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随着医院信息系统(HIS)的广泛应用,HIS系统中产生了大量的数据,可以为护理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本研究针对护理工作量统计分析进行了研究,利用统计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结合护理工作量负荷权重法分析了2001年北京协和医院护理工作量当量的静态构成与动态变动,确定了护理工作量管理的指标体系,讨论了护理工作量管理的推广应用.本研究将医院信息系统与护理管理相结合,是护理管理从传统经验式管理向信息化管理迈进的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2.
急诊患者满意度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工作量和人力资源配置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法对我院急诊科2001年1月1日至2003年12月30日护理工作量、人力资源配置和患者满意度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1)4~12月呈显著负相关(P<0.05),急诊工作时间在12~36个月和>36个月的护理人员和护工人员数量与患者满意度有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2)护工人员的人数与患者满意度呈正相关(P<0.01);(3)急诊护理工作量与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和适宜的护理工作量有利于提高急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急诊护理纠纷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龙妹 《当代护士》2007,(10):19-20
通过对医院急诊医疗活动中与护理相关的18起医疗纠纷的分析,认真探讨了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防范对策,认为有效预防护理纠纷的发生对医院自身建设及完善医疗护理服务都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4.
急诊的特点是“急”、“危”,要求医务人员必须做到“快”、“准”。但由于医学科学是一门十分特殊的学科,是一门不断完善,不断重新认识,不断发展之中的科学,尚存在许多未知的领域,而且由于病人个体的差异性与特殊性令医学科学极为复杂变幻,难以精确推断[1]。患方却对医者期望过高,在急诊这样的“窗口”单位,极易引起医患纠纷。从2002年9月1日《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以来,至2005年3月1日,我急诊科共发生纠纷13例,其中民事纠纷2例,医疗纠纷9例。在医疗纠纷中无过失,完全由于患者的各种原因导致的有6例,由医患双方原因引起的占2例,由医疗过失行为导致的有3例。12例院内解决,1例行政调解解决。医疗纠纷分为有过失医疗纠纷和无过失医疗纠纷:1有过失医疗纠纷发生的原因,主要存在于以下急诊环节1.1“120”呼出诊的纠纷原因1.1.1关于出诊时间“慢”导致的纠纷:认为出诊时间长,延误了病人的最佳抢救时机,直接导致病人的死亡而导致纠纷发生。1.1.2现场处理欠缺所致的医患纠纷:由于出诊急救医疗器械不能使用,如除颤仪坏了、气管插管时喉镜灯不亮,插管失败等,引起医患纠纷。1.1.3搬运途中发生意外引起的纠纷:由于病情的危重,而医护人...  相似文献   

5.
急诊手术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急诊手术后发生感染的原因有伤口本身及全身因素 ,也有术中操作不规范及空气、器械、敷料及其他物品污染所致的局部或全身感染。现对急诊手术易感染的原因及控制对策探讨如下。1 易感染原因1 1 危重患者易感性增强  (1)复合性外伤患者如开放性骨折、肝脾破裂、脑外伤或皮肤、粘膜损伤 ,使细菌直接侵入血液和组织 ,失血性休克也可减弱机体正常防御机能 ;(2 )感染性病变 ,如化脓性阑尾炎、胆囊炎、胃穿孔伴弥漫性腹膜炎等 ,有害物由局部侵袭诱发局部或全身感染。1 2 手术过程中的侵入性治疗 ,致使感染机会增加  (1)与麻醉操作相关的下呼…  相似文献   

6.
黄宇静 《临床医学》2008,28(4):120-121
目的 探讨急诊护理纠纷的发生原因,提出防范对策,以提高医院整体护理质量.方法 对近四年发生的50例急诊护理纠纷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提出防范对策.结果 急诊护理纠纷的产生主要存在医源性和非医源性两大类因素.结论 根据急诊护理纠纷的发生原因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防范对策,能有效地规避急诊科护理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急诊抢救死亡病例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朝丽  陈建荣 《急诊医学》1999,8(2):142-142
  相似文献   

8.
吴晓蓉  王雪春 《护理研究》2006,20(9):2465-2466
急诊是医院医疗和急救的前沿阵地,病人的疾病种类复杂,健康基础不同,年龄差距大,病情急,变化快,对护理人员的工作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刈我院2002年1月-2005年11月1409例死亡病人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急诊护理投诉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急诊科是医疗护理纠纷的易发地 ,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和实施 ,急诊科护理工作风险性和压力增大 ,为适应形势发展要求 ,认真分析和找出 1 1例急诊护理投诉发生的原因 ,并提出防范对策 :①认清形势 ,主动适应改革 ,强化优质服务意识 ;②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树立稳固的专业思想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③加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 ;④加强业务素质培训 ,提高护士应急能力 ,使患者及家属产生依赖感和安全感 ;⑤管理者应把好每一个质量关 ,控制易引起投诉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急诊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病情况,更好地制定护理要点。在急诊病历计算机管理的基础上,分析了2000年全年心律失常患者急诊就诊者的年龄、心律失常构成及基础疾病情况。并根据其特点,在护理常规的制定、护理教学、护理操作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提高了心律失常的治疗水平,通过对急诊心律失常的分析为提高护理工作水平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护理风险是指患者在接受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由于医学的双重性(治病性和致病性)、复杂性(不可预测性)、特殊性(人具有生物性和社会属性),决定了护理职业具有高风险性,有时风险和过失不容区分,特别是急诊护理中存在着更大的风险[1].在急救医学和现代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更要提高护理质量,避免风险的发生.本文将急诊护理中存在的风险作归类、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2.
护理风险是指患者在接受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1].由于医学的双重性(治病性和致病性)、复杂性(不可预测性)、特殊性(人具有生物性和社会属性),决定了护理职业具有高风险性,有时风险和过失不容区分[2], 特别是急诊护理中存在着更大的风险.在急救医学和现代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为了提高护理质量,避免风险的发生,本文将急诊护理中存在的风险作归类、分析,并提出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3.
护理差错是指凡在护理工作中因责任心不强、粗心大意、不按规章制度办事或技术水平低而导致的差错,其会对病人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但未造成不良后果。降低护理差错的发生率是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医疗纠纷的重要途径。但是,在临床上引起护理差错发生的原因很多,如有的属于“三查七对”不严格,有的是因为护士的经验不足,还有因护士工作过程中受到外来干扰等。  相似文献   

14.
护理风险是指患者在接受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1]。由于医学的双重性(治病性和致病性)、复杂性(不可预测性)、特殊性(人具有生物性和社会属性),决定了护理职业具有高风险性,有时风险和过失不容区分^[2],特别是急诊护理中存在着更大的风险。在急救医学和现代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  相似文献   

15.
急诊护理纠纷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诊科较易发生护理纠纷的原因,以提高医院整体护理的质量。方法通过近几年我院急诊科发生的护理纠纷,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护理纠纷的产生,主要存在医源性和非医源性两大因素。结论根据引发护理纠纷的不同原因,可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6.
从病人及家属因素、护理人员方面因素、各科室之间配合不协调、仪器设施方面因素等方面分析引起急诊纠纷的因素,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17.
凌华  孙国祥  张卫平 《全科护理》2011,(16):1479-1480
从病人及家属因素、护理人员方面因素、各科室之间配合不协调、仪器设施方面因素等方面分析引起急诊纠纷的因素,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比1992和2001年的急诊就诊患者情况,了解心脏急诊患者就诊特点与规律的变化,指导我们的护理工作。方法 病例选自1992和2001年2年急诊心内科就诊的全部患者。以描述法着重分析人口学资料,就诊人数和时间的关系以及主要疾病的构成比,并进行对比。结果 2年比较就诊人数明显增加,高发年龄,2年均为60~69岁年龄组。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均为2年患者的主要就诊人群。风湿性心脏病的构成比明显下降。就诊高峰为9:00~11:00,19:00~21:00。结论 对心脏急诊患者就诊分析不但可以为医疗工作提供有价值的资料和可靠的依据,也可为护理工作提供很好的指导,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对提高护理质量,制定与时俱进的护理对策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心血管危重症监护室(ccu)护理工作量及其影响因素,为合理安排护理人力资源、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ICU护理工作量测量量表(ICNSS)对入住某三甲综合医院CCU的77例患者进行护理工作量调查。结果CCU护理工作量总评分(25.5714±6.48)分,第1,2,3,4季度ICNSS评分分别为(27.24±4.438),(25.62±4.535),(22.33±9.403),(27.24±6.95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1.867,P〈0.01),各季度ICNSS评分LSD法多重比较,第1季度与第2,3季度比较,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季度与第3季度,第3季度与第4季度比较,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轮椅和平车入院患者护士护理工作量评分分别为(20.74±4.663),(25.89±6.5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319,P〈0.05);不同住院时间及是否行介入治疗对患者护理工作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病种入院当日及支架置入当日患者的护理工作量最重,随着入住时间的延长,护理工作量逐渐递减(P〈0.05);36例行介入治疗后患者手术当日护理工作量得分(26.35±4.057),术后第1天(23.58±3.525)分,术后第2天(22.16±4.537)分,3d后(19.17±3.637)分,行介入治疗后不同天数患者护理工作量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024,P〈0.05)。结论护理管理者应根据疾病特点、患者主要治疗及护理工作量变化及时调整人力资源配置,实行弹性排班。  相似文献   

20.
正护理工作和护理工作量有时用来描述相同的概念,而事实上他们有不同的含义。护理工作通常描述的是护士功能性的工作,例如代表病人实施的行为[1],而护理工作量是在一段特定时间内需要实施护理活动总量[2]。评估护理工作量是确定足够的护理人力资源水平的先决条件,是困难和复杂的一项工作内容。护理工作量的内涵外延的界定一直存在很多争议,许多概念,如病人依赖性、护理强度、病人危重情况、照护复杂性、疾病严重度都与护理工作量混淆[3-5],现将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