻痹效果较好.采用保留直肌睫状前血管的肌移植手术可减少手术次数及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甲状腺相关眼病限制斜视手术后双眼视功能重建规律。方法对30例甲状腺相关眼病限制斜视患者手术前、后行双眼视功能检查并进行比较。结果30例患者手术前斜视度为20~80Δ,手术后2~12Δ。双眼视功能检查,手术前有重合点的19例(63.3%)、无重合点的11例(36.7%);手术后有重合点的28例(93.3%)、无重合点的2例(6.7%)。手术前融合范围0~120,平均(6.1±4.7)0;手术后融合范围0~300,平均(14.4±5.1)0,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手术前有立体视觉的9例(30%)、无立体视觉的21例(70%);手术后有立体视觉的22例(73.3%)、无立体视觉的8例(26.7%)。立体视锐度手术前≤60″无、手术后增至4例;手术前80~200″2例、手术后增至6例;手术前300~800″4例、手术后增至10例,立体视锐度手术前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甲状腺相关眼病限制斜视手术治疗在改善眼位的同时,双眼视功能得以重建。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远视儿童中具有视力低常或内斜视等视功能障碍的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90例有视功能障碍的远视儿童进行屈光度、同视机斜度和双眼视觉的检查并分析结果。结果:最佳矫正视力低常者170例和/或内斜视173例。具有同时视者61例,具有融合功能者17例,具有黄斑及周边立体视者11例。视力与等效球镜度之间有直线相关关系(P<0.01),而斜度与等效球镜度之间无直线相关关系(P>0.05)。双眼视觉的影响因素是发现疾病的年龄、视力和斜度,立体视觉的有无与斜度、等效球镜度及视力有关。结论:视力低常及斜视是小儿就诊最常见的主诉。屈光不正与斜视对双眼视功能的损害发生得既早又久,视功能的立体视觉受损最严重。应广泛提倡早期幼儿视功能检查。  相似文献   

13.
黄静  卢炜 《中华医学杂志》2009,89(36):2561-2564
目的 探讨LASIK手术矫治屈光参差对双眼视觉的影响,从高级视功能方面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 前瞻性对照研究.对45例双眼屈光度参差≥2.25D的近视患者分别检查术前裸眼、戴框架眼镜及LASIK术后的视力及双眼视功能.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视力≥0.8的眼占91.57%,患者双眼视力术后较术前显著提高.手术前后的屈光度改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近视性屈光参差的患者手术前后除存在同时视功能之间差异不显著(P=0.431)外,融合功能、远、近立体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屈光参差的度数越大,对双眼视功能的影响就越大(P<0.05).近视性屈光参差的患者LASIK手术后近立体视优于戴框架眼镜矫正(P<0.05).结论 LASIK手术不仅可以提高屈光参差患者的双眼视力,对其双眼视功能的恢复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LASIK手术是一种矫正屈光参差、提高视觉质量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V型斜视的病因、临床特征,手术矫正效果及手术方式.方法 总结我院眼科50例V型斜视病例,行斜肌减弱术或/和水平肌手术,观察术后眼位,下斜肌功能.结果斜肌减弱术或/和水平肌手术对V型斜视疗效满意.结论 V型斜视是一种常见的斜视类型,斜肌功能异常是发病的主要原因,原在位常合并水平斜视,根据是否伴有斜肌功能异常及双...  相似文献   

15.
作者对166例3~8岁正常儿童的双眼视觉进行了检查.同视机检查结果:融合点-2°~+3°;融合范围:集合7°~42°、分开3.5°~11°、垂直分开1°~5。、旋转分开>8°.颜氏图检查结果:12.05%无立体视;87.95%有周边立体视;82.53%有黄斑立体视;42.77%有中心立体视.本文分析了检查结果与年龄、性别的关系,认为4~7岁是我国正常儿童双跟视觉发育的重要年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眼外肌受累甲状腺相关眼病(TAO)的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2009年9月–2020年1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眶病专科门诊就诊,经CT和/或MRI证实眼外肌受累的2170例TAO患者的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一般情况、病史、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结果 2170例TAO患者中,男性932例,女性1238例;年龄6~8...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同时行双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和风险情况。方法:对35例(70眼)老年性白内障同时行双眼超声乳化摘出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观察视力、并发症等情况,并与同期完成的70例(70眼)双眼老年性白内障分期手术病例做对照。结果:同时行双眼手术与双眼分别手术之间在术后视力和并发症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同时行双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临床上是安全可行的,但仍不主张向患者推荐。  相似文献   

18.
报告62例104眼先天性青光眼,男性多发,双眼发病多见,占69.35%,1岁内发病占88.71%,农村发病比城市多见,有遗传倾向,有家族史占6.45%。此病仍以散发多见。临床特征为畏光、流泪、视力差、角膜大而混浊、眼球扩张、前房深、典型病人早期诊断并不困难,但易被家长忽视,需加强科普宣传和普检工作。此病年龄越大,病程越长,视力越差,眼底改变越大。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是合理正确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实验性屈光参差对大于40岁近视眼患者双眼视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大于40岁近视患者104人采用综合验光仪在单眼前加不同度数正球镜的方法,诱导单纯近视性(+0.5 D,+1 D,+1.5 D,+2 D,+2.5 D,+3 D)屈光参差.测定诱导屈光参差后的远视力、双眼同时视、融像功能、立体视状况.结论 ①屈光参差的增加>1.5 D时,欠矫眼的远视力随着屈光参差度数的增加逐渐下降(P<0.01);②屈光参差的增加>1.5 D时,立体视随着屈光参差度数的增加而下降(P<0.01);③屈光参差的增加>1.5 D时,融合功能随着屈光参差度数的增加而下降(P<0.05);④屈光参差的增加>2.0 D时,同时视随着屈光参差度数的增加而下降(P<0.01).结论近视性屈光参差可引起中年近视患者双眼视功能异常,当屈光参差>1.5 D时可引起双眼视功能急剧下降.大于40岁近视患者行屈光手术可留有<1.5 D近视性屈光参差,利于视近,且对高级视功能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周垂仁  江玲 《河北医学》2016,(2):332-335
目的:调查重庆市璧山区40岁以上人群青光眼患病及视力损害情况. 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于我院眼科就诊或体检中心进行体检40岁以上人员,共1761例,进行青光眼调查. 结果:1761例受检者中,共35例青光眼患者,患病率为1. 99%. 其中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及继发性青光眼的患病率分别为1.31%、0.57%和0.11%. 女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患病率及青光眼总患病率较男性高(均P<0.05). 不同年龄段的原发型闭角型青光眼、开角型青光眼患病率及青光眼总患病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35 例青光眼患者中 20 例(57. 14%)视力受损,其中10例(28.57%)单/双眼低视力,10例(28.57%)单/双眼盲. 女性和高龄患者视力受损比例较高. 结论:重庆市璧山区40岁以上人群青光眼患病率较高,以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为主,其患病率与性别、年龄有关,且女性和高龄患者视力受损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