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性 ,17岁。因心悸、气促半天就诊。4个月前患者因三尖瓣下移畸形 (Ebstein畸形 )在外院手术治疗。12导联心电图 (图1A)示 :窦性P波 ,P_P间期相等 ,频率108次/min ,P_R间期0.40s,Ⅱ、Ⅲ、aVF导联P波增高有切迹 ,振幅高0.30mV ,时间为0.13s。QRS波群Ⅰ、aVL导联呈挫折R型 ;V5、V6导联呈rS型且s波顿挫 ;V1呈QS型 ,QRS时间长达0.16s。各导联均可见提前出现宽大畸形的QRS波群 ,虽然前面有P波 ,但P_R间期没有达到下传最短P_R间期的0.40s ,考虑为…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性,62岁。主诉间歇胸闷、气短2个月,加重半个月入院。临床诊断:①高血压性心脏病合并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劳累型心绞痛;②原发性高血压病2级;③Ⅱ型糖尿病。住院期间发现如下心电图表现。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性,62岁,因“间断胸闷1年”入院,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窦性心动过缓、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对患者行左束支区域起搏,术后心电图表现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QRS波时限为120 ms。通过程控起搏器感知/起搏的AV间期使右束支传导和左束支起搏融合,QRS波形态近乎正常化,时限为108 ms。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射血分数提高。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性,16岁。I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示:窦性心律,QRS波呈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图型,P-R间期0.14s,在长Ⅱ导联可见:P—P间期显著不等,时间在0.06~1.04s之间,频率在58~100次jmin,长R—R达0.96s为逸搏周期。R、R、R8、R9为逸搏,其前无相关P波,QRS波形态时限正常,无右束支阻滞图形,酷似起源于右束支的室性逸搏,仔细观察R8、其前周期较长,但小于逸搏周期为0.84s.其前有相关P波,P.R问期0.14s,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性70岁。主因反复劳累性心前区疼痛3年,反复发作性晕厥4天就诊。患者于3年前始出现劳累性心前区疼痛,每次发作持续4~5分钟,自行服药(具体不详)可以缓解。不伴有晕厥、黑矇,不伴有放射症状及大汗。就诊前4天,于站立中突然发生意识丧失,附近医院查心电图诊为“二度房室传导阻滞(二度AVB)、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经医疗未见明显改善。就诊当日立位时再发意识丧失,小便失禁,故来我院就诊,查心电图为高度AVB,CRBBB,心室率36次/分。心电图(附图)中除第3,7个QRS波外,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 ,71岁。临床诊断 :扩张性心肌病。心电图示QRS基本呈 3种形态 :第 1种P -QRS -T顺序出现 ,为窦性心律 (SR) ,P -P间期为 0 92s,P -R间期 0 18s,QRS时限0 16s,Ⅰ、V5、V6 导联呈宽钝的“R波” ,无起始小q波 ,T波与主波相反 ,为完全性左束支阻滞。第 2种QRS与第 1种QRS主波方向相反 (ⅡR3、4、9)为提前出现 ,其前无相关P波 ,且T波与主波反向。代偿间歇完全 ,联律间期不等 ,各提前之QRS波之间长周期为短周期的倍数 ,最大公分母平均值为0 5 6s ,故为室性并行心律。第 3种QRS形态正常或接近…  相似文献   

7.
我们成功地记录了9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A-VB)患者的同步体表心电图、心房上部心腔内电图(HRA)、希氏束电图(HBE)和窦房结电图(SNE),旨在研究在完全性房室分离条件下“P 前波”与QRS 波及其复极波的关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室内传导阻滞和碎裂QRS波是反映QRS波时间和形态异常的两个心电学概念,它们之间既有区别,也有联系。本研究对这两个概念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对比研究,提出了异常QRS波的概念,  相似文献   

9.
我们发现短P R间期综合征很少发生阵发性心动过速。现对 4 3例短P R间期、正常QRS波心电图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2 0 0 4年 2月 15日~ 2 0 0 4年 5月 15日门诊共检测到短P R间期综合征 4 3例 ,男 15例、女 2 8例 ,平均年龄 38 9岁。病人均取仰卧位 ,采用日本光电9130P心电图  相似文献   

10.
例1患者男性,64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图1窦性p-P间距0.85s,频率71次/分。呈长P-R间期型文氏阻滞(即文氏周期的第1个P-R间期则延长),呈4:3下传,为交接区双层传导阻滞的一种类型。应用阿托品后(图1下行)文氏现象消失,但一度房室传导阻滞(AVB)仍存在。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长P-R间期文氏型房室交接区双层阻滞(A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窦性心律的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的心电图P-R间期、QRS波时限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根据普通标准12导心电图选择窦性心律的DCM住院患者(DCM组)30例,符介Framingham心力衰竭诊断标准(NYHA心功能分级Ⅱ-Ⅳ级);健康体检者18例(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及摄心脏正位片,比较两组心电图P波时限、P-R间期、QRS波时限;超声心动图左房、左室舒张末内径(LAED、LVED)、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二尖瓣反流程度(MR),X线心胸比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CM组P-R间期(P<0.05)、QRS波间期(P<0.01)、LAED、LVED和LVEF(均p<0.01)及x线心胸比(P<0.01)明显不同,DCM患者中P-R间期或/和QRS波时限延长者具有更严重的MR和更低的LVEF(P<0.05)。结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P-R间期延长或/和QRS波时限延长与LVEF、MR密切相关,可能是导致心功能进一步下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图 1 CLBBB伴PVSQRS正常化患者男 ,67岁。因胸闷、心悸伴心前区疼痛加重 3d就诊。临床诊断 :冠心病。图示 :基本节律为窦性 ,心率 68次 min ,P -R间期固定为 0 18s,QRS宽大畸形 0 14s ,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CLBBB)。但值得注意的是在Ⅲ及V2 导联可见提前与众相异的QRS波 ,其前无P波 ,其QRS波较窄为0 10s ,原CLBBB图形消失 ,考虑起搏点位于左束支阻滞部位以下 ,是室间隔部位发生的室性早搏 (PVS) ,因其装置距离两侧束支大致相等 ,则在该处产生的异位激动由于沿两侧束支的正常传导系统同…  相似文献   

13.
14.
患者女性 ,5 4岁。因心慌、心悸就诊。心电图 (图 1)示 :R1、3、5~ 7窦性 ,P R间期 0 12s,各波段未见异常。R2、4、8为过早搏动 ,QRS波增宽至 0 12s,起始部有delta波 ,并继发ST T改变 ,且ST段上有一逆行P波 ,R′ P 波 <0 2 0s,代偿间歇完全。诊断 :①窦性心律 ;②频发旁道 (Kent束 )早搏 ,揭示慢频率依赖性 (4位相 )旁道传导阻滞图 1 旁道早搏提示慢频率依赖性 ( 4位相 )旁道传导阻滞讨论 显性WPW由于具有P R间期 <0 12s ;QRS波增宽≥ 0 12s ;QRS波起始部有delta波 ;PJ间期正常及继发性ST T改变 ,诊断不难。其他的变异…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性 ,60岁。因心悸、气短、胸闷3年、加重2周就诊。体检 :T36.8℃ ,BP16/11kPa(120/82.5mmHg) ,心率115次/min ,心尖区可闻及收缩期杂音Ⅱ级。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及左心房增大。临床诊断 :冠心病 ,心力衰竭。心电图12导联同步记录 (图1A)示 :基本心律为窦性 ,频率107次/min ,肢体导联可见P波呈双峰 ,时间0.10~0.11s ,PTFV1-0.03mm·s。P_P间期规则 ,但有两种P_R间期及R_R间期 ,P_R间期分别为0.20、0.16s,R_R间期分别为0.52、0…  相似文献   

16.
左束支传导阻滞伴完全性电交替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患者男性 ,51岁。临床诊断 :风湿性心脏病 ,二尖瓣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心功能Ⅲ级。超声心动描记术示左心房内径42mm ,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68mm ,室间隔与左心室后壁活动减弱。心电图 (图1A)示 :窦性心律 ,心率79次/min ,P_P间期相等 ,P_R间期固定为0.22s ,QRS时间0.15s,Q_T间期0.42s ,心电轴 120°,PⅠ波双峰 ,峰间距≥0.04s ,PTFV1= -0.04mm·s ,QRS波群在Ⅰ导联呈rsr′型 ,Ⅱ、Ⅲ、aVF、V6 导联均呈Rs型 ,R波宽钝切迹 ,V1~5 导联呈rS型 ,S波…  相似文献   

17.
单纯性不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AVB)并不少见 ,诊断不难。当合并有其它心律失常时就会使图形更加复杂化 ,现报告 1例如下。患者女 ,44岁。因子宫肌瘤而入院。平素常感冒、发热、心率过缓。术前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图示 12导联同步记录。窦性P波顺序出现 ,PP 0 80~ 0 96s( 75~ 63次 min)。室律不齐 (RR 1 46~ 1 66s) ,频率为 41~ 3 6(平均 3 8)次 min。QRS形态呈多样化改变 :①呈完全性左束支阻滞 (CLBBB)图形 ,频率为 3 7次 min ,律匀齐 ,QRS波与P波无固定关系 ,考虑为心室逸搏节律。②呈完全性右束支…  相似文献   

18.
67例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按心功能分为A组(心功能正常及NYHA1-2级者)和B组(NYHA2级以上者),双变量相关分析显示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QRS离散度(QRSD)、QRS波时限均呈负相关(r=-0.748,-0.425,P均<0.001),多元逐步回归显示QRSD是预测LVEF减退的有效因子(β=-22.643,P<0.001)。结论 :QRSD可能是预测LBBB时LVEF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右束支传导阻滞对左束支区域起搏最佳房室间期的影响。方法:纳入19例行左束支区域起搏的患者,术前采集心电图明确束支传导阻滞情况,术后在超声心动图指导下获取最佳房室间期,比较不同房室间期下所获取的超声参数差异及右束支阻滞对于房室间期选择的影响。结果:通过超声心动图优化房室间期,可使心脏血流动力学最优化;术前伴右束支阻滞患者的最佳房室间期短于不伴右束支阻滞者(P<0.05)。结论:左束支区域起搏是一种可行性高的生理性起搏方式,房室间期的选择可影响行左束支区域起搏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最佳房室间期的选择具有个体差异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可能影响最佳房室间期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室性融合波所致的QRS波正常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 ,83岁。因反复心慌 ,胸闷 12年伴双下肢浮肿半年渐加重就诊。体检 :BP135 /90 m m Hg,心率 6 2次 /分 ,律不齐 ,心尖区可闻及 SM 级杂音向左腋下传导 ,叩诊心界向左下扩大 ,超声心动描记为 :全心扩大以左心为主。临床诊断 :扩张性心肌病。心电图附图 V1 导联连续记录示 :窦性心律 ,心房率 5 6次 /分 ,PR间期为 0 .2 0~ 0 .2 4s,QRS形态有多种 :1.窦性激动下传的 QRS波呈 rs R′型 ,时限达 0 .16 s,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CRBBB) ,如 R1 .2 .3 .5 .6 .8.1 0 .1 1 .1 5 .1 8.1 9.2 1 .2 6及房性早搏 R4。 2起源于右室的呈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